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学科既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同时也需重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通案情境教学法突破传统历史教学弊端,以人为本地创设多种情境,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里着重分析研究高中历史实施通案情境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实施策略。
关键词:历史通案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058-01
在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无不体现出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教育专家认为:把抽象的内容个性化、具体化,适时制造一些紧张气氛,或制造悬念诱发好奇心,让学生对课程投入热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而历史情境教学法正具有这种特点和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正被广泛应用,成为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1 明确实施通案情境教学的作用
1.1 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历史学科知识
传统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程枯燥,学生往往学习被动,对历史知识要点都是死记硬背,往往效率低下,而且学生厌倦心理明显。情境教学法以历史学科独特的特点为出发点,还原历史情境,让历史课变得更加生动,这些历史知识深刻的印入学生大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的极大的激发。例如在介绍英国工业革命之时,传统历史课只是通过课本的文字和简单的图片,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这个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的英国时,可通过英国的几个重要人物如莎士比亚、贝克汉姆、英国女王等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由今返古,多方面对比英国的变化,来还原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工业场景让学生迅速融入并且掌握其知识要点,因为他们是主动积极的想像学习的。
1.2 促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各个历史情境中,从而能深刻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这样形成的道德观是朴实正确的。例如教师在讲述戊戌变法时,通过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换位沉浸入当时的历史抉择情境。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舍生取义,为国家变革抛头颅洒热血,谭嗣同更是谢绝逃亡国外,决定以血殉国,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更能体会他们的生死抉择的情感,了解了这段历史的同时,自身的道德情怀得到了提升。
1.3 适应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
中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学习的过程是生动的,同时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探求和质疑,历史情境教学正是以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为背景,抓住他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情感和情境来提高历史课堂质量。
2 高中历史通案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在遵循轻松愉悦体验原则、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师生互重自主原则的前提下
2.1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师应熟悉吃透历史教材,并对历史相关的史书、文物、影视、古迹等资源有相当的了解,并及时整理编辑这些历史资源。另一方面,应对学生的背景、经历、特点做好归纳,思考哪一种体验和感悟能刺激他们。当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程学习当中,可适当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版块,设计课堂教学。这些准备都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2.2 创设有效的历史通案教学情境艺术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音像等创设影视通案教学情境,再现历史场景。现代科学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运用于教学中,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音、录像、微机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和效果,其再现的场景与情境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活跃思维。
组织学生表演课本短剧,创设模拟角色情境。有些历史内容的戏剧性是较强的。对这样的课,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效果会更好。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可以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模拟角色情境的心理历程可概括为“熟悉情境—— 担当角色—— 理解角色—— 体验角色—— 表现角色—— 产生顿悟”。教师指导学生体会文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容的思想感情,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们懂得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了任何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隋文帝也是如此。
运用问题探究,创设通案问题情境。巧设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之一。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通案问题情境”。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 探究—— 深思—— 发现—— 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设疑,要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做好课后师生探究,重视学生反馈环节,及时调整教学。历史通案情境教学需要的是师生平等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鼓励引导,而且这种对历史学科的相互讨论研究也是教学的重要保证。既营造了轻松又认真的课堂学习氛围,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课后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弥补不足,让历史课堂更有趣,更丰富,更有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Z].
[2] 刘晓平.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Z].
关键词:历史通案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058-01
在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无不体现出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教育专家认为:把抽象的内容个性化、具体化,适时制造一些紧张气氛,或制造悬念诱发好奇心,让学生对课程投入热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而历史情境教学法正具有这种特点和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正被广泛应用,成为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1 明确实施通案情境教学的作用
1.1 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历史学科知识
传统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程枯燥,学生往往学习被动,对历史知识要点都是死记硬背,往往效率低下,而且学生厌倦心理明显。情境教学法以历史学科独特的特点为出发点,还原历史情境,让历史课变得更加生动,这些历史知识深刻的印入学生大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的极大的激发。例如在介绍英国工业革命之时,传统历史课只是通过课本的文字和简单的图片,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这个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的英国时,可通过英国的几个重要人物如莎士比亚、贝克汉姆、英国女王等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由今返古,多方面对比英国的变化,来还原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工业场景让学生迅速融入并且掌握其知识要点,因为他们是主动积极的想像学习的。
1.2 促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各个历史情境中,从而能深刻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这样形成的道德观是朴实正确的。例如教师在讲述戊戌变法时,通过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换位沉浸入当时的历史抉择情境。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舍生取义,为国家变革抛头颅洒热血,谭嗣同更是谢绝逃亡国外,决定以血殉国,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更能体会他们的生死抉择的情感,了解了这段历史的同时,自身的道德情怀得到了提升。
1.3 适应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
中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学习的过程是生动的,同时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探求和质疑,历史情境教学正是以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为背景,抓住他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情感和情境来提高历史课堂质量。
2 高中历史通案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在遵循轻松愉悦体验原则、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师生互重自主原则的前提下
2.1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师应熟悉吃透历史教材,并对历史相关的史书、文物、影视、古迹等资源有相当的了解,并及时整理编辑这些历史资源。另一方面,应对学生的背景、经历、特点做好归纳,思考哪一种体验和感悟能刺激他们。当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程学习当中,可适当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版块,设计课堂教学。这些准备都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2.2 创设有效的历史通案教学情境艺术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音像等创设影视通案教学情境,再现历史场景。现代科学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运用于教学中,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音、录像、微机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和效果,其再现的场景与情境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活跃思维。
组织学生表演课本短剧,创设模拟角色情境。有些历史内容的戏剧性是较强的。对这样的课,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效果会更好。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可以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模拟角色情境的心理历程可概括为“熟悉情境—— 担当角色—— 理解角色—— 体验角色—— 表现角色—— 产生顿悟”。教师指导学生体会文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容的思想感情,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们懂得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了任何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隋文帝也是如此。
运用问题探究,创设通案问题情境。巧设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之一。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通案问题情境”。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 探究—— 深思—— 发现—— 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设疑,要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做好课后师生探究,重视学生反馈环节,及时调整教学。历史通案情境教学需要的是师生平等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鼓励引导,而且这种对历史学科的相互讨论研究也是教学的重要保证。既营造了轻松又认真的课堂学习氛围,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课后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弥补不足,让历史课堂更有趣,更丰富,更有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Z].
[2] 刘晓平.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