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江地区须二段整体上为受NNE向断裂控制的断鼻构造,发育有NNE向中江断背斜构造和NWW向回龙断鼻两个局部构造。其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须二中亚段的泥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生烃强度大,是该区重要的烃源岩,钻井揭示具有近源富集的特征,须二上亚段砂组含气性较好,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江地区;须二段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砂坝,多为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表明“甜点”模式主要分布在中江构造相对高部位和回龙鼻状构造东北翼的TX22和TX23砂组;由于构造位置和沉积特征的不同,中江主要为构造-岩性圈闭,其成藏主控因素为构造相对高部位和“甜点”储层展布;回龙地区主要为岩性圈闭,其成藏主控因素烃源岩和储层展布。研究表明,在局部构造发育区是下步勘探重要地区,须二上亚段为主要勘探目的层。
[关键词]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二段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潜力
中图分类号:T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7-0182-01
1、前言及勘探概况
自X851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以来,显示了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1],是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重要的勘探层系,已发现新场、合兴场、大邑、鸭子河等多个气田和含气构造[2]。前人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油气成藏开展了多轮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认识,川西坳陷须二段烃源主要为下部马鞍塘-小塘子组、通过断层、微裂缝进入须二段致密储层之中,储层非均质性强,断层和裂缝是其高产的关键;气水关系复杂,存在区域性流体高压异常分布[3-7]。给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带来诸多困难,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变得极为复杂。近年来“三元控藏”理论在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油气勘探指明了新的方向[8-9]。
中江地区位于川西坳陷与川中隆起过渡带上,總体上为NW-SE向鼻状断背斜,区内共有2口钻井,CJ566井和HL1井,在须二上亚段测试获得工业气流,证实中江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文利用“三元”控藏理论对该区进行系统分析,落实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优选了勘探目标。
2、成藏主控因素
2.1 近源富集
川西勘探实践证明,有效烃源灶和供给方式控制油气藏展布。从CJ566、HL1井钻探实践上看,烃源岩直接控制该区的油气显示及成藏,砂岩直接覆盖在较厚泥页岩之上就能够聚集成藏。中江地区须二段烃源岩主要来自下部马鞍塘-小塘子组和须二段内部泥页岩。CJ566和HL1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马鞍塘-小塘子组泥页岩厚度小,有机碳含量低,油气充注能力相对较弱。须二中上亚段泥页岩既是TX21-TX24的直接烃源岩,与上亚段砂体互层,泥页岩厚度在20-45m之间,有机碳含量平均为4.17%,已进入高成熟阶段,是该区重要的烃源岩。须二段生成的油气在高压下直接通过微裂缝向须二砂体供烃,从CJ566井和HL1井气源上看,须二段烃源是主要烃源岩,是该区成藏的关键。
2.2 相控展布
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岩石的特征和优质储层的展布,进而控制气藏的范围。勘探实践证明须二段有利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越高,储集物性好。中江地区须二段为三角洲前缘相河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东南川中隆起,油气显示主要为上亚段TX21-TX23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中粒、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从上至下长石和岩屑的平均含量逐渐增高,成分成熟度逐步变低,分选好,储集空间以粒间、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压实胶结作用相对较强,储集孔隙度分布在2-3%之间,平均值为3.39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md区间,平均值为0.259md,总体较为致密(图1)。
2.3 位控成藏
不同构造背景和沉积充填背景决定圈闭的类型、成藏组合、供烃方式和保存条件。中江地区构造上发育回龙、中江等断背斜构造,断裂极其发育,主要发育NNE向和EW向断裂。断层下断至马鞍塘-小塘子,上至须五段,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砂体与泥页岩互层,源储大面积直接接触,局部构造和储层非均质性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构造及沉积背景决定该区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下覆及须二内部生成的天然气通过高压微裂缝、断层运聚在砂体之中成藏。
3、勘探潜力分析
通过储层预测和综合研究,在中江地区识别了须二上构造-岩性圈闭,为下生上储浮力驱赶成藏(图2)。该圈闭纵向上发育有TX21、TX22、TX23和TX24四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优质储层,储集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储层物性好,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裂缝,储层较为致密,孔隙度为0.29~7.56%,平均值为3.394%;渗透率为0.001~3.987md,平均值为0.259md,断层和裂缝相对发育,砂体侧向封堵性好。通过初步估算,该圈闭资源量达1012.3亿方,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4、结论
中江地区须二段烃源岩发育,可供资源充足,断裂和微裂缝发育,有利改善了储层物性,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局部构造形成较早,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具有典型“源、相、位”三元富集特征,邻近断层和烃源岩是成藏的基础,优势沉积相带决定气藏展布和大小,构造位置决定圈闭类型和成藏模式。通过分析,中江地区须二段是川西坳陷须二段下部勘探的重点,构造高部位是下部勘探重点区域,须二上亚段是重点层系。
参考文献
[1] 黎华继.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储层评价及综合预测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
[2] 杨克明,朱宏权,叶军等.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D].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杨克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786-793.
作者简介
贾霍甫,男,出生于1981,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关键词]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二段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潜力
中图分类号:T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7-0182-01
1、前言及勘探概况
自X851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以来,显示了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1],是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重要的勘探层系,已发现新场、合兴场、大邑、鸭子河等多个气田和含气构造[2]。前人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油气成藏开展了多轮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认识,川西坳陷须二段烃源主要为下部马鞍塘-小塘子组、通过断层、微裂缝进入须二段致密储层之中,储层非均质性强,断层和裂缝是其高产的关键;气水关系复杂,存在区域性流体高压异常分布[3-7]。给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带来诸多困难,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变得极为复杂。近年来“三元控藏”理论在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油气勘探指明了新的方向[8-9]。
中江地区位于川西坳陷与川中隆起过渡带上,總体上为NW-SE向鼻状断背斜,区内共有2口钻井,CJ566井和HL1井,在须二上亚段测试获得工业气流,证实中江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文利用“三元”控藏理论对该区进行系统分析,落实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优选了勘探目标。
2、成藏主控因素
2.1 近源富集
川西勘探实践证明,有效烃源灶和供给方式控制油气藏展布。从CJ566、HL1井钻探实践上看,烃源岩直接控制该区的油气显示及成藏,砂岩直接覆盖在较厚泥页岩之上就能够聚集成藏。中江地区须二段烃源岩主要来自下部马鞍塘-小塘子组和须二段内部泥页岩。CJ566和HL1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马鞍塘-小塘子组泥页岩厚度小,有机碳含量低,油气充注能力相对较弱。须二中上亚段泥页岩既是TX21-TX24的直接烃源岩,与上亚段砂体互层,泥页岩厚度在20-45m之间,有机碳含量平均为4.17%,已进入高成熟阶段,是该区重要的烃源岩。须二段生成的油气在高压下直接通过微裂缝向须二砂体供烃,从CJ566井和HL1井气源上看,须二段烃源是主要烃源岩,是该区成藏的关键。
2.2 相控展布
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岩石的特征和优质储层的展布,进而控制气藏的范围。勘探实践证明须二段有利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越高,储集物性好。中江地区须二段为三角洲前缘相河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东南川中隆起,油气显示主要为上亚段TX21-TX23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中粒、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从上至下长石和岩屑的平均含量逐渐增高,成分成熟度逐步变低,分选好,储集空间以粒间、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压实胶结作用相对较强,储集孔隙度分布在2-3%之间,平均值为3.39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md区间,平均值为0.259md,总体较为致密(图1)。
2.3 位控成藏
不同构造背景和沉积充填背景决定圈闭的类型、成藏组合、供烃方式和保存条件。中江地区构造上发育回龙、中江等断背斜构造,断裂极其发育,主要发育NNE向和EW向断裂。断层下断至马鞍塘-小塘子,上至须五段,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砂体与泥页岩互层,源储大面积直接接触,局部构造和储层非均质性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构造及沉积背景决定该区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下覆及须二内部生成的天然气通过高压微裂缝、断层运聚在砂体之中成藏。
3、勘探潜力分析
通过储层预测和综合研究,在中江地区识别了须二上构造-岩性圈闭,为下生上储浮力驱赶成藏(图2)。该圈闭纵向上发育有TX21、TX22、TX23和TX24四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优质储层,储集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储层物性好,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裂缝,储层较为致密,孔隙度为0.29~7.56%,平均值为3.394%;渗透率为0.001~3.987md,平均值为0.259md,断层和裂缝相对发育,砂体侧向封堵性好。通过初步估算,该圈闭资源量达1012.3亿方,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4、结论
中江地区须二段烃源岩发育,可供资源充足,断裂和微裂缝发育,有利改善了储层物性,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局部构造形成较早,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具有典型“源、相、位”三元富集特征,邻近断层和烃源岩是成藏的基础,优势沉积相带决定气藏展布和大小,构造位置决定圈闭类型和成藏模式。通过分析,中江地区须二段是川西坳陷须二段下部勘探的重点,构造高部位是下部勘探重点区域,须二上亚段是重点层系。
参考文献
[1] 黎华继.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储层评价及综合预测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
[2] 杨克明,朱宏权,叶军等.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D].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杨克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786-793.
作者简介
贾霍甫,男,出生于1981,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