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奥地利国家教育的基本情况
奥地利国家的教育投资约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4.5%左右,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几个少数发达国家。国民教育分为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大学段。小学(GVS——“GRUNDSCHULE VOLKSSCHULE”)4年制,初中4年制,有两种类型学校,第一种是主体中学(HS-“HAUPTSCHULE”),小学毕业数学、德语达不到2分以上的只能读主体中学,90%是来自非德语作为母语的学生;第二种是高级中学(AHS-“ALLGEMEINBILDENDE HOEHERE SCHULE”)初中部,只有小学毕业考试数学、德语达到2分以上的学生可以上。高中段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学校: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双元制”学校。高级中学(AHS)学生入学的条件比较高,德语、数学必须达到2分以上,AHS初中部学生只要毕业考试没有两门不及格的就可以直接升入AHS高中部,主体中学及AHS初中部有两门不及格(3分以下)的学生必须参加高中段入学考试。高级中学的学生量仅占毕业生数的25%左右,其他学生基本上就读于各类职业学校。高级中学及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二、奥地利的职业教育现状
奥地利的职业教育创建于17世纪末期。至今已有300年历史的奥地利职业教育可谓特点鲜明,特别是旅游和饭店管理专业的盛名可与瑞士相媲美,在世界一些著名饭店的高层管理人员中也有不少该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目前,奥地利的职业教育学校分为四种类型,即学制5年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BHS——“BERUFSBILDENDEHOEHERE SCHULE”)、学制2至4年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BMS——“BERUFSBILDENDEMITTLERE SCHULE”)、学制2至4年的“双元制”学校(BL/BS——“BERUFSLEHREUND BERUFSSCHULE”)和学制1年的就业前培训的技术学校(PS——“POLYTECHNSCHULE”),其中BL/BS学校只招收PS学校的毕业生和少量BHS、BMS学校第一年淘汰的学生。PS学生找到工作单位后,由单位支付学费和工资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BL/BS)进行非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培训(奥地利国家法律规定每年不少于10周)。可以看出,奥地利的职业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呈多元、通融的状态,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大。根据奥地利的教育制度安排,学生除第一次选择培训专业以外,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改变自己的选择,以便其才能有更为充分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和面向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则大量采用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问题教学法等。有部分专业的学生进入单位前要先到“模拟公司”进行实习,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参加正式的工作单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BMS)和“双元制”学校(BL/BS)的教学重点是为这部分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参加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获取技能等级证书后,到相应的工种岗位就业。其中“双元制”、就业前培训的技术学校学生没有毕业证书,只有技能证书。BMS、BL/BS、PS三类学校的学生学业结束不能直接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三、奥地利职业教育的经典课程模式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的培养是奥地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奥地利无论是BHS、BMS学校还是“双元制”BL/BS学校在课程结构、内容、实训、考试都采用经典的课程模式。
(一)课程结构模式
奥地利的职业教育都是经典的课程结构模式,在5年制BHS及4年制BMS中,实行的是所谓的“4 1”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周有4天安排上理论课,1天安排轮岗位实践课。即使是在4天的理论课教学中,也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他们在安排轮岗实践活动时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安排不同工作岗位及不同的工作内容,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段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在“双元制”BL/BS及1年制PS学校实行的是“1 4”课程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与“4 1”模式正好相反,每周有1天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学习专业上需要的理论知识,4天左右的时间在实践场所进行操作方面的技能训练,重点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成熟的技术工人。
(二)课程内容模式
由于课程结构模式的不同,带来了课程内容模式的不同。在奥地利采用“4 1”结构模式的BHS和BMS学校,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文化知识(如德语、数学、英语等);第二部分是通用专业知识,这部分涉及岗位群的多方面内容;第三部分是专业核心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主干课程内容;第四部分是实践操作技能。这种课程内容模式对BHS学校的学生来讲带有双重任务,一是承担了为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的任务,使有学习愿望的学生顺利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养高、动手能力强、对专业岗位群都很了解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参与社会劳动。但“双元制”课程内容仅有两部分:综合素质内容(含够用的文化课内容)、实践操作内容。实践操作是这部分学生的绝对重点,这种课程内容模式的培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实训模式
奥地利BHS和BMS学校的实训安排分为三块:第一块就是每周一天的轮岗位实践活动,学校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安排在校内实训场所或者是企业进行;第二块是从第二学年开始,利用暑假时间,学校联系相关的企业单位,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进行共计八周的重点岗位实习;第三块是一年的顶岗实习。无论是在哪段时间内的实训,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细致的考核办法。“双元制”及1年制的PS学校学生几乎都是在校内实习工厂或企业进行实训,其重点内容是进行单工种的操作技能训练。
(四)课程考试模式
BHS和BMS学校的学生平常的考试每年只进行一次,成绩占整个学业成绩的比例也比较少,基本上占30%,而更重要的是平时成绩,占有70%。教师在平常的各种练习内容及操作内容都设计了比较详细的考核条目,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或操作过程,可以看出在整个的学习中,奥地利的职业教育特别注重过程。学生毕业要进行正规的考试及毕业论文答辩,理论考试一般是十五个小时,实践考试一般是八个小时,学校、教育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同组成考核委员会对毕业生进行考核,考试极其严格规范。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必备的,学生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三人合作,但论文内容不得少于70页,并要通过论文答辩。BHS学校的学生只要有毕业证书就可以参加工作或参加大学考试。“双元制”及PS学校的学生学业结束只参加行业协会的技能等级考核,获取一个工种的技能证书,到企业参加相应工种的就业劳动,没有教育部门的毕业证书。
四、经典课程模式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无论是“4 1”还是“1 4”,都属于职业教育的经典课程模式,由于课程结构、内容、实训及考试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层次、综合岗位能力就有所不同。那么,如何运用这两种课程模式,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呢?
第一,要根据国家特点进行选择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奥地利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短短的六十年经济发展迅速,至目前奥地利人的生活水准位居世界第四,用奥地利教艺部职教司司长豪伊利施先生的话说,奥地利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职业技术教育。也就是说,奥地利选择了适合自己国家当时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并逐步完善。我国处于世界框架内的加工业生产基地,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因此适时地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目前国内一直倡导的“双元制1 4”课程结构模式不仅必要而且及时,应该不断地深入下去。
第二,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选择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职业学校的专业基本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如机电、数控、烹饪等;一种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如导游、营销、文秘等专业。这两种类型的专业由于培养的目标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而所选用的课程结构模式也应不同,技术性强的专业适合选择“1 4”这种课程模式,而综合性强的专业适合选择“4 1”这种课程模式。换句话讲,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专业适宜选加强技能训练的“双元制”模式,与人打交道的服务与管理类专业适宜选择加强综合知识及素养学习的“4 1”模式。
第三,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有一句话讲得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职业学校对学生课程模式的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专业学制、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及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两种经典的课程结构模式适应度也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结构模式,使其更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有效地达到培养目标。
应该说,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多样的课程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最具有生命力的仍然是奥地利职业教育的“4 1”及“1 4”这两种经典的课程模式,根据我国国情、专业要求、学生特点选择其一,必然会使我国职业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旅游学校)
奥地利国家的教育投资约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4.5%左右,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几个少数发达国家。国民教育分为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大学段。小学(GVS——“GRUNDSCHULE VOLKSSCHULE”)4年制,初中4年制,有两种类型学校,第一种是主体中学(HS-“HAUPTSCHULE”),小学毕业数学、德语达不到2分以上的只能读主体中学,90%是来自非德语作为母语的学生;第二种是高级中学(AHS-“ALLGEMEINBILDENDE HOEHERE SCHULE”)初中部,只有小学毕业考试数学、德语达到2分以上的学生可以上。高中段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学校: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双元制”学校。高级中学(AHS)学生入学的条件比较高,德语、数学必须达到2分以上,AHS初中部学生只要毕业考试没有两门不及格的就可以直接升入AHS高中部,主体中学及AHS初中部有两门不及格(3分以下)的学生必须参加高中段入学考试。高级中学的学生量仅占毕业生数的25%左右,其他学生基本上就读于各类职业学校。高级中学及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二、奥地利的职业教育现状
奥地利的职业教育创建于17世纪末期。至今已有300年历史的奥地利职业教育可谓特点鲜明,特别是旅游和饭店管理专业的盛名可与瑞士相媲美,在世界一些著名饭店的高层管理人员中也有不少该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目前,奥地利的职业教育学校分为四种类型,即学制5年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BHS——“BERUFSBILDENDEHOEHERE SCHULE”)、学制2至4年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BMS——“BERUFSBILDENDEMITTLERE SCHULE”)、学制2至4年的“双元制”学校(BL/BS——“BERUFSLEHREUND BERUFSSCHULE”)和学制1年的就业前培训的技术学校(PS——“POLYTECHNSCHULE”),其中BL/BS学校只招收PS学校的毕业生和少量BHS、BMS学校第一年淘汰的学生。PS学生找到工作单位后,由单位支付学费和工资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BL/BS)进行非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培训(奥地利国家法律规定每年不少于10周)。可以看出,奥地利的职业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呈多元、通融的状态,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大。根据奥地利的教育制度安排,学生除第一次选择培训专业以外,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改变自己的选择,以便其才能有更为充分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和面向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则大量采用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问题教学法等。有部分专业的学生进入单位前要先到“模拟公司”进行实习,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参加正式的工作单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BMS)和“双元制”学校(BL/BS)的教学重点是为这部分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参加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获取技能等级证书后,到相应的工种岗位就业。其中“双元制”、就业前培训的技术学校学生没有毕业证书,只有技能证书。BMS、BL/BS、PS三类学校的学生学业结束不能直接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三、奥地利职业教育的经典课程模式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的培养是奥地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奥地利无论是BHS、BMS学校还是“双元制”BL/BS学校在课程结构、内容、实训、考试都采用经典的课程模式。
(一)课程结构模式
奥地利的职业教育都是经典的课程结构模式,在5年制BHS及4年制BMS中,实行的是所谓的“4 1”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周有4天安排上理论课,1天安排轮岗位实践课。即使是在4天的理论课教学中,也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他们在安排轮岗实践活动时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安排不同工作岗位及不同的工作内容,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段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在“双元制”BL/BS及1年制PS学校实行的是“1 4”课程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与“4 1”模式正好相反,每周有1天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学习专业上需要的理论知识,4天左右的时间在实践场所进行操作方面的技能训练,重点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成熟的技术工人。
(二)课程内容模式
由于课程结构模式的不同,带来了课程内容模式的不同。在奥地利采用“4 1”结构模式的BHS和BMS学校,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文化知识(如德语、数学、英语等);第二部分是通用专业知识,这部分涉及岗位群的多方面内容;第三部分是专业核心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主干课程内容;第四部分是实践操作技能。这种课程内容模式对BHS学校的学生来讲带有双重任务,一是承担了为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的任务,使有学习愿望的学生顺利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养高、动手能力强、对专业岗位群都很了解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参与社会劳动。但“双元制”课程内容仅有两部分:综合素质内容(含够用的文化课内容)、实践操作内容。实践操作是这部分学生的绝对重点,这种课程内容模式的培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实训模式
奥地利BHS和BMS学校的实训安排分为三块:第一块就是每周一天的轮岗位实践活动,学校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安排在校内实训场所或者是企业进行;第二块是从第二学年开始,利用暑假时间,学校联系相关的企业单位,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进行共计八周的重点岗位实习;第三块是一年的顶岗实习。无论是在哪段时间内的实训,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细致的考核办法。“双元制”及1年制的PS学校学生几乎都是在校内实习工厂或企业进行实训,其重点内容是进行单工种的操作技能训练。
(四)课程考试模式
BHS和BMS学校的学生平常的考试每年只进行一次,成绩占整个学业成绩的比例也比较少,基本上占30%,而更重要的是平时成绩,占有70%。教师在平常的各种练习内容及操作内容都设计了比较详细的考核条目,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或操作过程,可以看出在整个的学习中,奥地利的职业教育特别注重过程。学生毕业要进行正规的考试及毕业论文答辩,理论考试一般是十五个小时,实践考试一般是八个小时,学校、教育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同组成考核委员会对毕业生进行考核,考试极其严格规范。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必备的,学生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三人合作,但论文内容不得少于70页,并要通过论文答辩。BHS学校的学生只要有毕业证书就可以参加工作或参加大学考试。“双元制”及PS学校的学生学业结束只参加行业协会的技能等级考核,获取一个工种的技能证书,到企业参加相应工种的就业劳动,没有教育部门的毕业证书。
四、经典课程模式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无论是“4 1”还是“1 4”,都属于职业教育的经典课程模式,由于课程结构、内容、实训及考试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层次、综合岗位能力就有所不同。那么,如何运用这两种课程模式,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呢?
第一,要根据国家特点进行选择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奥地利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短短的六十年经济发展迅速,至目前奥地利人的生活水准位居世界第四,用奥地利教艺部职教司司长豪伊利施先生的话说,奥地利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职业技术教育。也就是说,奥地利选择了适合自己国家当时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并逐步完善。我国处于世界框架内的加工业生产基地,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因此适时地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目前国内一直倡导的“双元制1 4”课程结构模式不仅必要而且及时,应该不断地深入下去。
第二,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选择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职业学校的专业基本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如机电、数控、烹饪等;一种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如导游、营销、文秘等专业。这两种类型的专业由于培养的目标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而所选用的课程结构模式也应不同,技术性强的专业适合选择“1 4”这种课程模式,而综合性强的专业适合选择“4 1”这种课程模式。换句话讲,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专业适宜选加强技能训练的“双元制”模式,与人打交道的服务与管理类专业适宜选择加强综合知识及素养学习的“4 1”模式。
第三,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有一句话讲得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职业学校对学生课程模式的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专业学制、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及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两种经典的课程结构模式适应度也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结构模式,使其更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有效地达到培养目标。
应该说,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多样的课程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最具有生命力的仍然是奥地利职业教育的“4 1”及“1 4”这两种经典的课程模式,根据我国国情、专业要求、学生特点选择其一,必然会使我国职业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