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陸新環保法實施後,嚴格的懲罰機制,對企業不僅是成本問題,更是生存問題。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立後,企業如何挖掘和規避這一潛藏在企業內部的價值與風險,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損益與資產。
從2011年中國大陸公佈碳權管理,2013年深圳碳權交易所率先啟動以來,大陸陸續推動完成5市2省7個碳排放權交易所的成立。2014年中,7個省市順利平穩完成了碳履約,讓大陸官方甚有信心。2014年5月9日公佈的「金融國九條」,將碳交易列入新金融商品的發展;後來的紐約氣候峰會、APEC的中美聯合聲明、G20,中國大陸頻頻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上,展現出負責任的角色,甚至逐漸居於主導的地位。為呼應利馬氣候峰會,中國大陸更進一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度將碳權交易進一步落實並公佈時間表,希望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就可完善碳市場建設。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在公佈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這將積極推動全大陸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預示著大陸不僅在努力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也在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溫室氣體排放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加強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和管理。
2013年全球500強的調查報告顯示,前20家排放大戶,其中15家都來自發達國家,共計排放溫室氣體相當於2.76億噸二氧化碳,歐洲占9家,美國占4家,日韓各1家,而4大金磚國家只占5家,主要是阿賽洛鋼鐵、杜克能源等石化、鋼鐵、發電行業的龍頭;而世界500強全年總排放量達4.96億噸,占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3.8%,比2010年增長了3.1%。
氣候變化
應對島國反響大
國際社會面臨著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干旱、洪澇、冰川融化等,儘管52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及全球總量的百分之一,但卻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衝擊。海平面的上升,令人擔心美麗的小島將會被淹沒;每年的氣候峰會,這些島國的聲音反響最大,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全球能源資源和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可持續發展因素,正衝擊全球經濟,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採取積極的態度。而歐盟與其成員國,一向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採取對策,值得學習。歐盟預計至203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降低溫室氣體(GHG)排放至少40%以上,可再生能源生產占總能源消費結構比例至少27%以上,提高能效至少27%以上。
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是大事件
2015年底將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框架(CNCCCF)締約方大會,關係到新一輪全球各國要達到的節能減碳目標,歐盟相當熱衷;如同「京都議定書」承諾以2005年為生效日一樣,2020年將成為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議定的生效期。另外,歐盟也想由此刺激新興技術的研發創新,創造新機遇,加速歐盟擺脫歐債的陰影,經濟與產業朝向更節能、更低碳的綠色轉型。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15年聯合國創立70周年之際,表示聯合國正致力於一個普遍的、以人和環境為中心的發展議程,包括一套可持續發展目標;加上歐盟、美國和中國的承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更強的信心。他敦促各國提出切實可行的國家減排計畫,發達國家要努力實現每年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融資一千億美元的目標,並兌現對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的承諾。
從2011年中國大陸公佈碳權管理,2013年深圳碳權交易所率先啟動以來,大陸陸續推動完成5市2省7個碳排放權交易所的成立。2014年中,7個省市順利平穩完成了碳履約,讓大陸官方甚有信心。2014年5月9日公佈的「金融國九條」,將碳交易列入新金融商品的發展;後來的紐約氣候峰會、APEC的中美聯合聲明、G20,中國大陸頻頻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上,展現出負責任的角色,甚至逐漸居於主導的地位。為呼應利馬氣候峰會,中國大陸更進一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度將碳權交易進一步落實並公佈時間表,希望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就可完善碳市場建設。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在公佈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這將積極推動全大陸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預示著大陸不僅在努力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也在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溫室氣體排放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加強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和管理。
2013年全球500強的調查報告顯示,前20家排放大戶,其中15家都來自發達國家,共計排放溫室氣體相當於2.76億噸二氧化碳,歐洲占9家,美國占4家,日韓各1家,而4大金磚國家只占5家,主要是阿賽洛鋼鐵、杜克能源等石化、鋼鐵、發電行業的龍頭;而世界500強全年總排放量達4.96億噸,占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3.8%,比2010年增長了3.1%。
氣候變化
應對島國反響大
國際社會面臨著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干旱、洪澇、冰川融化等,儘管52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及全球總量的百分之一,但卻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衝擊。海平面的上升,令人擔心美麗的小島將會被淹沒;每年的氣候峰會,這些島國的聲音反響最大,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全球能源資源和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可持續發展因素,正衝擊全球經濟,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採取積極的態度。而歐盟與其成員國,一向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採取對策,值得學習。歐盟預計至203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降低溫室氣體(GHG)排放至少40%以上,可再生能源生產占總能源消費結構比例至少27%以上,提高能效至少27%以上。
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是大事件
2015年底將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框架(CNCCCF)締約方大會,關係到新一輪全球各國要達到的節能減碳目標,歐盟相當熱衷;如同「京都議定書」承諾以2005年為生效日一樣,2020年將成為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議定的生效期。另外,歐盟也想由此刺激新興技術的研發創新,創造新機遇,加速歐盟擺脫歐債的陰影,經濟與產業朝向更節能、更低碳的綠色轉型。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15年聯合國創立70周年之際,表示聯合國正致力於一個普遍的、以人和環境為中心的發展議程,包括一套可持續發展目標;加上歐盟、美國和中國的承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更強的信心。他敦促各國提出切實可行的國家減排計畫,發達國家要努力實現每年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融資一千億美元的目標,並兌現對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