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急需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是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以英语基础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支撑、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补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 信息化 专门用途英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发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院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在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三个不适应:首先,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有效交流能力与全球化需求不适应。虽然这一点是大学英语界的共识,但由于课时在减少,生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原因使得改革进程步履维艰,特别是在非重点院校中更为突出。其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与工作的实际需求不适应。普通用途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表现出它的不适应性。很多学生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可毕业仍不具备有效交流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条件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有了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英语,但由于缺乏引导,不知道如何利用,不知道选取什么材料,如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经常会因为感觉不到进步而去干些与外语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应构建以英语基础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支撑、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补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以英语基础教学为核心
(一)打好英语基础的必要性
学习英语就是要把它当作一个工具,而要掌握这个工具,首要的是要打好基础。那么大学阶段是否应该继续打基础呢?答案是肯定的。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的词汇量为3500左右,对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有着明确的规定。可通过对非重点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认为自身英语水平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学生约占40%,认为自己听力和口语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约占43%,可见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之间教育的差别在扩大,并且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学生和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投入较大,不够注意培养能力。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这样也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有必要继续为大学生打基础。
三、以信息化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支撑
进入21世纪,教育在迅猛地发展,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教育信息化。如果教师还是只靠粉笔、教材和一张嘴讲授英语课程,那就会事倍功半。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言学习更加生动形象、信息量更大、语言学习环境更加真实,真正突出过程学习。而网络课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进行语言输入,超时空地与人交流,进行人机交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前自学,课上进行展示,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复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正如英语专家秦秀白说过的那样:“好学生都不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教’出来,而是靠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就学习英语而言,不要把‘宝’都押在课堂教学上,而要靠自学。”
四、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补充
英语基础打好了,学生就一定能胜任未来从事的工作吗?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即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到国外后仍然交流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专业英语掌握的少又不能灵活应用是主要原因。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部分高中毕业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外,也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应何去何从呢?答案就是要采用非均衡发展的办法,积极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1980年我国就颁发了《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试用)》,该大纲将大学英语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和专业阅读教学阶段。专业阅读阶段:使学生具备比较顺利地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的能力。国内许多专家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的重心应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方向转移。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外贸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有着不同的词汇特点、语法结构、篇章框架、表达方式和理论。ESP教学的精髓就是用什么学什么,学用结合,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去学习普通用途英语是浪费时间,应学习和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熟悉专业英语的特点,以便能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适应自己未来的工作。但此方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认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专业教师的事,另外多数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除了教英语的基础知识外还不胜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因此,一方面应丰富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实现师资共享,即把专业教师中英语水平高的进行培养和使用,使他们懂得语言教学规律,不仅注重专门用途英语(ESP)知识的传授,也重视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和基础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能够相互促进。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要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处理好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慧霞, 吴海霞. 网络信息时代英语教师角色[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2]牛贵霞. 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J]. 教育与职业, 2006,
[3]向阳. 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人文关怀的断想[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2).
【关键词】大学英语 信息化 专门用途英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发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院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在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三个不适应:首先,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有效交流能力与全球化需求不适应。虽然这一点是大学英语界的共识,但由于课时在减少,生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原因使得改革进程步履维艰,特别是在非重点院校中更为突出。其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与工作的实际需求不适应。普通用途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表现出它的不适应性。很多学生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可毕业仍不具备有效交流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条件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有了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英语,但由于缺乏引导,不知道如何利用,不知道选取什么材料,如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经常会因为感觉不到进步而去干些与外语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应构建以英语基础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支撑、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补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以英语基础教学为核心
(一)打好英语基础的必要性
学习英语就是要把它当作一个工具,而要掌握这个工具,首要的是要打好基础。那么大学阶段是否应该继续打基础呢?答案是肯定的。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的词汇量为3500左右,对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有着明确的规定。可通过对非重点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认为自身英语水平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学生约占40%,认为自己听力和口语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约占43%,可见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之间教育的差别在扩大,并且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学生和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投入较大,不够注意培养能力。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这样也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有必要继续为大学生打基础。
三、以信息化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支撑
进入21世纪,教育在迅猛地发展,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教育信息化。如果教师还是只靠粉笔、教材和一张嘴讲授英语课程,那就会事倍功半。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言学习更加生动形象、信息量更大、语言学习环境更加真实,真正突出过程学习。而网络课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进行语言输入,超时空地与人交流,进行人机交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前自学,课上进行展示,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复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正如英语专家秦秀白说过的那样:“好学生都不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教’出来,而是靠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就学习英语而言,不要把‘宝’都押在课堂教学上,而要靠自学。”
四、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补充
英语基础打好了,学生就一定能胜任未来从事的工作吗?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即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到国外后仍然交流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专业英语掌握的少又不能灵活应用是主要原因。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部分高中毕业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外,也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应何去何从呢?答案就是要采用非均衡发展的办法,积极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1980年我国就颁发了《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试用)》,该大纲将大学英语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和专业阅读教学阶段。专业阅读阶段:使学生具备比较顺利地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的能力。国内许多专家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的重心应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方向转移。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外贸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有着不同的词汇特点、语法结构、篇章框架、表达方式和理论。ESP教学的精髓就是用什么学什么,学用结合,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去学习普通用途英语是浪费时间,应学习和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熟悉专业英语的特点,以便能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适应自己未来的工作。但此方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认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专业教师的事,另外多数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除了教英语的基础知识外还不胜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因此,一方面应丰富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实现师资共享,即把专业教师中英语水平高的进行培养和使用,使他们懂得语言教学规律,不仅注重专门用途英语(ESP)知识的传授,也重视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和基础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能够相互促进。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要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处理好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慧霞, 吴海霞. 网络信息时代英语教师角色[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2]牛贵霞. 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J]. 教育与职业, 2006,
[3]向阳. 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人文关怀的断想[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