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历史与社会》(2007年9月第二版)八年级下册“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一课中,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为课例,浅谈“了解之同情”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了解之同情;初中;历史与社会
“了解之同情”,最先是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提出来的:“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瞭解之同情,方可下笔。”“了解之同情”不仅是冯友兰先生成功写作《中国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也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与方法。“了解之同情”或“同情的了解”是对古人所处之环境和背景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创建与古人对话的平台,跨越时空与古人交流,才能对历史有真切的了解。
一、课堂实录——探索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师:欧洲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结合书本内容,我们通过一些具体历史资料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如丝、棉织品、瓷器等,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
生:这段材料说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包括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
【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生:这段材料说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对黄金的追求。
师:欧洲人向往商品和黄金,为什么要到东方去寻求财富?他们怎么知道东方有他们渴求的财富?
【材料三】“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生:这段材料说明,马可波罗描述的东方是充满黄金、精金、金砖的世界,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欧洲人,看到这些对东方的描述,你会心动吗?
生:(齐声)会!
【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欧洲人想去东方,为了传播基督教。
师: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和东方富庶的向往;2.对黄金的追求;3.热衷于传播基督教。当时欧洲人喊着“一切为了香料”这样的口号,怀抱着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对东方充满向往。
师:前面我们学过,连接东西方的传统商路是存在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统商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或西亚,经地中海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五】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他们抢劫商旅,对过往商品苛以重税。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师:传统商路的阻断,但是商品、黄金、传教等因素,欧洲人会放弃对东方的向往和探索吗?
生:(齐声)不会!
师:欧洲人怀着对东方的强烈向往,迫切希望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一条从欧洲出发,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的新航路。
二、案例分析——对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了解之同情”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及网上浏览,已经了解了部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航海家的探险故事,但是这些认识大多是感性而模糊的了解,如何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明白新航路的开辟绝非航海家个人的偶然奇遇,而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了解之同情”的方法和原则,“欲籍此残余断片”,与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古人“处于同一境界”,才能“表一种同情”。
本案例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图片、文字材料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通过逻辑严密的层层设问,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深临其境感,将错综复杂的新航路开辟背景和原因“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了解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动因和客观因素,从而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了解之同情;初中;历史与社会
“了解之同情”,最先是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提出来的:“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瞭解之同情,方可下笔。”“了解之同情”不仅是冯友兰先生成功写作《中国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也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与方法。“了解之同情”或“同情的了解”是对古人所处之环境和背景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创建与古人对话的平台,跨越时空与古人交流,才能对历史有真切的了解。
一、课堂实录——探索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师:欧洲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结合书本内容,我们通过一些具体历史资料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如丝、棉织品、瓷器等,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
生:这段材料说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包括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
【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生:这段材料说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对黄金的追求。
师:欧洲人向往商品和黄金,为什么要到东方去寻求财富?他们怎么知道东方有他们渴求的财富?
【材料三】“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生:这段材料说明,马可波罗描述的东方是充满黄金、精金、金砖的世界,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欧洲人,看到这些对东方的描述,你会心动吗?
生:(齐声)会!
【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欧洲人想去东方,为了传播基督教。
师: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和东方富庶的向往;2.对黄金的追求;3.热衷于传播基督教。当时欧洲人喊着“一切为了香料”这样的口号,怀抱着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对东方充满向往。
师:前面我们学过,连接东西方的传统商路是存在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统商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或西亚,经地中海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五】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他们抢劫商旅,对过往商品苛以重税。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师:传统商路的阻断,但是商品、黄金、传教等因素,欧洲人会放弃对东方的向往和探索吗?
生:(齐声)不会!
师:欧洲人怀着对东方的强烈向往,迫切希望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一条从欧洲出发,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的新航路。
二、案例分析——对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了解之同情”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及网上浏览,已经了解了部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航海家的探险故事,但是这些认识大多是感性而模糊的了解,如何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明白新航路的开辟绝非航海家个人的偶然奇遇,而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了解之同情”的方法和原则,“欲籍此残余断片”,与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古人“处于同一境界”,才能“表一种同情”。
本案例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图片、文字材料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通过逻辑严密的层层设问,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深临其境感,将错综复杂的新航路开辟背景和原因“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了解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动因和客观因素,从而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