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报讯 近日,中国首家干线物流联合创新中心在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正式啟动, 该中心由嬴彻科技和上海汽车城汽车创新港联合发起。该中心旨在聚集产业智慧,加速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进物流行业的效率提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讯 近日,中国首家干线物流联合创新中心在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正式啟动, 该中心由嬴彻科技和上海汽车城汽车创新港联合发起。该中心旨在聚集产业智慧,加速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进物流行业的效率提升。
其他文献
1月12日,由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牵头,中国电子学会、Nutanix、华三、SMARTX、Maxta、深信服、华云网际、SOHO中国、Mellanox、南大通用和文华在线等众多超融合产业链上的领衔企业、机构共同发起的超融合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超融合元年正式开启。 企业级产品领域的“智能手机” 什么是超融合?这个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争论。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因为它集成了
本报讯 4月10日,谷歌在中国棋院召开发布会,宣布将携手中国围棋协会和浙江省体育局于今年5月23日 ~27日在乌镇举办“中国乌镇·围棋峰会”,届时AlphaGo将再度与柯洁等为代表的中国顶尖棋手进行围棋对弈。 据悉,在AlphaGo以4:1战胜韩国顶级棋手李世石后,谷歌对AlphaGo进行了升级,对战中国棋手柯洁的将是AlphaGo的2.0版本。此前,该版本曾化名Master,以在线对弈的形式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12月19日通过官网公布改革开放40年来该院40项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高温超导体研究”等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等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黄淮海科技会战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10项。 据介绍,中科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该院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以“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
本报讯 近日,空间设计VR应用商南京維伍网络获正善资本A轮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本轮融资完成后,该公司计划引进更多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深挖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项目数据,围绕建筑空间布局、室内色彩与软装设计打造智能化产品。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过,存储圈里就好事连连。先是曙光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与乔鼎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曙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曙光持股比例60%。紧接着,2月16日,曙光又与NetApp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的多位高层领导出席签约仪式,表现出对此次合作的重视。 其实,曙光与NetApp双方合作已经超过十年。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此次
本报讯 12月21日,重庆官方召开会议解读《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简称《实施方案》),全面布局未来4年智能制造发展。 其目标是到2022年,重庆市智能制造进一步深入,累计推动5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10个具备国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智能工廠、500个数字化车间,创建25个行业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设12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基本建成覆盖重点行业的
本报讯 3月9日至11日,中國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在上海隆重举行。AWE 2017以“智慧生活,全球平台”为主题,在秉承和巩固以家电为主角的传统优势的同时,融合消费电子的潮流趋势,对智能生态产业给予特别关注。 在AWE 2017上,全球连接和传感领域领军企业TE Connectivity(TE)展示了最新的智能家居连接产品和创新技术,来自TE的专家们分享了关于智能家居发展的见解,并展示
2017年是蓝盾股份上市五周年以来锐意创新、硕果满载的一年。作为智慧安全领导者,蓝盾股份持续推进“大安全”产业发展战略,依靠“内生 外延”双轮提供的强劲驱动,在网络安全行业进行积极地前沿探索,不仅业务板块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扩张,经营亦连年取得耀眼佳绩。 6月28日,2017蓝盾股份新产品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发布会以“智慧安全 御见未来”为主题,蓝盾股份副董事长兼总裁柯宗贵、高级副总裁韩炜和业
本报讯 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将设立合作伙伴成长计划,用于支持supET平台的生态建设。 阿里云介绍,supET作为唯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获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推出的“1 N”开放协同发展模式得到认可:以supET平台为核心基础、同时建设N个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有望解决工业互联网面临的N个行業与众多技术领域难以跨界合作的问题。目前,已有200多家生态参与方、10多个行业级区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软件定义”、“未来是属于超融合的”……宏杉科技从来不认为,一项技术可以定义整个世界,能够定义这个世界的只有业务和需求。业务定义IT,这是宏杉科技所推崇和认可的方向。 看看今天用户的存储采购标书,依旧标明的是存储控制器的数量、硬盘的数量、缓存的大小……即使采购到符合这些指标的存储设备,就能保证它可以满足应用的需求吗?在未来三至五年甚至十年内,就可以持续满足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