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起点为小学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自身教育教学素养也必须要跟进,方能在知识结构方面适应小学跨学科无边界课堂的教学改革。文章重点阐述了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内容组成和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高策略
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教师的教学素养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知识传授和内在心理培育的综合。面对如今社会信息高度膨胀,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互联网 智慧教育”的推动下变得更加多元化,老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知识传授的教学压力[1]。
“育人三分钟,成长十年功。”小学时期是学生未来知识结构和人格思想塑造的起步阶段,学生特别容易接受外来各种思潮的冲击。只有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养,才能用其丰富的知识储备、突出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校的所学所得能够超越学校之外的各种学习路径,自觉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前进,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内容组成
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因为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育发展而需要逐步迭代更新的,但是核心素养不会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具备课程教学的开发设计素养
课程教学是学生成长的主要舞台,也是教书育人的“根据地”。当代小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教学课本的照本宣科、教学知识的生硬灌输,而是要立足教材,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大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形散”的知识“神合”,提升学生对不同知识类别的融会贯通和统筹运用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要具备利用新技术的信息渠道教学素养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使教育具有了合作性、交互性和联通性的新特点。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互联网教学资源,将自身的角色从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变成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和陪伴者。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师生积极互动的立体式学习平台的打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满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延伸探索欲望。
比如,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在线上教育平台上面发布预习内容,在内容中设置一些“秘密口令”,在课堂中实行“口令对接”,用这种小游戏来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2]。
(三)要具备因材施教的育人素养
每个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教师在注重课堂上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观察,分析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具备心理学知识,通过因材施教、各适其性和对育人理念与育人方式的执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指导学生发挥其特长,短板实现有效弥补短板,实现每个学生的价值。
(四)要具备高尚人格,树立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老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组成中,道德素养占据着首要位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
学校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育人,然后才是育才。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充满正能量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中成为学生生活的好伙伴、学习的好帮手,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师受自身人格素质、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以及教育对象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素养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问题呈现,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科知识存在储备不足、涉猎不广的问题
当代教师受到传统师范教育的影响,往往只专于一门学科的教学,受到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的限制,加上在我國教育体系中,学科之间尚未建立联系机制,使得教师“多学科”发展意识淡薄,无法很好地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多学科的知识探索求问[3]。这首先就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权威性,其次会让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清楚透彻的消化吸收,导致学习能力下降,从而阻碍了教育创新水平提高和学生综合创造力培育。
(二)缺乏学生发展的全面认识,存在教育片面化倾向
从幼儿园阶段的懵懂逐步进入青春发育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很多不成熟的问题,需要教师对其着重加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塑造。但是现实中的小学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重视性格养成和思维发展,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理解,不能转变为日后的学习能力,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比如教师在教授课文《乌鸦喝水》时,设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里面的水的?2.乌鸦为什么不直接喝河水?3.乌鸦除了在瓶子里面丢石子还能通过别的什么方法喝到水?
在这堂语文教学课上,看似师生互动频繁,但是仔细品味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表面叙述,并不能让学生形成分析文章结构,总结中心思想的语文阅读与思考能力。正确的问题设计应该是这样: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习乌鸦喝水的精神?
三、小学教师如何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一)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进行提升综合素养的意识
教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否则就会因为自身能力的缺失而失去学生在知识求索上的信任与爱戴。 一方面要完善专业知识结构,要对本专业知识体系、逻辑结构、教学步骤与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点在讲课时能够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实现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跨学科的全面性教育能力的掌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3]随着教育渠道的多样化,比如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对学生知识的补充,单项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阅历和见识日益广博的学习状态,只有在跨学科几种专业上精通,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与兴趣,这也是未来教育综合化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二)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转变对教育教学素养的认识
教育教学素养体现为课堂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知识传输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在困惑、疑虑、反思、总结、创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的转变中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由弱变强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比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课堂活动与教学知识的合理安排,课堂互动中照顾到学生成绩所处层次不同而进行因材施教的合理安排等[4]。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才能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的吸取是否有教学意义。
(三)学校要规划好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培训提升策略
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离不开学校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来提供物质、精神保障,从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提供参与各种学习、研究、进修的条件和机会,定期开展公开课、论文评选等活动[2],选拔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教师,同时根据教师违纪档案制度来进行相应的奖惩,形成鞭策后进、奋发向上的良好教学氛围。
学校还需要加强对教师非常规能力的锻炼,比如课堂控制能力,和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能力,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延展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比如某个学生学习成绩的突然下滑,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情绪的低落等,都需要教师应用专业的沟通能力来疏导学生面临的各种学习问题。
(四)学校要加强交流渠道、师生活动的组织创建
学校要与教育教学发达地区和省市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建立互动平台,分批定期到各类学校交流学习,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全面提升。
学校还可以设立“学校开放周”,通过家长现场听课、班级拓展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让教师在多种教育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互动沟通中发现学生教育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想法,从而在日后的教學过程中注意对相关方面的引导,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更需要在教育教学素养上进行提升,因为其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是从心理认知到大脑智力全面性的塑造。
只有在教育机构教学改革的驱动下,在学校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保障下,在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相互激励与竞争作用下,教师方能有自我革新、锐意进取的勇气,在综合素质的塑造下迎接小学教育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欣欣.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教师的培养策略[J].现代交际, 2017(22):19-20.
[2]冯艳梅.刍议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策略[J].学周刊, 2018(17):90-91.
[3]邢喧子, 邓李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17(19):36-39.
[4]鲁伟伟, 王方霞.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祖国, 2017(17):10-13.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高策略
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教师的教学素养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知识传授和内在心理培育的综合。面对如今社会信息高度膨胀,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互联网 智慧教育”的推动下变得更加多元化,老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知识传授的教学压力[1]。
“育人三分钟,成长十年功。”小学时期是学生未来知识结构和人格思想塑造的起步阶段,学生特别容易接受外来各种思潮的冲击。只有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养,才能用其丰富的知识储备、突出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校的所学所得能够超越学校之外的各种学习路径,自觉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前进,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内容组成
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因为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育发展而需要逐步迭代更新的,但是核心素养不会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具备课程教学的开发设计素养
课程教学是学生成长的主要舞台,也是教书育人的“根据地”。当代小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教学课本的照本宣科、教学知识的生硬灌输,而是要立足教材,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大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形散”的知识“神合”,提升学生对不同知识类别的融会贯通和统筹运用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要具备利用新技术的信息渠道教学素养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使教育具有了合作性、交互性和联通性的新特点。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互联网教学资源,将自身的角色从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变成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和陪伴者。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师生积极互动的立体式学习平台的打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满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延伸探索欲望。
比如,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在线上教育平台上面发布预习内容,在内容中设置一些“秘密口令”,在课堂中实行“口令对接”,用这种小游戏来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2]。
(三)要具备因材施教的育人素养
每个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教师在注重课堂上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观察,分析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具备心理学知识,通过因材施教、各适其性和对育人理念与育人方式的执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指导学生发挥其特长,短板实现有效弥补短板,实现每个学生的价值。
(四)要具备高尚人格,树立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老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组成中,道德素养占据着首要位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
学校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育人,然后才是育才。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充满正能量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中成为学生生活的好伙伴、学习的好帮手,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师受自身人格素质、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以及教育对象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教学素养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问题呈现,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科知识存在储备不足、涉猎不广的问题
当代教师受到传统师范教育的影响,往往只专于一门学科的教学,受到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的限制,加上在我國教育体系中,学科之间尚未建立联系机制,使得教师“多学科”发展意识淡薄,无法很好地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多学科的知识探索求问[3]。这首先就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权威性,其次会让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清楚透彻的消化吸收,导致学习能力下降,从而阻碍了教育创新水平提高和学生综合创造力培育。
(二)缺乏学生发展的全面认识,存在教育片面化倾向
从幼儿园阶段的懵懂逐步进入青春发育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很多不成熟的问题,需要教师对其着重加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塑造。但是现实中的小学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重视性格养成和思维发展,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理解,不能转变为日后的学习能力,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比如教师在教授课文《乌鸦喝水》时,设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里面的水的?2.乌鸦为什么不直接喝河水?3.乌鸦除了在瓶子里面丢石子还能通过别的什么方法喝到水?
在这堂语文教学课上,看似师生互动频繁,但是仔细品味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表面叙述,并不能让学生形成分析文章结构,总结中心思想的语文阅读与思考能力。正确的问题设计应该是这样: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习乌鸦喝水的精神?
三、小学教师如何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一)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进行提升综合素养的意识
教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否则就会因为自身能力的缺失而失去学生在知识求索上的信任与爱戴。 一方面要完善专业知识结构,要对本专业知识体系、逻辑结构、教学步骤与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点在讲课时能够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实现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跨学科的全面性教育能力的掌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3]随着教育渠道的多样化,比如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对学生知识的补充,单项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阅历和见识日益广博的学习状态,只有在跨学科几种专业上精通,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与兴趣,这也是未来教育综合化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二)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转变对教育教学素养的认识
教育教学素养体现为课堂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知识传输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在困惑、疑虑、反思、总结、创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的转变中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由弱变强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比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课堂活动与教学知识的合理安排,课堂互动中照顾到学生成绩所处层次不同而进行因材施教的合理安排等[4]。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才能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的吸取是否有教学意义。
(三)学校要规划好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培训提升策略
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离不开学校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来提供物质、精神保障,从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提供参与各种学习、研究、进修的条件和机会,定期开展公开课、论文评选等活动[2],选拔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先进教师,同时根据教师违纪档案制度来进行相应的奖惩,形成鞭策后进、奋发向上的良好教学氛围。
学校还需要加强对教师非常规能力的锻炼,比如课堂控制能力,和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能力,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延展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比如某个学生学习成绩的突然下滑,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情绪的低落等,都需要教师应用专业的沟通能力来疏导学生面临的各种学习问题。
(四)学校要加强交流渠道、师生活动的组织创建
学校要与教育教学发达地区和省市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建立互动平台,分批定期到各类学校交流学习,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全面提升。
学校还可以设立“学校开放周”,通过家长现场听课、班级拓展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让教师在多种教育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互动沟通中发现学生教育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想法,从而在日后的教學过程中注意对相关方面的引导,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更需要在教育教学素养上进行提升,因为其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是从心理认知到大脑智力全面性的塑造。
只有在教育机构教学改革的驱动下,在学校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保障下,在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相互激励与竞争作用下,教师方能有自我革新、锐意进取的勇气,在综合素质的塑造下迎接小学教育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欣欣.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教师的培养策略[J].现代交际, 2017(22):19-20.
[2]冯艳梅.刍议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策略[J].学周刊, 2018(17):90-91.
[3]邢喧子, 邓李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17(19):36-39.
[4]鲁伟伟, 王方霞.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祖国, 2017(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