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是一种情结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婷舒与摄影结缘可以追溯到大学时期。作为一名本科学习外语的女孩,她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起初爱拍些旅游风光片。随着对新闻报道与纪实摄影的日益着迷,王婷舒在报考研究生时毅然决定申请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新闻与纪实摄影专业,立志将兴趣付诸学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考试与筛选,她于2014年如愿前往英国伦敦深造。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王婷舒发觉摄影渐渐改变了自己看待社会的方式。观念上的转变,加之对摄影的热情,她想要将摄影这条路走下去。学成归来后,王婷舒从学生身份转变成真正的摄影师,进入报刊从事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工作。




  尽管入行时间还不长,但王婷舒因工作所需已积累不少新闻报道一线的拍摄经验和心得。作为一名报道摄影人,她认为记录性应是报道摄影的本质所在,虽然摄影师的视角无法做到绝对客观,但它与现实产生着最直接的联系,所以摄影师应当尽可能地通过镜头还原其所见,并将主观态度隐藏起来。关于报道摄影中的记录性与艺术性二者的关系,她说:“如果说‘记录’是报道摄影师自身态度的隐性呈现,那么‘艺术’便是报道摄影师观点的主动表达”。她很关注那些被认为具有艺术性的报道摄影作品,最喜欢的是一组获2016年“荷赛”人物类组照金奖的作品—日本摄影师小原一真使用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被废弃的胶卷,拍摄约30年前亲历核事故的人们。这组作品在呈现方式和手段上就明确带有摄影师的主观想法与表达,由于胶片经过辐射并且长时间过期,成像如同经过艺术制作一般,特殊效果使作品看起来极具艺术感,但人们无法否认它是很棒的报道摄影作品。王婷舒希望自己能够朝这个方向努力。
  王婷舒的作品以青年题材居多,经常涉及青年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租房等。她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呈现当代中国青年的状态;并相信一组好的报道摄影作品应遵循报道摄影关注社会与人的要义,呈现问题乃至对问题给的答案提示出可能的方向。


  王婷舒一直在具体拍摄中坚持使用定焦镜头。定焦镜头让她更加关注所摄对象本身;由于没有了变焦功能,需快速来回移动,同时也必须进行更多的思考。她最开始用定焦镜头是想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于焦距的感觉,以及对被摄对象的物体距离判断。在使用定焦时,只可身体向前向后移动,有时不得不离被摄对象很近;在用变焦镜头时,尤其是中长焦的话,容易让人产生依赖,躲在镜头后面,离被摄物体远远的,只靠镜头去拉。后面这样的拍摄方式对于报道摄影而言是较为忌讳的,而使用定焦镜头帮助王婷舒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心理,更加敢于直面被摄对象。
  目前,王婷舒主要使用尼康D800E、D610相机及24mm、35mm、50mm、85mm等定焦镜头。她人生第一部相机是尼康D80,之后又换成尼康D7100和AI-S 50mm f/1.2全手動镜头。如今,王婷舒自己拥有的都是定焦镜头,而变焦镜头基本靠借。


  就新闻报道而言,变焦“大三元”镜头通常是报道摄影师们的标配,王婷舒现在的日常“挂机头”却是AF-S Nikkor 35mm f/1.4G定焦镜头和AF-S Nikkor 50mm f/1.4G镜头。她发现即便使用24-70mm变焦镜头,自己所需要的画面和构图还是可以通过35mm或50mm定焦镜头得到。就像这幅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关闭前一天深夜所摄的作品(见左页图),一家卖场的女孩仍在收拾衣物,满脸疲惫。由于拿着35mm定焦镜头,王婷舒有意识地不断接近这位戴着口罩的女孩,而女孩则在交流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反馈给她一个神情,王婷舒得以迅速捕捉下来。
  相比变焦镜头,定焦镜头更为轻巧便携,这对王婷舒这样一名女摄影师来说无疑充满吸引力。同时,定焦镜头因结构更简单,镜片更少,可以达到特定焦距下的最佳画质,成像的锐度、焦外虚化效果也更胜变焦镜头一筹。此外,在王婷舒看来,35mm的视角使其在画面环境的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可能,能收入更多的动态细节;50mm的视角既可用于拍摄人物肖像,也可以在面对开阔场景时,使被摄主体更为突出(见本页图)。

其他文献
何为摄影书?1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既然它是一本书,带有传播的面向,需要被人捧在手里阅读,我想那还不如干脆到书店里一探究竟,于是便有了2018年1月北京的这次书店之行。  我发现,摄影类图书在书店的位置根本毋庸置疑。那些出自摄影出版社的图书,似乎很自然地就保证了该书的摄影属性,更何况还有一些会贴心地写着,上架建议:摄影类。我去的时候,书店的店员正在给新书上架,他们往书架上塞书的动作没有任何迟疑。
期刊
闹钟定在早晨8点,睁开眼,听到室友已经在卫生间,决定再赖一会儿。10月的纽约,神秘又任性。今天有点冷,如果忘记戴帽子和围巾,早晨和傍晚的路途会需要透支一些意志力。9点15分,从地铁A、C线二十三街的出口钻出来,开始长达4个街区的“竞走比赛”。全纽约的“竞走选手”,虽说最出色的都集中在中城区,但切尔西的也并不逊色。迈开步子,大腿带动小腿,全速前进,几个月来我也练就了面不改色疾驰的本领。到达第十大道,
期刊
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London Science Museum)举办的“照亮印度”(Illuminating India)展始于2017年10月,将于今年3月底结束。此次展览设置了两个展场:一个展示印度的科技史与发明史,另一个是摄影展,在科学的主场撑起一面人文的旗帜。摄影展以1857年和1947年为时间点,分成三大板块:“权力与表演”(Power and Performance)、“艺术与独立”(
期刊
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是人类思想与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摄影》杂志以图书为题,张榜推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借一年一度图书出版成果的梳理,为业界提供更丰富的思想与精神的滋养,也为广大摄影人提供专业的高品质的有效指导与引领。  图书榜评审历经第二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步形成规范。如何让品牌形成影响,让影响成为一份力量,务必竭心尽力做好三个方
期刊
由《中国摄影》杂志社和黑龙江农垦红興隆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神奇北大荒 魅力红兴隆”全国摄影大展正在进行中,详情请参阅主办方官网(http://www.cphoto.com.cn/、http://www.nkhxl.com/)。  “神奇北大荒 魅力红兴隆”全国摄影大展征稿内容有如下四项:一是湿地生态系列,二是城镇建设系列,三是“三地”文化系列,四是现代化农业系列。本期介绍的是红兴隆管理局境内的各类风
期刊
进入商业摄影领域,对杜云锋来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大学学习美术的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出于业务需要,杜云锋经常会参与到平面拍摄的项目中,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他渐渐萌生出自己做摄影师的想法。从决定转型为全职商业摄影师至今,杜云锋一做就是12年。多角色的历练,加之拍摄经验的不断丰富,让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商业摄影价值观”:商业摄影是为客户量身定制出拍摄解决方案;从前期策划到团队搭配再到
期刊
阿琳·戈特弗里德(Arlene Gottfried) 并未告知她的朋友自己身患癌症的事实。兴许,最佳的,能够定格她的样子是在2012年Look3摄影节,这并非因为舞台上的屏幕里放映着的是她一生的作品;而更是因为她是这个舞台上的歌者。这位摄影师的名片上印着:“歌唱的摄影师”,被一间教会的唱诗班感染,她也加入其中,并最终成为独唱。是以,舞台上,她的歌声与她的照片同步。你发现,这照片和她的歌声出奇地相似
期刊
本系列是基于我的日常生活和想象的作品。  我一直与所居住的城市保持距离。商场、地标建筑和居住的社区,在图像和记忆中重建成了一个不真实的空间。虚拟的城市是基于实际的地方 ,但经由了一个关联的过程转化。随着雾气的消散 ,这些稍稍失衡的图像连接到一些奇怪而有趣的事件。这些图像要求观众重新审视,更进一步地来探索也许有什么事情发生在另外一個维度。  评委点评:  观察细致,拍摄考究。  —缪晓春  一个城市
期刊
《格物致知》系列是我长期以来持续创作的一个艺术项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摄影。光,是其中的绝对主角,而正负像画面之间的转换,又成为我作品中的逻辑根源。该创作始于2010年,对传统胶片摄影的迷恋造就了我最初的叙事语法,进而在后来形成了“光轨书法”等一系列觀念摄影作品。  光线的运动轨迹,会在底片上留下抽象的点线面,我的基本工作方式是用相机对夜间城市里的各种光线进行田野考古般的巨量采集,在工作室里把底片上
期刊
一年一度的TIPA年会再次回到发源地欧洲,29个世界级的专业、业余以及商业类影像杂志的编辑代表来自亚洲、澳洲、欧洲以及南北美洲,于2018年4月6日聚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小镇卡斯卡伊斯(Cascais),共同投票选出了“2018年度摄影与摄像最佳产品”共40个类别的奖项。除《中国摄影》杂志以及业内所熟知的《Photo District News》、《ProfiFoto》、《Rangefind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