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习惯则是孩子一生学习极为重要的习惯之一。但农村留守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学习习惯 影响因素 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培养方法 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原理曾指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一、对学生阅读习惯有影响的因素。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发现,造成小学生未养成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教师因素:不同的教师实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不同,培养方法上的差异也很明显。老师的改变使得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目标、具体要求也随之经常性的发生变化,学生需要经常性地要重新改变、适应。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学生因素: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良好动机,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克服养成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阻力。从一定程度上说,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前提条件。
(三)家长因素: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家长只在学习方法及语文教师身上找原因,往往忽视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大多数都文化不高,不能帮助学生的学习,认为孩子只要是送到了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孩子回家读书与否完全与家长无关,长期下来就养成了学生不爱读书的习惯。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简单谈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故事激趣,诱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针对这一爱好,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每天都在进行着“故事约会”。学完汉语拼音以后,就把“听故事”改为了“读故事”。每天推荐一个简短的故事,让他们自己大声朗读故事,读给同桌听。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加强,阅读速度也更快了,引导他们读一些贴近生活的校园小说。校园小说是他们生活的缩影,同学们自然爱不释手,甚至废寝忘食。阅读欲望被激发了,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
(二)课文引趣,细探究竟
在课堂教學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在班级中开辟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借阅书报,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奖励,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创设良好氛围,热爱阅读
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里面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找机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四)“放任自读”任其读
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读什么应由学生兴趣决定,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都行,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去读。对刚接触书籍的孩子来说,激发其兴趣,“放任自读”才是最合适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五)榜样激发,因材施教。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因此,不同学段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给学生图书、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与好书交上朋友。
三、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了就要好好握住这份热情,就要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并“授之以渔”。因此,还得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育相结合,注意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课前推荐读物,以帮助学生课文内容。二是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鲁迅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峰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所以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二)教会阅读的方法
其一是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其二是读思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其三是读记结合: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新问题、新知识,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应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基础上的,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让所有小学生都成为好习惯的受益者,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目的。语文教育一定从教育思想层面加强认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中心任务和目标来抓,使学生真正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所以研究探讨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及其培养对语文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习习惯 影响因素 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培养方法 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原理曾指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一、对学生阅读习惯有影响的因素。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发现,造成小学生未养成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教师因素:不同的教师实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不同,培养方法上的差异也很明显。老师的改变使得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目标、具体要求也随之经常性的发生变化,学生需要经常性地要重新改变、适应。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学生因素: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良好动机,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克服养成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阻力。从一定程度上说,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前提条件。
(三)家长因素: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家长只在学习方法及语文教师身上找原因,往往忽视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大多数都文化不高,不能帮助学生的学习,认为孩子只要是送到了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孩子回家读书与否完全与家长无关,长期下来就养成了学生不爱读书的习惯。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简单谈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故事激趣,诱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针对这一爱好,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每天都在进行着“故事约会”。学完汉语拼音以后,就把“听故事”改为了“读故事”。每天推荐一个简短的故事,让他们自己大声朗读故事,读给同桌听。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加强,阅读速度也更快了,引导他们读一些贴近生活的校园小说。校园小说是他们生活的缩影,同学们自然爱不释手,甚至废寝忘食。阅读欲望被激发了,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
(二)课文引趣,细探究竟
在课堂教學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在班级中开辟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借阅书报,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奖励,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创设良好氛围,热爱阅读
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里面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找机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四)“放任自读”任其读
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读什么应由学生兴趣决定,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都行,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去读。对刚接触书籍的孩子来说,激发其兴趣,“放任自读”才是最合适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五)榜样激发,因材施教。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因此,不同学段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给学生图书、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与好书交上朋友。
三、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了就要好好握住这份热情,就要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并“授之以渔”。因此,还得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育相结合,注意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课前推荐读物,以帮助学生课文内容。二是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鲁迅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峰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所以应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二)教会阅读的方法
其一是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其二是读思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其三是读记结合: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新问题、新知识,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应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基础上的,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让所有小学生都成为好习惯的受益者,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目的。语文教育一定从教育思想层面加强认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中心任务和目标来抓,使学生真正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所以研究探讨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及其培养对语文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