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本文是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几点意见。
【关键词】创新能力 教育
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是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时代,社会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当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教改经验表明,只要我们遵循创造力培养规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本文拟对物理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提几点拙见。
一、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科学家们不断地创新才能逐步地发现真理,在教学中都可以将他们的闪光点介绍给学生,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实验也都有它设计的巧妙之处,也是它的闪光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就在身边,一个小创新都有可能导致大真理的发现。我们老师们把自己的发现、研究通过教研与大家分享把它贯彻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质疑,哪怕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都应给以肯定。因为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想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评价,不一定求得统一的认识。你觉得没有道理的,也不能轻易否定。
另外,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阅读教材,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自学,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自己分析,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教材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某学生自学后曾提出“如何测高压锅内的气压?”,这个问题极具生活性和实用性,在集体大讨论中,我们得到了至少三种不同的方案,然后交给学生自己去测定。结果并不重要,这个过程却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行动,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课堂上营造自主学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前的教学方式多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学生只会被动地吸收,效果非常不好。现代的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教学,营造轻松、自主、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最后再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能自行设计实验并能自己想出各种办法解决方案,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电磁感应现象》这节教学中,在研究讨论如何让导体不切割磁感线也能产生电流时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就讨论非常热烈并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把铁芯拔出等,发现滑动变阻器移得快慢不同产生的电流大小也不同等,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创新机遇
在教学中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科技小制作之类的比赛,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通过对实验原理的自行设计,实验步骤的自主规划,实验器材的自行选取,自己设计表格,自己记录数据,自己分析,自己评价,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比赛让学生也找到了自信。除了比赛,在教材中有许多的小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小实验,验证课堂学习的物理规律或者应用物理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完《反冲运动》,我让学生设计制作水火箭,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实践。学生设计得非常好,而且很成功。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生产中的许多地方可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改造,找到了创新的动机和源泉。
在新课程改革中,添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物理新教材中,也随之增加了许多“研究课题”,我们应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有质疑的,觉得需重新验证的知识自己设计方法,做一些可行的适当的研究,不求学生有科学的结论,但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找到张扬个性的空间,体会创新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的思维“新”起来。
五、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飞跃。如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止一个。比如,测定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不限制仪器和知识范围的情况下,测定方法都有很多种,每个方案自成一体,多个侧面应用物理知识。我们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应多提出一些类似的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做多方向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当然,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几节课都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始终贯穿这一教学思想,對学生进行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开发学生的“真创造力”做好准备。
【关键词】创新能力 教育
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是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时代,社会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当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教改经验表明,只要我们遵循创造力培养规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本文拟对物理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提几点拙见。
一、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科学家们不断地创新才能逐步地发现真理,在教学中都可以将他们的闪光点介绍给学生,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实验也都有它设计的巧妙之处,也是它的闪光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就在身边,一个小创新都有可能导致大真理的发现。我们老师们把自己的发现、研究通过教研与大家分享把它贯彻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质疑,哪怕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都应给以肯定。因为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想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评价,不一定求得统一的认识。你觉得没有道理的,也不能轻易否定。
另外,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阅读教材,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自学,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自己分析,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教材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某学生自学后曾提出“如何测高压锅内的气压?”,这个问题极具生活性和实用性,在集体大讨论中,我们得到了至少三种不同的方案,然后交给学生自己去测定。结果并不重要,这个过程却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行动,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课堂上营造自主学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前的教学方式多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学生只会被动地吸收,效果非常不好。现代的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教学,营造轻松、自主、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最后再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能自行设计实验并能自己想出各种办法解决方案,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电磁感应现象》这节教学中,在研究讨论如何让导体不切割磁感线也能产生电流时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就讨论非常热烈并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把铁芯拔出等,发现滑动变阻器移得快慢不同产生的电流大小也不同等,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创新机遇
在教学中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科技小制作之类的比赛,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通过对实验原理的自行设计,实验步骤的自主规划,实验器材的自行选取,自己设计表格,自己记录数据,自己分析,自己评价,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比赛让学生也找到了自信。除了比赛,在教材中有许多的小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小实验,验证课堂学习的物理规律或者应用物理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完《反冲运动》,我让学生设计制作水火箭,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实践。学生设计得非常好,而且很成功。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生产中的许多地方可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改造,找到了创新的动机和源泉。
在新课程改革中,添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物理新教材中,也随之增加了许多“研究课题”,我们应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有质疑的,觉得需重新验证的知识自己设计方法,做一些可行的适当的研究,不求学生有科学的结论,但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找到张扬个性的空间,体会创新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的思维“新”起来。
五、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飞跃。如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止一个。比如,测定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不限制仪器和知识范围的情况下,测定方法都有很多种,每个方案自成一体,多个侧面应用物理知识。我们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应多提出一些类似的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做多方向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当然,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几节课都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始终贯穿这一教学思想,對学生进行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开发学生的“真创造力”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