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BIM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建筑行业应用度不断深化,建筑机电安装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可视化、参数化等特点,将机电安装的质量和施工效率提高,有助于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为此,应当在明确BIM技术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探讨应用BIM技术的措施,促使机电安装工程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機电安装;BIM技术;应用
引言
对于建筑物来说,机电各专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功能对建筑物使用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对建筑物安全使用性能的标准不断提高,所以必须运用更高的安装施工管理技术,从而确保机电安装工程能够达标,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办公、居住环境。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先通过建模软件对各安装专业系统进行模型建立,再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管线碰撞检查,调整至合适的标高位置,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材料浪费等问题,为后期施工带来极大便利。
1BIM技术应用重要性
①提高设计质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在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仔细地做好各个细节管控和考虑,那么很可能安装作业无法顺利完成,严重影响到施工工期。为此,在安装建筑机电工程中需要将设计安装的准确度提升,同时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加强准备各项工作,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和项目施工要求相配套,保证准确地设计安装机电工程。机电安装往往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建筑机电工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利用3D技术直观地呈现出机电系统安装整个过程,工作人员利用虚拟模型可以合理安装机电设备,保证各个数据参数精准无误,有助于机电设计安装整体质量水平的优化。②合理调节资金的使用,在传统的建筑机电工程中往往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估算机电安装所用资金预算,但是预算工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保证每次预算都和实际相符合,很可能会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大的偏差,这就导致工程资金使用率降低,为后续企业资金周转埋下一定的风险隐患。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虚拟模型合理分析施工细节,明确影响安装工程的各项因素,从而合理分析具体实际情况,通过模型快速准确地得到预算方案,保证预算方案合理性,提高预算方案的准确度。此外,工作人员利用BIM模型能够及时发现预算中不合理之处并且调整解决,细致地分析问题,从而保证预算方案的充分落实,保证合理使用工程资金,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2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2.1安装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最初BIM技术虽然也会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但是,大多数都是由室内电脑来完成相应的操作,如果想将其移至施工现场,对现场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确实存在较大的不便,由于无法应用于现场具体施工环境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BIM技术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BIM技术更好的应用要将现场安装问题解决,建筑施工人员就要明确分析现场情况,选择问题交底视角,在将不同图层划分好后打印出来,才能实现对现场施工的有效指导。但由于现场施工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突发事件极易发生,这就要根据具体问题重新打印交底图片,无疑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BIM技术与移动设备的结合,使以上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借助移动设备可将BIM模型进行导入式读取,以此为依托数据模型开启动态化的跟踪漫游,对现场施工情况实时了解与掌握,在通过对比后,找出问题。另外,移动设备中有专业的模型,有利于参建方准确读取现场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图纸,进而探讨方案中是否存在不足,通过讨论总结经验,采纳更加专业的建议,获得准确的信息,提高了机电设备的安装效率。
2.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机电管线的综合优化分析
在进行建筑机电管线安装时,最困难的部分在于:若发生机电管线或者管道冲突的问题时,处理方式仍然只遵从旧的规范避让原则,也就是“电管让水管,水管让风管,小管径让大管径,冷水管让热水管,有压管让无压管,重力排水管优先”的原则,既难以有效处理碰撞问题,也会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特殊性,让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在BIM软件中,Navisworks软件功能则为有效解决建筑机电安装各专业系统中的“碰撞问题”提供科学规范的解决方法。假如仍然采用以往的解决方法,单个处理找出的问题,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极易在处理碰撞问题时带来新的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作用,科学解决各专业管线交错的问题,从而在源头上有效消除此类问题。
2.3物料管理
利用BIM技术能够将所有物料种类、价格、数量等信息统计到模型当中,并且和模型结构相结合对机电工程安装所需要的成本进行精确计算,这从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机电安装工程造价,同时能够提升项目预算编制效率。此外,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利用BIM技术能够实时检测物料的使用情况、供应情况、价格更新情况等,保证采购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采购计划,明确材料入场时间,将物料使用效率提高,保证材料供应及时的同时避免大量材料堆积到现场影响施工秩序。通过灵活地应用BIM技术能够提升物料管理水平,能够保证施工进度方案的高效落实。
2.4三维可视技术交底中的应用
随着BIM技术的日益优化与完善,不同类型的建筑模型在整合后形成了一个系统,通过借助先进技术构建的三维视图实现了项目直观展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在施工前,借助BIM技术可通过三维视图分析图纸中的一些复杂内容以及盲点,这使得交底工作直观呈现,以便于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更好地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三维可视交底技术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①使具体施工项目通过对比,极易使工作人员准确找到问题所在点;②有利于业主对设计、建筑实体间相互关联性充分了解,进而掌握机电安装进度以及质量,而施工方同样可以借助此技术根据业主需求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③基于此技术,施工人员对于建筑内部机电管线布局、安装流程准确掌握,通过站在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了解安装内容,避免了实践操作中失误的发生。
2.5施工信息交互以及优化设计
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建立群组,各个部门的成员交流可以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对模型变动情况第一时间掌握,从而实现交流机电工程信息的目的,实现各个部门之间高效地沟通,保证各个部门或者单位之间更加高效地开展合作。在传统的建筑机电安装方案中常常采用的是平面图或者立面图,而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构建三维立体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机电安装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碰撞检查确定内部是否存在冲突,能够明确各个机电设备、管线的位置,能够在三维模型中及时融合分析数据,实现机电安装方案的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强,因此建筑企业中的领导者及技术管理人员要重视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应用。对项目引入的先进技术与方法进行科学使用,同时在实际运用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以保障先进技术与方法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从而在充分发挥先进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推动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虎.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18(24):137-138+141.
[2]沈维莉.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5):85-86.
[3]杨祖华.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信息化,2018(12):79-80.
[4]胡忠.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83.
[5]孙文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砖瓦,2021(03):97-98.
关键词:建筑;機电安装;BIM技术;应用
引言
对于建筑物来说,机电各专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功能对建筑物使用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对建筑物安全使用性能的标准不断提高,所以必须运用更高的安装施工管理技术,从而确保机电安装工程能够达标,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办公、居住环境。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先通过建模软件对各安装专业系统进行模型建立,再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管线碰撞检查,调整至合适的标高位置,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材料浪费等问题,为后期施工带来极大便利。
1BIM技术应用重要性
①提高设计质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在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仔细地做好各个细节管控和考虑,那么很可能安装作业无法顺利完成,严重影响到施工工期。为此,在安装建筑机电工程中需要将设计安装的准确度提升,同时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加强准备各项工作,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和项目施工要求相配套,保证准确地设计安装机电工程。机电安装往往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建筑机电工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利用3D技术直观地呈现出机电系统安装整个过程,工作人员利用虚拟模型可以合理安装机电设备,保证各个数据参数精准无误,有助于机电设计安装整体质量水平的优化。②合理调节资金的使用,在传统的建筑机电工程中往往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估算机电安装所用资金预算,但是预算工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保证每次预算都和实际相符合,很可能会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大的偏差,这就导致工程资金使用率降低,为后续企业资金周转埋下一定的风险隐患。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虚拟模型合理分析施工细节,明确影响安装工程的各项因素,从而合理分析具体实际情况,通过模型快速准确地得到预算方案,保证预算方案合理性,提高预算方案的准确度。此外,工作人员利用BIM模型能够及时发现预算中不合理之处并且调整解决,细致地分析问题,从而保证预算方案的充分落实,保证合理使用工程资金,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2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2.1安装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最初BIM技术虽然也会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但是,大多数都是由室内电脑来完成相应的操作,如果想将其移至施工现场,对现场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确实存在较大的不便,由于无法应用于现场具体施工环境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BIM技术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BIM技术更好的应用要将现场安装问题解决,建筑施工人员就要明确分析现场情况,选择问题交底视角,在将不同图层划分好后打印出来,才能实现对现场施工的有效指导。但由于现场施工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突发事件极易发生,这就要根据具体问题重新打印交底图片,无疑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BIM技术与移动设备的结合,使以上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借助移动设备可将BIM模型进行导入式读取,以此为依托数据模型开启动态化的跟踪漫游,对现场施工情况实时了解与掌握,在通过对比后,找出问题。另外,移动设备中有专业的模型,有利于参建方准确读取现场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图纸,进而探讨方案中是否存在不足,通过讨论总结经验,采纳更加专业的建议,获得准确的信息,提高了机电设备的安装效率。
2.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机电管线的综合优化分析
在进行建筑机电管线安装时,最困难的部分在于:若发生机电管线或者管道冲突的问题时,处理方式仍然只遵从旧的规范避让原则,也就是“电管让水管,水管让风管,小管径让大管径,冷水管让热水管,有压管让无压管,重力排水管优先”的原则,既难以有效处理碰撞问题,也会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特殊性,让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在BIM软件中,Navisworks软件功能则为有效解决建筑机电安装各专业系统中的“碰撞问题”提供科学规范的解决方法。假如仍然采用以往的解决方法,单个处理找出的问题,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极易在处理碰撞问题时带来新的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作用,科学解决各专业管线交错的问题,从而在源头上有效消除此类问题。
2.3物料管理
利用BIM技术能够将所有物料种类、价格、数量等信息统计到模型当中,并且和模型结构相结合对机电工程安装所需要的成本进行精确计算,这从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机电安装工程造价,同时能够提升项目预算编制效率。此外,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利用BIM技术能够实时检测物料的使用情况、供应情况、价格更新情况等,保证采购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采购计划,明确材料入场时间,将物料使用效率提高,保证材料供应及时的同时避免大量材料堆积到现场影响施工秩序。通过灵活地应用BIM技术能够提升物料管理水平,能够保证施工进度方案的高效落实。
2.4三维可视技术交底中的应用
随着BIM技术的日益优化与完善,不同类型的建筑模型在整合后形成了一个系统,通过借助先进技术构建的三维视图实现了项目直观展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在施工前,借助BIM技术可通过三维视图分析图纸中的一些复杂内容以及盲点,这使得交底工作直观呈现,以便于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更好地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三维可视交底技术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①使具体施工项目通过对比,极易使工作人员准确找到问题所在点;②有利于业主对设计、建筑实体间相互关联性充分了解,进而掌握机电安装进度以及质量,而施工方同样可以借助此技术根据业主需求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③基于此技术,施工人员对于建筑内部机电管线布局、安装流程准确掌握,通过站在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了解安装内容,避免了实践操作中失误的发生。
2.5施工信息交互以及优化设计
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建立群组,各个部门的成员交流可以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对模型变动情况第一时间掌握,从而实现交流机电工程信息的目的,实现各个部门之间高效地沟通,保证各个部门或者单位之间更加高效地开展合作。在传统的建筑机电安装方案中常常采用的是平面图或者立面图,而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构建三维立体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机电安装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碰撞检查确定内部是否存在冲突,能够明确各个机电设备、管线的位置,能够在三维模型中及时融合分析数据,实现机电安装方案的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强,因此建筑企业中的领导者及技术管理人员要重视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应用。对项目引入的先进技术与方法进行科学使用,同时在实际运用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以保障先进技术与方法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从而在充分发挥先进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推动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虎.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18(24):137-138+141.
[2]沈维莉.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5):85-86.
[3]杨祖华.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信息化,2018(12):79-80.
[4]胡忠.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83.
[5]孙文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砖瓦,2021(0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