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扩散能力大大增强,与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都市圈这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其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使得政府把构建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陕西已明确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自西向东涵盖宝鸡、咸阳、铜川和渭南四市的关中都市圈,以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都市圈与城市化
都市圈在城市化进程中,是城市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重要空间形式,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作用,并为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所谓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经济、社会联系的临近城镇组成,是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同时又是更大尺度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中心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可占到城市圈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是整个区域城市体系的核心与枢纽。
(2)环绕中心城市,圈内的大中小城市呈圈层状布局,等级规模体系相对合理。
(3)圈内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十分密切,并且产业结构呈现综合、多元和开放的趋势。
(4)圈内拥有密集的基础设施网络,且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延伸。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发展高速阶段,都市圈战略成为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这是由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所需的工业化要求、第三产业要求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所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亦推动着工业化进程。我国是工业化的后发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都市圈为第三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都市圈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的最佳方式。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和区域间不平衡,都市圈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可以发挥枢纽作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多级带动;充分发挥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作用,使不同规模的城市协调发展;有利于各区域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
目前我国已形成十大都市圈,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三大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唐都市圈,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人口占12%,但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已占全国的40%,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拉动力量。
二、关中都市圈的建设意义及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西部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省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仅为38%左右,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较为发达的关中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以后的阶段,城市化率为41%,达到中等水平。发展关中都市圈,加快关中经济开发带建设,发挥其辐射作用,有利于巩固陕西在西部的龙头地位,提升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推进城市化进程。
关中都市圈位于陇海——兰新线(国家级经济发展轴线)与包北线(西部地区南北大通道)交汇区,圈内各级城镇沿陇海铁路和西潼高速、咸铜铁路和西铜高速、西韩铁路呈走廊——串珠状扩张。改革开放以来,关中都市圈因其拥有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和教育资源,逐步发展为西部地区主要增长极。西安作为中心城市,是我国西部唯一被联合国评定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关中都市圈被中科院列为中国九大经济区域之一,拥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1、 区位优势
关中都市圈是联系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并与世界发展接轨的核心经济区域,也是国家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梯度推移的重要支点;圈内交通便利,拥有多条国道、铁路交汇,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有10余条国际航线和80多条国内航线,公路交通网络发达,联系便捷。
2、政策优势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倾斜政策支持建设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关中都市圈地处陕西省“一线两带”(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核心区位,可享受各种有利政策并实现快速发展。
3、科教优势
关中都市圈聚集了陕西省80%的科技实力,是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力量的核心区域,综合教育实力和综合科技开发能力均居全国前列。
4、产业优势
关中都市圈目前已形成高新技术、加工制造、旅游商贸等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基础比较雄厚。
上述优势使得关中都市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和国内已经成熟的都市圈相比,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区域发展环境相对较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趋同,发展模式落后
关中地区地处内陆,产业升级调整和结构优化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地方产业发展方向雷同,产品细分不够;未能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导致资源争夺严重。
2、科技转化能力低,人才严重外流
关中都市圈科教优势显著,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较少;人才利用效率低和外流严重是造成城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3、城市产业关联程度低
都市圈内城市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结构,没有与中心城市形成产业链关联;由于行政区划和利益关系,都市圈的集聚——扩散效应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与其他都市圈相比,缺乏优势产业和区域内产业的有序关联。
4、都市圈内部网络建设滞后
圈内网络建设降低了城市间的交易成本,产生城市规模经济正面影响,而规模经济是城市聚集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群中各级城市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力。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和发达地区相比,关中都市圈还处于单个城市自成体系式的发展阶段,城市间的区域信息共享网络、区域资金联通网络建设也仅处于起步阶段。
5、城市结构不完善
中心城市规模过大,首位度过高,由于利益关系,资源过度集中到中心城市,使得中等城市发展缓慢,小城市和城镇发展滞后,难以传递大城市的辐射力,制约了都市圈的发展。
三、关中都市圈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发展关中都市圈,关系着陕西省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及建议:
1.制定圈内一体化发展规划,弱化行政区划,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共同市场,强化市场功能,培育新型经济区域合作机制。
2.依靠科教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工程,增强科技创新与核心带动作用;依托资源,调整圈内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业升级。
3.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有利于对渭河、浐河、灞河等进行全方位治理,将其变成人工河、市内河,创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形成水网与绿网交融的城市景观格局。
4.加强都市圈内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普通公交和快速轨道交通,解决交通拥挤等城市弊病;高度重视信息化,建立信息网络,提高效率。
5.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
6.加强政府都市圈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交通体系、土地利用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对一些有商业性的基础设施,应适当引入民间资本投资,缓解财政压力。
7.完善城市结构,构建都市圈城镇等级体系,实现城市间功能互补,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效应,加大中小城市建设力度,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经济区域。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一、都市圈与城市化
都市圈在城市化进程中,是城市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重要空间形式,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作用,并为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所谓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经济、社会联系的临近城镇组成,是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同时又是更大尺度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中心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可占到城市圈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是整个区域城市体系的核心与枢纽。
(2)环绕中心城市,圈内的大中小城市呈圈层状布局,等级规模体系相对合理。
(3)圈内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十分密切,并且产业结构呈现综合、多元和开放的趋势。
(4)圈内拥有密集的基础设施网络,且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延伸。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发展高速阶段,都市圈战略成为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这是由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所需的工业化要求、第三产业要求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所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亦推动着工业化进程。我国是工业化的后发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都市圈为第三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都市圈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的最佳方式。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和区域间不平衡,都市圈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可以发挥枢纽作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多级带动;充分发挥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作用,使不同规模的城市协调发展;有利于各区域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
目前我国已形成十大都市圈,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三大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唐都市圈,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人口占12%,但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已占全国的40%,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拉动力量。
二、关中都市圈的建设意义及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西部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省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仅为38%左右,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较为发达的关中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以后的阶段,城市化率为41%,达到中等水平。发展关中都市圈,加快关中经济开发带建设,发挥其辐射作用,有利于巩固陕西在西部的龙头地位,提升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推进城市化进程。
关中都市圈位于陇海——兰新线(国家级经济发展轴线)与包北线(西部地区南北大通道)交汇区,圈内各级城镇沿陇海铁路和西潼高速、咸铜铁路和西铜高速、西韩铁路呈走廊——串珠状扩张。改革开放以来,关中都市圈因其拥有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和教育资源,逐步发展为西部地区主要增长极。西安作为中心城市,是我国西部唯一被联合国评定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关中都市圈被中科院列为中国九大经济区域之一,拥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1、 区位优势
关中都市圈是联系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并与世界发展接轨的核心经济区域,也是国家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梯度推移的重要支点;圈内交通便利,拥有多条国道、铁路交汇,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有10余条国际航线和80多条国内航线,公路交通网络发达,联系便捷。
2、政策优势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倾斜政策支持建设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关中都市圈地处陕西省“一线两带”(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核心区位,可享受各种有利政策并实现快速发展。
3、科教优势
关中都市圈聚集了陕西省80%的科技实力,是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力量的核心区域,综合教育实力和综合科技开发能力均居全国前列。
4、产业优势
关中都市圈目前已形成高新技术、加工制造、旅游商贸等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基础比较雄厚。
上述优势使得关中都市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和国内已经成熟的都市圈相比,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区域发展环境相对较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趋同,发展模式落后
关中地区地处内陆,产业升级调整和结构优化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地方产业发展方向雷同,产品细分不够;未能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导致资源争夺严重。
2、科技转化能力低,人才严重外流
关中都市圈科教优势显著,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较少;人才利用效率低和外流严重是造成城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3、城市产业关联程度低
都市圈内城市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结构,没有与中心城市形成产业链关联;由于行政区划和利益关系,都市圈的集聚——扩散效应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与其他都市圈相比,缺乏优势产业和区域内产业的有序关联。
4、都市圈内部网络建设滞后
圈内网络建设降低了城市间的交易成本,产生城市规模经济正面影响,而规模经济是城市聚集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群中各级城市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力。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和发达地区相比,关中都市圈还处于单个城市自成体系式的发展阶段,城市间的区域信息共享网络、区域资金联通网络建设也仅处于起步阶段。
5、城市结构不完善
中心城市规模过大,首位度过高,由于利益关系,资源过度集中到中心城市,使得中等城市发展缓慢,小城市和城镇发展滞后,难以传递大城市的辐射力,制约了都市圈的发展。
三、关中都市圈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发展关中都市圈,关系着陕西省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及建议:
1.制定圈内一体化发展规划,弱化行政区划,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共同市场,强化市场功能,培育新型经济区域合作机制。
2.依靠科教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工程,增强科技创新与核心带动作用;依托资源,调整圈内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业升级。
3.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有利于对渭河、浐河、灞河等进行全方位治理,将其变成人工河、市内河,创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形成水网与绿网交融的城市景观格局。
4.加强都市圈内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普通公交和快速轨道交通,解决交通拥挤等城市弊病;高度重视信息化,建立信息网络,提高效率。
5.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
6.加强政府都市圈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交通体系、土地利用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对一些有商业性的基础设施,应适当引入民间资本投资,缓解财政压力。
7.完善城市结构,构建都市圈城镇等级体系,实现城市间功能互补,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效应,加大中小城市建设力度,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经济区域。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