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全外显子结合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诊断2q37缺失综合征一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a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例2q37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及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并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定量PCR对基因组拷贝数异常区域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在染色体2q37区存在6 Mb的杂合性缺失,涉及n GBX2、LINC01881等98个基因。对其父母的检测提示,该缺失为新发变异。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n 结论:通过临床及基因测序分析,患儿被诊断为2q37缺失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技术具有高分辨、高通量、高灵敏度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智力障碍、多发畸形及临床疑似综合征患者的诊断率。
其他文献
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创新仍然是企业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中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知识基础是开展技术创新的起点,研发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企业的知识结构情况及选择何种研发模式必然会对创新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国内将企业知识基础结构、研发模式与创新绩效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尚处于探索之中。因此,探讨企业知识基础结构、研发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
目的:对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合并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的患儿及家系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应用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
我的“作文”是从写信开始的,当然比在学校学习写作早很久。因为我在入学之前,父亲就教会我很多常用的汉字了。父亲不仅要求我会认会写,更要求我会用。那时候,农村很少有文化用品,父亲叫我用灶坑里的黑炭在木板上和地上写,还告诉我怎么写字才好看。有一天,我刚刚放学回家,父亲叫我给邻居伯伯的亲戚写回信。我愣在了那里。那伯伯对父亲笑道:“兄弟,这孩子才上一年级,别难为孩子了!还是你给写吧!”父亲也笑着回答:“得让
我喜欢语文课,更喜欢作文课。有一次作文课上,班主任张老师为大家纠正错别字,讲到了一个“焐”字。(考考你,你知道这个“焐”字念什么吗?)张老师指着我,说:“你来讲讲这个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