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园环境的优异与否,在如今高校迅速发展的情形下,变的日益重要。植物景观是校园环境中的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环境在满足教育功能的前提下,还需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营造自然惬意的学习生活环境,改善紧张的学习氛围,本文希望对高校校园具有教育功能、文化内涵的景观进行研究,找寻校园景观的发展足迹,为广大学子深入了解学校文化内涵增加识别性。
关键词:校园环境;文化景观;物化形态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41-1
有深度有内涵的校园景观应该具有独立的文化氛围,是目前各大高校所追寻的最理想化校园,环境的人文化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最高标准,与校园植物的年限,校园人文的关怀,校园绿化的内涵息息相关,广大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应该遵从创设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心理情境,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心理体验,通过亲身实践和直接体验而感悟,以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同时协同选址的地理优势,结合一定时期的校园历史及文化背景,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景观。
一、何为校园文化景观及其表现形式
校园景观既是高等教育实施的场所,也是高等院校的标志,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在吸引生源的同时,也为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场所。“景观”一词最早出现于建筑学中,德国人又客观地引入到地理学中,表示为在地面上所见到的一切景物,包含所有的,如植物、小品、雕塑等等。后来美国人苏尔又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以此强调景观的文化性、内涵性。美国人H.J.德佰理则把文化景观定义为:“由各种文化特征集合组织在一起所构成的,对某一场所地区文化的各种印象和感觉的集合。”校园既然是育人的场所,因此存在于校园的文化景观应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具有校本特色,设计者必然要根据一定时期或时代内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社会价值观而赋予其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景观的理解,同时结合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自觉自发地影响学生本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校园文化景观应该是一种存在于校园空间环境中,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等,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的教育功能,能使学生领会它所提供的信息的景观形态。
二、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通过学者的治学经验、校园风格和学生积累的社会声誉一代代的传承过程。校园文化景观应该是在结合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赏心悦目的文化内涵景观。然而,目前普遍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存在以下问题:
(一)尺度夸张,忽略人的心理感受及行为需求,高校的建校者为追求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往往将校园景观打造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使得校园使用者舒适感欠佳,空旷的尺度感与校园人群的心理需求、交通的便捷需求相违背;
(二)对城市、地域文脉重视不足,任何城市及场所,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视觉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因建设周期短、功能主义影响等原因,文化景观的文脉传承有局限,
(三)景观品位不足,主体性文化景观内涵表达过于直白。校园景观环境具有特殊的凝聚功能、朔造功能和教育功能,文化景观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文明的师生群体,共同构成了和谐高雅的大学文化景观,既营造了高层次、高格调的文化环境,又营造了和谐幽雅、富有生机的校园环境,而且还陶冶了生活在其中的学者和学子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素质。而目前高校校园中文化景观塑像要么过于平俗,要么过于直露,要么过于夸张,缺少平等亲切、耐人寻味的气氛和艺术水平。
三、校园绿化作为文化景观的物化形态的方式
校园景观的营造表现在校园绿化形式上时,校园绿化应遵从以下原则:1.整体性:校园绿化应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大块绿化的设计,应考虑能给人以整体感。2.艺术性:校园绿化主体要体现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3.实用性: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
校园文化景观的营造,离不开植物的选用,植物在满足观赏功能的同时应具文化内涵,因此校园植物选用原则为:1.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有本校特色。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2.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若条件许可,应种植不同叶型、树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树种,但应注意不宜种植多刺、有恶臭、易引起过敏的树种。3.要注重树木的环保效应。树木、草地、花卉均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吸收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滞尘、减噪、杀菌、增加空气湿度等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孔科丽.高校新校区文化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2][美]理查德·P·多贝尔著,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4.
作者简介:
吴梅,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校园环境;文化景观;物化形态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41-1
有深度有内涵的校园景观应该具有独立的文化氛围,是目前各大高校所追寻的最理想化校园,环境的人文化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最高标准,与校园植物的年限,校园人文的关怀,校园绿化的内涵息息相关,广大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应该遵从创设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心理情境,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心理体验,通过亲身实践和直接体验而感悟,以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同时协同选址的地理优势,结合一定时期的校园历史及文化背景,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景观。
一、何为校园文化景观及其表现形式
校园景观既是高等教育实施的场所,也是高等院校的标志,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在吸引生源的同时,也为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场所。“景观”一词最早出现于建筑学中,德国人又客观地引入到地理学中,表示为在地面上所见到的一切景物,包含所有的,如植物、小品、雕塑等等。后来美国人苏尔又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以此强调景观的文化性、内涵性。美国人H.J.德佰理则把文化景观定义为:“由各种文化特征集合组织在一起所构成的,对某一场所地区文化的各种印象和感觉的集合。”校园既然是育人的场所,因此存在于校园的文化景观应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具有校本特色,设计者必然要根据一定时期或时代内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社会价值观而赋予其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景观的理解,同时结合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自觉自发地影响学生本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校园文化景观应该是一种存在于校园空间环境中,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等,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的教育功能,能使学生领会它所提供的信息的景观形态。
二、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通过学者的治学经验、校园风格和学生积累的社会声誉一代代的传承过程。校园文化景观应该是在结合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赏心悦目的文化内涵景观。然而,目前普遍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存在以下问题:
(一)尺度夸张,忽略人的心理感受及行为需求,高校的建校者为追求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往往将校园景观打造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使得校园使用者舒适感欠佳,空旷的尺度感与校园人群的心理需求、交通的便捷需求相违背;
(二)对城市、地域文脉重视不足,任何城市及场所,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视觉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因建设周期短、功能主义影响等原因,文化景观的文脉传承有局限,
(三)景观品位不足,主体性文化景观内涵表达过于直白。校园景观环境具有特殊的凝聚功能、朔造功能和教育功能,文化景观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文明的师生群体,共同构成了和谐高雅的大学文化景观,既营造了高层次、高格调的文化环境,又营造了和谐幽雅、富有生机的校园环境,而且还陶冶了生活在其中的学者和学子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素质。而目前高校校园中文化景观塑像要么过于平俗,要么过于直露,要么过于夸张,缺少平等亲切、耐人寻味的气氛和艺术水平。
三、校园绿化作为文化景观的物化形态的方式
校园景观的营造表现在校园绿化形式上时,校园绿化应遵从以下原则:1.整体性:校园绿化应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大块绿化的设计,应考虑能给人以整体感。2.艺术性:校园绿化主体要体现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3.实用性: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
校园文化景观的营造,离不开植物的选用,植物在满足观赏功能的同时应具文化内涵,因此校园植物选用原则为:1.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有本校特色。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2.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若条件许可,应种植不同叶型、树型、花型、果型和不同花期的树种,但应注意不宜种植多刺、有恶臭、易引起过敏的树种。3.要注重树木的环保效应。树木、草地、花卉均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吸收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滞尘、减噪、杀菌、增加空气湿度等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孔科丽.高校新校区文化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2][美]理查德·P·多贝尔著,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4.
作者简介:
吴梅,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