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之上的漫游者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ingm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空下,在被我翻阅得沙沙作响的书页中,缓缓流淌出一颗漫游雪域高原的水之心。圣水、神山、冰川、生灵、风物、原野、宗教、民俗、人文……从世界屋脊卷起的神秘旋涡,停留于海拔四千七百米的申扎县曲折回旋,溢出虔诚迢遥的彼岸之光。
  布罗茨基在《怎么阅读一本书》中写道:“无论如何,你都会发现自己正漂浮在那海洋上……海洋是波涛汹涌的,是不断扩展的……”因而,当我一边竭尽想象力去虚构西部湛蓝的天空,一边注视白纸上这一粒一粒黝黑的汉字时,脑中便突然跳出与水相关的“漫游”二字。“《西藏書》从出版的那一天开始,将离我而去,只有读者和时间将决定是否再生。”读完陈人杰的诗集《西藏书》,置身坚硬的钢筋水泥所筑建的城市楼群中间,它确实以柔软清澈的水的方式在我心中复活了。我已然笃信,小小的露珠,真的有另一个人世。
  上善若水,静水流深。而西藏的水,是天上的水,圣洁的水。一个视读书为惬意事的青年书生,冥冥之中携带着仁善的水之心,从小桥流水的江南,从出生的张思西村,求学的西溪校园,工作的西子湖畔,一路向西,来到祖国的大西部、地球之巅——西藏。援藏,一个特别温暖的词语,但它却站在水的轻盈的对面,高悬沉重、苦寒、缺氧、沙尘、强烈的紫外线、艰辛、考验、磨砺。它使一个意气风发、满怀豪情的诗人头痛欲裂、夜不能寐,它也使一个视诗歌为宗教的诗人有了“信仰如流水,精神如白云”的心灵涅槃。他用水的思想和哲学,凝视西藏的博大、辽阔以及微小的尘土、一草一木。“水一如既往做着它自己/既放弃,也接纳”(《放生》)。我在一行一行如跨越波浪般的阅读中,发现了诗人在把敬畏和赞叹的目光投向西藏瑰丽山川和朴实的藏民时,诗人同时又以水的各种形态为诗意意象,寻觅着心中那片纯净的澄明之境。
  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的水的命脉,其支流有被称为“母亲河”的拉萨河、迤逦的尼洋河等,以及散落在高原深处大大小小的湖泊。藏语中的湖泊也叫海子,发音汉译为“措”,因此,“措”与“海”都是湖泊的意思。当然,雨、雪、冰、霜、露、泪等,它们也是水的真身。通读整部诗集,“露珠”意象一直牵引着我:“风吹草低,洒落的露珠里/有一颗心脏在跳动”(《帕拉庄园》),“露珠醒来/用小小的嗓子呼喊:‘让我飞翔’”(《鲁朗林海》),“高原,高过言辞的蓝/像一块蓝布上的露珠/爱和痛是啜饮的蓝”(《高原蓝》),“在草叶上踩下星光的脚印/爱着露珠为心灵松绑”《转湖·羊卓雍措》,“转眼,黑夜像期待已久的圣乐/露水变凉/永恒的星辰在远方照耀”(《在不属于我的旷野》)……在这些诗句里,露珠仿若玲珑的精灵,如心脏跳动,展翅飞翔,开口啜饮,为心灵松绑。露珠与星辰,第一次让我感到了某种默契:露珠(清澈之心)——星辰(澄明之境)。瞬而它们又安静了,化作爱,回到草根。牧歌于野,露珠之神将诗人化作一支鹰笛,成为圣乐。这里的露珠,显然有如神赐,给人以宁静无垠的满足感。其次是“旋涡”意象:“逝去的奥妙、神性的源头/旋涡和涟漪多么迷人”(《转湖的人》),迷人的旋涡堪比绚丽的花朵,但差异,才有形成旋涡的可能。想想从低到高激起的螺旋形涡旋的水花,便联想到螺旋形般俯冲和撞击诗人的高原反应,他与痛苦肉身挣扎、抗争、博弈的日日夜夜,像深陷旋涡而不能自脱。终于,他以水的坚韧,领略到了清澈之外的清澈,旋涡之下藏着的另一个天空:“旋涡继续下坠,灵魂持续飞升/每一个波都是爱的入口”(《色林措》)。既而参悟:“整个下午,我在岸上静坐/潮来往,云卷舒,渐渐地我变成了旋涡/被沉默无声的湍急收藏/我要感谢这宽广的河床,以及谜一样的眼睛/伟大的爱,是一种可以触摸的命运/一滴水珠就是数个世纪。而我的生命仿佛是/另一条长河……”(《雅鲁藏布》)。抵达开阔,引导他人:“浪迹天涯的人,如果你不是/被风暴宠爱的另一条河流/我愿意把心中的旋涡送你”(《我愿意把心中的旋涡送你》)。露珠和旋涡,召唤着诗人在自觉的情感中踏上爱之旅,并触摸到自己的悲悯、温情和雪域高原如星子般的眼睛。
  陈人杰说,西藏所吐露的隐秘的生命含义,需要你独对窟窿、静修冥思和充满神秘体验才能等来内心启明。灵魂要先于眼睛找到光。“而灵魂为什么迟迟不见/是否要等到幽暗的水底映出漫天繁星/湖泊,才在心灵的入口处变成天堂”(《转湖的人》),水底出现繁星,内心的天堂就出现了。诗人在诗中从不割断自己对水的深深祈望。水像向导,引领诗人行走、思索、感受、表达。水在捕捉也在挖掘诗人的想象力,帮助诗人萃取语言的星粒。“好像人生仅仅是一个虚构/一如我所漫游的世界/所眷恋的拉萨河/一旦进入叙述/便遥远得像闪光的星座”(《西藏的孤独》)。西藏的水,西藏的风景,不仅仅是外在的风景,它们已渗透在诗人的身体里。圣湖如莲,星斗如钻。诗人在年复一年的援藏征程中,漫游于巨大苍穹的纯净,他俯瞰大地,连蚂蚁也拖着星空匍匐,最小的神眷顾着小草上的霜。他要去创造光和拯救。他援建的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幼儿园像星星一样镶嵌在高原的村庄。他看见藏族孩子清澈的眼神,可以化开山巅的积雪。“像火苗携带着星球奔跑/一双双被吹亮的眼睛/像星星被爱种出来的刚开始一颗,再后来繁星点点”(《天上幼儿园》)。爱默生在《论自然》的开篇写道:“如果一个人希望独处,那么就让他去看天上的繁星。那来自天国的光线将会把他与庸俗之物分离……”这些特殊的星星,才可以成为通往灵魂深处的夜航船,让人感到心是静的,爱是净的。
  自然风景以天地灵气滋养着人类内心的风景。人对自然的潜意识和直觉,也有着深深的默契。陈人杰用几何学的缜密思维,为我们描摹了一个立体、多维、神秘又亲切的西藏。他将新鲜的体验和古老的历史感相融合,对西藏进行研习、解读、追问、探索,并把自己水一样渗透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期望精神和心灵得到诗意飞升,来完成平凡肉身对神性的穿越,从仁善之源,抵达澄明之境。为此,他以喜马拉雅为骨骼,以珠穆朗玛为头颅,以雅鲁藏布为血液,以荒凉而稀疏的草叶为肌肤……视岩石为父,雪花为母,冰川为姐妹……无论到哪儿,都带着雪山和湖泊,关心白云为什么要在山冈做着无心的游客,留意夕阳在湖中是怎样地理解着人类的黄昏。“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我读的是一本关于这片雪域的书/每当我停下来,已从/这片土地离去的人/就会被遗忘在文字深处”(《在旷野上读书》),“倦鸟归林,一只鹰落下/一千只鹰落下/它们啄过的光线又回到草叶中/大地睡眠,我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风里/分享伟大事物的反光”(《夕阳西下》),我不过去山过来,山不过来我过去,西藏是知己、血亲,抑或另一个自己。一凝一视,都是亲人。他的一生,注定被神看见。   心是出发,也是归程。从杭州到西藏,遥遥四千多公里。诗人要在现实的记忆和想象的虚空里重新启程,在海拔四千八百米藏北腹地,向星空再次出发。同样在出发和抵达之间,与诗人在2008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回家》不同,《西藏书》不仅要回到语言画面上的精神的家园,还要寻根,寻找血液流淌的源头:“小桥、流水、人家/将白云、雪山、帐篷辨认/一颗枯藤昏鸦的心/寻找神性的源头”(《驻村》),“一个人渺小的星空/是爱载着心灵回家/一如象泉河、狮泉河、马泉河、孔雀河/从同一个源头朝着不同的命运奔去/但归宿只有一个/万水归宗,我所理解的大海不是别的/而是信念”(《转湖·玛旁雍措》),“转过一万个星空的遐想/和一万朵雪花的伤悲/……/我走得认真,像领取圣餐的孩子/将一条小命领回/从亚热到错嘎/风吹来一个个黎明/和远方的星球,万物皆有源头”(《转山》)。老子《道德經》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个东西浑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这种境界状态,像诗人苦行追寻的灵魂归宿和信仰力量,或许更像诗人对西藏最初的神秘遐想。因而,他用绵密的“源头”意象,慰藉着心灵深处对无形的源初的渴望和感恩。比如当一只雄鹰在愈来愈高的苍穹上变幻着不可企及的弧线,他认为雄鹰的再一次翻腾,可能成为风暴的源头、江河的源头、雪山的源头、天空中帝国的源头。人的源头、光辉的顶点,恰恰就是那珍贵的“不可企及”。
  万物的来处,只在星辰间永生。浩渺星空,吸取宇宙的智慧,正如诗人以隽永的诗行漫游在西藏深远的天空下,茫茫雪山将记得他的热忱和大爱,一切都将归于纯净。“佛塔,废墟之母/经卷,王朝的命脉/但文字不记载历史、刀剑/只记载神迹、星光”(《古格王朝》)。只要水,水是身体中流动的血液,血液是流动的诗。只要神迹、星光,神迹是大自然在迎接精神归途上的漫游者,星光如水,终将回到水——仁善之源,循环往复。“轮回也好,涅槃也罢/都是惊涛之后水的沉思/都是一滴水反复甩出的彩虹/这神的通道,虚幻的抵达”(《转经筒》),不得不说,诗人在神山圣水的感召下,这样的诗句已让平凡的词语获得了另一种精神气质的再生,通灵剔透,如雪山上的湖泊,如神呵护。“雪山总在远处召唤,大海总在心头喧响/仿佛你才是我的秘密心脏,脚步连着心跳,血液牵动星光”(《雪山总在远处召唤》),血液牵动星光,信手拈来皆是心灵有犀。木碗置于谜一样的山巅,在白云里等一颗干净的心就够了。风停的时候,拂去幻觉的经幡,守护好一片寂静就足够了。星光在上,星光在上。
  诗人把西藏看作游子抵达故乡的道路。要把世上每一个生僻角落,都变成心中的故乡,实际上是回到精神的原乡——人类和大自然共生的家。“但家,可以没有屋宇/门像纸页一样掀开/心与河流敞亮/爱是一张氆氇毯上卷起的马匹”(《黑帐篷》)。家,意味着爱的祈祷,光的照临。锤炼语言的星粒,建造诗的故乡。这才是诗人原初的心、谦卑的心、万尘归一的心的终极理想。这里的诗,不仅是语言的诗,更是行走的诗。愿大地没有敌人,世界不需要牧羊人。这不是祝福,是赞叹。陈人杰曾引用过康德这样一句话:“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所引起的敬畏和赞叹就越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高悬头顶的灿烂星空和深居内心的道德法则。”在诗人如马匹驰骋的笔下,高原重获高度:在命运的星辰之上。星即露珠,天宇即家……
其他文献
瘦雨寒烟各自轻,茸蒿雪笋慢辞行。  夢回弹笔评青史,惊起横刀伴马鸣。  钦羡任公文里钓,敢言高祖笑虚情。  无为枉自催人老,独畏回头旧读耕。
期刊
湖光秋色照山河,醉倚南乡梦烂柯。  昔日少年尤甲胄,丹心遙指定滹沱。  长枪跃马安中夏,翻覆经纶平止戈。  他日若鸣还战鼓,河清海晏倡平和。
期刊
我是个弄文字的人,不是弄书法的。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案头写完大段文字后,也会在阳台的木桌上铺开笔墨,就着字帖涂抹几笔。说实在的,这纯粹是文人“冬日负暄”之类的怡情之举。  屋子里花草缠杂,屋子外冬阳正好,有上好的笔砚纸墨,在纸上写下“永和九年”之字样,想想古人曲水流觞之雅韵,就觉得活着真是件有意思的事。  书法对我来说,是具古旧色彩的,是有审美意义的,是雅的。  就因为这些,我喜欢欣赏新文的字
期刊
幽幽春雨寄离思,凛凛冬风戏水漪。  若問夏花开几许?秋阳枝上诉佳期。
期刊
陈新文,中国出版书画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长。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研习书法二十余年,由碑入帖、体颜追王,颇有心得。慕求阔大气象,向往心手无碍。曾数十次入选国内省级以上书法展览并获奖。《文艺生活》《湖南收藏家》《艺术村》《聚宝斋》等多家专业书画杂志曾刊发其作品并专题介绍。部分作品被内地及港台多位高层政商人士、文化名流及演艺明星收藏。  收藏热线:18607318299
期刊
金阁寺  我耽于你的美,渴望化蝶。  樱花落,僧无眠,少女和金阁各持一半相思  美是宗教,嫉妒是异己  扭曲的镜子里:海面上升,金阁崩塌中  1950年7月2日,你的轮廓有了火的形状  ——美如幻灭  当光芒消逝,复归于黑暗  “我或许会结结巴巴地忏悔所有这一切”  虚弱的帝国,不堪而倾  只有我是那个得到救赎的人  你惊世的美在微微战栗的天空中  与我一起向上升  花 事  他们钟爱少女。像孩童
期刊
特约主持人:韩庆成  由中国诗歌流派网、《诗潮》杂志社、国际汉语诗歌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华语网络诗歌大赛”年度总决赛今日揭晓,易心易意的《麻雀纪事》以54分的高分荣获冠军,灵鹫的《盆地中心的愉悦》、圣歆的《鸟和巢穴的依存关系论》同以21分荣获亚军,钱松子的《到一只琥珀里收声》、山东石棉的《线球》、韦笳的《忆旧》荣获季军。至此,华语网络诗歌大赛2016年度赛事在经历了6期期赛和本次年度总决赛后圆满落
期刊
特约组稿:刘一冰  推介语:营口诗歌始终保持热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雁翎为代表的诗人们在东北广有影响,近几年以营口诗歌学会为依托的年轻诗人们,将营口诗歌不断向外拓展,其中也不乏佼佼者。2010年,中国诗歌学会将营口的鲅鱼固定为“北方创作基地”。现在他们正不拘一格,秉持诗歌精神,向着心中的高峰不断攀登。  翟营文  我看见风中那些发亮的事物  风是有情的,它的吹拂  带着无限的热爱  它吹拂荒草,便
期刊
小巷賣花声,春风一担晴。  流年归去远,梦在几回程?
期刊
倘若黄昏是一道寂寞的关  西门关向晚霞的  匆匆的鞍上客啊,为何  不见进关来,只见出关去?  而一出关去就中了埋伏  晚霞一翻全变了黑旗  再回头,西门已闭  ——几度想问问蝶上的边卒  只见蝙蝠在上下扑打着  噢,一座空城  余光中(1928—2017),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 种,评论集5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