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场景下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理论与应用

来源 :电信科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lll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定价:89元出版时间:2018年6月内容简介本书从移动场景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需求出发,深入揭示了移动场景下无线信道的基本特征、测量方法与建模理论。内容涵盖电波传播与非平稳信道基本理论、时变信道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案例分析、无线信道建模理论与参
其他文献
针对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UDN)中,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制约终端用户的数据速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染色分簇的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采用图论中的染色算法对微蜂窝接入点(femtocell access points,FAPs)进行分簇,利用簇内每个微蜂窝用户(femtocell user equipments,FUEs)的待发送数据量、排队等待时延以及受到的干扰强度来构建相应
期刊
通过对滤波OFDM(filtered-OFDM,F-OFDM)的研究,针对F-OFDM使用较长的子带滤波器降低带外泄漏(out-of-band emission,OOBE)而导致系统实现复杂度较高的问题,基于滤波器组(filter bank)的多相网络(poly phase network,PPN)实现降低复杂度和对每一个子载波进行独立的滤波降低OOBE的思想,提出了使用子载波滤波的滤波器组技术对
期刊
2017年11月30日,《电信科学》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韦乐平、刘华鲁、彭木根等45位编委及其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电信科学》第五届编委会的组建本着"聚焦自主创新,推动信息通信发展"的办刊宗旨,秉承专家办刊的理念。经过业界专家推荐、编辑部实地调研、主办单位筛选、上级部门批准等程序,历时两年,最终筛选并聘请了59名在信息通信领域内具有高学术水平的前沿科研专家作为
期刊
邮发代号:48-126定价:16元/册;192元/年订阅:全国各地邮局为融合互联网发展,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光通信技术》的整体质量,从2019年第1期开始,本刊将做出如下改动:《光通信技术》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简称电子杂志社)签署《CAJ-N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正式出版我刊网络版。凡经我刊审定录用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理实体传感器被接入互联网,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的物联网应用中,基于距离相关的传感器搜索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实现传感器数据的访问以找到所寻求的目标过程,将导致巨大的通信开销,因此,提出了一个高效的传感器排名机制,以提高传感器搜索服务系统的性能;设计了低成本的近似表示法应用于表示传感器的输出端,从而降低传感器的发射能耗。然后,根据上报的传感器数据建立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基于该
期刊
针对现有的跳频信号参数估计算法没有充分考虑跳频信号频域稀疏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跳频信号参数盲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最大余弦法对经过压缩采样的跳频信号进行分段处理,估计出各段信号的跳频频率,然后,利用原子匹配的方法对含有跳变点的各段信号进行处理,精确估计出各个频率跳变时刻,进而估计跳速和起跳时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显著降低信号采样数据量和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参数估计精度。
期刊
认证加密算法同时实现两种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即机密性和完整性,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密码算法.认证加密算法虽然研究历史很短,但一直是密码研究的重要对象.认证加密算法的研究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一体式认证加密算法的设计.2000年之前,学术界甚至还没有为认证加密给出一个严格的安全性定义,多数密码研究者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加密+认证=认证加密"这一初步的认识上,这
期刊
~~
期刊
邮发代号:48-126定价:16元/册;192元/年订阅:全国各地邮局为融合互联网发展,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光通信技术》的整体质量,从2019年第1期开始,本刊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简称电子杂志社)签署《CAJ-N网络首发学术期刊合作出版协议》,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正式出版我刊网络版。凡经我刊审定录用的稿件(录用定稿)均将在我刊网络
期刊
为融合互联网发展,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光通信技术》的整体质量,本刊自2018年9月3日起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通过在期刊每篇文章上添加OSID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可以使论文成果更加立体化展现,增强论文质量,促进传播与交流;使作者获得直接拓展学术人脉的渠道,并为作者与研究同领域课题的学者交流互动提供途径。操作流程如下:作者在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