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来源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大城市均时常出现雾霾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健康,这主要是因为工业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在当前的形势下,作为节能降耗的主力,建筑行业不能坐视不理,应当走在节能降耗的前列,发展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节能降耗;设计
  绿色建筑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涵,它主要是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在具体施工实践中尽可能地降低建筑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该建筑工程拆除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尽可能地降低其对周围的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并保证该工程项目施工完成以后会给居民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稳定以及低耗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这也是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体现形式。
  1、绿色建筑概述
  (1)特征
  较之于传统的建筑而言,绿色建筑具有能耗低、宜居住等特点。绿色建筑注意依托于实际自然环境条件,在对当地的地质、人文以及气候条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开始设计,因此实际上并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建筑规则和模式。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其建筑宗旨在于是否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比如阳光、绿地以及水源等,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互通。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绿色建筑不仅低碳环保、可回收利用,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实际应用到的材料均为低碳环保型建筑材料,对人体没有太大的危害性;如果有需要,可将其拆掉,而且拆下来的材料仍可以回收利用。
  (2)内涵
  从本质上来讲,进而施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目的实际上主要是对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以满足当前社会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之需要,其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能环保。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求人们建设建筑时应当注意节能降耗,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之目的,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强保护、减少污染的排放,从而打造一个宜居的生存空间。
  第二,健康舒适。建设一个健康而又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每一个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期望和责任。因此,只有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健康、高效和适宜的空间,才能体现出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自然、和谐。所谓自然与和谐,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建设和应用该建筑的过程中,亲近和关爱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将人类的认识、适应以及关爱,有效地融入到生态环境与生产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建筑物、人以及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系统。
  2、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1)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建筑结构的布局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则可能会对居住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筑住宅小区实施规划设计作业过程中,笔者建议应当对建筑结构的平面功能设计、美观设计以及使用空间上的利用等加强关注,同时还要对高层及高密度的建筑群主体结构进行全面的考虑。建筑主体结构实际设计时,应当逐渐抛开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钢结构体系取而代之。据调查显示,钢筋混凝土材料施工过程中,建筑耗能是钢结构建筑耗能的1.2倍左右,同时其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约是钢结构建筑排气量的1.4倍左右。由此可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侵害。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区附近的建筑热环境产生的原因很多,以气流的流动为重,加之住宅区周围辐射系统的影响,住宅区的室外环境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热岛”效应。该现象通常出现在夏季,一旦发生,不仅会使生活在这里的人出现中暑现象,而且还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加重空气的污染。因此,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选择屋顶绿化、墙壁垂直绿化和设置水景等绿化方式,对于避免热岛效应的影响,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效果非常的明显。
  (2)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设计
  自然通风设计是当前调节建筑结构周围环境的最经济、最有效方法,实践中影响因素非常的多,主要表现为建筑结构平面布局、三维空间的设置以及立体设计等几个方面。在对建筑结构自然通风设计过程中,应当先全面地掌握该建筑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空气流动状况,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开窗设计与室内环境布局,对自然通风设计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在低窗、高窗结合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进出口高差的关系以及热气流的上升情况,使之能够有效地从高窗中排出,并促使凉爽、清洁的空气从低矮洞口流入室内,以实现内外控制的有效转换,即烟囱效应。在天然采光设计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光照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在满足基本的生活、工作需求的条件下,应当最大限度的对天然光源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实际光照耗能。在绿色建筑设过程中,可采用如下策略:第一,加强对建筑结构层高的控制,通过有效减少外墙面积,体形凹凸变化,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第二,窗外设置出挑大阳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获取较为理想的外景条件,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出挑大阳台来遮挡夏日的太阳热辐射;第三,窗外以及阳台的外沿设计成可以自由调节的外遮阳百叶窗,遮挡太阳的热辐射,如下图所示。
  第四,窗玻璃应当选择那些低辐射镀膜材料的玻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中长波太阳热辐射进到室内,而且对可见光进入室内不会造成太多的影响,视野也比较好。
  (3)内部水热与外部智能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同时还要全面考虑水量与水质。绿色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具体节水方法注意有下几种,即有良好节水型供水装置;安装有效的收集雨水设备;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室内空调的温度也应当控制在22至27摄氏度之间,冬季的室内供暖温度也应当控制在20至24摄氏度之间。同时,还要加强对建构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以实现低碳环保建筑之目标,前景广阔。实践中,应当深入发掘当前智能化系统建筑节能降耗技术的潜能,比如对建筑管理系统的相关环境控制参数进行调节,对空调、给排水、地热以及照明和电梯等设备加强监控,通过对这些电力设备的优化来有效减少电能的耗损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紧跟时代发展之趋势,不断开发新型的智能化环保策略,并将其中有效地应用与设计过程之中,比如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利用,对雨水、污水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
  结语:总而言之,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通过建筑结构本身的实用性、舒适性以及宜居性,而且在节约资源、减少资源耗损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只有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思想的重视,对绿色设计技术和设计模式进行创性,才能实现节能降耗之目标,才能保证保证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辉.实现建筑的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途径探析[J].民营科技,2012(10).
  [2]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05).
  [3]张传经,曹泽新,吴俊.商业办公楼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因其使用稳固、造价低、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可大批量工厂化集中预制而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空心板  空心板是桥梁的最主要构件之一,它的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桥梁的使用寿命,而且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安全。所以预制高质量的空心板是建桥施工单位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预制高质量的空心板呢?以下结合笔者2012年在龙庆高速公路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不断建设的公路桥梁,逐渐向山区地区延伸,随之增多的公路桥梁过渡段由于受到地质因素及公路走向侧的限制从而导致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进而引发桥头跳车等危险现象。本文分析了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提出了架构公路桥梁过渡段的方案,研究软基路基路面的施工,科学设计公路桥梁,严格控制施工,使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减少,提高其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桥梁;过渡段;软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施工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针对地质条件,工程灌注桩的特点,介绍了灌注桩施工工艺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创造了社会效益。  关键词:灌注桩;桥梁工程;施工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推动我国公路建设以及桥梁建设相应地蓬勃发展,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道路运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交通运输过程中桥梁建设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关注的热点。本文对道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由于沉降不均匀而产生的桥头跳车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以期为相应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道桥建设;过渡段;沉降  0.前言  随着不断发展的道桥施工技术,在进行道桥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路桥过渡段施工出现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不合理地
摘 要:文章通过工程实例,着重探讨了某商业住宅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本项目深基坑浅层采用土体自然放坡、复合土钉墙,深层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旋喷锚杆桩的支护形式。通过这两层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优化,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控制了基坑变形。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土钉墙  1 工程概况  某商业住宅楼,建设在山体上,总建筑面积约52346㎡,地下建筑面积12640㎡,地上17层,地下1层,部分
摘要: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是个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设计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更好的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本文以某工程电气设计为例,主要介紹了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及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 电气设计 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 接地  一、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18564m2,建筑高度66.8m,框架结构。地下室为车库及设备房,首层、二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