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具有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个体性、长效性等特征。声乐教师只有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些特征的前提下,才能相应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同时也在提升着自己的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师角色特征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长效性
声乐教师的素质结构和素质的完善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艺术情操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完善,与声乐教师的素质直接相关。“教师素质”的内涵很丰富,国内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不胜枚举。声乐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角色的特点、合格的声乐教师的心理素质、声乐教师的威信与人际关系及其声乐教师素质的完善与建构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就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方面谈一些管见。
一、职业角色的双重性
古今中外,教师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职业而存在的。声乐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有着自身的特点,从事声乐教师的人也自然会形成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角色特点。
声乐教师是艺术工作者,创造和传播着人类的声乐文化;声乐教师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者,从事的是审美教育,为社会培养和塑造歌唱人才。因此,声乐教师既属于知识分子,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声乐教师既是社会职业者,但又是特殊的社会职业者。这就决定了声乐教师的双重性特征。
二、职业角色的育人性
这是声乐教师的共性特点,和其他学科的课任教师一样,都在做着培养人的工作。天下所有的教师,如果离开“育人”这一职业特性,那么,教师也就不存在了。“教书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使命。声乐教师的职责是把人类长期以来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声乐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审美艺术规范传授给学生,发展他们的歌唱能力,培育他们的演唱个性,为社会输送声乐文化传播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演唱人才是声乐教师职业的根本特色。
三、職业角色的复杂性
声乐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专业性很强,他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等,都有着本学科所属的鲜明的特点,声乐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突出技巧’性、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
歌唱和舞蹈、杂技、武术、体操等行业一样,要靠技巧来说话,教师必须“事必躬亲”,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手把手、口对口地教给学生掌握。歌唱这门技艺和舞蹈、武术、体操等又有区别,舞蹈、武术、体操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很直观,哪怕一个很小的细节都活脱脱在眼皮低下、视野之内,而歌唱大多要靠感觉来进行,因为发声器官主要在人体内,尤其是声带,长在喉咙里,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以思想来调整和控制,也就是说学习者主要靠意念来掌握信息,如果被动地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来获取信息(技巧)的话,其结果是很糟糕的。歌唱既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的精神劳动,又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声乐教师既要进行属于生物力学性质的施教,又要进行人文精神和情感化的心理施教,通过千万次的教学练习,才能最终完善和规范学生的歌唱技巧、风格特点。
四、个体性
由于人的发声器官构造和身体构造的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进行,必须进行个别教学。从古到今,“张口”技艺的传授莫不是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种个体性的教学要求产生个性化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教出来的是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音、女低音、男低音等具有声音特色的声乐人才。另外个体性教学,还要体现出创造性,教出的学生不能是模型化的“标准件,”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要具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各样的风格特点,尤其是民族声乐的教学,特别要体现这种创造性特点,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声乐上都有本民族的唱法特点、声腔特点。
五、职业角色的长效性
声乐教师教学工作的长效性,主要体现为工作目标的长远性和影响力的长期性。声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学科性质的复杂性、特殊性,需要较长的教学周期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学生对声乐知识技能的掌握、歌唱能力的发展、演唱情操的陶冶、演唱个性和风格的完善,需要声乐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艰苦的训练、塑造、磨合、传授,才能最终完成。声乐教师的教学成果不仅要看学生在学校里的演唱成绩和艺术行为表现,更要看他们毕业以后,在社会中的表现,在市场中的效应,看他们演唱能不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认可、所喜欢。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孤芳自赏或仅会博得区区圈内几个人的欣赏和喜欢,而不免会遭受观众的冷落和排斥,不能说这种教学一定就是成功的。因此,声乐教学的长效性必须接受文化市场的检验。
成功的声乐教学应具有长期效应,如果仅凭某个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和某次比赛成绩,来评价和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成果的话,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曾几何时,仅靠一两个演唱得奖的学生而显赫一时、名声大震的声乐教师也是屡见不鲜,可是这样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并未见教出更多的能得奖而又有影响的学生来。那么,究竟是学生因老师而成名,还是老师因学生而成名呢?毕竟是水涨船高的事情,也是一种特殊的声乐文化现象,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声乐教师的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个体性、长效性等职业角色特征,是教育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深入而有效地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国声乐文化和声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作为一个声乐教学工作者和群众音乐文化工作者,很愿意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本文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 999;
[2]刘兆吉·高于学校心理学[叫.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90;
[3]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④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关键词】声乐教师角色特征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长效性
声乐教师的素质结构和素质的完善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艺术情操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完善,与声乐教师的素质直接相关。“教师素质”的内涵很丰富,国内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不胜枚举。声乐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角色的特点、合格的声乐教师的心理素质、声乐教师的威信与人际关系及其声乐教师素质的完善与建构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就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方面谈一些管见。
一、职业角色的双重性
古今中外,教师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职业而存在的。声乐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有着自身的特点,从事声乐教师的人也自然会形成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角色特点。
声乐教师是艺术工作者,创造和传播着人类的声乐文化;声乐教师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者,从事的是审美教育,为社会培养和塑造歌唱人才。因此,声乐教师既属于知识分子,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声乐教师既是社会职业者,但又是特殊的社会职业者。这就决定了声乐教师的双重性特征。
二、职业角色的育人性
这是声乐教师的共性特点,和其他学科的课任教师一样,都在做着培养人的工作。天下所有的教师,如果离开“育人”这一职业特性,那么,教师也就不存在了。“教书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使命。声乐教师的职责是把人类长期以来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声乐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审美艺术规范传授给学生,发展他们的歌唱能力,培育他们的演唱个性,为社会输送声乐文化传播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演唱人才是声乐教师职业的根本特色。
三、職业角色的复杂性
声乐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专业性很强,他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等,都有着本学科所属的鲜明的特点,声乐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突出技巧’性、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
歌唱和舞蹈、杂技、武术、体操等行业一样,要靠技巧来说话,教师必须“事必躬亲”,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手把手、口对口地教给学生掌握。歌唱这门技艺和舞蹈、武术、体操等又有区别,舞蹈、武术、体操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很直观,哪怕一个很小的细节都活脱脱在眼皮低下、视野之内,而歌唱大多要靠感觉来进行,因为发声器官主要在人体内,尤其是声带,长在喉咙里,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以思想来调整和控制,也就是说学习者主要靠意念来掌握信息,如果被动地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来获取信息(技巧)的话,其结果是很糟糕的。歌唱既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的精神劳动,又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声乐教师既要进行属于生物力学性质的施教,又要进行人文精神和情感化的心理施教,通过千万次的教学练习,才能最终完善和规范学生的歌唱技巧、风格特点。
四、个体性
由于人的发声器官构造和身体构造的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进行,必须进行个别教学。从古到今,“张口”技艺的传授莫不是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种个体性的教学要求产生个性化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教出来的是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音、女低音、男低音等具有声音特色的声乐人才。另外个体性教学,还要体现出创造性,教出的学生不能是模型化的“标准件,”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要具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各样的风格特点,尤其是民族声乐的教学,特别要体现这种创造性特点,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声乐上都有本民族的唱法特点、声腔特点。
五、职业角色的长效性
声乐教师教学工作的长效性,主要体现为工作目标的长远性和影响力的长期性。声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学科性质的复杂性、特殊性,需要较长的教学周期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学生对声乐知识技能的掌握、歌唱能力的发展、演唱情操的陶冶、演唱个性和风格的完善,需要声乐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艰苦的训练、塑造、磨合、传授,才能最终完成。声乐教师的教学成果不仅要看学生在学校里的演唱成绩和艺术行为表现,更要看他们毕业以后,在社会中的表现,在市场中的效应,看他们演唱能不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认可、所喜欢。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孤芳自赏或仅会博得区区圈内几个人的欣赏和喜欢,而不免会遭受观众的冷落和排斥,不能说这种教学一定就是成功的。因此,声乐教学的长效性必须接受文化市场的检验。
成功的声乐教学应具有长期效应,如果仅凭某个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和某次比赛成绩,来评价和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成果的话,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曾几何时,仅靠一两个演唱得奖的学生而显赫一时、名声大震的声乐教师也是屡见不鲜,可是这样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并未见教出更多的能得奖而又有影响的学生来。那么,究竟是学生因老师而成名,还是老师因学生而成名呢?毕竟是水涨船高的事情,也是一种特殊的声乐文化现象,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声乐教师的双重性、育人性、复杂性、个体性、长效性等职业角色特征,是教育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深入而有效地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国声乐文化和声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作为一个声乐教学工作者和群众音乐文化工作者,很愿意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本文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 999;
[2]刘兆吉·高于学校心理学[叫.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90;
[3]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④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