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从市场、流通入手最关键、最重要

来源 :商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经济新时期需要新的工作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具有重大意义,要摆在新时期最重要的战略地位;构建城乡一体化交换体系和畅销体系是重中之重,将农村市场作为建立畅销体系的重要启动点,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工业品滞销积压,而且可同时缓解农产品的滞销积压,从而把“全局走活”,而“万村千乡”工程刚好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把全局走活”的有效实现形式之一。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微观基础;场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3.58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央关于“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的决策至关重要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是中国几代人的理想和愿望,付出了艰苦努力和巨大代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和成功经验。但是,也有过不少惨痛的失败和深刻的教训,不得要领、盲目蛮干,走了许多弯路,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一定要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要有新思路,拿出大手笔,尤其要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牵牛鼻子”,“四两拨千斤”用巧劲、办巧事,决不能再干违背规律、违背农民意愿、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包办代替、吃力不讨好“抬牛腿”的蠢事。新思路可能有很多,也需要不断探索,但“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要从市场、流通入手”的思路最关键、最重要。
  因此,笔者认为,2006年12月下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的安排都非常重要,但其中的第六项,即“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理应提升到这六个方面的第一项。这个排序调整意义重大,只有这样,才能使原先排在前面的五项,诸如“增加农业投入”;“抓好粮食生产”;“构筑产业体系”;“提高设施装备”;“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得到有力的市场化底盘支持。因而才能抓住时代特征和要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更像市场经济新时期的工作思路,否则,时代的面目就不够清晰,颇有似曾相识之感。
  
  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万事之本
  
  中央一系列“三农”利好政策为何得不到有效落实?从宏观层面来讲,有历史原因、制度原因、体制和政策原因等;从微观层面讲,根本原因是“主语缺失、主体缺失”,即文件中一个接一个的“要”怎样怎样,而最终由“谁”去“做”,去变成行动、落到实处,却是模糊不清。结果是“说得多、做得少”,“指手画脚的人多,埋头苦干的人少”。在整体上,农村经济没有形成良好的微观基础,即农村经济中,没有能够形成像城市工业经济中的居民和企业那样,具有独立承担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民事责任的能力、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农民在整体上依然处于组织程度最低的颗粒状的散沙形态,还没有形成黏土状的抱团形态。这是中央一系列“三农”利好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的根本原因。
  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具有重大意义,要摆在新时期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农村经济的多种微观基础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最适合国情的组织形式;推动、唤醒农民行动起来,大面积创办真正属于自己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所有有关农村的经济政策,都要从“外在于三农”的包办代替模式,彻底转变为“内在于三农”的内生性自主模式,从千方百计“替”农民办实事,转变为提供条件允许农民组织起来,依靠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自己动手办好自己的实事。换句话说,中国的政策要点,需要从“他组织”转变为“自组织”,要从为“三农服务”,“替农民办实事”的包办政策,转变为促使农民“自己组织起来,为自己服务,办好自己的实事”的自主政策。
  实践显示,只有解决好农村合作组织不发育这一迫切问题,才可能使成千上万的分散农户,按照平等互利原则,与庞大多变的市场购销体系和消费需求状况相互协调起来。即通过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来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克服销售困难,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强化过于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的“谈判地位”,切实保护农民自己的利益。而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自己创办的股份制合作组织,特别是有利于农产品销售的经济组织,近些年已经在某些农村专业化、产业化发达地区(例如山东、江苏、浙江、河北、陕西、黑龙江等部分地区)脱颖而出,它们有可能代表农民合作组织的未来。
  政府需要做的“实事”,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就是尊重农民的创造,总结农民的经验,制定法律、政策、程序和办法。例如刚刚出台的农民专业组织立法、合作社登记注册办法,内部组织管理办法,以及合作社优惠政策等,为农民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合作组织创造条件。同时,要促使它始终保持经济独立和农民自治,改变农村行政机构与经济组织极度混淆、机构臃肿、人员庞杂的状况。事关农村的千政策、万政策,包办政策转变为自主政策是最重要的基础政策,是调整中国几十年来所有农村政策、理顺农村工作思路的要害和根本。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这个基础性问题对促进流通创新,培育农村市场和促进农产品销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创办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理应作为深度开拓农村市场的切入点来认真对待,这件大事应是今后农村工作和实施流通创新政策的新重点。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交换体系和畅销体系是重中之重
  
  由于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加工、储运、保鲜等多方面的原因,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比工业品更加脆弱,农产品滞销积压对“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农产品最迫切需要建立畅通、高效的流通体系。目前农村卖粮难、卖棉难、卖猪难、卖蛋难、卖菜难、卖果难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同时工业品也出现大面积滞销积压。这种状况背后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即新时期以市场协调为基础的工农、城乡互为供求的一体化关系还远不够牢靠,甚至彼此脱节,这就要求创建畅销体系、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新思路和新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农业不发达、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生活水平较低,极度分散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尖锐,城乡市场发育的差别过大。工业品滞销积压不全在城市和工业本身,还主要因为农村市场对工业品需求容量的相对狭小,以及农村不断涌现的初级产品得不到城市和工业及时充分的吸收。城乡交换关系的紊乱和“双重滞销”的产生,更反映出城乡之间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交易支撑点。
  从这个角度观察,便不难发现,城市市场大量工业品滞销积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新时期农村市场的研究、开发滞后;将农村市场作为建立畅销体系的重要启动点,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工业品滞销积压,而且可同时缓解农产品的滞销积压,从而把“全局走活”。因此,除了增加农民收入等原有思路以外,政策的要点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的商业、服务体系,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城乡产品购销重新活跃起来。换句话说,以现代商业、服务业为启动点,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农产品、工业品购销网络和畅销体系,发展“现代商贸带动型”的新农业、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是市场经济新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发达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必由之路。
  
  四、“万村千乡”工程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实现形式
  
  “万村千乡”工程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中培育农村经济微观基础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实现形式,成为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增收入、促消费的新型载体。“万村千乡”工程是商务部主导各部门主动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为防止重蹈覆辙的单纯政府行为,商务部会同许多部门组织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前期调研,目前已经取得“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初步实效和经验。2006年3月在江苏扬州召开全国现场会以后,“万村千乡”工程已经在全国逐步展开。如何切实“把好事办好”,关键在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同培育农村经济微观基础和发展合作组织紧密结合,通过培训机制,提升土生土长的个体商户、夫妻店,使农民、农村生意人成为农家店的主体,并且切实使农民受益。
  二是提高流通企业的参与度。根据商业、服务业在城市迅速发展、竞争激烈而农村严重不足的强烈反差,从城乡一体化和建立畅销体系的角度重新考虑商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发展连锁式经营,突破城乡、所有制和主管部门的界限,向农村多渠道延伸、渗透,设立网点。这样既可以改变城市商业、服务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过度竞争局面,又可以将城市的商业意识、商业经验、市场信息、技术知识向农村广为传播,加快农村商品化、市场化进程。要鼓励城市各类工商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自愿互利地加入进去,成为内在于“三农”的、紧密型的合作伙伴。
  三是提高“良性循环”度。尽快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形成以低成本支撑的长效机制。对此,需要后续跟踪研究解决的经济核算等问题还有很多。
  四是提高政府的扶持度。对企业微利模式或保本模式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保障。在启动阶段,要提高公益性投资的质量,要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资金、用地、用水、用电等对应的政策要配套、完整、稳定。另外,推进“万村千乡”工程要避免“一刀切”,要充分估计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中西部地区条件暂时不具备的,“万村千乡”工程可以先行在乡镇一级尝试开办“中心示范农家店”,以便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五是提高内涵的扩展度。不断调整结构,增加涉农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六是提高渠道资源整合度。促使现有的各自为政、互不相属的供销社系统、邮政系统、企业系统等,整合成农村采购和农村销售一体化的流通体系。注重资源存量提升、调整,避免重复建设、另起炉灶,消灭各自为政、多头储运造成的“跑空率”、“待货率”,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切实解决“出村的贱,进村的贵”这一“剪刀差”问题。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蔚蓝海岸(Cote d'Azur),多么诗意的名字,这里是法国最出名的海岸,更是挥洒毕加索无限想象力的创作空间。从18世纪开始,就成为皇亲贵族、富贾名流最时髦的度假胜地。品尝美味的苦
1926年6月,22岁的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写一份《党员批评计划案》时,他在“做什么工作最适合”一栏中填到:“能作宣传及组织工作”。邓小平一生对自己做过许多自我评价,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