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内刊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物,它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主要集中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工人内部交流材料使用,其功能也相当的单一。称之为内刊,这主要是相对于国家正规出版物而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企业文化被引进了企业管理领域,企业内刊作为企业文化一个重要的表征和重要的内容,发展迅速。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企业文化发育最成熟的地区之一,其中最早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内刊当属深圳宝安集团的《宝安风》。据近年珠三角地区民间多次组织举办的“珠三角地区内刊人研讨会”等活动显示的资料来看,珠三角地区近年企业内刊发展相当成熟,有近千家企业内刊,企业内刊已经不再是国企的专利,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内刊分布和数量后来居上,其中民营企业创办的内刊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所有企业内刊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行业遍布酒店娱乐业、餐饮业、人才交流业、房地产业、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家具制造业等多种行业,大到集团,小大独立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内刊。深圳宝安集团的《宝安风》外,比较著名的企业内刊还有佛山的《格兰仕人》、中山的《华帝世界》、伟易达的《创业者》,东莞唯美陶瓷集团的《唯美人》、富士高的《富士高期刊》、《福珍通讯》、中信地产的《中信会》、三正集团的《三正人》、裕元集团的《裕元之声》等。这些内刊有报有刊,以刊兴文,以文促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尴尬:繁荣下的身份认证
珠三角地区企业内刊的发展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整体看来,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和外企,其发展却都显得杂乱而无序。究其根本原因,是当前很多企业对内刊集体(内刊/内刊人)缺乏一种足够的身份认证,实质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创建和维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在刚开始创刊的时候,轰轰烈烈,最后坚持不了多久,都偃旗息鼓了,鲜有能够坚持多年办刊的。独领风骚三四天的现象,几乎成了多数企业内刊的宿命。
内刊身份尴尬,缺乏认证
在2005年6月25日举行的“首届南方企业报刊研讨会暨内刊人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来自东莞、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等地的内刊编辑代表们普遍认为多数内刊的身份尴尬,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对企业内刊创办的意义认识不足,简单认为企业内刊就是企业内刊,装门面而已,看到其它企业创办了,如果自己的企业没有创办内刊,就太没有面子了。创办企业内刊也成了企业主们盲目的跟风行为,至于自己的内刊能办多久,内刊的内容和质量如何,这些也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另外一种情形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把内刊仅仅当成企业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传声筒,刊物上全部登载的都是公司制度、文件之类的东西,而使内刊不断远离员工和生活,使内刊丧失了创建、传播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形成的功能。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归根结底是对企业内刊地位的忽视,是对企业内刊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推动、补充和展示作用的偏废,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内刊地位的不断下滑,成为企业可有可无、自生自灭的“装饰品”。
广东丽城假日酒店(五星级)《丽城报》由书法家高汐先生发起创办多年,每期分别用新闻纸和铜版纸印刷,报纸内容丰富、兼收并蓄,版式新颖精美,风格成为很多内刊学习的样板,是业内不可多得的精品。后因集团内部经营原因,被迫停刊,与之遭受相同境遇的还有《纬球》等刊物,令人扼腕叹息。
除此,企业内刊被社会各界的认同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企业内部交流资料,受交流的渠道、方式等限制,多数企业内刊只能“内部消化”。
如果说正规报刊的消亡是残酷市场竞争的结果,那么企业内刊的消亡则更多的是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干预和冷落。
内刊人身份尴尬,缺乏认证
在当前珠三角众多的企业内刊编辑中,来自内地党报党刊的编辑和各级作协、摄影、书法等艺术团体会员的编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还有相当多的内刊编辑在从事内刊编辑前,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出版专著、举办专题展出、荣获高等级奖项等。这些编辑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对内刊编辑工作,都怀有饱满的热情和十分的热忱,但多数编辑的待遇较差,薪酬低,在企业内没有什么身份;兼职编辑的情况会好些,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内刊编辑在企业内成为和其它普通员工一样的弱势群体,流失严重,特别是比较优秀的编辑。很多企业的内刊也是因某主编的到来而创刊,因某主编的流失而停办。因人而兴,同样也因人而废,这也是众多企业内刊不能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莞帝豪花园酒店(五星级)内刊《帝豪风》创刊六年多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企业文化活动的密切联动配合,获得凤凰卫视台长好评,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但自从原主编(兼职)离开后,刊物几近停止,目前仍处于停滞状态。
众多的企业内刊编辑都很快流入社会,重新分流,有的担任正规报刊编辑,多数凭借丰富的组织策划和平面设计经验从事广告、市场策划等工作,开创新的天地。
内刊理论建设空白,亟需填补
我国的企业文化理论建设起步较晚,近年得到了部分学者的重点关注,如清华大学魏杰教授等。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平台和支撑的企业内刊理论研究,目前尚还处于空白状态,使企业内刊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深度挖掘,虽然曾凡忠等人先后多次发起举办了“珠三角企业报刊研讨会”等活动,但研讨会多侧重企业内刊的形式探讨、内刊人的出路、内刊人的交流模式等问题,对企业内刊现象缺乏整体、深层的研究。笔者在企业内刊理论建设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但都不够成熟。
明天:突围下的美丽展望
尽管企业内刊的处境尴尬,内刊发展的杂乱无序,内刊的身份也值得怀疑(因为大部分内刊没有相关单位的批文,只有极少数内刊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备案,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出现),内刊交流还停留在相互赠阅的水平上,但珠三角企业内刊的发展如火如荼,呈现出更加积极健康、更加成熟的趋势。
笔者对未来珠三角内刊发展的趋势,概括如下:
办刊动机:理性大于冲动文化大于形式
未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会更加冷静而理性地对待企业内刊的创办,不会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或纯粹的虚荣心作祟而冲动办刊,而是在深刻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后的慎重决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延伸和象征,是企业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是企业形象重要的社会代言人。
只有真正确立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了企业内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提供和创造更加适合内刊发展的空间和条件,通过企业内刊建设的不断完善,深刻挖掘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理念,积极创建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对内刊的指导,使企业内刊更好地为员工服务,为企业服务。
也只有这样,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真正重视内刊的发展和改善内刊人的生存处境,使企业内刊的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办刊理念:树立品牌精品意识
随着企业内刊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内刊的不断发展,内刊从业人员要不断开拓创新,结合本企业、本行业的特点,针对性地确立企业内刊的定位,通过企业内刊不断作用,使企业逐步树立起以企业内刊树立企业品牌的观念和增强内刊的精品意识,乃至打造出企业内刊自身独有的品牌,让内刊品牌成为企业品牌的文化延伸。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严琼玉称:“企业报刊是创造企业无形资产(知名度、美誉度)的最持久,最有品位的招数,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广东省部分早期办报办刊企业的成功实践就是很好的例子”。国内比较著名的内刊如万科地产的《万科周刊》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典型案例。
通过内刊完整再现企业文化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艰苦里程,通过企业内刊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刊,协助企业校正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乃至最后形成和确定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这也逐步成为未来企业内刊的重要历史使命和全体内刊人肩头的重任,同时也是未来内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办刊形式:贴近时代加强互动
在办刊形式方面,随着内刊业的不断发展和从业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业务技能的成熟,内刊的形式将日益摆脱过去的局限,摒弃闭门造车策划选题、抛弃读者搜集内容的办刊原则,将更加紧密地结合企业需求、客户需求,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学习《宝安风》、《万科周刊》等知名内刊的“内刊外办”的开放式的办刊模式,借鉴当前流行报刊的风格定位,突现内刊的时代性、行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把内刊办成企业、员工、客户之间等沟通、交流的平台,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的一大途径。
内刊还将结合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企业员工关注的焦点,企业活动的动态,与企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活动相配合,内刊为企业文化摇旗呐喊,企业文化为内刊丰富内涵,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得力助手。这也是未来内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宣传途径方面,将进一步在办好传统纸质媒介的基础上绑定网络电子版,开拓企业立体宣传空间,使企业文化精神在企业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在社会得到更大的认同。
编辑队伍:专业稳定精益求精
编辑队伍建设方面,将日趋成熟和专业化,从选题策划、稿件征集和编辑,以及版式设计制作、后期宣传发行等方面,专业化、商业化的程度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企业也将为内刊编辑提供更优厚的待遇,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建立起一支专业稳定的内刊编辑人才队伍,为建设繁荣的企业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惠远飞,青年作家、诗人,资深内刊人)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企业文化发育最成熟的地区之一,其中最早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内刊当属深圳宝安集团的《宝安风》。据近年珠三角地区民间多次组织举办的“珠三角地区内刊人研讨会”等活动显示的资料来看,珠三角地区近年企业内刊发展相当成熟,有近千家企业内刊,企业内刊已经不再是国企的专利,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内刊分布和数量后来居上,其中民营企业创办的内刊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所有企业内刊总量的三分之二强,行业遍布酒店娱乐业、餐饮业、人才交流业、房地产业、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家具制造业等多种行业,大到集团,小大独立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内刊。深圳宝安集团的《宝安风》外,比较著名的企业内刊还有佛山的《格兰仕人》、中山的《华帝世界》、伟易达的《创业者》,东莞唯美陶瓷集团的《唯美人》、富士高的《富士高期刊》、《福珍通讯》、中信地产的《中信会》、三正集团的《三正人》、裕元集团的《裕元之声》等。这些内刊有报有刊,以刊兴文,以文促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尴尬:繁荣下的身份认证
珠三角地区企业内刊的发展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整体看来,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和外企,其发展却都显得杂乱而无序。究其根本原因,是当前很多企业对内刊集体(内刊/内刊人)缺乏一种足够的身份认证,实质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创建和维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在刚开始创刊的时候,轰轰烈烈,最后坚持不了多久,都偃旗息鼓了,鲜有能够坚持多年办刊的。独领风骚三四天的现象,几乎成了多数企业内刊的宿命。
内刊身份尴尬,缺乏认证
在2005年6月25日举行的“首届南方企业报刊研讨会暨内刊人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来自东莞、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等地的内刊编辑代表们普遍认为多数内刊的身份尴尬,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对企业内刊创办的意义认识不足,简单认为企业内刊就是企业内刊,装门面而已,看到其它企业创办了,如果自己的企业没有创办内刊,就太没有面子了。创办企业内刊也成了企业主们盲目的跟风行为,至于自己的内刊能办多久,内刊的内容和质量如何,这些也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另外一种情形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把内刊仅仅当成企业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传声筒,刊物上全部登载的都是公司制度、文件之类的东西,而使内刊不断远离员工和生活,使内刊丧失了创建、传播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形成的功能。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归根结底是对企业内刊地位的忽视,是对企业内刊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推动、补充和展示作用的偏废,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内刊地位的不断下滑,成为企业可有可无、自生自灭的“装饰品”。
广东丽城假日酒店(五星级)《丽城报》由书法家高汐先生发起创办多年,每期分别用新闻纸和铜版纸印刷,报纸内容丰富、兼收并蓄,版式新颖精美,风格成为很多内刊学习的样板,是业内不可多得的精品。后因集团内部经营原因,被迫停刊,与之遭受相同境遇的还有《纬球》等刊物,令人扼腕叹息。
除此,企业内刊被社会各界的认同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企业内部交流资料,受交流的渠道、方式等限制,多数企业内刊只能“内部消化”。
如果说正规报刊的消亡是残酷市场竞争的结果,那么企业内刊的消亡则更多的是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干预和冷落。
内刊人身份尴尬,缺乏认证
在当前珠三角众多的企业内刊编辑中,来自内地党报党刊的编辑和各级作协、摄影、书法等艺术团体会员的编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还有相当多的内刊编辑在从事内刊编辑前,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出版专著、举办专题展出、荣获高等级奖项等。这些编辑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对内刊编辑工作,都怀有饱满的热情和十分的热忱,但多数编辑的待遇较差,薪酬低,在企业内没有什么身份;兼职编辑的情况会好些,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内刊编辑在企业内成为和其它普通员工一样的弱势群体,流失严重,特别是比较优秀的编辑。很多企业的内刊也是因某主编的到来而创刊,因某主编的流失而停办。因人而兴,同样也因人而废,这也是众多企业内刊不能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莞帝豪花园酒店(五星级)内刊《帝豪风》创刊六年多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企业文化活动的密切联动配合,获得凤凰卫视台长好评,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但自从原主编(兼职)离开后,刊物几近停止,目前仍处于停滞状态。
众多的企业内刊编辑都很快流入社会,重新分流,有的担任正规报刊编辑,多数凭借丰富的组织策划和平面设计经验从事广告、市场策划等工作,开创新的天地。
内刊理论建设空白,亟需填补
我国的企业文化理论建设起步较晚,近年得到了部分学者的重点关注,如清华大学魏杰教授等。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平台和支撑的企业内刊理论研究,目前尚还处于空白状态,使企业内刊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深度挖掘,虽然曾凡忠等人先后多次发起举办了“珠三角企业报刊研讨会”等活动,但研讨会多侧重企业内刊的形式探讨、内刊人的出路、内刊人的交流模式等问题,对企业内刊现象缺乏整体、深层的研究。笔者在企业内刊理论建设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但都不够成熟。
明天:突围下的美丽展望
尽管企业内刊的处境尴尬,内刊发展的杂乱无序,内刊的身份也值得怀疑(因为大部分内刊没有相关单位的批文,只有极少数内刊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备案,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出现),内刊交流还停留在相互赠阅的水平上,但珠三角企业内刊的发展如火如荼,呈现出更加积极健康、更加成熟的趋势。
笔者对未来珠三角内刊发展的趋势,概括如下:
办刊动机:理性大于冲动文化大于形式
未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会更加冷静而理性地对待企业内刊的创办,不会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或纯粹的虚荣心作祟而冲动办刊,而是在深刻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后的慎重决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延伸和象征,是企业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是企业形象重要的社会代言人。
只有真正确立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了企业内刊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提供和创造更加适合内刊发展的空间和条件,通过企业内刊建设的不断完善,深刻挖掘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理念,积极创建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对内刊的指导,使企业内刊更好地为员工服务,为企业服务。
也只有这样,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真正重视内刊的发展和改善内刊人的生存处境,使企业内刊的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办刊理念:树立品牌精品意识
随着企业内刊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内刊的不断发展,内刊从业人员要不断开拓创新,结合本企业、本行业的特点,针对性地确立企业内刊的定位,通过企业内刊不断作用,使企业逐步树立起以企业内刊树立企业品牌的观念和增强内刊的精品意识,乃至打造出企业内刊自身独有的品牌,让内刊品牌成为企业品牌的文化延伸。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严琼玉称:“企业报刊是创造企业无形资产(知名度、美誉度)的最持久,最有品位的招数,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广东省部分早期办报办刊企业的成功实践就是很好的例子”。国内比较著名的内刊如万科地产的《万科周刊》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典型案例。
通过内刊完整再现企业文化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艰苦里程,通过企业内刊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刊,协助企业校正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乃至最后形成和确定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这也逐步成为未来企业内刊的重要历史使命和全体内刊人肩头的重任,同时也是未来内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办刊形式:贴近时代加强互动
在办刊形式方面,随着内刊业的不断发展和从业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业务技能的成熟,内刊的形式将日益摆脱过去的局限,摒弃闭门造车策划选题、抛弃读者搜集内容的办刊原则,将更加紧密地结合企业需求、客户需求,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学习《宝安风》、《万科周刊》等知名内刊的“内刊外办”的开放式的办刊模式,借鉴当前流行报刊的风格定位,突现内刊的时代性、行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把内刊办成企业、员工、客户之间等沟通、交流的平台,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的一大途径。
内刊还将结合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企业员工关注的焦点,企业活动的动态,与企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活动相配合,内刊为企业文化摇旗呐喊,企业文化为内刊丰富内涵,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得力助手。这也是未来内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宣传途径方面,将进一步在办好传统纸质媒介的基础上绑定网络电子版,开拓企业立体宣传空间,使企业文化精神在企业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在社会得到更大的认同。
编辑队伍:专业稳定精益求精
编辑队伍建设方面,将日趋成熟和专业化,从选题策划、稿件征集和编辑,以及版式设计制作、后期宣传发行等方面,专业化、商业化的程度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企业也将为内刊编辑提供更优厚的待遇,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建立起一支专业稳定的内刊编辑人才队伍,为建设繁荣的企业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惠远飞,青年作家、诗人,资深内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