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墨为格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986431230xingl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作为皇帝,他的政治生涯灰暗而短促,但作为艺术家,徽宗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46位皇帝中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者。他自幼熏染在艺术之中,喜爱诗词、戏曲、音乐、书画,尤其对美术有真挚的爱好。徽宗在书画上的才华和成绩是举世公认的,更是历代皇帝所不可比拟的。
  从美术史角度论徽宗的绘画,他最擅者应为写生花鸟,这是与他的艺术情趣和所处时代密不可分的。唐至五代时期是中国花鸟画兴起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初蜀之黄荃,南唐之徐熙是花鸟画两大主力,时代的风尚均出于此。黄荃的画妙在傅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则“落墨为格”,“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两家各有千秋,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他们对后代花鸟画都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黄荃工致富丽的画风主宰了宋代画院的花鸟画风格,而宋代崔白将生动自然的气息带入画院,崔白构思新巧,工中带写,讲究写实的作风,以及徐熙的“野逸”情趣都感染着徽宗赵洁,使其花鸟画形成强调观察生活,追求意境,描绘入微,典雅生动的特致,徽宗亦在画史上成为花鸟画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尤为突出的是徽宗重视写生,强调取法自然,是一位“写实”的画家。史书记载:当年龙德宫建成,徽宗命画院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竣工后,徽宗审视前后左右,惟独欣赏中殿柱廊上的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徽宗大喜,褒锡甚宠。他人皆莫测其故。徽宗说: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可见徽宗对自然观察人微,并作为其艺术的追求,这无疑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之中。无论史书记载还是今存作品中我们都看到徽宗这一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写生珍禽卷》是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笔调朴质简逸,全用水墨,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与《四禽图》、《金英秋禽图》、《桃柏双鸟图》如出一辙,例如鸟之羽毛,用淡基轻擦出形。又以较浓墨覆染,再以浓墨点染重点的头尾、羽梢等部位,层益描绘,反映鸟羽松软的质感,丰富的厚度以及斑斓的色彩。枝叶的画法也是类似。尤其竹叶的画法与史籍记载完全一致,所谓“作墨竹紧细不分浓淡,一色焦墨,严密处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袭古人轨辙”,在《写生珍禽卷》的第五、六、七、八段中所有竹叶均是此中画法,观赏原作后,还可更详尽地体会“一色焦墨,严密处微兹白道”是如何画出的,实际上也是一笔一笔,反复描绘,而不是一笔而就。从中可见花鸟脚早期画法的稚幼,但其朴质的美感和生动的表现力蕴涵其中,令后人望其项背。又如描绘禽鸟的情态,《写生珍禽卷》亦有精彩之处。第十一段“原上和鸣”的回首顾盼。第五段“碧玉双栖”的动静比。以及第二段的“熏风鸟语”的凝神引颈都在《四禽图》、《金英秋禽图》中可以找到。同时,引证了史书所记“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嫌素之上,各极其妙。”
  


  

其他文献
宾虹先生说:“世有朝市之画,有山林之画。”可见,有的画是画着玩玩的纯属文人雅士的兴致所至,漠视功利;有的画则是为了鬻后养家糊口的。“朝市之画”通俗易懂,看着像,看着靓,受众广大,行市利好,跟进了“快餐文化”的消费时尚。当下,国泰民安,“盛世藏宝”,画家得到了卖画的契机,收益岂止是“养家糊口”了。所谓“山林之画”早已失去了“生它养它的”土壤,已经被“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大潮,荡涤无痕。山林草堂
期刊
透视  山  海  火  太阳 用他的透视  浑化宇宙  是山  山是澎湃的波浪  是海 海是不熄灭的火把  是火 火是山海的呼吸和哭泣  是太阳  用唯一的凝视  揭露万事万物埋藏在山里 在海底  在火中的奥秘  完美  流动的时间  汇聚又散去  天  山  水  残景  舒放着精神  企求残山剩水之上的天外天  不完美中的完美  梦中  梦  拖曳着云  攀升漫游  智者啊  引领我  从荒
期刊
杭州是座很不一样的城市。它的特别,在于城内满溢着文化印迹,经数千年不断积累而就,今天,满溢的浓厚人文气息,如春天湖水般蕴育着杭城。  辉煌的良渚文化和吴越文化源起于这片土地,它们是杭城的灵魂。  千年以来,路过这座城市的人,无论再急着上路也都会停下匆忙的脚步,愉悦地感受艺术之魂的抚慰,变得聪慧起来。因为,老祖宗的文化印迹让他们自豪,让他们如沐春风,让整座杭城获得盎然生机。人们在这文化之城里抛弃世俗
期刊
叛逆的青春  坐在飞来峰脚的茶寮颇觉恹恹欲睡,才四点多,午饭已过,晚饭尚早,这时候是最少客人的了,所以特别清幽宁静,完全不像在中国大陆。  很想对大女孩说说飞来峰的传说,但见她吃饱了麦馒头和喝足了明前龙井,加上步行下山,眼睛已经累得半闭,那就不吵她了,让她错过了好故事。  飞来峰在灵隐寺旁,寺初建于4世纪,但其实建寺者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广东人,惯叫的“阿差”,亦即印度僧人慧理。他远道而来,甚喜此处
期刊
(1)  清明,往良渚遗址,寻觅我心目中的越魂。  这时节,这举动,有点像去祭奠祖先灵魂的意思了。尽管,吴越文化和良渚文化相隔了几千年。尽管,它们之间的文化断裂,对现代考古来说有着难解之谜。然而,我还是称呼它为“越魂”。  今天回深,当我提笔欲寻良渚文化与今天文化发展之间的渊源时,这字里行间竟又总离不开已逝父亲的身影。  也许,这也是清明捣的“鬼”吧。  图腾,是一个民族向神灵寄托灵魂的艺术形式。
期刊
造像艺术.浪漫故事.人文美景——这就是烟霞洞。  这里,除了峰岩叠翠,绿荫蔽日之自然景观,重要的是洞中禅坐之吴越时期及宋代的佛像。这些珍贵的造像艺术,弥补和传承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在这一时期的空白。更为浪漫的是,这里曾有胡适一段“犹如神仙生活”般风花雪月的故事。我喜欢他当时就在这里写的那首诗“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踏月归来……”  (1)  一个在杭州居住了30多年的人,竟未到过烟霞
期刊
(1)  历史,如花朵般只管开放却永远无语。  飞来峰石窟雕像群,积孕了五代之后历代王朝的精湛艺术,将杭州这座古城的神秘,默默地掩隐在山水之间。  一迈入灵隐飞来峰前的小道,迎面,便见它的笑脸——布袋弥勒石佛。从小便认识它,年复一年,我们相遇又相约,它一直、一直是这般快乐,静静地迎着我,静静地看着我一点点长大。我与他之间那种亲近和熟悉感,难以言语……童年那些快乐的回忆,仿佛都从弥勒佛和蔼的笑容里纷
期刊
杭州西湖的周围,第一多若是蚊子的话,那第二多当然可以说是寺院里的和尚尼姑等世外之人了。若五台、普陀各佛地灵场,本来为出家人所独占的共和国,情形自然又当别论;可是你若上湖滨去散一回步,注意着试数它一数,大约平均隔五分钟总可以见到一位缁衣秃顶的佛门子弟,漫然阔步在许多摩登士女的中间;这,说是湖山的点缀,当然也可以。  杭州的和尚尼姑,虽则多到了如此,但道士可并不见得比别处更加令人触目,换句话说,就是数
期刊
作为明代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戴进在绘画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全才。山水、神像、人物、走兽、花果、翎毛,无不精能,独步当时。不仅如此,他的绘画风格也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和他广泛吸取宋元诸家大师的表现技巧,并且善于融会贯通与发展创造有关。  宣德年间,南宋院体画成了画院主流。戴进生长在杭州,可能有机会亲眼见到南宋的院画,并加以临摹。他的临摹功夫素来为人称道,据说“临仿旧人,而无款者,法眼观之,莫辨真
期刊
2、举世瞩目的玉石之河,串演过无数动人心魄的活剧  当南疆的钻石之河现而复隐,人们还在苦苦寻觅的时候,而昆仑山下的一条条色彩斑斓的玉石之河,却早已举世瞩目,串演过一场场动人心魄的活剧。1980年代,在辽宁西部的几项考古重大发现惊动了全国。  牛河梁是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一座山梁,因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1981年,在文物普查的时候,根据当时群众提供的线索,在这里发现了一座石棺墓。经过试发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