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情感调解类节目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抖音短视频为例,从传播学、心理学等视角,对情感调解类节目的短视频运维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情感调解类节目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情感调解;抖音短视频;运维;分析与建议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已经从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乃至多向传播形态,以往传统媒体大多“自说自话”,所有的报道都是单一呈现,即便是有互动、有热线电话和留言,时效一般也是滞后的,互联网却是个开放的大众舆论场,所有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畅所欲言、众说纷纭、直抒胸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无论是“策、采、编、发”的生产流程,还是“报、刊、网、端、微、屏”的分发过程,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入理解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才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①主力军要进军主战场,今天的传统媒体人依然是舆论场的主力军,但是战场却从大屏转战到小屏,从传统媒体转战到了网络新媒体。在传统媒体火爆近二十年的情感调解类节目,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抖音短视频传播为例,试图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其网络运营策略,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二、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前世今生”及互联网时代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以和为贵”,其实最早的调解制度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在古代,当矛盾和纠纷发生时,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通常是依据氏族习俗、宗教、伦理道德等由当事人所在的集体或当事人之间相互协商解决的。调处息讼是实现理想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之有效的一种传统。在现代仍然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随着现代司法制度改革日益提上议程,民事调解的作用更是无法忽视。②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公布施行,人民调解制度有法可依,“清官也要断断家务事”,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情感危机、社会矛盾、家庭冲突不断滋生,基于此,将情感调解和电视传播手段结合到一起,发挥“司法调解+媒体”的力量是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情感调解类节目采用百姓化视角,讲述的内容与老百姓的情感生活息息相关,人民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成为“情感调解员”,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最早将“情感+调解+媒体”相结合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情感节目要属湖南经视的《真情对对碰》,这档栏目首播于1998年7月17日,是一档情感类谈话节目,2000年2月,《真情》在央视第四套节目播出,成为首个“触摸华人情感世界”的电视节目。2000年以后陆续有情感和调解类节目问世,收视率和影响力都比较大的如:湖南卫视的《8090》、江苏卫视的《人间》、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浙江电视台的《钱塘老娘舅》、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河南广播电视台的《百姓调解》。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正式下发,要求“情感故事类节目不得猎奇、炒作边缘题材、展示丑恶、迷信;不得展示因亲情矛盾、家庭纠纷导致的极端行为、过激言论、‘揭伤疤’或恶性案件;不得过分渲染悲情、阴暗、颓废心态,杜绝低俗、无聊、导向不正确以及不适宜公开讨论和传播的话题……”通知下发后,各大媒体纷纷整改,出现了新视角下的情感表达和调解栏目,如江苏卫视的《一转成双》、重庆卫视的《大声说出来》、北京卫视的《第三调解室》等。
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栏目创办于2009年,秉承“小调解、大和谐”的宗旨,历经12年的探索,共调解了35140起家庭问题,调解成功率达85%。曾荣获中国十大创新电视栏目、河南省维稳先进单位等荣誉,栏目培养出的百姓调解员很多已经成为草根明星。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生产的产品受到巨大冲击,收视率一落千丈,开机率更是不忍直视,情感调解类节目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媒体环境的变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迭代以外,总结其原因主要还有:第一,监管尺度的变化;第二,收视人群的分化;第三,从观众到用户再到粉丝的互动性转变等,③但同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機遇,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栏目转战互联网,尝试大小屏联动,效果颇佳。那么,像《百姓调解》这样的情感调解类节目依然大行其道,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又面临怎样的机遇呢?
三、以《百姓调解》抖音爆款视频为例,从传播学和心理学视角分析情感调解类节目仍然大行其道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受众在哪里、读者在哪里、用户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媒体融合除了技术等的融合以外,最为根本的是与人的融合,要满足人民最根本的需要,与用户的需求融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④对于情感调解类节目来说也是如此。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字节跳动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目前有4亿日活跃用户,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网民在玩抖音、看视频、拍视频;这么庞大的数据让传统媒体纷纷进驻抖音,开设短视频账号,以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栏目为例,在抖音平台一共开设了三个关于情感调解类的账号,分别是“河南公共频道”“百姓调解”“一拍即合”,三个账号的开设时间并不长,但粉丝快速累计至1200W+,累计点赞量达6000多万。庞大的数据背后是用户的需求被满足,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王道。
(一)情感调解类节目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化解矛盾于萌芽之中,促进了社会和谐
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需要被满足,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今天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各种矛盾也异常凸显,经济的压力、生存的需要、情感和心灵的失衡,使得个人需求和个性化表达未得到很好的实现。人们忙着实现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却出现了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缺失。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缺乏安全感,感觉世界不公平,对周围的人和事也充满着不满,这实际就是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未被满足。情感调解类节目在网络平台的出现,解决了人们情感调解的通道问题,特别是情感诉求的通道问题。 2020年12月1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抖音官方账号“河南公共频道”播放了网络标题为“母亲被赶出家门,兄妹六个成仇人”的短视频。电视标题为“五朵金花求和记”。这个视频由一个长视频拆分为三个短视频而成,第一条视频的网络播放量为1.7亿,点赞数为105.3万,评论达5.9万条,转发量为3.2万。视频讲述了家住河南民权的王梦丽姐妹五人,她们求助栏目组说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有家不能回,她们姐妹五人也是一样,不能进弟弟家,3年中她们尝试多次回家,却都被弟弟、弟媳拒之门外。视频的第一个画面就是百姓调解员追着王梦丽的弟弟王伟奔跑,让观众看了有极大的好奇心,到底什么原因弟弟王伟不赡养自己的老母亲又不让自己的姐弟进家呢?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背后一切的原由是因为三姐王梦丽在老父亲去世不久质问弟弟老父亲的房产证在哪里?不恰当的时机,用不友善的语气问了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导致了姐弟之间矛盾升级,以致姐姐竟要把弟弟告上法庭,从此矛盾越来越深……百姓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通过层层剥丝抽茧,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通过心理疏导和多方劝说,将矛盾调解说和,结果一家人彼此和好,相拥而泣,老母亲也很是感动。整个视频情节跌宕起伏,悬念重重,整个过程叙事完整且也较为精彩。《百姓调解》历经12年,类似这样的调解事件有上万件,上万个真实的家庭和上万个矛盾通过节目组的调解,矛盾被化解,情感危机被解决,求助者顶着“家丑外扬”的心理压力也要来求助栏目组,寄希望于调解员,就是因为情感调解类节目解决了受众和求助者的情感需求问题,满足了求助者和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受众在观看情感调解节目过程中经历了“共情”“移情”和心理认同,进行了自我反省和对照,起到了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英国伯明翰学派主将斯图尔特·霍尔在文化研究中强调受众的积极能动性,提出了著名的“编码/解码”理论。霍尔认为,电视话语的意义生产以及作品的最终完成过程中,创作者会融入自己的意识形态,预设一定的意义于作品之中,即电视作品的情感叙事,也就是编码的过程,从而供不同的受众做出不同的解读。⑤霍尔提出了3种解码模式:当受众的解码立场与创作者的编码立场完全一致时,称为倾向性解码或主导性解码;当受众只接受创作者的部分意义结构时,称为协商性解码;当受众拒绝接受创作者的意义结构时,称为对抗性解码。传播学认为,受众的解码过程是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⑥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应用于情感调解类节目中,可以理解为从编导的采访制作成片播出(含电视和网络短视频)到受众观看消费再到内化再生产的过程,受众在观看过程中经历了“共情”“移情”和“心理认同”等心理过程,也就是“使用”和消费、情感再生产的过程,人都有捕捉环境中“有用”信息的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趋利避害。在观看别人的情感调解过程中,调解员的语言、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心理咨询师的合理化建议使观看者的情绪发生变化,进行自我反省和“观照”,从而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生活和情感垃圾囤积,起到自我情绪的调节和自我警示作用。
2021年3月31日“河南公共频道”抖音号播放了网络标题为“婚姻的距离:结婚四年丈夫让她受尽委屈”、电视标题为“中牟到郑州的距离”的视频作品,此情感节目的总体时长是18分钟左右,抖音播出时,视频被拆分为三条短视频,时长分别为5分37秒、7分18秒和4分17秒,单条视频播放量为4920.6万,网络点赞数为38.2万,1.7万的转发量。视频一开始就十分吸引受众的眼球,家住河南省中牟县的艳丽哭诉她在病中苦苦挣扎,而丈夫对她的谩骂令她痛不欲生。视频中艳丽一边哭一边捂着肚子,手上还有输液留下来的痕迹,着实让人心疼,特别是此时看视频的如果是有同样经历的女性,很容易被此情带入而产生共情,经历“替代体验”,而特别有欲望听听艳丽到底经历了什么,是否有同样的经历,以致有兴趣继续看下去。通过采访我们后来才知道艳丽和丈夫结婚四年了,丈夫说近一年里,他却过着单身的生活,因为妻子在郑州打工,就是不愿意回来。艳丽却说丈夫赵胜幼年失去双亲,有一个智障的大哥需要他们照顾,而赵胜却一直沉溺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整日不外出工作,嗜酒如命,让她无法忍受,她出去打工挣钱养家也是无奈之举。艳丽的遭遇很容易让有同样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的女性达成情感共识,产生同理心的同时也会发生“移情”,会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情感经历赋予到艳丽身上,往往会跟艳丽同喜同悲,同哭同泣。而此时如果看视频的受众和赵胜有同样的童年经历,幼时失去双亲,经历过与亲人的生死离别,或者遭遇过人生重创无法自拔,或沉浸在酒精之中的,看到赵胜就像看到现实中的自己,产生现实投射,就可能会与赵胜产生情感共鸣和共情。这时,情感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就凸显了。心理咨询师先是分析了丈夫赵胜的童年经历,因为失去双亲,再加上一个智障哥哥要靠他照顾,种种不幸,对赵胜打击很大,他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而妻子艳丽的出现给赵胜的生活带来了盼望,他过分依赖妻子,所以当妻子出走去郑州打工时,赵胜会觉得患得患失,并开始颓废,对艳丽进行言语攻击的背后实际来自于他情感方面的不安全感。心理咨询师劝解艳丽要理解赵胜的心理动机和背后的缘由,要鼓励丈夫,而不应该去疏远他。劝解丈夫赵胜想要让妻子回到自己的身边,他首先要走出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只要肯努力,未来还是有无限希望的。最终,双方不再离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整个视频更侧重对夫妻双方的心理分析和情感辅导,心理咨询师对夫妻俩说的每一句话也同样是对荧屏以外有同样经历的受众说的。当一个人的情感被理解、被看到,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受众会对栏目组调解团队心理咨询师产生好感,并增强信任,增加对栏目组的持续关注度。每期节目每个短视频都以同样的方式不断地锁定观众、锁定用户、锁定粉丝,受众从這样的情感故事中经历悲欢和喜乐,并能由人及己,了解婚姻相处之道,家庭经营之道,进行自我反省和对照,起到了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三)互联网提供了情感调解类受众情感宣泄和自由表达的交互平台
河南广播电视台抖音官方账号播放的题为《母亲被赶出家门,兄妹六个成仇人》的短视频,网络播放量1.7亿和评论数5.9万条的背后,实际是给普通受众提供了信息消费的大众平台和自由表达的通道,也是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即社交需求(爱和归属感)。如网名“乐在其中”的网友评论说:“叫我也不让她们进家,太欺负人了,就没把弟弟放眼里,出门就别管娘家的事,在农村房子就是留给儿子的,‘百年以后儿子上坟,女儿呢’”……单单这一条评论就有4.7万人点赞,后面约有1500多条的跟帖。但也有很多网友对“乐在其中”的观点表示了反对,网友刘和平就评论说:“什么年代了,还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怎么嫁出去就不用赡养父母了?还没一点关系?懂点法好吗?” 在“婚姻的距离”中网友的评论更加热烈。很多网友劝妻子艳丽果断离婚,还有网友理解同情艳丽的遭遇,网友庞遂亮就评论说:“我有一次也是气得不行,浑身不会动,只有眼睛会动,嘴巴、手指、胳膊、腿都不会动,就是个活死人……”网友“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做事”却评论说:“不要动不动就劝别人离婚。”类似这样的评论一共有3.4万条。一来一回的观点交锋和自由表达,让人们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中,社交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实际上是相对较高层次的需求,人人都需要爱,追求爱,想要得到爱和表达爱,这是很多人内心的终极目标,但快节奏的生活,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人们的很多情绪无法排解,也无法解决,受众在情感调解类节目所播出的真人真事中看到了现实生活中自己情感世界的影子,人们通过“镜子”,实现现实映射,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了自由互动留言的交互通道,在评论、宣泄的过程中,受众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这时的媒体起到的作用是宣传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和解决方法,将矛盾扼杀在萌芽之中,发挥正能量的引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四)人们在收看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同时,除了寻求心理的满足、情感调解的服务、情感的宣泄、婚姻家庭等相处之道的学习以外,还能满足单纯的娱乐消遣
我们知道人都有获得信息的心理需求。表面看刷刷抖音,看看短视频,是在消费时间、消费信息,从中获得服务,收获知识,但也有人是在单纯地进行娱乐消遣。特别是当情感调解类节目有一定的收视人群和固定的粉丝以后,一部分人的从众心理,促使他们更乐于形成收视习惯、参与评论和互动。
2021年1月13日,“河南公共频道”官方抖音号播出了短视频《一床被子惹心凉》。总结前面提到的两条爆款短视频和《一床被子惹心凉》这个短视频,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视频的开头画面劲爆,现场感极强,代入感也很强,激发了人内心深处最为原始的“看热闹”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视频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关注”—“参与(评论)”—“转述谈论(转发)”,起到了娱乐消遣的作用。
《一床被子惹心凉》视频的开头悬念重重,操着一口方言的马老汉情绪十分激动,大声对儿子和儿媳妇嚷着说让他们去离婚,而儿媳秋芬的哭声,更是让观看视频的受众揪心,特别是女性受众。评论区一边倒的女性网友都直截了当的建议秋芬离婚,大家觉得这个公公太不讲道理了!秋芬说因为一碗面条和一床被子公公十分愤怒,她却十分委屈,她也不明白公公为何不高兴,为何总是处处针对她。通过采访和调解的深入我们才知道,公公说秋芬做的面条不好吃,那只是表象,只是矛盾爆发的引子,秋芬怀疑公公索要养猪场才是真相。原来秋芬的丈夫马闯坐了16年的监狱,四年前出狱后,和秋芬成婚,老人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便把之前经营的一家养猪场转交给了秋芬和马闯。本想着小夫妻俩能够对他感恩,没想到儿媳妇的一些做法让他很是失望,并没有索要养猪场的意思。比如,前几天天气比较寒冷,儿媳秋芬答应给他送一床被子,结果苦苦等了一夜,等了一场空。儿媳解释说,因为养猪工作比较忙,把送被子这件事忘了……类似这样的生活琐事和家庭矛盾积攒到一块,让这个家庭纷争不断。调解现场由调解员、记者、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团队轮番上阵,入情入理地轮番勸说,矛盾最终得以解决,翁媳达成和解。
此条视频是由长视频拆分而成,单条短视频抖音播放量为5421万,27.5万的点赞量。3.5万条的评论中,有一部分网友感同身受:网友user1245490035113评论说:“哇瑟,这简直就是我公公的兄弟啊,一模一样不讲道理,还会指使人离婚,还好我老公不像他老公一样,虽然没有直接说他爸爸,但至少不会避而不谈,逃避”,网友@赵敏(专业粘砖):“我老公公之前也是总是找事儿,爱管闲事,要不是为了俩孩子早就离婚了!还好,我老公对我还是不错的,经过我们的努力,自己买套房子搬出来了,现在,我公公婆婆才知道我以前对他们的好了。”也有网友给出建议或直抒胸臆:网友@老胡胡“分开住就没有矛盾了”。网友@胡胡姥姥:“这老头太坏了,儿媳妇给你做饭就很不错了,在城市你这样谁伺候你!”
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边看边评论,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疲劳,也可以通过别人的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起到了娱乐消遣的作用。
四、情感调解类短视频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运营策略建议
以上笔者从传播学和心理学角度,简单分析了情感调解类的短视频受欢迎的原因,但与其他类的短视频相比,演播室外的情感调解类的视频因为拍摄时间、拍摄环境、题材、内容等的限制,出现了诸多不足,比如拍摄缺乏美感,缺乏艺术性,画面质量较差,剪辑过于粗糙,叙事手法千篇一律等等,但也正是因为其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故事真实、可视度强,以及调解的立意是“劝和”和成功率高深受大家喜欢。那么在未来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更大影响力呢?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笔者有以下几点运营建议:
(一)内容方面:在矛盾展示过程中,不应一味地低级迎合,做到真正的共情和引领,才是解决之道
情感调解类节目前一段时间曾经一度陷入了误区,一味迎合地展示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甚至一味展示肢体冲突和语言暴力,在政策的边缘不断徘徊,满足受众的低级趣味,以吸引受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和关注度,这种做法只能是饮鸩止渴。共情和引领才是打破这种怪圈的最好方法,先共情再引领,真正地从求助者和受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是为吸睛而调解,而是为彻底解决问题而努力,不是为了拍视频而调解,而是以服务受众为目标,要注意加大普法力度,加大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二)政策和对外合作与连接方面:应与妇联、民政、司法等部门更为紧密地合作,借助媒体手段,参与政府服务当中,扩大影响力和可信度,化矛盾于萌芽之中,助力基层“善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各方联动、持续创新。应构建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即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调解、劳动仲裁调解、法院调解等多方力量,吸纳公调对接、访调对接、消调对接、旅调对接、医调对接等,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道防线的多元解纷机制。⑦媒体参与调解也是构建社区创新治理的路径之一,也可以是多元调解机制的组成部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传播手段,参与到社区和基层的调解工作中,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让“和为贵”的好声音和正能量声音有力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基层“善治”。 (三)技术拓展和应用方面:除了短视频互动以外,还应借助5G等新技术手段,开展直播、网络预约调解服务等,增加视频的可视性,扩大影响力,增强用户黏性
目前我国的网络直播技术手段已经十分成熟,情感调解类节目一样可以像大型活动、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那样开展5G、VR等技术应用的直播,全方位展现调解现场和细节,满足用户多屏互动、随时评论,发表意见的需求,甚至可以與当事人连线,参与调解,通过VR眼镜用“第一视角”感受调解现场的全景景象,提高受众的参与体验,增强用户黏性。调解过程中随时发生的突发状况都可以作为直播内容,可视性更强,真实度更高,不可预测的调解发展方向,让人更有期待,每一个参与收看和评论的受众,都可能成为调解现场的一员,也都可能左右调解的最终结果,人人都是调解员,通过技术手段,形成互帮互助的大平台。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平台预约服务和线上调解服务,拓展调解线索渠道,更好地开展调解服务。
(四)产业延展方面:应以情感调解服务为出发点,做精做深情感服务产业,开展线下调解和心理咨询服务,更好地帮助求助者
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为例,每天情感求助热线不少于500个,有非常固定的收视人群和粉丝群,可因为采编和调解团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求助热线和求助服务未能被满足。应充分利用情感求助热线,开展情感专线服务,利用社会资源组建情感专家和法律专家团队,开展线上、线下情感专线服务,开展“家庭情感门诊”等情感服务,满足受众更多情感需求。同时,还可以开办各种情感大讲堂和训练营会,对粉丝群和客户群进行垂类细分,如亲子教育群、恋爱单身群、婚姻家庭群等,普及更多专业知识,形成良好氛围,强化情感品牌,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实现广电增产增收。
五、小结
情感调解类节目在中国已经兴盛了二十几年,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抖音短视频的爆款视频为例,从传播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其受到欢迎的原因,同时从内容方面、政策和对外合作与连接方面、技术拓展和应用方面、产业延展和服务方面,对情感调解类视频的运维策略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注释:
①《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人民日报》2019年3月15日。
②《古代调解制度》,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d840f22c4a7302768e9939dd.html ,2013年8月28日。
③杨礼:《情感调解类节目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会》,《当代电视》2017年第7期。
④王凯迪、周德书:《习近平全媒体思想引领下媒体融合路径研究》,《今传媒》2019年第10期。
⑤殷昭玖:《电视剧认同机制研究—基于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主体理论的考量》,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版,第52页。
⑥李琦:《影像与传播: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44页。
⑦徐平、包路芳:《以打造“无讼社区”为目标》,《人民日报》2019年7月23日。
【关键词】媒体融合;情感调解;抖音短视频;运维;分析与建议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已经从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乃至多向传播形态,以往传统媒体大多“自说自话”,所有的报道都是单一呈现,即便是有互动、有热线电话和留言,时效一般也是滞后的,互联网却是个开放的大众舆论场,所有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畅所欲言、众说纷纭、直抒胸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无论是“策、采、编、发”的生产流程,还是“报、刊、网、端、微、屏”的分发过程,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入理解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才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①主力军要进军主战场,今天的传统媒体人依然是舆论场的主力军,但是战场却从大屏转战到小屏,从传统媒体转战到了网络新媒体。在传统媒体火爆近二十年的情感调解类节目,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抖音短视频传播为例,试图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其网络运营策略,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二、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前世今生”及互联网时代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以和为贵”,其实最早的调解制度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在古代,当矛盾和纠纷发生时,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通常是依据氏族习俗、宗教、伦理道德等由当事人所在的集体或当事人之间相互协商解决的。调处息讼是实现理想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之有效的一种传统。在现代仍然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随着现代司法制度改革日益提上议程,民事调解的作用更是无法忽视。②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公布施行,人民调解制度有法可依,“清官也要断断家务事”,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情感危机、社会矛盾、家庭冲突不断滋生,基于此,将情感调解和电视传播手段结合到一起,发挥“司法调解+媒体”的力量是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情感调解类节目采用百姓化视角,讲述的内容与老百姓的情感生活息息相关,人民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成为“情感调解员”,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最早将“情感+调解+媒体”相结合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情感节目要属湖南经视的《真情对对碰》,这档栏目首播于1998年7月17日,是一档情感类谈话节目,2000年2月,《真情》在央视第四套节目播出,成为首个“触摸华人情感世界”的电视节目。2000年以后陆续有情感和调解类节目问世,收视率和影响力都比较大的如:湖南卫视的《8090》、江苏卫视的《人间》、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浙江电视台的《钱塘老娘舅》、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河南广播电视台的《百姓调解》。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正式下发,要求“情感故事类节目不得猎奇、炒作边缘题材、展示丑恶、迷信;不得展示因亲情矛盾、家庭纠纷导致的极端行为、过激言论、‘揭伤疤’或恶性案件;不得过分渲染悲情、阴暗、颓废心态,杜绝低俗、无聊、导向不正确以及不适宜公开讨论和传播的话题……”通知下发后,各大媒体纷纷整改,出现了新视角下的情感表达和调解栏目,如江苏卫视的《一转成双》、重庆卫视的《大声说出来》、北京卫视的《第三调解室》等。
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栏目创办于2009年,秉承“小调解、大和谐”的宗旨,历经12年的探索,共调解了35140起家庭问题,调解成功率达85%。曾荣获中国十大创新电视栏目、河南省维稳先进单位等荣誉,栏目培养出的百姓调解员很多已经成为草根明星。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生产的产品受到巨大冲击,收视率一落千丈,开机率更是不忍直视,情感调解类节目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媒体环境的变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迭代以外,总结其原因主要还有:第一,监管尺度的变化;第二,收视人群的分化;第三,从观众到用户再到粉丝的互动性转变等,③但同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機遇,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栏目转战互联网,尝试大小屏联动,效果颇佳。那么,像《百姓调解》这样的情感调解类节目依然大行其道,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又面临怎样的机遇呢?
三、以《百姓调解》抖音爆款视频为例,从传播学和心理学视角分析情感调解类节目仍然大行其道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受众在哪里、读者在哪里、用户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媒体融合除了技术等的融合以外,最为根本的是与人的融合,要满足人民最根本的需要,与用户的需求融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④对于情感调解类节目来说也是如此。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字节跳动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目前有4亿日活跃用户,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网民在玩抖音、看视频、拍视频;这么庞大的数据让传统媒体纷纷进驻抖音,开设短视频账号,以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栏目为例,在抖音平台一共开设了三个关于情感调解类的账号,分别是“河南公共频道”“百姓调解”“一拍即合”,三个账号的开设时间并不长,但粉丝快速累计至1200W+,累计点赞量达6000多万。庞大的数据背后是用户的需求被满足,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王道。
(一)情感调解类节目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化解矛盾于萌芽之中,促进了社会和谐
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需要被满足,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今天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各种矛盾也异常凸显,经济的压力、生存的需要、情感和心灵的失衡,使得个人需求和个性化表达未得到很好的实现。人们忙着实现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却出现了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缺失。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缺乏安全感,感觉世界不公平,对周围的人和事也充满着不满,这实际就是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未被满足。情感调解类节目在网络平台的出现,解决了人们情感调解的通道问题,特别是情感诉求的通道问题。 2020年12月1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抖音官方账号“河南公共频道”播放了网络标题为“母亲被赶出家门,兄妹六个成仇人”的短视频。电视标题为“五朵金花求和记”。这个视频由一个长视频拆分为三个短视频而成,第一条视频的网络播放量为1.7亿,点赞数为105.3万,评论达5.9万条,转发量为3.2万。视频讲述了家住河南民权的王梦丽姐妹五人,她们求助栏目组说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有家不能回,她们姐妹五人也是一样,不能进弟弟家,3年中她们尝试多次回家,却都被弟弟、弟媳拒之门外。视频的第一个画面就是百姓调解员追着王梦丽的弟弟王伟奔跑,让观众看了有极大的好奇心,到底什么原因弟弟王伟不赡养自己的老母亲又不让自己的姐弟进家呢?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背后一切的原由是因为三姐王梦丽在老父亲去世不久质问弟弟老父亲的房产证在哪里?不恰当的时机,用不友善的语气问了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导致了姐弟之间矛盾升级,以致姐姐竟要把弟弟告上法庭,从此矛盾越来越深……百姓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通过层层剥丝抽茧,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通过心理疏导和多方劝说,将矛盾调解说和,结果一家人彼此和好,相拥而泣,老母亲也很是感动。整个视频情节跌宕起伏,悬念重重,整个过程叙事完整且也较为精彩。《百姓调解》历经12年,类似这样的调解事件有上万件,上万个真实的家庭和上万个矛盾通过节目组的调解,矛盾被化解,情感危机被解决,求助者顶着“家丑外扬”的心理压力也要来求助栏目组,寄希望于调解员,就是因为情感调解类节目解决了受众和求助者的情感需求问题,满足了求助者和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受众在观看情感调解节目过程中经历了“共情”“移情”和心理认同,进行了自我反省和对照,起到了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英国伯明翰学派主将斯图尔特·霍尔在文化研究中强调受众的积极能动性,提出了著名的“编码/解码”理论。霍尔认为,电视话语的意义生产以及作品的最终完成过程中,创作者会融入自己的意识形态,预设一定的意义于作品之中,即电视作品的情感叙事,也就是编码的过程,从而供不同的受众做出不同的解读。⑤霍尔提出了3种解码模式:当受众的解码立场与创作者的编码立场完全一致时,称为倾向性解码或主导性解码;当受众只接受创作者的部分意义结构时,称为协商性解码;当受众拒绝接受创作者的意义结构时,称为对抗性解码。传播学认为,受众的解码过程是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⑥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应用于情感调解类节目中,可以理解为从编导的采访制作成片播出(含电视和网络短视频)到受众观看消费再到内化再生产的过程,受众在观看过程中经历了“共情”“移情”和“心理认同”等心理过程,也就是“使用”和消费、情感再生产的过程,人都有捕捉环境中“有用”信息的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趋利避害。在观看别人的情感调解过程中,调解员的语言、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心理咨询师的合理化建议使观看者的情绪发生变化,进行自我反省和“观照”,从而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生活和情感垃圾囤积,起到自我情绪的调节和自我警示作用。
2021年3月31日“河南公共频道”抖音号播放了网络标题为“婚姻的距离:结婚四年丈夫让她受尽委屈”、电视标题为“中牟到郑州的距离”的视频作品,此情感节目的总体时长是18分钟左右,抖音播出时,视频被拆分为三条短视频,时长分别为5分37秒、7分18秒和4分17秒,单条视频播放量为4920.6万,网络点赞数为38.2万,1.7万的转发量。视频一开始就十分吸引受众的眼球,家住河南省中牟县的艳丽哭诉她在病中苦苦挣扎,而丈夫对她的谩骂令她痛不欲生。视频中艳丽一边哭一边捂着肚子,手上还有输液留下来的痕迹,着实让人心疼,特别是此时看视频的如果是有同样经历的女性,很容易被此情带入而产生共情,经历“替代体验”,而特别有欲望听听艳丽到底经历了什么,是否有同样的经历,以致有兴趣继续看下去。通过采访我们后来才知道艳丽和丈夫结婚四年了,丈夫说近一年里,他却过着单身的生活,因为妻子在郑州打工,就是不愿意回来。艳丽却说丈夫赵胜幼年失去双亲,有一个智障的大哥需要他们照顾,而赵胜却一直沉溺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整日不外出工作,嗜酒如命,让她无法忍受,她出去打工挣钱养家也是无奈之举。艳丽的遭遇很容易让有同样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的女性达成情感共识,产生同理心的同时也会发生“移情”,会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情感经历赋予到艳丽身上,往往会跟艳丽同喜同悲,同哭同泣。而此时如果看视频的受众和赵胜有同样的童年经历,幼时失去双亲,经历过与亲人的生死离别,或者遭遇过人生重创无法自拔,或沉浸在酒精之中的,看到赵胜就像看到现实中的自己,产生现实投射,就可能会与赵胜产生情感共鸣和共情。这时,情感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就凸显了。心理咨询师先是分析了丈夫赵胜的童年经历,因为失去双亲,再加上一个智障哥哥要靠他照顾,种种不幸,对赵胜打击很大,他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而妻子艳丽的出现给赵胜的生活带来了盼望,他过分依赖妻子,所以当妻子出走去郑州打工时,赵胜会觉得患得患失,并开始颓废,对艳丽进行言语攻击的背后实际来自于他情感方面的不安全感。心理咨询师劝解艳丽要理解赵胜的心理动机和背后的缘由,要鼓励丈夫,而不应该去疏远他。劝解丈夫赵胜想要让妻子回到自己的身边,他首先要走出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只要肯努力,未来还是有无限希望的。最终,双方不再离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整个视频更侧重对夫妻双方的心理分析和情感辅导,心理咨询师对夫妻俩说的每一句话也同样是对荧屏以外有同样经历的受众说的。当一个人的情感被理解、被看到,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受众会对栏目组调解团队心理咨询师产生好感,并增强信任,增加对栏目组的持续关注度。每期节目每个短视频都以同样的方式不断地锁定观众、锁定用户、锁定粉丝,受众从這样的情感故事中经历悲欢和喜乐,并能由人及己,了解婚姻相处之道,家庭经营之道,进行自我反省和对照,起到了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三)互联网提供了情感调解类受众情感宣泄和自由表达的交互平台
河南广播电视台抖音官方账号播放的题为《母亲被赶出家门,兄妹六个成仇人》的短视频,网络播放量1.7亿和评论数5.9万条的背后,实际是给普通受众提供了信息消费的大众平台和自由表达的通道,也是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即社交需求(爱和归属感)。如网名“乐在其中”的网友评论说:“叫我也不让她们进家,太欺负人了,就没把弟弟放眼里,出门就别管娘家的事,在农村房子就是留给儿子的,‘百年以后儿子上坟,女儿呢’”……单单这一条评论就有4.7万人点赞,后面约有1500多条的跟帖。但也有很多网友对“乐在其中”的观点表示了反对,网友刘和平就评论说:“什么年代了,还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怎么嫁出去就不用赡养父母了?还没一点关系?懂点法好吗?” 在“婚姻的距离”中网友的评论更加热烈。很多网友劝妻子艳丽果断离婚,还有网友理解同情艳丽的遭遇,网友庞遂亮就评论说:“我有一次也是气得不行,浑身不会动,只有眼睛会动,嘴巴、手指、胳膊、腿都不会动,就是个活死人……”网友“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做事”却评论说:“不要动不动就劝别人离婚。”类似这样的评论一共有3.4万条。一来一回的观点交锋和自由表达,让人们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中,社交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实际上是相对较高层次的需求,人人都需要爱,追求爱,想要得到爱和表达爱,这是很多人内心的终极目标,但快节奏的生活,沉重的生活压力,让人们的很多情绪无法排解,也无法解决,受众在情感调解类节目所播出的真人真事中看到了现实生活中自己情感世界的影子,人们通过“镜子”,实现现实映射,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了自由互动留言的交互通道,在评论、宣泄的过程中,受众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这时的媒体起到的作用是宣传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和解决方法,将矛盾扼杀在萌芽之中,发挥正能量的引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四)人们在收看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同时,除了寻求心理的满足、情感调解的服务、情感的宣泄、婚姻家庭等相处之道的学习以外,还能满足单纯的娱乐消遣
我们知道人都有获得信息的心理需求。表面看刷刷抖音,看看短视频,是在消费时间、消费信息,从中获得服务,收获知识,但也有人是在单纯地进行娱乐消遣。特别是当情感调解类节目有一定的收视人群和固定的粉丝以后,一部分人的从众心理,促使他们更乐于形成收视习惯、参与评论和互动。
2021年1月13日,“河南公共频道”官方抖音号播出了短视频《一床被子惹心凉》。总结前面提到的两条爆款短视频和《一床被子惹心凉》这个短视频,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视频的开头画面劲爆,现场感极强,代入感也很强,激发了人内心深处最为原始的“看热闹”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视频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关注”—“参与(评论)”—“转述谈论(转发)”,起到了娱乐消遣的作用。
《一床被子惹心凉》视频的开头悬念重重,操着一口方言的马老汉情绪十分激动,大声对儿子和儿媳妇嚷着说让他们去离婚,而儿媳秋芬的哭声,更是让观看视频的受众揪心,特别是女性受众。评论区一边倒的女性网友都直截了当的建议秋芬离婚,大家觉得这个公公太不讲道理了!秋芬说因为一碗面条和一床被子公公十分愤怒,她却十分委屈,她也不明白公公为何不高兴,为何总是处处针对她。通过采访和调解的深入我们才知道,公公说秋芬做的面条不好吃,那只是表象,只是矛盾爆发的引子,秋芬怀疑公公索要养猪场才是真相。原来秋芬的丈夫马闯坐了16年的监狱,四年前出狱后,和秋芬成婚,老人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便把之前经营的一家养猪场转交给了秋芬和马闯。本想着小夫妻俩能够对他感恩,没想到儿媳妇的一些做法让他很是失望,并没有索要养猪场的意思。比如,前几天天气比较寒冷,儿媳秋芬答应给他送一床被子,结果苦苦等了一夜,等了一场空。儿媳解释说,因为养猪工作比较忙,把送被子这件事忘了……类似这样的生活琐事和家庭矛盾积攒到一块,让这个家庭纷争不断。调解现场由调解员、记者、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团队轮番上阵,入情入理地轮番勸说,矛盾最终得以解决,翁媳达成和解。
此条视频是由长视频拆分而成,单条短视频抖音播放量为5421万,27.5万的点赞量。3.5万条的评论中,有一部分网友感同身受:网友user1245490035113评论说:“哇瑟,这简直就是我公公的兄弟啊,一模一样不讲道理,还会指使人离婚,还好我老公不像他老公一样,虽然没有直接说他爸爸,但至少不会避而不谈,逃避”,网友@赵敏(专业粘砖):“我老公公之前也是总是找事儿,爱管闲事,要不是为了俩孩子早就离婚了!还好,我老公对我还是不错的,经过我们的努力,自己买套房子搬出来了,现在,我公公婆婆才知道我以前对他们的好了。”也有网友给出建议或直抒胸臆:网友@老胡胡“分开住就没有矛盾了”。网友@胡胡姥姥:“这老头太坏了,儿媳妇给你做饭就很不错了,在城市你这样谁伺候你!”
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边看边评论,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疲劳,也可以通过别人的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起到了娱乐消遣的作用。
四、情感调解类短视频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运营策略建议
以上笔者从传播学和心理学角度,简单分析了情感调解类的短视频受欢迎的原因,但与其他类的短视频相比,演播室外的情感调解类的视频因为拍摄时间、拍摄环境、题材、内容等的限制,出现了诸多不足,比如拍摄缺乏美感,缺乏艺术性,画面质量较差,剪辑过于粗糙,叙事手法千篇一律等等,但也正是因为其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故事真实、可视度强,以及调解的立意是“劝和”和成功率高深受大家喜欢。那么在未来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更大影响力呢?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笔者有以下几点运营建议:
(一)内容方面:在矛盾展示过程中,不应一味地低级迎合,做到真正的共情和引领,才是解决之道
情感调解类节目前一段时间曾经一度陷入了误区,一味迎合地展示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甚至一味展示肢体冲突和语言暴力,在政策的边缘不断徘徊,满足受众的低级趣味,以吸引受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和关注度,这种做法只能是饮鸩止渴。共情和引领才是打破这种怪圈的最好方法,先共情再引领,真正地从求助者和受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是为吸睛而调解,而是为彻底解决问题而努力,不是为了拍视频而调解,而是以服务受众为目标,要注意加大普法力度,加大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二)政策和对外合作与连接方面:应与妇联、民政、司法等部门更为紧密地合作,借助媒体手段,参与政府服务当中,扩大影响力和可信度,化矛盾于萌芽之中,助力基层“善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各方联动、持续创新。应构建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即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调解、劳动仲裁调解、法院调解等多方力量,吸纳公调对接、访调对接、消调对接、旅调对接、医调对接等,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道防线的多元解纷机制。⑦媒体参与调解也是构建社区创新治理的路径之一,也可以是多元调解机制的组成部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传播手段,参与到社区和基层的调解工作中,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让“和为贵”的好声音和正能量声音有力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基层“善治”。 (三)技术拓展和应用方面:除了短视频互动以外,还应借助5G等新技术手段,开展直播、网络预约调解服务等,增加视频的可视性,扩大影响力,增强用户黏性
目前我国的网络直播技术手段已经十分成熟,情感调解类节目一样可以像大型活动、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那样开展5G、VR等技术应用的直播,全方位展现调解现场和细节,满足用户多屏互动、随时评论,发表意见的需求,甚至可以與当事人连线,参与调解,通过VR眼镜用“第一视角”感受调解现场的全景景象,提高受众的参与体验,增强用户黏性。调解过程中随时发生的突发状况都可以作为直播内容,可视性更强,真实度更高,不可预测的调解发展方向,让人更有期待,每一个参与收看和评论的受众,都可能成为调解现场的一员,也都可能左右调解的最终结果,人人都是调解员,通过技术手段,形成互帮互助的大平台。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平台预约服务和线上调解服务,拓展调解线索渠道,更好地开展调解服务。
(四)产业延展方面:应以情感调解服务为出发点,做精做深情感服务产业,开展线下调解和心理咨询服务,更好地帮助求助者
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为例,每天情感求助热线不少于500个,有非常固定的收视人群和粉丝群,可因为采编和调解团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求助热线和求助服务未能被满足。应充分利用情感求助热线,开展情感专线服务,利用社会资源组建情感专家和法律专家团队,开展线上、线下情感专线服务,开展“家庭情感门诊”等情感服务,满足受众更多情感需求。同时,还可以开办各种情感大讲堂和训练营会,对粉丝群和客户群进行垂类细分,如亲子教育群、恋爱单身群、婚姻家庭群等,普及更多专业知识,形成良好氛围,强化情感品牌,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实现广电增产增收。
五、小结
情感调解类节目在中国已经兴盛了二十几年,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抖音短视频的爆款视频为例,从传播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其受到欢迎的原因,同时从内容方面、政策和对外合作与连接方面、技术拓展和应用方面、产业延展和服务方面,对情感调解类视频的运维策略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注释:
①《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人民日报》2019年3月15日。
②《古代调解制度》,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d840f22c4a7302768e9939dd.html ,2013年8月28日。
③杨礼:《情感调解类节目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会》,《当代电视》2017年第7期。
④王凯迪、周德书:《习近平全媒体思想引领下媒体融合路径研究》,《今传媒》2019年第10期。
⑤殷昭玖:《电视剧认同机制研究—基于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主体理论的考量》,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版,第52页。
⑥李琦:《影像与传播: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44页。
⑦徐平、包路芳:《以打造“无讼社区”为目标》,《人民日报》2019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