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下发出的改革强音,为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旧动能转换要求提出的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山东;海洋;新旧动能转换
一、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科技创新优势不相匹配
山东省省内海洋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的经济贡献率远低于国际水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足,海洋高端人才稀缺。根据《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8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我国目前的海洋生产总值中大部分来自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海洋新兴产业仍未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具体来说,山东省的海洋科研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山东海洋科研力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2019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不足20%,这一比例低于海洋科研力量逊于山东的广东省;而作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龙头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全市GDP比重约为四分之一,这一比例低于上海的27.2%。
2.海洋类相关产业省际间竞争激烈
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海洋大省,例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等。这些发达的海洋大省往往具有更强的货物接收能力和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構,在对外承接海洋业务的时候,往往和山东省形成激烈的竞争。其中比较显著的就是与山东相邻的海洋大省——江苏省。其中,南通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约2000亿元,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占全市GDP总量的26.9%;连云港已发展涉海企业1万余家;盐城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规模超千亿元,占GDP比重达22%,海洋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目前,盐城港“一港四区”已建成21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建成大丰、响水、射阳3个一类开放口岸港区。连云港万吨级以上的码头共有70多个,吞吐量2.3亿吨。正在加快建设的30万吨级航道意味着连云港即将跨入世界大港门槛。上海“北大门”南通正大力实施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城市、交通转型,着力构建“三港三城三基地”全市域发展新格局。因为山东和江苏两省天然接近的地理位置,所以在相关产业的承接和发展问题上,江苏和山东会产生一定的竞争。而且由于江苏省临近上海,在相关的资源和机遇上,对比山东而言,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3.海洋科技力量分散,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山东海洋科技力量全国领先,但省内各城市海洋科技力量相差悬殊。山东的涉海城市数量较多,如威海、烟台等城市,即便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邻,但彼此的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却相差甚远。山东海洋科研力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而仅青岛一个城市便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其他涉海城市拥有的海洋科技力量不足以支撑城市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山东省省内的沿海城市长此以往,易造成海洋经济青岛一家独大的现象,不利于区域间平衡发展。
二、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建议
1.把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目前山东省的海洋科研力量大部分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载体,更多的致力于理论研究和更多的原创发现,要改变这种以基础研究为主的格局,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加快理论到实际操作的转化。
科研人员是科学研究的主体,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对科研的发展方向往往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山东海洋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时,通常对经费申请、论文、影响因子、奖项等考虑较多。要加快科研向经济的转化,就必须加强引导,让从事科学探索的科研工作者们增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市场需求的意识。
建立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之间及时沟通、顺利转化的绿色通道。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不够顺畅,成果落地存在瓶颈。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是一项充满复杂性、系统性、风险性的工程,涉及法律、法规、政策、经验、资源和资本等诸多方面。要把科研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全的转化服务机制,形成良好的技术转化环境。
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当前我省的海洋科技领域缺乏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和团队。要加强国内外人才引进,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加强对海洋优秀科技人员的吸引。
2.巩固提升海洋优势产业
相对于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我省的海洋产业总体实力和他们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一些我们的优势产业上,我们又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在应对海洋产业省际间竞争激烈的这个问题上,我省应该扬长避短,主力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之后带动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均衡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2]同时要支持青岛、烟台、威海建设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创新中心,支持东营建设高端海洋石油装备创新中心,支持青岛、潍坊建设绿色大功率船用发动机生产基地,支持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壮大长板以优势带动劣势,最终在与其他省份的竞争当中获得优势地位。
3.平衡地区发展,优化整合各地科研力量
总体科研实力的领先和地区科研实力发展的不平衡是我省海洋科技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优化和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科研问题交流成为了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发展地区科研时,要持续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资助比例与资助强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出台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政策措施,赋予首席科学家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等自主权。探索以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牵头组成科研团队,组织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攻关新模式,优化重组省级实验室布局。谋划组建山东省实验室,优化整合现有省重点实验室,构建新时代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与海洋产业需求密切相关的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新兴、交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3]。有序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验收和绩效评估工作,实行动态调整,通过整合各地区的优质人才,组建高级科研团队,同时也可以负责全省科研工作的调度和安排工作,在做好科研先锋堡垒的同时,也做好全省海洋科研的信息沟通桥梁。
参考文献:
[1]董争辉. "山东省发展海洋健康产业优势与对策." 经济动态与评论 000.001(2019):P.173-181.
[2]王健等. "山东省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发展研究." 海洋开发与管理 8(2018):17-21.
[3]梁永贤.(2018). 山东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000(002),P.169-186.
基金项目:
本课题是山东省社科规划(19CHYJ05),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于欣雨、张开选、桑雪(2000-),青岛农业大学在校生;赖媛媛(1982-)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为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关键词】山东;海洋;新旧动能转换
一、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科技创新优势不相匹配
山东省省内海洋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的经济贡献率远低于国际水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足,海洋高端人才稀缺。根据《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8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我国目前的海洋生产总值中大部分来自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海洋新兴产业仍未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具体来说,山东省的海洋科研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山东海洋科研力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2019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不足20%,这一比例低于海洋科研力量逊于山东的广东省;而作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龙头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全市GDP比重约为四分之一,这一比例低于上海的27.2%。
2.海洋类相关产业省际间竞争激烈
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海洋大省,例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等。这些发达的海洋大省往往具有更强的货物接收能力和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構,在对外承接海洋业务的时候,往往和山东省形成激烈的竞争。其中比较显著的就是与山东相邻的海洋大省——江苏省。其中,南通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约2000亿元,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占全市GDP总量的26.9%;连云港已发展涉海企业1万余家;盐城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规模超千亿元,占GDP比重达22%,海洋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目前,盐城港“一港四区”已建成21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建成大丰、响水、射阳3个一类开放口岸港区。连云港万吨级以上的码头共有70多个,吞吐量2.3亿吨。正在加快建设的30万吨级航道意味着连云港即将跨入世界大港门槛。上海“北大门”南通正大力实施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城市、交通转型,着力构建“三港三城三基地”全市域发展新格局。因为山东和江苏两省天然接近的地理位置,所以在相关产业的承接和发展问题上,江苏和山东会产生一定的竞争。而且由于江苏省临近上海,在相关的资源和机遇上,对比山东而言,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3.海洋科技力量分散,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山东海洋科技力量全国领先,但省内各城市海洋科技力量相差悬殊。山东的涉海城市数量较多,如威海、烟台等城市,即便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邻,但彼此的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却相差甚远。山东海洋科研力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而仅青岛一个城市便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其他涉海城市拥有的海洋科技力量不足以支撑城市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山东省省内的沿海城市长此以往,易造成海洋经济青岛一家独大的现象,不利于区域间平衡发展。
二、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建议
1.把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目前山东省的海洋科研力量大部分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载体,更多的致力于理论研究和更多的原创发现,要改变这种以基础研究为主的格局,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加快理论到实际操作的转化。
科研人员是科学研究的主体,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对科研的发展方向往往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山东海洋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时,通常对经费申请、论文、影响因子、奖项等考虑较多。要加快科研向经济的转化,就必须加强引导,让从事科学探索的科研工作者们增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市场需求的意识。
建立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之间及时沟通、顺利转化的绿色通道。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不够顺畅,成果落地存在瓶颈。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是一项充满复杂性、系统性、风险性的工程,涉及法律、法规、政策、经验、资源和资本等诸多方面。要把科研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全的转化服务机制,形成良好的技术转化环境。
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当前我省的海洋科技领域缺乏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和团队。要加强国内外人才引进,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加强对海洋优秀科技人员的吸引。
2.巩固提升海洋优势产业
相对于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我省的海洋产业总体实力和他们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一些我们的优势产业上,我们又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在应对海洋产业省际间竞争激烈的这个问题上,我省应该扬长避短,主力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之后带动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均衡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2]同时要支持青岛、烟台、威海建设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创新中心,支持东营建设高端海洋石油装备创新中心,支持青岛、潍坊建设绿色大功率船用发动机生产基地,支持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壮大长板以优势带动劣势,最终在与其他省份的竞争当中获得优势地位。
3.平衡地区发展,优化整合各地科研力量
总体科研实力的领先和地区科研实力发展的不平衡是我省海洋科技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优化和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科研问题交流成为了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发展地区科研时,要持续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资助比例与资助强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出台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政策措施,赋予首席科学家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等自主权。探索以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牵头组成科研团队,组织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攻关新模式,优化重组省级实验室布局。谋划组建山东省实验室,优化整合现有省重点实验室,构建新时代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与海洋产业需求密切相关的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新兴、交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3]。有序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验收和绩效评估工作,实行动态调整,通过整合各地区的优质人才,组建高级科研团队,同时也可以负责全省科研工作的调度和安排工作,在做好科研先锋堡垒的同时,也做好全省海洋科研的信息沟通桥梁。
参考文献:
[1]董争辉. "山东省发展海洋健康产业优势与对策." 经济动态与评论 000.001(2019):P.173-181.
[2]王健等. "山东省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发展研究." 海洋开发与管理 8(2018):17-21.
[3]梁永贤.(2018). 山东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000(002),P.169-186.
基金项目:
本课题是山东省社科规划(19CHYJ05),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于欣雨、张开选、桑雪(2000-),青岛农业大学在校生;赖媛媛(1982-)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为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