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I组和II组,每个组别各50例,I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II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组患者治疗后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桡骨收缩、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明显优于II组,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明显优于I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外固定器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更为显著,患者恢复效果良好。
关键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73-0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事业以及建筑工程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然而也导致了交通事故以及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发生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1]。在临床上,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治疗效果不显著,复位以及关节面恢复差,对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骨科技术的发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及外固定器治疗开始得到应用[2]。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I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II组采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6例,女性患者有44例,年龄范围为21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58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以及交流障碍,没有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神经血管受损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左侧骨折患者为45例,右侧骨折患者有46例,双侧骨折患者有9例。病因分析中,跌伤有56例,交通事故有34例,高空坠落有1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I组和II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I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臂丛麻醉处理,仰卧,准备好止血带以及消毒铺巾。将患者皮肤自桡骨下端到Lister结切开,将皮下组织以及肌肉肌腱逐层分开,将桡骨下端以及折线显露。在第3掌骨背侧作一切口,长度为2厘米,将组织分离至腕背,隧道建立后将钢板置入。钢板需要与骨头紧贴,并使用1枚螺钉对掌骨进行固定。对患者进行牵引和复位,使用3枚螺钉对桡骨下端进行固定,掌骨再使用1枚螺钉固定。X线透视检查患者复位情况。
1.2.2外固定器手术方法。II组患者采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臂丛麻醉处理,对患者进行手法牵引,使患者桡骨下端解剖结构得以恢复,对患者第2掌骨近段以及桡骨中段作4个切口,长度为1厘米,将外固定针置入。手法复位后,使用外固定器对桡骨长度以及角度进行调节,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将外固定器固定。术后采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对症治疗。6周左右对固定器进行拆卸,指导患者进行主动以及被动腕关节训练。
1.3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X线片检查、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片检查结果如下表1所示: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前在X线片检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桡骨短缩、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I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关节面情况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如下表2所示: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术前,关节面塌陷或者分离以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关节面情况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均得到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I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能过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提高医师的可操作性,钢板固定效果好,稳定性高,患者通过植骨还可以提高骨折处的愈合[3]。外固定器治疗则相对较为便捷,术中损伤小,结合手法复位可以实现固定。术中不需要进入骨折端,减少了感染情况以及二次损伤的情况。然而由于其稳定性差,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再次骨移位,控制旋转效果弱,掌骨穿针处容易出现针部骨折等[4]。在此次临床研究中,II组患者在术后,关节面塌陷或者分离以及下尺桡关节脱位现象明显多于I组,可见,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稳定性上相对优越[5]。I组患者在桡骨短缩、掌倾角以及尺偏角的控制上,效果明显优于II组,可见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临床治疗上,效果相对显著,由此可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然而其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对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也较高。
参考文献
[1]夏聪,屈路强,史建勇.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2):208-209
[2]彭斌,王建,毛峰.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3,2(1):41-46
[3]郑银驹,樊回生,陈均,等.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探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180-181
[4]刘昌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145-146
[5]杨国强,王世祥,殷武.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小切口切开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0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35):78-79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I组和II组,每个组别各50例,I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II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组患者治疗后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桡骨收缩、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明显优于II组,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明显优于I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外固定器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更为显著,患者恢复效果良好。
关键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73-0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事业以及建筑工程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然而也导致了交通事故以及工程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发生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1]。在临床上,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治疗效果不显著,复位以及关节面恢复差,对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骨科技术的发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及外固定器治疗开始得到应用[2]。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I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II组采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6例,女性患者有44例,年龄范围为21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58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以及交流障碍,没有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神经血管受损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左侧骨折患者为45例,右侧骨折患者有46例,双侧骨折患者有9例。病因分析中,跌伤有56例,交通事故有34例,高空坠落有1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I组和II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I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臂丛麻醉处理,仰卧,准备好止血带以及消毒铺巾。将患者皮肤自桡骨下端到Lister结切开,将皮下组织以及肌肉肌腱逐层分开,将桡骨下端以及折线显露。在第3掌骨背侧作一切口,长度为2厘米,将组织分离至腕背,隧道建立后将钢板置入。钢板需要与骨头紧贴,并使用1枚螺钉对掌骨进行固定。对患者进行牵引和复位,使用3枚螺钉对桡骨下端进行固定,掌骨再使用1枚螺钉固定。X线透视检查患者复位情况。
1.2.2外固定器手术方法。II组患者采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臂丛麻醉处理,对患者进行手法牵引,使患者桡骨下端解剖结构得以恢复,对患者第2掌骨近段以及桡骨中段作4个切口,长度为1厘米,将外固定针置入。手法复位后,使用外固定器对桡骨长度以及角度进行调节,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将外固定器固定。术后采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对症治疗。6周左右对固定器进行拆卸,指导患者进行主动以及被动腕关节训练。
1.3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X线片检查、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片检查结果如下表1所示: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前在X线片检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桡骨短缩、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I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关节面情况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如下表2所示: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术前,关节面塌陷或者分离以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关节面情况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均得到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I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能过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提高医师的可操作性,钢板固定效果好,稳定性高,患者通过植骨还可以提高骨折处的愈合[3]。外固定器治疗则相对较为便捷,术中损伤小,结合手法复位可以实现固定。术中不需要进入骨折端,减少了感染情况以及二次损伤的情况。然而由于其稳定性差,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再次骨移位,控制旋转效果弱,掌骨穿针处容易出现针部骨折等[4]。在此次临床研究中,II组患者在术后,关节面塌陷或者分离以及下尺桡关节脱位现象明显多于I组,可见,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稳定性上相对优越[5]。I组患者在桡骨短缩、掌倾角以及尺偏角的控制上,效果明显优于II组,可见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临床治疗上,效果相对显著,由此可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然而其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对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也较高。
参考文献
[1]夏聪,屈路强,史建勇.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2):208-209
[2]彭斌,王建,毛峰.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3,2(1):41-46
[3]郑银驹,樊回生,陈均,等.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探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180-181
[4]刘昌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145-146
[5]杨国强,王世祥,殷武.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小切口切开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0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3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