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反应平平。这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值得教师反思的一点是,教师是否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杜威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学校学习的分离作为教育中的一大“浪费”。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将儿童的经验引入到课程中来,成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基础。
儿童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他们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将活动的内容和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对儿童已有经验的调动。使其感受更加深刻,体验更加真切。在调动起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各种纪念物组织谈话活动,使儿童的体验更加真切,同时有效提升孩子们的经验。
因此,将儿童的经验引入活动,可以使儿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整体。经验是不断生成的。它们过去在生活中产生,现在在活动中继续生发。这种不断丰富和清晰的过程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儿童已有经验是有效提升经验的基础。教师对他们要有所了解就必须细心观察。通过观察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及发展需要,进而分析今后发展的重点,并确定学习的内容。因此,观察是教师获得儿童信息来源的有效办法。其次,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也是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在与儿童的交流过程中,做一位耐心的倾听者,了解他们的兴趣,从而适当引导。
知识可以通过书本或被告知的方式获得,而经验只有通过自己“做”来获得。而相对与成人,儿童的经历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做”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他们的经验也是狭窄和单薄的。所以。如果教学活动仅仅停留于重复儿童的已有经验,那么活动将无教育价值可言。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将儿童从自己的小世界引入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中去,使儿童的经验得以有效拓展。
其实,只要教师加以适度的引导。儿童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去想象、探究,从而走人更广阔的空间。在开展此系列活动时。可以从亲近大海的体验性活动开始,如:认识花花绿绿的贝壳、海边的鸟儿,欣赏有关海的名画,做有美海的游戏。然后带孩子们认识奇趣的海底世界,使他们感受海底生物的多样和海底的奇趣。教师在其中不仅要创设条件支持他们的探索,还可以借助文学、音乐、美术等媒介为其提供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的空间。有效拓展有关“海”的经验。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其中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在儿童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能做到保证儿童经验的完整性,比如:学唱歌曲时,给他们欣赏整首歌曲;带领孩子们完成一次体育游戏活动等等。但是,有些教师对于帮助儿童获得经验的心情过于迫切,就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儿童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看着孩子们总是走不到正确的答案上来,就会给他们过多的帮助,甚至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虽然活动看似顺利完成了,孩子们也知道了正确的结果是什么,但其实这种结果对儿童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因为它牺牲了整个活动中最具价值的探索的过程,因此,这种经验是肤浅的,不是圆满的。
那么,如何保证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完整和圆满呢?
首先,应给予充裕的时间。经验是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的,也就是说,要想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必须通过“做”,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究、交往。因此,教师要善于等待,让儿童有充裕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时间,教师就不会急于让儿童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他们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自己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儿童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的,并能与原有经验一起成为推动自身成长的重要力量。
其次,允许儿童分阶段、分层次获得经验。儿煮在感知某个事物时,不像成人那样能清晰地意识到这是来自哪方面的感官信息,而是混沌地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蜡烛会让他们“尝”到甜甜的味道,花香会让他们“看见”颜色。因此,教师要帮助儿童将“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儿童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浮力等特性。学唱一首歌曲,可以通过欣赏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熟悉旋律、初步学唱、进一步演唱、音乐游戏等几个层次的活动,最终熟练地演唱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在每一阶段、每一层次的活动中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便能累积成完整、圆满的“经验”。
儿童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他们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将活动的内容和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对儿童已有经验的调动。使其感受更加深刻,体验更加真切。在调动起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各种纪念物组织谈话活动,使儿童的体验更加真切,同时有效提升孩子们的经验。
因此,将儿童的经验引入活动,可以使儿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整体。经验是不断生成的。它们过去在生活中产生,现在在活动中继续生发。这种不断丰富和清晰的过程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儿童已有经验是有效提升经验的基础。教师对他们要有所了解就必须细心观察。通过观察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及发展需要,进而分析今后发展的重点,并确定学习的内容。因此,观察是教师获得儿童信息来源的有效办法。其次,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也是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在与儿童的交流过程中,做一位耐心的倾听者,了解他们的兴趣,从而适当引导。
知识可以通过书本或被告知的方式获得,而经验只有通过自己“做”来获得。而相对与成人,儿童的经历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做”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他们的经验也是狭窄和单薄的。所以。如果教学活动仅仅停留于重复儿童的已有经验,那么活动将无教育价值可言。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将儿童从自己的小世界引入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中去,使儿童的经验得以有效拓展。
其实,只要教师加以适度的引导。儿童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去想象、探究,从而走人更广阔的空间。在开展此系列活动时。可以从亲近大海的体验性活动开始,如:认识花花绿绿的贝壳、海边的鸟儿,欣赏有关海的名画,做有美海的游戏。然后带孩子们认识奇趣的海底世界,使他们感受海底生物的多样和海底的奇趣。教师在其中不仅要创设条件支持他们的探索,还可以借助文学、音乐、美术等媒介为其提供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的空间。有效拓展有关“海”的经验。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其中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
在儿童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能做到保证儿童经验的完整性,比如:学唱歌曲时,给他们欣赏整首歌曲;带领孩子们完成一次体育游戏活动等等。但是,有些教师对于帮助儿童获得经验的心情过于迫切,就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儿童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看着孩子们总是走不到正确的答案上来,就会给他们过多的帮助,甚至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虽然活动看似顺利完成了,孩子们也知道了正确的结果是什么,但其实这种结果对儿童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因为它牺牲了整个活动中最具价值的探索的过程,因此,这种经验是肤浅的,不是圆满的。
那么,如何保证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完整和圆满呢?
首先,应给予充裕的时间。经验是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的,也就是说,要想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必须通过“做”,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究、交往。因此,教师要善于等待,让儿童有充裕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时间,教师就不会急于让儿童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他们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自己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儿童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的,并能与原有经验一起成为推动自身成长的重要力量。
其次,允许儿童分阶段、分层次获得经验。儿煮在感知某个事物时,不像成人那样能清晰地意识到这是来自哪方面的感官信息,而是混沌地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蜡烛会让他们“尝”到甜甜的味道,花香会让他们“看见”颜色。因此,教师要帮助儿童将“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儿童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浮力等特性。学唱一首歌曲,可以通过欣赏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熟悉旋律、初步学唱、进一步演唱、音乐游戏等几个层次的活动,最终熟练地演唱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在每一阶段、每一层次的活动中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便能累积成完整、圆满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