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游艇市场的迅速膨胀,不仅让国外的游艇商欣喜,也吸引了一批本属于“穷人圈”的人。
老陈最近换工作了。
之前,他在青岛做了近二十年的司机。先开出租,再开大货。如今,他做了一件一辈子都没想过的事——学开游艇。
游艇是典型的奢侈品,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是富人玩的行业。相比之下,目前处于学徒阶段的老陈,每月工资只有3000块左右。不过不要紧,他看到的是游艇行业的爆发式前景。老陈对《中国周刊》记者讲自己故事的时候,青岛刚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游艇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艇商在青岛奥帆中心的海面上举办了一场奢侈品秀。
蓝天碧海白艇,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符合老陈对游艇业的想象。
一脚迈进朝阳行业
在青岛,游艇是个新兴的行业。就拿奥帆中心的码头来说,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停靠在奥帆中心有登记的游艇只有15艘。现在,已经达到150艘了。
有艇就要有人驾驶。
老陈指着不远处一艘游艇说,“这艘一千多万,船长60岁了,带着俩水手。水手是在游艇上打杂的,船长光开船就行了,一个月工资6000块。”
听起来,工资并没有高得离谱。但老陈说,私家游艇基本上每年五六月份到十月份才出海,一个月出海三次就算频繁的了。所以,相当于一个月只需工作几天。而且,一旦名气有了,就可以同时给多家私人游艇干活。
这样的工作量和待遇相比,老陈觉得“非常好了。和玩一样就能赚很多”。
为了学开游艇,老陈先到了一家海上摄影公司练练手。每天,他的工作就是把游艇开到海上供摄影师选景拍照。
作为普通小市民,老陈了解到这个情况是在今年初。老陈的一个表哥在青岛海上边防哨所工作,对老陈说,“你当了快半辈子司机了,不如去学学开游艇吧。收入又高,又可以和一帮有钱人打交道。”
这是老陈第一次听说可以学习开游艇。他还有些犹豫。
老陈的父亲是一位老船员,跑了几十年远洋货轮,在老陈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父亲就一直对他说,“干啥也别往海上去。”
“听说一艘艇一个月顶多出海三四次,收入又高,”老父亲声调都提高了,“早知道有这个活,当年,我干几年海员回来开游艇多好。”
在游艇上当个船长,是老陈的终极目标。为此,今年5月初,老陈花了12800元报了名,准备考个游艇驾照。
老陈选择的时机很巧,就在去年底,国家出台政策承认跨省考取的游艇驾照。之前,不同省份考取的驾照互不承认,不能跨省使用。
再往前看三年,国家已经开始在政策层面培养游艇业。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将包括游艇在内的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和扶持,并把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
2010年9月,国家海事局出台了《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在游艇注册登记、驾驶员考试发证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
40岁的老陈一脚踏进了这个朝阳行业。
中国式享受
老陈所在的游艇班共20人。老陈是其中年纪最大的。同学们有青岛本地的,有来自上海的,也有温州的,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有钱的富豪。“他们都有能力购买几百万到上千万的游艇。现在已经购买游艇的有三个。有五个正在考虑购买”。
张勋是老陈的同学,就在青岛游艇展前一天,他买了一艘价值三百万元的游艇。他对《中国周刊》记者算了一下,“出海一次油费是二三千,每年的停泊费是十五万,维修费是一二十万。一艘这个规模的游艇,每年光使用的成本在五十万到八十万之间,还不算折旧费。”
张勋的游艇是一艘钓鱼艇。这是一种专业艇,特点是户外空间大,可用于钓鱼等休闲活动。张勋和哥哥做石油起家,“酷爱航海和钓鱼”。
相比钓鱼艇来说,大游艇的室内空间更大,价格也要高达上千万甚至几千万。
在中国,除非像张勋一样酷爱钓鱼,否则,更多人还是愿意买室内空间大一点的游艇。由此,国外的游艇经销商总结出一个经验,“中国人到了海上,似乎并不喜欢阳光,他们愿意在海上躲进屋子里。”
超级游艇品牌的代理商们甚至私下里形成了共识:无论是多豪华的游艇,只要驶入中国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尽管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主席Ron Stone一再强调“游艇并非仅适于超级富翁”,“游艇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非单纯的消费品”,但是,中国新贵阶层们的共识是:只有私人游艇出场,才有排场。
有两个段子。一个是爱排场的富豪,买了游艇后就花巨资把游艇打造得富丽堂皇,水晶灯绚烂夺目。但岂知,这种阔气的装饰根本不适用,吊灯在船上摇来晃去很不安全。另一个是爱面子的富豪,买下上千万的游艇,然后每次出海都叫上一大帮人上船热闹,但游艇可不如陆地的大会所宽敞,富豪嫌游艇太小,一怒之下就将游艇搁置在了码头上,不用了。
而在国外,游艇的功能并不是摆阔气、争面子,主人更看重的是,家人朋友是否开心地共度休闲时光。
老陈对这些已经有所体会。虽然他是“穷人圈”的,但上了游艇班,他的见闻也算不少了。
周周(化名)是他们班的班长,身材高挑。她在公司担任主要负责人。几个月前,她的董事长刚买了一艘上千万的游艇。“每次出海都是雇船长。董事长说,自己的人要学会开才行。”于是,周周就成了朋友圈里第一个学开游艇的人。
她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如果不考虑暗礁、海风等诸多复杂的问题,驾驶游艇本身是非常简单的,就是站在那里掌舵就好了。”
在这个等级分化鲜明的培训班里,周周和老陈完全是两类人。周周相信,买游艇一定会成为潮流,“尽管游艇属于奢侈品,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能承担得起一艘游艇的价格。我们朋友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这个话题。”
老陈听富豪同学们的聊天,有时会觉得陌生而遥远,但是心里也一个劲的乐,因为他知道,富豪们越喜欢,市场就越大,游艇驾驶员这个职业也就会越吃香。
他听周周说,就青岛目前码头的容量,再过两三年,买了游艇都没地儿放了。
市场井喷
5月24日,张勋新买的钓鱼游艇下水了。现在,他要找个有经验的船长,以便能够出海好好钓一把。
张勋一直玩海上运动,他见证了游艇在青岛市场的发展。“2008年,我就开始玩游艇,没事就租一艘出去玩。但是从来没有想买的意识,觉得没必要。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买都不是潮流了。而且,把生意伙伴拉到游艇上,可以边玩边谈生意”。
市场不仅仅在青岛膨胀。从2008年至今,与国外受经济危机影响游艇市场的低迷不同,中国游艇消费市场却持续升温,今年的表现更是抢眼。
在今年6月青岛游艇展之前,三亚、上海等地分别举行了游艇展。三亚游艇展宣布现场交易量达10个多亿。上海国际游艇展则称促成了22亿元的交易额,比去年增长了120%。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深圳、三亚、宁波、上海、青岛、大连等在内的20多个城市已经将游艇展作为拉动本城市游艇业发展的引擎。
尽管抢食这块蛋糕的城市还在增加,但是主要游艇展会的成交额并未受到影响,反而保持了大幅增长。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游艇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游艇销售总额为540亿美元,中国游艇市场的销售额为36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5。
在2011年的大连游艇展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副会长郑炜航曾做过预算,今后5到10年,中国企业对游艇的需求就有5万艘,中产以上阶层个人购买量大概也有5万艘。按平均每艘50万到100万元的价格计算,全国游艇产业将能创造出一个最高可达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
这样的大市场,让老陈兴奋。
但现在,他正帮张勋张罗着找一个船长。自己刚学游艇,还不能成为一名老到的船长。赶不上这个行业的发展,这让他多少有些遗憾。
他甚至操起“闲心”——青岛的码头建设,如果跟不上游艇市场的膨胀速度怎么办?
老陈最近换工作了。
之前,他在青岛做了近二十年的司机。先开出租,再开大货。如今,他做了一件一辈子都没想过的事——学开游艇。
游艇是典型的奢侈品,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是富人玩的行业。相比之下,目前处于学徒阶段的老陈,每月工资只有3000块左右。不过不要紧,他看到的是游艇行业的爆发式前景。老陈对《中国周刊》记者讲自己故事的时候,青岛刚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游艇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艇商在青岛奥帆中心的海面上举办了一场奢侈品秀。
蓝天碧海白艇,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符合老陈对游艇业的想象。
一脚迈进朝阳行业
在青岛,游艇是个新兴的行业。就拿奥帆中心的码头来说,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停靠在奥帆中心有登记的游艇只有15艘。现在,已经达到150艘了。
有艇就要有人驾驶。
老陈指着不远处一艘游艇说,“这艘一千多万,船长60岁了,带着俩水手。水手是在游艇上打杂的,船长光开船就行了,一个月工资6000块。”
听起来,工资并没有高得离谱。但老陈说,私家游艇基本上每年五六月份到十月份才出海,一个月出海三次就算频繁的了。所以,相当于一个月只需工作几天。而且,一旦名气有了,就可以同时给多家私人游艇干活。
这样的工作量和待遇相比,老陈觉得“非常好了。和玩一样就能赚很多”。
为了学开游艇,老陈先到了一家海上摄影公司练练手。每天,他的工作就是把游艇开到海上供摄影师选景拍照。
作为普通小市民,老陈了解到这个情况是在今年初。老陈的一个表哥在青岛海上边防哨所工作,对老陈说,“你当了快半辈子司机了,不如去学学开游艇吧。收入又高,又可以和一帮有钱人打交道。”
这是老陈第一次听说可以学习开游艇。他还有些犹豫。
老陈的父亲是一位老船员,跑了几十年远洋货轮,在老陈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父亲就一直对他说,“干啥也别往海上去。”
“听说一艘艇一个月顶多出海三四次,收入又高,”老父亲声调都提高了,“早知道有这个活,当年,我干几年海员回来开游艇多好。”
在游艇上当个船长,是老陈的终极目标。为此,今年5月初,老陈花了12800元报了名,准备考个游艇驾照。
老陈选择的时机很巧,就在去年底,国家出台政策承认跨省考取的游艇驾照。之前,不同省份考取的驾照互不承认,不能跨省使用。
再往前看三年,国家已经开始在政策层面培养游艇业。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将包括游艇在内的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和扶持,并把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
2010年9月,国家海事局出台了《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在游艇注册登记、驾驶员考试发证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
40岁的老陈一脚踏进了这个朝阳行业。
中国式享受
老陈所在的游艇班共20人。老陈是其中年纪最大的。同学们有青岛本地的,有来自上海的,也有温州的,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有钱的富豪。“他们都有能力购买几百万到上千万的游艇。现在已经购买游艇的有三个。有五个正在考虑购买”。
张勋是老陈的同学,就在青岛游艇展前一天,他买了一艘价值三百万元的游艇。他对《中国周刊》记者算了一下,“出海一次油费是二三千,每年的停泊费是十五万,维修费是一二十万。一艘这个规模的游艇,每年光使用的成本在五十万到八十万之间,还不算折旧费。”
张勋的游艇是一艘钓鱼艇。这是一种专业艇,特点是户外空间大,可用于钓鱼等休闲活动。张勋和哥哥做石油起家,“酷爱航海和钓鱼”。
相比钓鱼艇来说,大游艇的室内空间更大,价格也要高达上千万甚至几千万。
在中国,除非像张勋一样酷爱钓鱼,否则,更多人还是愿意买室内空间大一点的游艇。由此,国外的游艇经销商总结出一个经验,“中国人到了海上,似乎并不喜欢阳光,他们愿意在海上躲进屋子里。”
超级游艇品牌的代理商们甚至私下里形成了共识:无论是多豪华的游艇,只要驶入中国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尽管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主席Ron Stone一再强调“游艇并非仅适于超级富翁”,“游艇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非单纯的消费品”,但是,中国新贵阶层们的共识是:只有私人游艇出场,才有排场。
有两个段子。一个是爱排场的富豪,买了游艇后就花巨资把游艇打造得富丽堂皇,水晶灯绚烂夺目。但岂知,这种阔气的装饰根本不适用,吊灯在船上摇来晃去很不安全。另一个是爱面子的富豪,买下上千万的游艇,然后每次出海都叫上一大帮人上船热闹,但游艇可不如陆地的大会所宽敞,富豪嫌游艇太小,一怒之下就将游艇搁置在了码头上,不用了。
而在国外,游艇的功能并不是摆阔气、争面子,主人更看重的是,家人朋友是否开心地共度休闲时光。
老陈对这些已经有所体会。虽然他是“穷人圈”的,但上了游艇班,他的见闻也算不少了。
周周(化名)是他们班的班长,身材高挑。她在公司担任主要负责人。几个月前,她的董事长刚买了一艘上千万的游艇。“每次出海都是雇船长。董事长说,自己的人要学会开才行。”于是,周周就成了朋友圈里第一个学开游艇的人。
她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如果不考虑暗礁、海风等诸多复杂的问题,驾驶游艇本身是非常简单的,就是站在那里掌舵就好了。”
在这个等级分化鲜明的培训班里,周周和老陈完全是两类人。周周相信,买游艇一定会成为潮流,“尽管游艇属于奢侈品,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能承担得起一艘游艇的价格。我们朋友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这个话题。”
老陈听富豪同学们的聊天,有时会觉得陌生而遥远,但是心里也一个劲的乐,因为他知道,富豪们越喜欢,市场就越大,游艇驾驶员这个职业也就会越吃香。
他听周周说,就青岛目前码头的容量,再过两三年,买了游艇都没地儿放了。
市场井喷
5月24日,张勋新买的钓鱼游艇下水了。现在,他要找个有经验的船长,以便能够出海好好钓一把。
张勋一直玩海上运动,他见证了游艇在青岛市场的发展。“2008年,我就开始玩游艇,没事就租一艘出去玩。但是从来没有想买的意识,觉得没必要。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买都不是潮流了。而且,把生意伙伴拉到游艇上,可以边玩边谈生意”。
市场不仅仅在青岛膨胀。从2008年至今,与国外受经济危机影响游艇市场的低迷不同,中国游艇消费市场却持续升温,今年的表现更是抢眼。
在今年6月青岛游艇展之前,三亚、上海等地分别举行了游艇展。三亚游艇展宣布现场交易量达10个多亿。上海国际游艇展则称促成了22亿元的交易额,比去年增长了120%。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深圳、三亚、宁波、上海、青岛、大连等在内的20多个城市已经将游艇展作为拉动本城市游艇业发展的引擎。
尽管抢食这块蛋糕的城市还在增加,但是主要游艇展会的成交额并未受到影响,反而保持了大幅增长。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游艇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游艇销售总额为540亿美元,中国游艇市场的销售额为36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5。
在2011年的大连游艇展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副会长郑炜航曾做过预算,今后5到10年,中国企业对游艇的需求就有5万艘,中产以上阶层个人购买量大概也有5万艘。按平均每艘50万到100万元的价格计算,全国游艇产业将能创造出一个最高可达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
这样的大市场,让老陈兴奋。
但现在,他正帮张勋张罗着找一个船长。自己刚学游艇,还不能成为一名老到的船长。赶不上这个行业的发展,这让他多少有些遗憾。
他甚至操起“闲心”——青岛的码头建设,如果跟不上游艇市场的膨胀速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