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①新课标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不论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过程无疑都告诉我们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但是一直以来教师总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徘徊,在“主导主体”之间游走,在提高升学率和提高学生的学生能力之间为难,这样势必脱离了新课标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而且教学效率也不能提高。其实优化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还在于正确地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新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提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而现有教材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有很多是与学生生活脱离的。如果教师按照已有教材组织教学,很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目标。为此,我们要“创设生活情景”.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数学的应用性,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情境创设的内容安排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例如我在教授《24时计时法》这一课时,我通过课件,让小闹钟与电子钟的争吵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过程中,我又通过小闹钟与电子钟的对话把新知识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他通过观察,推测,讨论等形式完成故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对问题进入深层次的质疑和探索。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三个特点:
1、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借助不同样式的钟表情境,问学生:
“看到这些钟表,你想到了什么?”“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戴手表?”(师出示7时钟面后)“这是李老师早上出门的时间。看看钟面,你知道老师几时出门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这些看似比较随意的问題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第一个问题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对钟表的认知情况,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钟表的作用,通过第三个问题,教师可以较好的了解到学生对钟面时刻的认知情况,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发现钟面上的一些特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
2、问题要有层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三个问题循序渐进,有坡度。随着这个“渐进的问题阶梯”,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发展,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时刻,在学生教老师、学生教学生,学生独立动手拨以及说说拨拨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操作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会认也会拨整时刻,进一步感受整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
3、问题应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完例题中的8时、3时、6时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不同时刻,提问:“观察这些整时刻,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少数学生可能会发现整时钟面的特点,但又不善于表达。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问“仔细观察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你发现了什么?”,在这样问题带有启发性,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发现整时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总之,恰当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学法指导上
学习方法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综合法、归纳法、类比法、反证法、图像法、换元法等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逐步渗透不同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分类讨论、形数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这种指导既有利于双基的巩固,又有利于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习方法,好比是教师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因此,指导工作也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用正确的方法去组织学生学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正如有人所说:“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摸索、去实践,主要是从侧面加以启发与指点,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时,才能真正为自己所运用”。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体现在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
一个知识点怎么教,运用什么方法,教些什么等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我们总不能拿到一个教学内容,毫无目标的随便叫学生来学吧,我们要看具体的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那些课堂教学搞得好的,首先是教学方法得当,由于使用了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才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而这教学方法怎么确定,也是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来选择的。当我们已明确了哪种教学方法最合适后,还需要通过实际来运用,这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就是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这样看来,那些没有目标地叫学生读、背、记的做法,其实是忽视教师的正确引导,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新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提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而现有教材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有很多是与学生生活脱离的。如果教师按照已有教材组织教学,很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目标。为此,我们要“创设生活情景”.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数学的应用性,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情境创设的内容安排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例如我在教授《24时计时法》这一课时,我通过课件,让小闹钟与电子钟的争吵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授过程中,我又通过小闹钟与电子钟的对话把新知识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他通过观察,推测,讨论等形式完成故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对问题进入深层次的质疑和探索。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三个特点:
1、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借助不同样式的钟表情境,问学生:
“看到这些钟表,你想到了什么?”“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戴手表?”(师出示7时钟面后)“这是李老师早上出门的时间。看看钟面,你知道老师几时出门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这些看似比较随意的问題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第一个问题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对钟表的认知情况,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钟表的作用,通过第三个问题,教师可以较好的了解到学生对钟面时刻的认知情况,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发现钟面上的一些特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
2、问题要有层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三个问题循序渐进,有坡度。随着这个“渐进的问题阶梯”,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发展,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时刻,在学生教老师、学生教学生,学生独立动手拨以及说说拨拨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操作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会认也会拨整时刻,进一步感受整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
3、问题应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完例题中的8时、3时、6时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不同时刻,提问:“观察这些整时刻,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少数学生可能会发现整时钟面的特点,但又不善于表达。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问“仔细观察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你发现了什么?”,在这样问题带有启发性,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发现整时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总之,恰当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学法指导上
学习方法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综合法、归纳法、类比法、反证法、图像法、换元法等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逐步渗透不同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分类讨论、形数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这种指导既有利于双基的巩固,又有利于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习方法,好比是教师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因此,指导工作也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用正确的方法去组织学生学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正如有人所说:“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摸索、去实践,主要是从侧面加以启发与指点,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时,才能真正为自己所运用”。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体现在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
一个知识点怎么教,运用什么方法,教些什么等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我们总不能拿到一个教学内容,毫无目标的随便叫学生来学吧,我们要看具体的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那些课堂教学搞得好的,首先是教学方法得当,由于使用了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才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而这教学方法怎么确定,也是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来选择的。当我们已明确了哪种教学方法最合适后,还需要通过实际来运用,这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就是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这样看来,那些没有目标地叫学生读、背、记的做法,其实是忽视教师的正确引导,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