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啬”,不同于通常理解的吝财抠门。是古代养生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名词术语。“啬”在养生学中,“少费即谓啬”,是爱惜、积蓄、节约的意思,含义是内敛精气、积蓄能量,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战国时哲学家韩非子在《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的观点影响之下,提出了“啬神养生”的论述。后经众多名贤文人总结研修,形成“养生莫如啬”的理念,传承为“啬以养生”的养生之道。其核心内容是: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必须爱惜,且要适动静,窒嗜欲,善健身。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深化,且借用了“灯用小炷”的形象比喻:一盏油灯用细灯芯,灯油就可以燃很长时间,如果用粗灯芯,灯油很快就会烧完,说明“啬以养生”使人健康长寿的道理。
“啬”以养生之法,内涵丰富。
“啬神”是养身之第一要义。所谓“啬神”就是珍惜和保养精神。精神是人的主心骨,是全身的发动机,决定人的生命力。故孙思邈比喻,就像一个国家的君主或元首那样重要。实质上人之“神”是由人之心决定的,心神合一为人体之本。古人“啬神养生”秘诀最重要的一句话,“不要思虑过多”,“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愁则心慑”。有些人爱钻牛角尖,总是心事重重,一件事不顺心,会终日忧愁思虑,甚至对几十年前的是非得失还放不下。须知这会“亏精、损气、伤神”,有损健康。讲“啬神”关键是心静神安。古人云“心不静,则神不定,神不定,则力不聚”。心神淡定宁静,神智理性,人就精神好。“善静者颐寿”就是这个道理。从心底清净到心态安静,是养生过程也是“啬神”目标。需要健康的心理思维或智慧选择:一要坦荡,心中不存事;二要开朗,凡事看得开;三要理性,不做无谓之想;四要知足,没有杂念私欲。用现代养生学的观点,即善于给心灵做减法,减轻精神压力。古有“安心是药更无方”的说法。生在繁华大千世界,能“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啬神”之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至少对身体健康有益。
“啬气”养性贵在“自慎”。惜气就是爱惜和养护人的元气或阳气,也叫真气。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不伤元气为基本原则。倘能做到全身气血流畅,人体脏腑及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很健全,自然阳气就充足,生命力就十分旺盛。所以中医常有“养气、补气、理气”之说。惜气养身必先知“自慎”,管好自己的性情,克制损气伤神的行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自慎知畏者,能做到“绝嗜窒欲,爱精啬神,声色不御,滋味罕亲”。不会纵欲过度亏精损气。喜怒哀乐人之常态,应理智控制大喜、大悲、大忧、大恐、大惊等过激情绪,不然会使人体气血失和,易招致意外之祸。要善制怒不生气。有哲人说“百病皆生于气”。人在盛怒和生气情况下,使五脏六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影响正常血液循环,会大伤元气,无端消耗精力。能以自慎自律控情节欲、戒躁维和,也是一种修养境界和养生内功。有此内功,“正气存内,邪气不干”,对人体有护元固本之功效。
“啬身”健体重在节制。许多古学者将“啬”解释为“节制”。节制,包括节制欲望、节制饮食、节制精力及体力损耗、节制不良行为习惯等。“啬神”、“啬气”主要是健体的“安内功”,但健身壮体还需要大量的“修外功”。比如节制饮食,常把“管住嘴”、“七分饱”、“不偏食暴饮”等挂嘴边,但不少人却缺乏自控意志。而“要长生,肠胃清”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啬身”环节。至于如何运用守静和适动的养生方法,更需要科学选择和节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所不能堪耳。”是说“精气神”要外化为健壮体格,需要适当的运动和劳作。对老年人来说,“不劳太逸,过劳不宜,惟小劳有益”。则要求注重动和劳的方式方法,并合理节制量和度,做到“形劳而不倦”。这种对精力和体力上的有效节制是养生智慧。另外,自觉节制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是益于健康的常识,也是“啬身”的应有之义。
“啬”以养生之法,值得中老年朋友深悟并量身践行。若得其真谛,对养生益寿大有好处。
“啬”以养生之法,内涵丰富。
“啬神”是养身之第一要义。所谓“啬神”就是珍惜和保养精神。精神是人的主心骨,是全身的发动机,决定人的生命力。故孙思邈比喻,就像一个国家的君主或元首那样重要。实质上人之“神”是由人之心决定的,心神合一为人体之本。古人“啬神养生”秘诀最重要的一句话,“不要思虑过多”,“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愁则心慑”。有些人爱钻牛角尖,总是心事重重,一件事不顺心,会终日忧愁思虑,甚至对几十年前的是非得失还放不下。须知这会“亏精、损气、伤神”,有损健康。讲“啬神”关键是心静神安。古人云“心不静,则神不定,神不定,则力不聚”。心神淡定宁静,神智理性,人就精神好。“善静者颐寿”就是这个道理。从心底清净到心态安静,是养生过程也是“啬神”目标。需要健康的心理思维或智慧选择:一要坦荡,心中不存事;二要开朗,凡事看得开;三要理性,不做无谓之想;四要知足,没有杂念私欲。用现代养生学的观点,即善于给心灵做减法,减轻精神压力。古有“安心是药更无方”的说法。生在繁华大千世界,能“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啬神”之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至少对身体健康有益。
“啬气”养性贵在“自慎”。惜气就是爱惜和养护人的元气或阳气,也叫真气。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不伤元气为基本原则。倘能做到全身气血流畅,人体脏腑及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很健全,自然阳气就充足,生命力就十分旺盛。所以中医常有“养气、补气、理气”之说。惜气养身必先知“自慎”,管好自己的性情,克制损气伤神的行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自慎知畏者,能做到“绝嗜窒欲,爱精啬神,声色不御,滋味罕亲”。不会纵欲过度亏精损气。喜怒哀乐人之常态,应理智控制大喜、大悲、大忧、大恐、大惊等过激情绪,不然会使人体气血失和,易招致意外之祸。要善制怒不生气。有哲人说“百病皆生于气”。人在盛怒和生气情况下,使五脏六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影响正常血液循环,会大伤元气,无端消耗精力。能以自慎自律控情节欲、戒躁维和,也是一种修养境界和养生内功。有此内功,“正气存内,邪气不干”,对人体有护元固本之功效。
“啬身”健体重在节制。许多古学者将“啬”解释为“节制”。节制,包括节制欲望、节制饮食、节制精力及体力损耗、节制不良行为习惯等。“啬神”、“啬气”主要是健体的“安内功”,但健身壮体还需要大量的“修外功”。比如节制饮食,常把“管住嘴”、“七分饱”、“不偏食暴饮”等挂嘴边,但不少人却缺乏自控意志。而“要长生,肠胃清”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啬身”环节。至于如何运用守静和适动的养生方法,更需要科学选择和节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所不能堪耳。”是说“精气神”要外化为健壮体格,需要适当的运动和劳作。对老年人来说,“不劳太逸,过劳不宜,惟小劳有益”。则要求注重动和劳的方式方法,并合理节制量和度,做到“形劳而不倦”。这种对精力和体力上的有效节制是养生智慧。另外,自觉节制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是益于健康的常识,也是“啬身”的应有之义。
“啬”以养生之法,值得中老年朋友深悟并量身践行。若得其真谛,对养生益寿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