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鲜活之风吹来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大散文观的贾平凹曾言:“发动和扩大散文队伍,视散文是一切文章,以不包专写散文的人和不从事写作的人来写,以野莽生动力,来冲击散文的篱笆,影响其日渐糜弱之风。”这一观点强调散文自我更新的活力,期待散文创作中的鲜活生气。将新颖、奇异和另类的独特的写作都纳入散文的广阔范畴中,激发散文的新质。每部作品中都有着作家的本质,强烈的个人化感受浸透在每一个文字中。小七对固有家园诗意栖居的从容感与乐天性,伴着阿勒泰的风情,阿勒泰的各色人物,绘制成属于这片土地的欢乐。面对阿勒泰,小七总是能很敏锐地捕捉到生命在这里的雄姿,体察到这些生命的状态,以一种建立在共同的生活体验与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深切的命运理解与真正的血脉相通,同屏共振,息息相关。从生命的角度来解释每个个体的鲜活和野性,是这组散文最具活力的地方。以鲜活的生命存在给文章以精气神,将阿勒泰真实存在的人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
  “写什么”以及“怎么写”的问题,是所有文学体裁都会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小七的这组散文中,三篇均是写人记事,其散文对纪实与审美这两个维度都进行了关照,一方面文章的纪实性表现于,将散文写作中重修辞、意境、描写的倾向转向“叙述”,在自己的散文写作中确立了“叙述”的位置:《毛毡里包的什么玩意儿?》是作者因搜寻保护文物马槽子而遇到一些误会的小故事。为保护草原民族文化而买下红松木马槽子的作者,被警察误以为偷了羊羔,最后牧羊人认出了作者小七,化解了误会,其间既呈现了警察的尽职尽责,又表现出作者为保护草原文化的奇妙经历。《嘶——奥哟喂——》委婉俏皮讲述着一位美丽女人的传说。两性之间的隐秘话题被草原人民用类似暗语的方式互相传播。小时候不谙世事的孩子伴着这句“嘶——奥哟喂——”长大,在婚前明白了这句话的内涵,人生由此为标志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而这句成人才懂的暗语最终成了一道草原上到处游走的风,成为一种类似训诫的存在。《努尔兰式的行为方式》中立体而丰满地塑造了名叫“努尔兰”的草原汉子。“急性子”努尔兰与作者一起收骆驼刺,狂野的开车方式让作者心惊胆战,努尔兰却轻松自在,仿佛一切尽在掌控,经历了一场疯狂刺激的“飙车”后,午饭也是同样的风格——迅速且粗犷的烤鱼。且努尔兰是个不服输的性格,即使自己恐高也毫不拒绝帮作者贴油毛毡,最后昏倒后醒来的努尔兰一直在假装寻找把自己绊倒的东西不肯承认自己摔下来的事实却着实可爱。将一个风风火火,不服输,好面子的努尔兰刻画的活灵活现,十分俏皮。另一方面,在审美维度上,小七善于捕捉细节和场面,将其写得生动传神,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也被作者细致呈现,自然构成对普通读者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小七将艺术的眼光投向普通人的生存空间,三个故事中透射出的质朴的生存意识和生命状态,让一众源于作家生命深处的大众情怀与平民情结,充盈浸透艺术文本。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的“最大的特征”是作家“表现的个性”,而这三篇文章中的審美性正建构于阿勒泰人物风情的充分审美化上,是小七所欲求表现的草原个性,从文学性的想象画面当中反观极具个性的生命记忆图景的诗性内涵。
   散文呈现着某种时代性趣与心灵视景的真实,现代文化特征中的深思活动在散文中所表现的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凝视,更是作家的“内宇宙”,是广袤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运作的体现。这三篇文章都带着异域色彩的背景,以俏皮的语言,灵动、活泼,话家常的叙述风格,将作品的成色,作品的诚意融汇在可感的文字中。生命的鲜活是小七的文学叙述赖以存在的根基,草原的气息是小七文学审美性存在的重要基石,其的文章不仅提供了一种独具风格的诗意化的美学视界,展开对阿勒泰地区“心灵风景”和“自然风景”的叙述,也以艺术审美修辞的方式展开了一种精神飞翔,充实丰富了散文创作的限度与可能性。
其他文献
按语(刘艳):最近看到严歌苓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寄居者》1改编成的同名电影,已开机,在上海影视乐园(上海车敦影视基地)紧张拍摄中。感慨多多。  《寄居者》是我很早就读过,但是在研究中写到并不很多的一部严歌苓的作品。迄今所作关于这部长篇小说的论述,也仅仅是在谈及“女性视阈中的历史与人性书写”这样一个话题(关及严歌苓多个长篇小说)时,曾经一笔带过:《寄居者》也是对抗战时期一段历史的还原。小说以抗
期刊
“遍江北底野色都綠了。”  ——《和平的春里》康白情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话作为某种议论的开篇。每每听到这句话,我就想起《和平的春里》这首诗。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对于和平安宁的环境的赞美,更因为这首诗后面部分作者向春天里的“格格不入”投去的悲悯的眼神,让我不禁想到当下好似涌动着暗流的平静湖面的世界。  “柳也绿了。麦子也绿了。水也绿了。鸭尾巴也绿了。茅屋盖上也绿了。”当下的
期刊
戏里戏外真难辨,春秋皆在弹指间。休说曲中怨,对镜昨日现。  衔杯玉酒问君安,屈身一拜尽婉转。胭红醉步颠,笑看世中仙。  ——题记  自长安城内一年一度的诗会结束,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常提到鱼幼薇这个名字。此女年方九岁,善诗文,于诗会中崭露头角,一时声名鹊起。  温家公子慕名而来,经多方打听来到长安城一处偏僻的院落中,正迟疑着,“吱呀”一声木门被人打开。“敢问公子有何贵干,此处只我一户人家,莫不是寻错
期刊
“讀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摩挲书页,捧卷而读,书中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总会叩击我跃动的心灵。而在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有两位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是孙少安和关羽。  “平凡的世界,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感谢你告诉我:青年立世,当胸怀凌云志。  孙少安,一个坚信奋斗改变命运的热血青年,用满腔的激情和不懈的开拓,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陕北那片曾经贫瘠不堪却涌动着
期刊
“睡觉啦,晚安。”妈妈熟悉的声音穿过我的房门,在卧室里回荡着……夜,静悄悄的,一米皎洁的月光胆怯地躲在窗边,知了们还在尽情地聊着天……枕头像许久没见的老朋友一樣,紧紧地拥抱着我的头。我礼貌地闭上了眼睛,沉浸在熟悉的故事之中……  “嘀嗒!嘀嗒!”小闹钟又来跟我打招呼了。今天和往常一样,妈妈依旧让我早早躺下,总说疫情期间充足的睡眠对身体最有帮助,哎,可是我是想睡又睡不着啊……昨天数羊就没奏效,今天几
期刊
散文重视人生体验,主题的虚构性与语言的抽象性都受到一定的制约,作者的身份与思想在最真诚的状态下向读者敞开。女性散文作为散文的一种,从“五四”始,便在“人的发现”与“个性的解放”之下聚焦女性生命的書写,将女性独有的感悟与审察诉诸笔端,经过新时期后的发展演变,女性散文中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审思品质有对外部世界的审察,进入到对女性“内宇宙”,也即情感世界的凝视。现代散文中的抒情传统在
期刊
大约六七岁的时候,我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冤屈。我家居住的那个大院比邻着农田,盛夏里,我和小伙伴们越墙而过,深入到一片长势喜人的豆角地里。豆角分行,我大约说了句“一人一行”,便一头扎进了祸患。  那条汉子端的是从天而降,我是被他提溜着拎出植物丛林的。他愤怒地呵斥着,半天我才回过神儿来,原来,他将我们视为了偷豆角的团伙。天太热,汉子太激动,糟糕的是,当时的孩子们衣着普遍敝旧,我在惊恐与委屈之中,竟第一次
期刊
这条查理大道是皮埃尔城里最热闹的地方,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在查理大道的尽头,有一家小小的商店,没有别家闪烁的霓虹灯招牌,也没有卖力的吆喝声,只有大门上挂着一块写着“奇妙店铺”的朴素木牌,木牌上缀着几个铃铛,微风吹过,发出悦耳的铃声。很多新客人都是不经意地错过,再寻着风铃声找了回来。  我依旧像往常一样,身穿黑色灯芯绒魔法袍,头戴尖顶魔法帽,手拿一根金色魔法棒,笔直地站在商店里等待着我的客人们。
期刊
陜西面条家族里有两个独特的成员:烙面、踅面。说其独特,是因为他俩不像别的面条那样生擀熟下,现场加工,相反都是提前制作好、可贮存,在吃的时候用热汤“泖”“泡”“浇”,像极了现今的方便面。  其中的“烙面”,用的是小麦面粉,做法类似于摊煎饼,当地人谓之“摊烙面”。但这个“摊烙面”可比一般的摊煎饼工程宏大得多,一是量大,即便家庭制作,也要一次做几十斤面粉的,所谓做一次、吃一向;二是要“洗面”,所谓“洗面
期刊
《夏景山口待渡图》,开卷处既是平沙浅岸,垂柳成行。渐远处江湖开阔,渔舟往来。深远处山峦叠起,林木葱郁。近岸边丛林间村舍微露,渔人思归。有客伫立水岸,待舟以渡。一派悠远辽阔的山水景致。好一个“待”字,是等船渡客,更是留恋这江南夏日的美景野趣。   董源(934—962),又名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人,五代南唐大画家。曾在南唐做过北苑副使,亦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初以荆浩为师,后注重江南实景入画,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