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江都方言单字调的调域与调值情况,并将方言调值的实验值与传统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江都方言单字声调稳定在5个,调值分别描写为:阴平31(男)/41(女),阳平25(男)/15(女),上声42,去声55,入声5。实验值与传统听感描写值存在差异,其中阳平调调值差异较大。
关键词:江都方言 单字调 实验研究
一、方言地及方言概况
江都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广陵区,东与泰州市海陵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江都为古邑名,始于秦汉之际,取“临江都会”之义。公元前153年置江都县,后建置多有变更,1994年,江都撤县设市,2011年11月,正式撤市设区,改称扬州市江都区,现设有13个镇。江都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境内由西到东的语言状况并不一致,以大桥镇嘶马、昌松—吴桥镇吴桥、谢桥—丁沟镇麾村—小纪镇宗村、竹墩、富民—武坚镇黄思、武坚一线为界,西半部地区的方言属江淮方言洪巢片,上述各乡镇及其东半部地区的方言则属江淮方言泰如片。今江都区政府驻地仙女镇的方言属洪巢片。本实验对象是以县城话为代表的江都方言单字声调,实验的发音合作人均来自洪巢片地区,实验报告中使用的记音符号为国际音标。
江都方言(以下“江都方言”均指属洪巢片的江都西部地区方言)共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在声调上的主要特点是除平声外,其他各调不分阴阳,保留入声,入声调调值高而短。
二、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江都方言单字调的基频、时长等声学实验数据,并换算成五度值,作出江都方言的单字调格局图,直观感受其声调格局,将声调音高实验值与传统值进行比较,研究江都方言单字调的调域与调值情况。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发音字表
本次试验以江都方言单字调为对象,阴、阳、上、去、入5个调类各选择12个单字,共60个实验字。
考虑到韵母的多样性和实验的丰富性、可靠性,选取的每一调类样字都包含了前后元音、高低元音,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但没有选择浊声母字。具体来说,样字声母首选不送气塞音声母也就是[p]、[t]、[k],而不选鼻声母,每一调类都包含零声母字。韵母则多选择单韵母[i]、[a]、[u],顾及到高、低、前、后元音,鼻音尾的韵母仅选择少量作为参考。同一声调中,也尽量兼顾江都话中各声、韵类型,多选日常交流中的常用字,制成发音字表如下:
调 类 样 字
阴 平 衣 家 夫 诗 方 天 初 昏 刚 开 超 包
阳 平 姨 爬 葡 时 房 田 除 魂 穷 陈 床 才
上 声 椅 打 苦 史 碗 委 瘾 比 九 远 古 粉
去 声 意 大 肚 事 棒 见 到 注 救 汗 菜 怕
入 声 急 纳 竹 直 笔 曲 出 秃 拍 白 月 舌
2.发音合作人
本次试验共选择了两名发音合作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属于江都新派方言中年龄较长的,方言比较地道。实验录音之前,均已告知发音人调查目的,并请他们保持自然的发音状态。
3.实验设备
(1)录音设备:联想Thinkpad-W550s笔记本电脑;声丽ST-2688耳麦,频响范围:20-20000Hz。(2)数据处理软件:Adobe Audition 3.0;Praat5.2.02;Microsoft Excel 2013。
(二)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步骤主要包括录音,剪辑、整理样本,标注样本,修改基频,提取声学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T值法进行基频归一处理,作出江都方言的单字调T值图等内容。
1.录音
(1)设备:联想Thinkpad-W550s笔记本电脑;声丽ST-2688耳麦,频响范围:20-20000Hz。(2)软件:Adobe Audition 3.0。(3)时间:2016年2月2日。(4)环境:安静的室内,环境噪音低于50smpl。(5)技术数据:话筒距离嘴角4cm,录音采样率为44100Hz,单声道,采样精度16bit,音频信噪比高于60dB。(6)录音过程:①培训发音合作人:告知实验目的,使发音合作人能在样本录制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的发音状态。②试录:试录一组音频,测听效果,合作人发音地道、自然、清晰,符合要求。③录制:按照发音字表逐一进行录制,每个单字读两遍,每字每遍中间停顿1秒,有读错或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则及时重读,录制的样本以.wav格式保存。④复核审听:复核音频样本,如有缺失的、不符合要求的则及时补录。
2.剪辑、整理样本
使用Adobe Audition 3.0声音处理软件对样本进行筛选、剪辑、降噪,最终得到120个有效样本,按调类保存。
3.标注样本
(1)标注方法
使用软件Praat5.2.02,共标注两层,第一层音节(yj),以汉字标明音节的起止位置。第二层声调(sd),标明音频样本的声调承载段,排除弯头、降尾,仅标注调型段,分别以阿拉伯数字1、2、3、5、7表示江都方言中的阴、阳、上、去、入五声。
(2)声调承载段的确定
关于声调承载段历来有音节说、带音说、韵母说等。林茂灿先生提出:“浊辅音声母、介音、鼻音韵尾和元音韵尾跟声调无关,声调信息主要存在于主要元音(及其声学过渡上)。”[1]即声调的承载段是音节的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段,本实验采取此种说法,以排除音高曲线的“弯头”“降尾”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用统一的标准界定这个“过渡段”的起止点是比较困难的。《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一书提出如下操作方法:“3个音素的韵母:起点取韵头和韵腹过渡段的中点;终点取韵腹和韵尾过渡段的终点。单元音韵母:元音起点和终点各截除约5%和10%的基频。无韵头有韵尾的韵母:起点截除主要元音约5%的基频,终点取韵腹和韵尾过渡段的终点。有韵头无韵尾的韵母:起点取韵头和韵腹过渡段的中点,终点截除主要元音约10%的基频。”[2]本实验采取这种做法来标注样本。 4.修改基频
(1)基频设限:男声样本最低值设为50,最高值设为400;女声最低值设为70,最高值设为600。
(2)①根据声调“滑动”的属性修改基频数据,使音高曲线平滑。②参照二维频谱,针对有疑惑的地方再次修改基频。③将最终的Pitch Tier文件保存。
5.提取数据
运行Praat脚本“提取音节或声韵母的音高数据”获取目标音节声调(sd)层的基频、时长等声学数据,共提取10个测量点。
四、实验数据处理
本实验中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Microsoft Excel 2013。
(一)基频的归一处理
本实验采用T值法对基频数据进行归一处理。
T值公式:。其中lgχ的代表测量点,lga代表对数值数据中的最大值,lgb代表数据中的最小值。
(二)导入数据
将提取的原始数据导入Excel中,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男、女声分开整理。
(三)求平均值
使用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分别获取男、女声各个调类各取样基频点的平均值,结果如表1、表2:
(四)求对数值
使用函数LOG10,将各调类的平均值数据换算成对数值。
(五)求T值
(1)使用函数(MAX、MIN)分别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lga)和最小值(lgb)。
操作后得出最大值为2.17,最小值为1.90。
(2)使用T值公式:将各基频点对数值数据带入公式,则为:T=(lgχ-1.90)/(2.17-1.90)*5。结果如表3、表4:
(六)换算五度值
在将T值换算为五度值时,采用“界域”策略[3]来应对如何确定五度值边界的问题。T值转五度是区间转换,相应的,1~5度的分界不是刚性的“界线”而是柔性的“界域”。“界域”的定义为±0.1五度值,即每度边界有±0.1的浮动域。据此,T值转为五度的区间如表5:
本次试验最终得出的调值数据如表6:
表6:江都方言五度值(实验值)表
调 类 阴 平 阳 平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男声调值 31 25 42 55 5
女声调值 41 15 42 55 5
五、实验制图
以采样点为横坐标,T值为纵坐标,作出江都方言男、女声单字调的声调格局图,如图1、图2:
六、江都方言单字调格局研究
(一)调域与调值研究
从江都方言单字调格局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江都方言的单字调调值情况,男、女声虽略有差异,但走势大致相同,阳平呈上升趋势,阴平、上声呈下降趋势,去声和入声则基本平直。
1.调系调域
江都方言单字调基频的最低值出现在阴平尾部,男声为125.44Hz,女声为170.32Hz。最高值男女不同,男声的基频最高值出现在入声尾部,为235.83Hz,女声的最高值出现在阳平尾部,为282.31Hz。男、女声基频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了各自调系的调域,男声为125.44~235.83Hz,跨度为110.39Hz;女声为170.32~282.31Hz,跨度为111.99Hz。可以看出女声调系调域比男声高,但两者的跨度非常接近。
2.调类调域与调值
(1)阴平:男声阴平调域为125.44~173.36Hz,T值最高点在起点位置,为2.57,最低点为0,出现在尾部,低降调,调值拟为31。女声调域为170.32~246.48Hz,T值最高点是起点位置的3.68,最低点是尾部的0.03,中降调,调值拟为41。
(2)阳平:男声阳平调域为147.69~218.02Hz,起点T值最低,为1.28,终点最高,为4.42,中升调,调值拟为25。女声调域为177.47~282.31Hz,起点T值最低,为0.43,终点最高,为5.02,全升调,调值拟为15。
(3)上声:男声上声调域为154.15~207.23Hz,起点T值最高,为4.01,终点最低,为1.63,中降调,调值拟为42。女声调域为201.95~244.43Hz,起点T值最高,为3.59,终点最低,为1.71,中降调,调值拟为42。
(4)去声:男声去声调域为215.65~228.88Hz,起点T值最低,为4.33,终点最高,为4.81,差距较小,线条基本平直,微有上升趋势,高平调,调值拟为55。女声调域为252.35~277.81Hz,起点T值最低,为3.91,终点最高,为4.86,高平调,调值拟为55。
(5)入声:男声入声调域为217.83~235.83Hz,起点T值最低,为4.41,终点最高,为5.05;女声调域为261.34~274.42Hz,起点T值最低,为4.25,终点最高,为4.74。男、女入声调型相同,在五个声调中调值最高,是微升的高调,但升幅较小,其调长明显短于其他四个声调,入声调长平均只有阳平调长的一半,发音状态紧而急促,故将调值拟为5。
(二)江都方言单字调实验值与传统值比较
传统方言记音主要依靠口说耳辨,江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江都县志·方言》(1996)一章中记录了黄继林先生在江都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阴平调值31,阳平34,上声42,去声55,入声4。并注明:阴平调值的起点略低于3,阳平调值的终点略高于4,入声调值略高于4。
上声、去声的实验结果与听感描写的结果一致,均呈现为上声42,去声55。阴平调的传统值为31,与男声实验值一致,但女声实验值的起点略高一些,字调的前40%在4度范围内,而后由3度降至1度。阳平调的传统值为34(终点略高于4),是一个微升调。而在实验中,男声表现为中升调25,女声为全升调15,与传统值相去较远,但上升的趋势还是相同的。入声传统值为4(略高于4),在实验中,男、女声都表现为高而短促的5,是比较可信的。
七、结语
江都方言具有“亦南亦北,南北过渡”的特点,单字声调稳定在5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分阴阳),大部分古入声字都被保留了下来。在调长方面存在舒促之别,入声为促声,其他四声为舒声。单字调调值分别描写为:阴平31(男)/41(女),阳平25(男)/15(女),上声42,去声55,入声5。实验值与传统听感描写的值相比,有一致的,也有存在差异的,但总体走势相同,要想获得更加精确可靠的结果,还需要多选发音人、多分析样本,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茂灿.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J].声学学报,1995,
(6):437—445.
[2]刘俐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M].成都:巴蜀书
社,2007:345-350.
[3]刘俐李.基频归一和调系归整的方言实验.中国语音学报(第1
辑)[J].商务印书馆,2008,221-227.
[4]林茂灿.音高显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J].声学学报,
1963,(l):8-15.
[5]林茂灿.汉语语调和声调[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57-67.
[6]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
2006,(l):33-40.
[7]江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江都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
版社,1996.
[8]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0]宋益丹.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6.
(苏慧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23)
关键词:江都方言 单字调 实验研究
一、方言地及方言概况
江都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广陵区,东与泰州市海陵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江都为古邑名,始于秦汉之际,取“临江都会”之义。公元前153年置江都县,后建置多有变更,1994年,江都撤县设市,2011年11月,正式撤市设区,改称扬州市江都区,现设有13个镇。江都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境内由西到东的语言状况并不一致,以大桥镇嘶马、昌松—吴桥镇吴桥、谢桥—丁沟镇麾村—小纪镇宗村、竹墩、富民—武坚镇黄思、武坚一线为界,西半部地区的方言属江淮方言洪巢片,上述各乡镇及其东半部地区的方言则属江淮方言泰如片。今江都区政府驻地仙女镇的方言属洪巢片。本实验对象是以县城话为代表的江都方言单字声调,实验的发音合作人均来自洪巢片地区,实验报告中使用的记音符号为国际音标。
江都方言(以下“江都方言”均指属洪巢片的江都西部地区方言)共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在声调上的主要特点是除平声外,其他各调不分阴阳,保留入声,入声调调值高而短。
二、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江都方言单字调的基频、时长等声学实验数据,并换算成五度值,作出江都方言的单字调格局图,直观感受其声调格局,将声调音高实验值与传统值进行比较,研究江都方言单字调的调域与调值情况。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发音字表
本次试验以江都方言单字调为对象,阴、阳、上、去、入5个调类各选择12个单字,共60个实验字。
考虑到韵母的多样性和实验的丰富性、可靠性,选取的每一调类样字都包含了前后元音、高低元音,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但没有选择浊声母字。具体来说,样字声母首选不送气塞音声母也就是[p]、[t]、[k],而不选鼻声母,每一调类都包含零声母字。韵母则多选择单韵母[i]、[a]、[u],顾及到高、低、前、后元音,鼻音尾的韵母仅选择少量作为参考。同一声调中,也尽量兼顾江都话中各声、韵类型,多选日常交流中的常用字,制成发音字表如下:
调 类 样 字
阴 平 衣 家 夫 诗 方 天 初 昏 刚 开 超 包
阳 平 姨 爬 葡 时 房 田 除 魂 穷 陈 床 才
上 声 椅 打 苦 史 碗 委 瘾 比 九 远 古 粉
去 声 意 大 肚 事 棒 见 到 注 救 汗 菜 怕
入 声 急 纳 竹 直 笔 曲 出 秃 拍 白 月 舌
2.发音合作人
本次试验共选择了两名发音合作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属于江都新派方言中年龄较长的,方言比较地道。实验录音之前,均已告知发音人调查目的,并请他们保持自然的发音状态。
3.实验设备
(1)录音设备:联想Thinkpad-W550s笔记本电脑;声丽ST-2688耳麦,频响范围:20-20000Hz。(2)数据处理软件:Adobe Audition 3.0;Praat5.2.02;Microsoft Excel 2013。
(二)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步骤主要包括录音,剪辑、整理样本,标注样本,修改基频,提取声学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T值法进行基频归一处理,作出江都方言的单字调T值图等内容。
1.录音
(1)设备:联想Thinkpad-W550s笔记本电脑;声丽ST-2688耳麦,频响范围:20-20000Hz。(2)软件:Adobe Audition 3.0。(3)时间:2016年2月2日。(4)环境:安静的室内,环境噪音低于50smpl。(5)技术数据:话筒距离嘴角4cm,录音采样率为44100Hz,单声道,采样精度16bit,音频信噪比高于60dB。(6)录音过程:①培训发音合作人:告知实验目的,使发音合作人能在样本录制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的发音状态。②试录:试录一组音频,测听效果,合作人发音地道、自然、清晰,符合要求。③录制:按照发音字表逐一进行录制,每个单字读两遍,每字每遍中间停顿1秒,有读错或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则及时重读,录制的样本以.wav格式保存。④复核审听:复核音频样本,如有缺失的、不符合要求的则及时补录。
2.剪辑、整理样本
使用Adobe Audition 3.0声音处理软件对样本进行筛选、剪辑、降噪,最终得到120个有效样本,按调类保存。
3.标注样本
(1)标注方法
使用软件Praat5.2.02,共标注两层,第一层音节(yj),以汉字标明音节的起止位置。第二层声调(sd),标明音频样本的声调承载段,排除弯头、降尾,仅标注调型段,分别以阿拉伯数字1、2、3、5、7表示江都方言中的阴、阳、上、去、入五声。
(2)声调承载段的确定
关于声调承载段历来有音节说、带音说、韵母说等。林茂灿先生提出:“浊辅音声母、介音、鼻音韵尾和元音韵尾跟声调无关,声调信息主要存在于主要元音(及其声学过渡上)。”[1]即声调的承载段是音节的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段,本实验采取此种说法,以排除音高曲线的“弯头”“降尾”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用统一的标准界定这个“过渡段”的起止点是比较困难的。《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一书提出如下操作方法:“3个音素的韵母:起点取韵头和韵腹过渡段的中点;终点取韵腹和韵尾过渡段的终点。单元音韵母:元音起点和终点各截除约5%和10%的基频。无韵头有韵尾的韵母:起点截除主要元音约5%的基频,终点取韵腹和韵尾过渡段的终点。有韵头无韵尾的韵母:起点取韵头和韵腹过渡段的中点,终点截除主要元音约10%的基频。”[2]本实验采取这种做法来标注样本。 4.修改基频
(1)基频设限:男声样本最低值设为50,最高值设为400;女声最低值设为70,最高值设为600。
(2)①根据声调“滑动”的属性修改基频数据,使音高曲线平滑。②参照二维频谱,针对有疑惑的地方再次修改基频。③将最终的Pitch Tier文件保存。
5.提取数据
运行Praat脚本“提取音节或声韵母的音高数据”获取目标音节声调(sd)层的基频、时长等声学数据,共提取10个测量点。
四、实验数据处理
本实验中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Microsoft Excel 2013。
(一)基频的归一处理
本实验采用T值法对基频数据进行归一处理。
T值公式:。其中lgχ的代表测量点,lga代表对数值数据中的最大值,lgb代表数据中的最小值。
(二)导入数据
将提取的原始数据导入Excel中,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男、女声分开整理。
(三)求平均值
使用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分别获取男、女声各个调类各取样基频点的平均值,结果如表1、表2:
(四)求对数值
使用函数LOG10,将各调类的平均值数据换算成对数值。
(五)求T值
(1)使用函数(MAX、MIN)分别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lga)和最小值(lgb)。
操作后得出最大值为2.17,最小值为1.90。
(2)使用T值公式:将各基频点对数值数据带入公式,则为:T=(lgχ-1.90)/(2.17-1.90)*5。结果如表3、表4:
(六)换算五度值
在将T值换算为五度值时,采用“界域”策略[3]来应对如何确定五度值边界的问题。T值转五度是区间转换,相应的,1~5度的分界不是刚性的“界线”而是柔性的“界域”。“界域”的定义为±0.1五度值,即每度边界有±0.1的浮动域。据此,T值转为五度的区间如表5:
本次试验最终得出的调值数据如表6:
表6:江都方言五度值(实验值)表
调 类 阴 平 阳 平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男声调值 31 25 42 55 5
女声调值 41 15 42 55 5
五、实验制图
以采样点为横坐标,T值为纵坐标,作出江都方言男、女声单字调的声调格局图,如图1、图2:
六、江都方言单字调格局研究
(一)调域与调值研究
从江都方言单字调格局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江都方言的单字调调值情况,男、女声虽略有差异,但走势大致相同,阳平呈上升趋势,阴平、上声呈下降趋势,去声和入声则基本平直。
1.调系调域
江都方言单字调基频的最低值出现在阴平尾部,男声为125.44Hz,女声为170.32Hz。最高值男女不同,男声的基频最高值出现在入声尾部,为235.83Hz,女声的最高值出现在阳平尾部,为282.31Hz。男、女声基频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了各自调系的调域,男声为125.44~235.83Hz,跨度为110.39Hz;女声为170.32~282.31Hz,跨度为111.99Hz。可以看出女声调系调域比男声高,但两者的跨度非常接近。
2.调类调域与调值
(1)阴平:男声阴平调域为125.44~173.36Hz,T值最高点在起点位置,为2.57,最低点为0,出现在尾部,低降调,调值拟为31。女声调域为170.32~246.48Hz,T值最高点是起点位置的3.68,最低点是尾部的0.03,中降调,调值拟为41。
(2)阳平:男声阳平调域为147.69~218.02Hz,起点T值最低,为1.28,终点最高,为4.42,中升调,调值拟为25。女声调域为177.47~282.31Hz,起点T值最低,为0.43,终点最高,为5.02,全升调,调值拟为15。
(3)上声:男声上声调域为154.15~207.23Hz,起点T值最高,为4.01,终点最低,为1.63,中降调,调值拟为42。女声调域为201.95~244.43Hz,起点T值最高,为3.59,终点最低,为1.71,中降调,调值拟为42。
(4)去声:男声去声调域为215.65~228.88Hz,起点T值最低,为4.33,终点最高,为4.81,差距较小,线条基本平直,微有上升趋势,高平调,调值拟为55。女声调域为252.35~277.81Hz,起点T值最低,为3.91,终点最高,为4.86,高平调,调值拟为55。
(5)入声:男声入声调域为217.83~235.83Hz,起点T值最低,为4.41,终点最高,为5.05;女声调域为261.34~274.42Hz,起点T值最低,为4.25,终点最高,为4.74。男、女入声调型相同,在五个声调中调值最高,是微升的高调,但升幅较小,其调长明显短于其他四个声调,入声调长平均只有阳平调长的一半,发音状态紧而急促,故将调值拟为5。
(二)江都方言单字调实验值与传统值比较
传统方言记音主要依靠口说耳辨,江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江都县志·方言》(1996)一章中记录了黄继林先生在江都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阴平调值31,阳平34,上声42,去声55,入声4。并注明:阴平调值的起点略低于3,阳平调值的终点略高于4,入声调值略高于4。
上声、去声的实验结果与听感描写的结果一致,均呈现为上声42,去声55。阴平调的传统值为31,与男声实验值一致,但女声实验值的起点略高一些,字调的前40%在4度范围内,而后由3度降至1度。阳平调的传统值为34(终点略高于4),是一个微升调。而在实验中,男声表现为中升调25,女声为全升调15,与传统值相去较远,但上升的趋势还是相同的。入声传统值为4(略高于4),在实验中,男、女声都表现为高而短促的5,是比较可信的。
七、结语
江都方言具有“亦南亦北,南北过渡”的特点,单字声调稳定在5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分阴阳),大部分古入声字都被保留了下来。在调长方面存在舒促之别,入声为促声,其他四声为舒声。单字调调值分别描写为:阴平31(男)/41(女),阳平25(男)/15(女),上声42,去声55,入声5。实验值与传统听感描写的值相比,有一致的,也有存在差异的,但总体走势相同,要想获得更加精确可靠的结果,还需要多选发音人、多分析样本,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茂灿.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J].声学学报,1995,
(6):437—445.
[2]刘俐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M].成都:巴蜀书
社,2007:345-350.
[3]刘俐李.基频归一和调系归整的方言实验.中国语音学报(第1
辑)[J].商务印书馆,2008,221-227.
[4]林茂灿.音高显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J].声学学报,
1963,(l):8-15.
[5]林茂灿.汉语语调和声调[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57-67.
[6]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
2006,(l):33-40.
[7]江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江都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
版社,1996.
[8]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0]宋益丹.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6.
(苏慧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