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闻九江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是个名闻遐迩的江南重镇。那传说中的百般风景与千秋繁华,曾引得历代墨客翘首相思,远道往游。
去岁仲秋,因与同事公出九江,方有机会一览这古城秋色。当晚华灯初上,卧铺大巴离了锡城,驶上高速,继而取道南京,再经合肥前往九江。
次日凌晨,天色微明,客车穿云破雾,飞快抵站。下得车来,与同事入住滨江路京九宾馆,午后无事,正在楼下闲走,只见同事眉飞色舞而来,说恰才打听得浔阳楼就在近处,咱何不前去游览一番?
浔阳楼因九江旧称浔阳而得名,距京九宾馆甚近,说话间即到。我俩站在街上看时,却见古楼分为三层,皆朱栏黛瓦,翘角飞檐。那浑厚典雅,四面回廊的格调,一如影视剧中宋时风貌。楼顶外檐,高悬了一面黑色匾额,“浔阳楼”三个鎏金大字,遒劲飘逸,赫然其上。细看落款,却是赵朴初先生巨椽题就。
一楼正厅门前,两只石狮披发獠牙,怒目圆睁,一左一右守护在台阶两侧。我与同事心照不宣,并肩自那“湓浦明珠”的牌匾下昂然而入,才行两步,却见个管事的保安,瞪大了眼珠跑来,指着门说:“两位先生,这是出口啊!”我俩抬头一看,“出口”两个方方正正的大字,可不一身正气,倚门而立?
两人闹了个大红脸,讪笑着退了出来,转了一遭,方自侧门拐进大厅。乍进正厅,跃入眼帘的,便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的彩色雕塑。塑像皆以景德镇瓷器工艺烧制而成,那正襟危坐的呼保义宋江;手摇羽扇的智多星吴用;双刀翻飞,披发戴箍的打虎英雄武松;脖颈上挂串粗硕佛珠,裸露着大胖肚子,挥舞着禅杖的花和尚鲁智深等等不一而足。众英雄或立或卧,或喜或怒,各具神态,栩栩如生。能工巧匠们鬼斧神工的杰作,真令人叹为观止。
大厅的东墙西壁上,两幅大型瓷板画同声共气,遥相呼应。东墙镶嵌了“宋公明发配江州城”,西壁点缀了“梁山泊好汉劫法场”。那耳熟能详的场景,不仅颜色鲜艳惟妙惟肖,画中人物也各个生龙活虎神采飞扬,直让人呼之欲出。
正厅角落里,一个小姑娘摆了副柜台,正热情兜售各种本地风味的纪念品。小姑娘一看便是本地人,喝着江水长大的孩子,总是那么眉清目秀。她给我介绍一套小巧玲珑的瓷器,一只茶壶和五只小杯,壶和杯上的画纹图案皆很精致,却仅能用于观赏,因为极小,一套茶具置于掌中,仍显宽敞。小姑娘那期盼的眼神,让我不禁慷慨解囊,买下了这套茶具,她转瞬便笑逐颜开了。
扶着楼梯,拾级而上,一时到得二楼。才进正厅,仿佛已置身于梁山忠义堂上了。厅上摆了六七张八仙桌,每张桌子皆围了八张太师椅,桌椅朴实厚重,古色古香,依稀宋时风味。一旁,厅柱上镌刻了副楹联,上联是:“落座三杯豪气在”,入木三分;下联是:“出门一笑大江横”,刻画入微。 我念了一遍,又念了一遍,顿觉梁山义士的侠骨豪情,莫不交汇融合在这两行黑字之间了。
正厅一旁,开了扇侧门,迈步进去,却见一尊塑像,儒衣黑面,似在拈须吟哦。西边的石壁,题满了龙飞凤舞的诗句,仔细一看,竟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那几行文字。心里一惊,这才明白,原来身后这黑面人便是秋登浔阳楼,酒后题反诗,又引得梁山好汉大闹江州的山东及时雨了。宋公明彼时怀才不遇,惨遭发配,临风触目,感恨伤怀,题诗时是何等豪气干云痛快淋漓。可世事沧桑,岁月蹉跎,及时雨也好,呼保义也罢,终还是摆脱不了官家桎梏,不仅耽误了兄弟们的前程,也枉害了自家性命。我对着石壁,看了一回,又蹉叹了一回。
自侧门回到正厅,正厅前窗正临闹市,探身一望,窗外的大街上,商贾车流,熙熙攘攘,好一派繁华景象。正厅背面,朱门敞开,正临长江,门外有一回廊,我信步迈过门槛,踱上长廊。时值仲秋,天高气爽,万里长江,尽收眼底。举目远眺,那庐山群峰,袅袅娜娜,云烟苍苍;凝眸端详,这楼下江水,闪闪烁烁,粼粼波光。又见远处,客轮归帆数不胜数;或更远处,汽艇渔船鳞次栉比。此情此景,怎不教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忽而一阵江风,裹着汽笛,迎面吹来,俄尔,风拨心弦,心醉笛远,那前尘往事,逝水华年,皆渺渺茫茫,遥不可及了。噫!吾谁与归?
天下事总有诸多蹊跷,浔阳楼也不例外。
远远近近,任谁仰观,皆说这是座三层的古楼。可上了二楼,复上一层,顶上竟还有一层,原来却是个外三内四的结构。这才恍然大悟,一楼门柱上,那“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的楹联,果真名下无虚。
浔阳楼的最上一层,却是座静谧的茶室,桌椅朴实,器具精巧。窗外景致,与那二楼三楼相去不远,只是两层楼梯间的角落处,一个摆摊出售砚台镇纸的手艺人,却深深吸引了我。那人左手完如常人,右手却只剩了半截手掌,他即用残掌按住山石,左手捉刀运笔,功法娴熟灵巧。我看了半晌,不禁赞道:“圣手书生的手艺,也不过师傅这样吧!”那人略抬了抬头,平淡一笑:“我这小手艺,还谈么圣手书生?残了,做不了重活,靠这个混碗饭吃。”
暗自感慨,是啊!自古至今,达官贵人,锦衣玉食也好;贩夫走卒,粗茶淡饭也罢;其实皆不过一日三餐夜图一宿,唯有淡泊,才是永真呀!看来这浔阳楼上的手艺人,却早领悟其中的真谛了。
又抬眼望那窗外,窗外轻风微云,江涛不歇。
选了块青底镇石,断掌人问:“可要刻些字句?”我一时怔了。浔阳楼上秋风瑟瑟,我心念忽闪思绪飞驰。古往今来,多少好汉?星转斗移,几许春秋?那风流往事虽被岁月的风雨吹打了个干净,可英雄豪杰的威名却依然传唱至今,果然是功名尘与土,公道在人间呀!瞬时又想起墙上一位名家的留言,不禁脱口而出道:“大闹江河,人言此事桩桩有,百代流传,无非天下英雄借题抒壮志;细观水浒,我觉其文句句真,千秋炳焕,信是世间才子因史撰其书。”
那人深思半晌,便以残掌撑住镇石,左手捉刀,笔走龙蛇,瞬时已刻下两行辞章。那字体清秀飘逸,却又桀傲不驯。末了,又见他在下方空处随手捣腾了几刀,我几乎惊叫失声,却见他鼓嘴一吹,碎石余灰刹那飘散,那三两笔勾勒出的庐山群峰,便显现在我眼前了,一时钦慕之心油然而生。
小心翼翼收好镇石,又看了阵儿帆影远天,方和同事款步下楼。听旁人说,前面不远,便是锁江楼了。我暗自寻思,虽说江边楼馆林立,风景各异,但亦不外乎秋水长天,帆影远山之属吧?这般一想,便不愿去了。
再看同事,似乎亦有同感,于是二人相视一笑,转过正门,慢慢踱回宾馆。
去岁仲秋,因与同事公出九江,方有机会一览这古城秋色。当晚华灯初上,卧铺大巴离了锡城,驶上高速,继而取道南京,再经合肥前往九江。
次日凌晨,天色微明,客车穿云破雾,飞快抵站。下得车来,与同事入住滨江路京九宾馆,午后无事,正在楼下闲走,只见同事眉飞色舞而来,说恰才打听得浔阳楼就在近处,咱何不前去游览一番?
浔阳楼因九江旧称浔阳而得名,距京九宾馆甚近,说话间即到。我俩站在街上看时,却见古楼分为三层,皆朱栏黛瓦,翘角飞檐。那浑厚典雅,四面回廊的格调,一如影视剧中宋时风貌。楼顶外檐,高悬了一面黑色匾额,“浔阳楼”三个鎏金大字,遒劲飘逸,赫然其上。细看落款,却是赵朴初先生巨椽题就。
一楼正厅门前,两只石狮披发獠牙,怒目圆睁,一左一右守护在台阶两侧。我与同事心照不宣,并肩自那“湓浦明珠”的牌匾下昂然而入,才行两步,却见个管事的保安,瞪大了眼珠跑来,指着门说:“两位先生,这是出口啊!”我俩抬头一看,“出口”两个方方正正的大字,可不一身正气,倚门而立?
两人闹了个大红脸,讪笑着退了出来,转了一遭,方自侧门拐进大厅。乍进正厅,跃入眼帘的,便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的彩色雕塑。塑像皆以景德镇瓷器工艺烧制而成,那正襟危坐的呼保义宋江;手摇羽扇的智多星吴用;双刀翻飞,披发戴箍的打虎英雄武松;脖颈上挂串粗硕佛珠,裸露着大胖肚子,挥舞着禅杖的花和尚鲁智深等等不一而足。众英雄或立或卧,或喜或怒,各具神态,栩栩如生。能工巧匠们鬼斧神工的杰作,真令人叹为观止。
大厅的东墙西壁上,两幅大型瓷板画同声共气,遥相呼应。东墙镶嵌了“宋公明发配江州城”,西壁点缀了“梁山泊好汉劫法场”。那耳熟能详的场景,不仅颜色鲜艳惟妙惟肖,画中人物也各个生龙活虎神采飞扬,直让人呼之欲出。
正厅角落里,一个小姑娘摆了副柜台,正热情兜售各种本地风味的纪念品。小姑娘一看便是本地人,喝着江水长大的孩子,总是那么眉清目秀。她给我介绍一套小巧玲珑的瓷器,一只茶壶和五只小杯,壶和杯上的画纹图案皆很精致,却仅能用于观赏,因为极小,一套茶具置于掌中,仍显宽敞。小姑娘那期盼的眼神,让我不禁慷慨解囊,买下了这套茶具,她转瞬便笑逐颜开了。
扶着楼梯,拾级而上,一时到得二楼。才进正厅,仿佛已置身于梁山忠义堂上了。厅上摆了六七张八仙桌,每张桌子皆围了八张太师椅,桌椅朴实厚重,古色古香,依稀宋时风味。一旁,厅柱上镌刻了副楹联,上联是:“落座三杯豪气在”,入木三分;下联是:“出门一笑大江横”,刻画入微。 我念了一遍,又念了一遍,顿觉梁山义士的侠骨豪情,莫不交汇融合在这两行黑字之间了。
正厅一旁,开了扇侧门,迈步进去,却见一尊塑像,儒衣黑面,似在拈须吟哦。西边的石壁,题满了龙飞凤舞的诗句,仔细一看,竟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那几行文字。心里一惊,这才明白,原来身后这黑面人便是秋登浔阳楼,酒后题反诗,又引得梁山好汉大闹江州的山东及时雨了。宋公明彼时怀才不遇,惨遭发配,临风触目,感恨伤怀,题诗时是何等豪气干云痛快淋漓。可世事沧桑,岁月蹉跎,及时雨也好,呼保义也罢,终还是摆脱不了官家桎梏,不仅耽误了兄弟们的前程,也枉害了自家性命。我对着石壁,看了一回,又蹉叹了一回。
自侧门回到正厅,正厅前窗正临闹市,探身一望,窗外的大街上,商贾车流,熙熙攘攘,好一派繁华景象。正厅背面,朱门敞开,正临长江,门外有一回廊,我信步迈过门槛,踱上长廊。时值仲秋,天高气爽,万里长江,尽收眼底。举目远眺,那庐山群峰,袅袅娜娜,云烟苍苍;凝眸端详,这楼下江水,闪闪烁烁,粼粼波光。又见远处,客轮归帆数不胜数;或更远处,汽艇渔船鳞次栉比。此情此景,怎不教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忽而一阵江风,裹着汽笛,迎面吹来,俄尔,风拨心弦,心醉笛远,那前尘往事,逝水华年,皆渺渺茫茫,遥不可及了。噫!吾谁与归?
天下事总有诸多蹊跷,浔阳楼也不例外。
远远近近,任谁仰观,皆说这是座三层的古楼。可上了二楼,复上一层,顶上竟还有一层,原来却是个外三内四的结构。这才恍然大悟,一楼门柱上,那“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的楹联,果真名下无虚。
浔阳楼的最上一层,却是座静谧的茶室,桌椅朴实,器具精巧。窗外景致,与那二楼三楼相去不远,只是两层楼梯间的角落处,一个摆摊出售砚台镇纸的手艺人,却深深吸引了我。那人左手完如常人,右手却只剩了半截手掌,他即用残掌按住山石,左手捉刀运笔,功法娴熟灵巧。我看了半晌,不禁赞道:“圣手书生的手艺,也不过师傅这样吧!”那人略抬了抬头,平淡一笑:“我这小手艺,还谈么圣手书生?残了,做不了重活,靠这个混碗饭吃。”
暗自感慨,是啊!自古至今,达官贵人,锦衣玉食也好;贩夫走卒,粗茶淡饭也罢;其实皆不过一日三餐夜图一宿,唯有淡泊,才是永真呀!看来这浔阳楼上的手艺人,却早领悟其中的真谛了。
又抬眼望那窗外,窗外轻风微云,江涛不歇。
选了块青底镇石,断掌人问:“可要刻些字句?”我一时怔了。浔阳楼上秋风瑟瑟,我心念忽闪思绪飞驰。古往今来,多少好汉?星转斗移,几许春秋?那风流往事虽被岁月的风雨吹打了个干净,可英雄豪杰的威名却依然传唱至今,果然是功名尘与土,公道在人间呀!瞬时又想起墙上一位名家的留言,不禁脱口而出道:“大闹江河,人言此事桩桩有,百代流传,无非天下英雄借题抒壮志;细观水浒,我觉其文句句真,千秋炳焕,信是世间才子因史撰其书。”
那人深思半晌,便以残掌撑住镇石,左手捉刀,笔走龙蛇,瞬时已刻下两行辞章。那字体清秀飘逸,却又桀傲不驯。末了,又见他在下方空处随手捣腾了几刀,我几乎惊叫失声,却见他鼓嘴一吹,碎石余灰刹那飘散,那三两笔勾勒出的庐山群峰,便显现在我眼前了,一时钦慕之心油然而生。
小心翼翼收好镇石,又看了阵儿帆影远天,方和同事款步下楼。听旁人说,前面不远,便是锁江楼了。我暗自寻思,虽说江边楼馆林立,风景各异,但亦不外乎秋水长天,帆影远山之属吧?这般一想,便不愿去了。
再看同事,似乎亦有同感,于是二人相视一笑,转过正门,慢慢踱回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