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的途径及对策分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知识的特gg,g,将知识溢出途径分为以人为载体的溢出和以物为载体的溢出两大类,并提出了增强知识溢出效应的相关对策。以使知识溢出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溢出 溢出途径 溢出效应
  
  一、引言
  
  知识溢出概念是Mac,Dougall在20世纪60年代探讨外商直接投资的社会效应时提出的。知识溢出使得任何一种新的知识和技术一旦被发现。会立即扩散开来,引起全球生产力的进步。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知识溢出在经济增长与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是通过什么途径溢出的?怎样才能使知识溢出效应更明显?本文依据知识特殊的属性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相关文献述评
  
  Bart Verspagen(2000)分析了大型跨国公司在荷兰的技术流网络对技术知识扩散的影响及其专利引用对荷兰的知识溢出,发现随着公司知识网络能力的不同溢出效应有比较大的区别。Jun Koo(2005)研究了驱动公司集聚的影响因素:知识溢出、人力资本、缩减交易成本等,并发现集聚和溢出相互促进,能减少交易成本。Geozi Chinkov(2006)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欧盟12国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得出,在自由贸易的状况下,区域知识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贡献。
  
  三、知识溢出的原因
  
  知识溢出是指知识和技术的自然外漏和输出现象,知识溢出中的知识传播是非自愿的,被动的,无意识的。这种现象是由知识自身的属性决定的。在知识的众多经济学特性中,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最显著。Romer曾指出,知识的基本经济属性不是排他性问题,而是非竞争性。正是知识的非竞争性,即知识是种非排他的公共物品,许多人可以同时使用且互不影响,导致了知识外溢的司能。
  


  
  四、知识的溢出途径分析
  
  知识虽然也是生产要素,但与其它生产要素不同之处在于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劳动者或者是机器设备)才能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知识有编码知识和默会知识之分,编码知识能够明确清晰地表达。如产品说明书、数学公式、企业部门的各种表面信息等,是易于复制的:默会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点,很难规范化地表达出来,如某种专长、市场经验等,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知识的主体及其自身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溢出途径的多样性。按知识主体的不同与其自身的特点,可将知识溢出途径分为两大类: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溢出和以物为载体的知识溢出。
  
  (一)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是在经济活动中知识和技术的自然外漏和输出。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知识和技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故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溢出是最为普遍的。
  企业内部和企业间人员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会带来企业内部各部门知识的交流和学习,由于知识的互补性,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因此,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带来的知识溢出也是比较明显的。由于薪资、福利、升迁机会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各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都有可能流动到竞争者的企业。当受过培训,经验丰富的人员流动到其它企业时,也带走了在该企业获取的相关的先进知识,各项技术和管理经验自然会被竞争者获得,知识溢出也就形成了。因此,人员在企业间的流动会导致知识在企业间的扩散,人员的流动是知识溢出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以物为载体的知识溢出
  1 以機器设备为载体的知识溢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企业在国内的投资,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到不发达地区投资办厂遍地皆是,知识和技术以机器设备为载体,从出口国到进口国,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生了一系列知识溢出。首先,外来的企业到本地办厂会雇佣本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当技术人员和工人熟练使用相关技能后,在当地企业间流动时会形成先进技术在当地的扩散。其次,外地企业在当地的投资会造成竞争的加剧,为了提高竞争力,当地企业只能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良技术,而生产技术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有重大突破,迫使当地企业不得不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良。在产品规范、生产工艺、包装方法、管理经验等各方面加以模仿并附以模仿创新,这也间接形成了知识溢出。
  2 以产品为载体的知识溢出
  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围绕产品企业会与上下游企业发生联系。在与上游企业即供应商的联系中。企业购买并使用供应商的产品,通过逆向工程可以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剖析,对其产品工艺进行模仿和改进。使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工艺得到提高。生产技术因此得以扩散。形成知识溢出。而在与下游企业即客户的联系中,为了扩大产品销路,企业无形中会共享产品的相关知识,使得下游企业从中受益,而下游企业的管理理念、营销策略、售后服务都具有示范效应,有效地吸收这些知识对企业提高自身的营销。售后能力大有益处,企业与下游企业存在双向知识溢出。从而实现了双赢。
  3 以合作研发为载体的知识溢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为了在日趋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自身的研发势在必行。而独自研发对成本、技术人员要求都较高,难度较大。为了节约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很多企业会选择合作研发。企业可以选择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也可选择与同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如果企业是与各种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各种知识和技术信息会通过科研机构在行业内分享和传播,造成知识和技术的自然外泄,形成溢出;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消化各种外部知识,对知识进行整合,依此模式,各企业都大幅度提高了自身知识存量。如果企业是与同行业企业间结成知识联盟进行研发,那么不仅共同研发的知识和技术会被双方吸收,提高各自的生产能力,而且会形成联盟间各企业原有知识的扩散与转移,形成知识溢出。
  
  五、增强知识溢出效应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鼓励研发,营造良好环境
  如果政府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鼓励研发,那么被政府资助的研发项目会增强其知识共享的意愿,扩充了知识溢出的主体。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重视研究开发,模仿和创新更会层出不穷,知识溢出效应会更普遍。
  
  (二)降低贸易壁垒,鼓励区域投资
  通过贸易往来,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学到先进技术的机会大大增强,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会促使本土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使国内产业的发展。区域投资的增多,会缩小地区经济差异,促使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三)增强研发投入,形成区域集聚
  中国企业R&D机构少,R&D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研发投入的增加会逐渐增强我国的研发实力,帮助我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研发的区域集聚,能促使知识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加强了知识溢出效应。
  
  (四)健全人才机制,发挥人才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突显人在知识溢出中的主导地位。人才的培训与流动会加速知识溢出的步伐。人才机制的健全有立于我国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快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比利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60只正常小鼠随机分为枸橼酸莫沙比利组、多潘立酮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并进
[目的]探讨滇重楼(RHIZOMA POLYGONATI)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为确定其最佳采收年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国外某难选氧化铜矿平均含铜6.91%,采用机械搅拌硫酸浸出,浸出溶液含铜高达30 g/L。针对该高浓度硫酸铜溶液,研究用萃取剂M5640萃取分离铜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以M5640为萃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d2+,经过分离和驯化,从赣南受污染矿区中筛选出耐镉菌株E和菌株M,E为丝状革兰氏阴性菌,M为卵圆形革兰氏阳性菌。采用革兰氏染
[目的]探索紫云英对镉的富集效应,为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开辟新的途径。[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紫云英对Cd的耐性与富集效应。[结果]紫云英对Cd有较强的耐性,低浓度的C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近日表示,为了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不到4%力争达到2015年的8%左右再到2020年的15%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的目标,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20例154牙,在全身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超声组62例78牙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等
[目的]为提高草果产量寻求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设置自花授粉、异化授粉和自然条件下未进行人工授粉,研究了人工授粉对草果结实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花期使用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