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祖国的雕塑大师

来源 :七彩语文·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位大师,他年轻时,一度穷困潦倒,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一日,他画了一幅画,拿到街上卖。一个外国人看中了这幅画,很想买下来,但又觉得标价500美元实在太高,便砍起价来。年轻人见对方砍价,一边说“不能少!”一边将画轻轻地撕碎了。外国人吃了一惊:“年轻人,你怎么撕了它呢?多可惜呀!”年轻人平静地说:“先生,这画我要价500美元,因为我觉得它值500美元,您跟我砍价,说明在您眼里它不值这个数。所以,我要继续努力,下次画好。”
  这个倔强的年轻人虽然很需要钱,但他没有降低自己的标准,没有忘记自己的艺术追求。后来,他刻苦学習,成为了著名的雕塑家。他就是刘开渠。
  早年,刘开渠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当权的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顽固地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法国巴黎各大报纸都以触目的大字标题进行报道。每当看到这些报道时,刘开渠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
  一天晚上,他和几个同学在一家咖啡馆谈论事情。忽然,旁边桌上一法国人在高谈阔论:“中国人不行……”刘开渠反感地看了他一眼,可这个法国人继续大放厥词:“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要亡了。”刘开渠此时愤怒了,他猛地把手中的咖啡杯向桌子上摔去:“你在胡诌什么!”
  法国人惊诧了一下,但还嘟囔了一句:“当亡国奴就是中国人的前途!”刘开渠再也忍不住了,他像一头雄狮突然从座位上跃起,顺手捞过一把手杖……手杖重重地打在法国人的肩上,断成了两截。
  见此情景,大家很快上前把他俩拉开。那个法国人自知理亏,摸摸被打疼的肩膀不作声了。刘开渠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悲愤,和同学抱头痛哭。心系祖国的刘开渠在法国再也待不住了,他决定提前结束原本需要六年完成的学业,提前回国。
  当时中国时局动荡,战火纷飞。刘开渠回国后辗转来到成都艺术学校任教。1939年,经徐悲鸿介绍,刘开渠为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塑像。在刚刚取得的台儿庄大捷中,王铭章带领官兵和日军血战五昼夜,最后英勇牺牲。刘开渠被王铭章的壮举深深感动,他义不容辞,接受了这一工作。
  刘开渠点起炉火,亲自翻砂铸铜。炉火燃烧的呼呼声,飞机在头顶飞过的轰鸣声,炸弹从天而降的呼啸声,陪伴着他创作。就这样,中国第一座城市雕塑诞生了:一位军人骑着战马,紧握缰绳,威风凛凛。战马嘶鸣,前蹄高高扬起。直到现在,这座雕塑仍矗立在成都桂湖公园。
  之后,刘开渠陆陆续续地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其中最令人熟悉的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了。
  1952年,为了缅怀百年来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开工建设。刘开渠领导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及大型浮雕的创作。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完成了。整个纪念碑的碑额花纹浮雕、台座正面的三块主题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欢迎解放军》《支援前线》和碑身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总理撰写的碑文放大、设计制作等都出自刘开渠之手。
  同学们,如果你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时,也请细细欣赏上面的浮雕,那一刀一刻都饱含着雕塑家刘开渠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故事:贾陈 繪画:酷朗文化传媒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二月二,龙抬头,  春雨下得遍地流;  炒金豆,理新头,  家家户户擦犁头。  二月二,龍抬头,  龙不抬头我抬头;  大仓满,小仓流,  家家户户鞭耕牛。
期刊
期刊
言必信,行必果,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