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同时,作文里的词汇运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创新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几乎每次作文都有抄袭应付的现象。为了改变现状,我开动脑筋,寻找良方,发现他们不愿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力,是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土壤。学生灵感的火花在平时的交际中激情迸发,他们的思维冲破了传统作文的束缚,能够拥有一块自由交流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真情的净土,一片灿烂的天空,一方写作的沃土。
一、课外初“相识”,拓展词汇空间
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地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 ,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首先知道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写物类分色、形、味。 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抄摘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成讲义,或成小黑板,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
二、注重口语交际与教材的情感关系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已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得到论证,勿用置疑,无需多谈。如何让阅读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得以在作文中加以延续,我认为实施教材中的人物对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形形式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文章后对文中的人物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能及时地组织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阅读的材料,更可以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延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往往阅读归阅读,作文归作文,这样就达不到情感延续的效果,所以我每讲一篇课文都要让他们进行一次对话,然后写一次小练笔。
三、作文里交朋友,内化词汇学习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同时,作文里的词汇运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所以每次作文教学,我都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词语,请他们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了我所呈现的范围,则给予表扬和鼓励。经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词语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不仅在习作时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以上我谈的只是词汇积累,除此之外,还有句式积累、片段积累等。只有天天积累,我们的学生才会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才会厚积而薄发,他们的语言才不会苍白,他们的思维才会被点燃点亮。
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学生作文中让我们感到可怕的东西太多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那么一针见血;学生表达的语言是那样的成人化;学生的个人观点在作文中是那么难以寻觅……这固然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不说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悲哀。作文教学中鲜活事例的缺少,儿童化语言的缺少,真诚交流的缺乏是导致作文教学产生以上现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设一些生生互动的情境,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效的交流、对话。学生们大多是纯真、善良的,他们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他们对话的语言也是儿化的语言。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愿意交流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在作文教学中常常碰到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等写人的文章,我就引导他们相互对话,在交流中了解对方的爱好特点,心中的烦恼与快乐等,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素材。当然,仅仅作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之间对话,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与每天的生活联系,组织他们相互对话,在对话中加深友谊,提高作文能力。
五、让好奇心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季节性的天气变化,我总是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带领他们走上社会,走进大自然,在与人的交往中,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去感悟生,点燃他们的创作灵感。如今,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自然界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明月星辰或者风吹草动都能牵动着他们那稚嫩而又敏锐的心灵,并升华成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诉说着他们的心声,表达着他们的内心感受。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创新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几乎每次作文都有抄袭应付的现象。为了改变现状,我开动脑筋,寻找良方,发现他们不愿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力,是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土壤。学生灵感的火花在平时的交际中激情迸发,他们的思维冲破了传统作文的束缚,能够拥有一块自由交流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真情的净土,一片灿烂的天空,一方写作的沃土。
一、课外初“相识”,拓展词汇空间
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地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 ,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首先知道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写物类分色、形、味。 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抄摘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成讲义,或成小黑板,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
二、注重口语交际与教材的情感关系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已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得到论证,勿用置疑,无需多谈。如何让阅读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得以在作文中加以延续,我认为实施教材中的人物对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形形式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文章后对文中的人物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能及时地组织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阅读的材料,更可以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延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往往阅读归阅读,作文归作文,这样就达不到情感延续的效果,所以我每讲一篇课文都要让他们进行一次对话,然后写一次小练笔。
三、作文里交朋友,内化词汇学习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同时,作文里的词汇运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所以每次作文教学,我都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词语,请他们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了我所呈现的范围,则给予表扬和鼓励。经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词语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不仅在习作时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以上我谈的只是词汇积累,除此之外,还有句式积累、片段积累等。只有天天积累,我们的学生才会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才会厚积而薄发,他们的语言才不会苍白,他们的思维才会被点燃点亮。
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学生作文中让我们感到可怕的东西太多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那么一针见血;学生表达的语言是那样的成人化;学生的个人观点在作文中是那么难以寻觅……这固然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不说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悲哀。作文教学中鲜活事例的缺少,儿童化语言的缺少,真诚交流的缺乏是导致作文教学产生以上现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设一些生生互动的情境,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效的交流、对话。学生们大多是纯真、善良的,他们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他们对话的语言也是儿化的语言。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愿意交流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在作文教学中常常碰到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等写人的文章,我就引导他们相互对话,在交流中了解对方的爱好特点,心中的烦恼与快乐等,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素材。当然,仅仅作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之间对话,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与每天的生活联系,组织他们相互对话,在对话中加深友谊,提高作文能力。
五、让好奇心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季节性的天气变化,我总是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带领他们走上社会,走进大自然,在与人的交往中,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去感悟生,点燃他们的创作灵感。如今,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自然界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明月星辰或者风吹草动都能牵动着他们那稚嫩而又敏锐的心灵,并升华成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诉说着他们的心声,表达着他们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