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玉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产生晶体缺陷捕获成矿介质形成包裹体。东南亚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红宝石矿床位于越南北部安沛省(Yen Bai)的Luc Yen市附近,该区产出的红宝石成矿母岩为大理岩。将所挑选的52粒样品切磨抛光,为了便于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尽量将其中的矿物包裹体抛磨至样品表面。测试之前,采用Leica M205A显微体式照相机对红宝石中典型内含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图像采集及详细描述,依据其颜色、形态、光学特性等进行初步肉眼鉴定。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包裹体进行测试,为避免样品自身强荧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对测试所得光谱进行一定的基线校正,并将处理后的光谱经文献查阅及参考RRUFF数据库匹配以对包裹体的矿物成分进行辅助的识别鉴定。结果表明,越南安沛产出的红宝石包裹体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极为丰富,主要分为物质型包裹体和非物质型包裹体。其中常见的物质型包裹体有:方解石、磷灰石、锆石、硬水铝石、金红石等矿物包裹体,定向排列的流体包裹体,以及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次生包裹体。其中结晶矿物包裹体均具有典型的拉曼光谱标型特征,在越南红宝石中多以单类分布,最常见的单晶矿物为方解石;部分包裹体也会以多晶矿物组合的形式出现,例如方解石和硬水铝石。流体包裹体以气液包裹体为主,形态可分为管状包裹体以及指纹状包裹体。通过显微观察测量,管状包裹体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定向性连续排列,长度在几百微米左右,有一定的宽度;指纹状包裹体多为单相或两相包裹体,常定向排列,有时也会出现三相包裹体,呈薄片状或负晶。非物质型包裹体主要表现为红宝石中的颜色分带,反映了宝石生长环境和流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宝石结构的对称性。越南红宝石中的颜色分带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部分样品中可见具产地意义的沿双晶生长面成层分布的蓝色色区,似一团蓝色烟雾,边界模糊不清,这也是红宝石未经加热的证据,同时经LA-ICP-MS测试证实该色区是基于Fe-Ti元素的富集而造成;二是通过切磨发现了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样品,整体呈现颜色从外到内的渐变,对其中一颗样品的渐变区域进行线扫描式的LA-ICP-MS微量元素测试,统计Cr、Ti、V、Fe等元素的含量与颜色饱和度存在相关性,发现Cr元素质量分数随颜色加深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