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备受关注的两岸包机的再一次成行,政治事件营销再一次成为营销界讨论的话题。但企业不应局限于政治事件本身进行事件营销,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政治事件背后的政策走向,考虑政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围绕政策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
政治影响营销战略
企业的战略研究部门应该关注与企业相关的政策变动,在战
略层面加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了解、利用和影响,根据政策
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
在中国,政府对于经济活动,其干预和卷入的程度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在中国的营销活动,实际上是避不开政治的。中国政府管理的范围非常广:第一,政府决定是否允许某个企业进入某个市场或者某个行业;第二,对于企业的经营规则会进行管理,其中包括企业采用的生意模式是否会受到限制;第三,对企业的生意规模、交易对象,在某些行业,还会进行限制。尤其是一些新开放的领域,比如说现在的民用航空业。所以,企业是需要非常关注政策的发展和变化的。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投入很大的精力研究中国的政策发展。比如壳牌石油,他们经常举行一些社会风险管理会议,有时候还会讨论到在中国的社会风险管理问题。在十六大召开之前,他们就曾经开会讨论十六大产生的领导人的管治风格、理念会对能源行业有多大的影响。可口可乐、GE也都在做类似的事情。
当然,要强调一点,就是政治家看政治和企业家看政治,是不一样的。企业家关注的更多的是这个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对本企业的生意有帮助。企业的战略研究部门,或者是战略研究的主管,应该关注与企业相关的政策变动,在战略层面加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了解、利用和影响,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
政治营销的技巧
政治敏感性越高的事件,风险越大,企业的政治营销,最好是采用一些比较间接的方式。
有些政治事件是可以在其间树立企业形象的,有些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商机的,有些是让企业有机会开展内部公关的,而有些政治事件或者政策,和企业是没有关系的。政治事件或者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也不同,有些影响比较直接,有些比较间接。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存在一个统一模式,要分析具体的事件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
政治敏感性越高的事件,风险越大,企业的动作太大了,容易出问题,遭到各方的反感,所以企业在利用时,要特别谨慎。而企业动作太大的话,也会浪费资源。在中国,政治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在进行政治营销时,对于营销人的知识、分寸、技能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要理解其特定的规则,只有掌握了规则,才能够得心应手地与政府人员交往,开展营销活动。
企业的政治营销,最好是采用一些比较间接的方式。
在西方国家,虽然企业很少借助政治开展事件营销,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政治营销。在西方企业中,一般都有一个专门处理政府关系的主管部门或者人员。其实对政府政策的研究,也是政府公关、政治营销的一种,在研究过程中,就可以慢慢地和政府相关人员建立关系,但这些工作都是非常间接的。另外,一些企业高层领导与政府领导人建立私人关系,有些时候,在不违反公众的原则的前提下,还可以享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此外就是一些看起来与政治没有什么关系的公关活动,比如当政府对某个社会问题比较关注时,有些公司就愿意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这些工作就更间接一些,表面好像是急政府所急,想政府所想。这样可以给政府相关人员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以便来日建立直接的关系。
政治营销的局限性
政策强调连贯性、延续性,而企业的事件营销是追求新鲜、时尚,有时效性;利用政治事件开展营销活动,通常影响到的都是低端群体,而不是高端群体。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企业利用政治事件或者政策开展事件营销活动,总的来说,是比较少的,因为一般企业和政府行为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政治家一般不想直接与企业发生关系,因为这种情况一出现,公众就会怀疑政治家的公正性;企业家也不一定愿意和政治人物绑在一起。企业家的特点是八面玲珑,大家都讨好。
国外企业比较少借助政治事件、政策开展事件营销,更大的原因是政治的特性,和企业的特性并不是很一致。比如政策强调连贯性、延续性,而企业的事件营销是追求新鲜、时尚,有时效性。通常来说,政治家或者官员欣赏的事物,是相对落后一些的。因为它要让每个人都接受,而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事物,一般都是那些平淡无奇的事物。而企业销售的产品,强调的是个性,与众不同。奥迪汽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它被选为政府高官用车,这使得它在商务群体中出现推广困难,因为商务人士认为它是公务用车,而不是真正的高品位商务用车。
利用政治事件开展营销活动,通常影响到的都是低端群体,而不是高端群体。因为政治要影响大多数人,而大多数人中间,以低端群体为主。高端人群追求的是独特、新鲜和时尚。而低端人群本身并不愿意承认、安于自己的低端地位,在消费时,总是以更高层次的人群为模仿对象。此外,政治事件是一种公众事件,它要求公众、公平、民主、大家占有利益。如果商人利用这些事件挣钱,马上就会遭到质疑的。所以说利用政治事件开展直接营销,并不是合适的选择。
政治影响营销战略
企业的战略研究部门应该关注与企业相关的政策变动,在战
略层面加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了解、利用和影响,根据政策
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
在中国,政府对于经济活动,其干预和卷入的程度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在中国的营销活动,实际上是避不开政治的。中国政府管理的范围非常广:第一,政府决定是否允许某个企业进入某个市场或者某个行业;第二,对于企业的经营规则会进行管理,其中包括企业采用的生意模式是否会受到限制;第三,对企业的生意规模、交易对象,在某些行业,还会进行限制。尤其是一些新开放的领域,比如说现在的民用航空业。所以,企业是需要非常关注政策的发展和变化的。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投入很大的精力研究中国的政策发展。比如壳牌石油,他们经常举行一些社会风险管理会议,有时候还会讨论到在中国的社会风险管理问题。在十六大召开之前,他们就曾经开会讨论十六大产生的领导人的管治风格、理念会对能源行业有多大的影响。可口可乐、GE也都在做类似的事情。
当然,要强调一点,就是政治家看政治和企业家看政治,是不一样的。企业家关注的更多的是这个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对本企业的生意有帮助。企业的战略研究部门,或者是战略研究的主管,应该关注与企业相关的政策变动,在战略层面加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了解、利用和影响,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
政治营销的技巧
政治敏感性越高的事件,风险越大,企业的政治营销,最好是采用一些比较间接的方式。
有些政治事件是可以在其间树立企业形象的,有些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商机的,有些是让企业有机会开展内部公关的,而有些政治事件或者政策,和企业是没有关系的。政治事件或者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也不同,有些影响比较直接,有些比较间接。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存在一个统一模式,要分析具体的事件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
政治敏感性越高的事件,风险越大,企业的动作太大了,容易出问题,遭到各方的反感,所以企业在利用时,要特别谨慎。而企业动作太大的话,也会浪费资源。在中国,政治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在进行政治营销时,对于营销人的知识、分寸、技能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要理解其特定的规则,只有掌握了规则,才能够得心应手地与政府人员交往,开展营销活动。
企业的政治营销,最好是采用一些比较间接的方式。
在西方国家,虽然企业很少借助政治开展事件营销,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政治营销。在西方企业中,一般都有一个专门处理政府关系的主管部门或者人员。其实对政府政策的研究,也是政府公关、政治营销的一种,在研究过程中,就可以慢慢地和政府相关人员建立关系,但这些工作都是非常间接的。另外,一些企业高层领导与政府领导人建立私人关系,有些时候,在不违反公众的原则的前提下,还可以享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此外就是一些看起来与政治没有什么关系的公关活动,比如当政府对某个社会问题比较关注时,有些公司就愿意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这些工作就更间接一些,表面好像是急政府所急,想政府所想。这样可以给政府相关人员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以便来日建立直接的关系。
政治营销的局限性
政策强调连贯性、延续性,而企业的事件营销是追求新鲜、时尚,有时效性;利用政治事件开展营销活动,通常影响到的都是低端群体,而不是高端群体。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企业利用政治事件或者政策开展事件营销活动,总的来说,是比较少的,因为一般企业和政府行为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政治家一般不想直接与企业发生关系,因为这种情况一出现,公众就会怀疑政治家的公正性;企业家也不一定愿意和政治人物绑在一起。企业家的特点是八面玲珑,大家都讨好。
国外企业比较少借助政治事件、政策开展事件营销,更大的原因是政治的特性,和企业的特性并不是很一致。比如政策强调连贯性、延续性,而企业的事件营销是追求新鲜、时尚,有时效性。通常来说,政治家或者官员欣赏的事物,是相对落后一些的。因为它要让每个人都接受,而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事物,一般都是那些平淡无奇的事物。而企业销售的产品,强调的是个性,与众不同。奥迪汽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它被选为政府高官用车,这使得它在商务群体中出现推广困难,因为商务人士认为它是公务用车,而不是真正的高品位商务用车。
利用政治事件开展营销活动,通常影响到的都是低端群体,而不是高端群体。因为政治要影响大多数人,而大多数人中间,以低端群体为主。高端人群追求的是独特、新鲜和时尚。而低端人群本身并不愿意承认、安于自己的低端地位,在消费时,总是以更高层次的人群为模仿对象。此外,政治事件是一种公众事件,它要求公众、公平、民主、大家占有利益。如果商人利用这些事件挣钱,马上就会遭到质疑的。所以说利用政治事件开展直接营销,并不是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