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高位运行不会引发全面通胀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总量上看,中国连续4年粮食丰收,总量供给在增加,为什么农产品价格会涨?按照经济学理论,供给增加,价格应该不会上涨,为什么这次大幅上涨?这次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为什么上涨幅度越来越大?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中国的CPI“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地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会不会引发全面通胀?近年来,这些问题成为经济界、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3月24日闭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就此专题分析认为,国内农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但不会引发全面通胀。
  
  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会引发全面通胀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指出,“但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项研究可以证明,中国三次通货膨胀高峰的根源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韩俊说:“我希望不要过多地指责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因为事实不是这样。”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总的供求关系是供大于求,这个格局在消费品市场没有改变。“只要我们从宏观经济的全局通盘考虑,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以说不会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
  “我也不认为中国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博士表示。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物价上涨?黄季焜认为,用中国的情况去分析难以讲清。因为物价不只是中国在上涨,比如印度尼西亚,比中国涨得还要高。
  “分析物价上涨,要了解全球物价是怎么变动的。”黄季焜说,“全球物价上涨,能源价格高升和生物质燃料发展是根本原因。”他分析,全球食品价格的增长,是通过对玉米的需求拉动而形成的。生物燃料把食品市场和能源市场联系起来了,能源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而导致了玉米价格的提高。对中国来说,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全球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造成的。
  黄季焜给出了更详细的统计进行说明:国际食品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中,30%来自能源价格上涨,40%与生物能源有关,20%来自投机资金,10%来自贸易壁垒等。国内食品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中,65%来自国际市场传导。“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有2/3的食物是从国际进口的。”黄季焜说。
  
  内外结合的综合因素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是什么原因推动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我认为是一种内外结合的综合因素所形成。”
  马晓河指出,具体说来,有四大原因:
  第一,货币溢出效应放大了农产品的涨价趋势。货币持续发行,使得货币供给和农产品的比例关系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从体制改革之前和改革初期到现在,货币的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过去农产品是统购统销,要涨价央行必须发行相当的货币配套,引起货币发行。现在的货币发行不再根据农产品价格而是根据投资、根据外汇储备的多少。现在的农产品价格是百分之百由市场定,货币流进国内以后,人民币马上会形成一种溢出效应,使得“货币篮子”和“食品篮子”的比例发生变化。
  第二,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与经济发展周期有关系。经济发展周期有两个:上升阶段繁荣期、下降阶段收缩期。在上升期的时候,往往农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这个时候会产生“蛛网效应”,就是需求每超过供给的1%,它的价格上涨都是1%,是一种放大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农产品价格上涨,都与中国的高增长阶段有关。目前中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
  第三,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是拉动价格上涨的内在原因。马晓河说:“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六类农产品价格在2003年到2006年之间涨幅非常大。三种粮食费用总成本上涨了18%,其中土地租金上涨最快,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成本因素里土地租金上涨也最快;其次是物质因素。养猪成本上升是属于物质费用增加引起的。包括蔬菜、油料、棉花都是一样。”
  第四,国际农产品价格行情的上涨,增加了价格上涨的预期。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有两种影响:一是直接影响,比如说油料、大豆、棉花,他们的价格会顺着产业链、加工链迅速变动。二是预期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的预期对生产商、经销商都会产生影响。
  
  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会继续下去
  
  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怎样?马晓河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农产品价格要想降下来非常难。
  为什么难呢?马晓河说,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几个因素今后依然存在:一是农产品生产成本仍在上升。比如化肥价格,尿素70%上涨了,复合肥上涨了40%。二是流动性过剩依然存在。“所以今后几个月,农产品价格还可能延续上涨趋势。”
  国内农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
  韩俊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分析认为,由于人口的增长、收入的提高、城市化的推进、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中国的农产品需求压力将是持续的。但是中国农产品的供给则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耕地越来越少,水资源的短缺比耕地的短缺更为严峻,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也已经显现出来,干旱、洪涝灾害、重大病虫害对农业的影响逐步加重。“这些问题将导致中国农产品的供求持续偏紧。”韩俊说。
  专家们还从全球视角进行了分析。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所长乔驰·冯·布朗说,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农产品价格存在周期性升降,有增加,有减少,而且有一些比较显著的波动。“但随着能源价格的增长,我们看到整体的趋势已经往上走。”
  “全球的农产品价格正在整体上攀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也不例外。”韩俊认为。
  黄季焜分析说,美国、欧洲、印度,包括中国都在发展生物能源,美国计划到2017年,生物能源的生产量要比2006年提高66倍。这将会改变整个农业的发展趋势。从2005到2007年,生物能源发展使食品价格有很大的提高,这只是刚刚开始。未来可能进入生物质能的时代,这个时代可能是农业发展的真正时代,价格会不断上升。“全球农产品价格会很高,中国会不会降下来?我说不会的。中国大部分产品,像大豆一样,国内价格跟着国际市场价格走。”黄季焜表示。
  专家们对这样的上涨态势持正面肯定态度。韩俊说:“从政策上讲,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这种价格上涨。我们要保障农民能够从上涨中真正得到实惠。在过去30年,农民收入增长最好的时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时期,都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时期。”
  黄季焜则表示:“我把目前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看成未来中国和全球农业发展的希望,没有价格提高,农业就没有发展。”(来源:经济参考报)
其他文献
2月25日,吉林省林业厅召开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国家近期退耕还林工作主要精神,安排部署全省下一步退耕还林工作。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视察退耕还林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完善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各相关部委也下发了文件,对完善退耕还林工作提出了新举措。  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现行的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持续蔓延,农民增收面对重重压力——    编者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怎样完善政策、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各地各部门扶龙头、壮产业、保增长、促增收,充满活力,收到实效,成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危机既是考验,也是机缘,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开拓“三农”发展新局面的突破口,而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区域面积15.08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科技资源相对集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事务
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宏观调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控总量、稳
日前,从省百镇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自吉林省“百镇建设工程”现场会暨启动大会召开以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及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工作,紧密配合,首批建设镇规划已全部编审完毕,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百镇建设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建立了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了各级政府上下联动,省级部门横向互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工作
谈到小额贷款公司.就不能不谈中国的金融服务“三农”和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新构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