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力安全生产现状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从剖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普适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力生产现状及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随着电力产业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各大电力集团已逐渐转型,且已基本具备现代化企业的诸项标准与特征。然而,电力产业的转型也带来诸多现实问题与尚不明显的隐患,其中电力安全生产的实现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益,更涉及到广大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下将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现状。
1.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 在各大电力企业中,对安全生产管理并不陌生,但是切实建立一套全过程、全方面、多层次、动静态相结合、监督奖惩相配套、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实现。 具体而言,就是没有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与沟通,而各级管理人员又多各自为政,缺乏整合、监督与配套机制。 应该看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不仅只是宏观层面的,其对企业内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企业想要在竞争中保持生命力,就不得不作出应有的改变,而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便是在竞争的浪潮中提炼出的一剂良方,它不仅适用于生产管理,更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应用到安全管理之中。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重心不明,观念陈旧 安全生产的实现,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繁杂,它不仅只停留在动员大会、岗前培训、分级管理与奖惩制度上,更涉及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局观系统观、与生产计划的协同等等。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更对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期更早发现及预防事故,而不是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剖析原因。 同时,也更应该注意到,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生产计划、不同生产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与侧重点也应适时调整。在一些企业中,安全管理经常处于被动、滞后状态,墨守成规,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的关注度,这显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可靠性都危害巨大。
二、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基于以上讨论及以往现场经验,发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经常出现以下几种较为常见且并未引起过多重视的问题。
1.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也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行。然而伴随着市场化的转变,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日渐加强。由此,电力企业大多走向节省成本、减员高效的现代化进程,这也必然导致对安全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削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同比高速增长,这使得电网的输配电设备以及各发电企业的机组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各职能系统难以保证定期定时的保养与检修,自然导致电网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难以得到绝对保障。
2.安全职责不明确 首先,各电力企业固然都有自己的一套安全生产制度,但对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大多安全任务分配工作只做简要说明,或只象征性做一些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而分管生产的领导则常常忙于实现繁杂的生产任务、设备维护与技术升级等工作,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安全生产工作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自然也就更难制定与之相应的整改与完善措施。 其次,安全管理人员对生产各环节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尚不能独立进行彻底分析,难以找出各次事故的直接、间接与深层次原因,因而不能做到及时追究事故责任、吸取经验教训。 再次,一线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认识,对规程制度大多没有深层次理解,只停留在被动记忆的阶段。
3.管理方式老旧,缺乏现代化观念 企业中,从上到下常常只重视大规模、高要求生产的安全管理,而往往忽视了细小琐碎的管理。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企业领导仍然遵循计划经济下的旧式动员大会与运动化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大框架、大标题的管理,既难以从生产实际出发,也不易于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更难以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而更多的则是流于形式,很难发挥有效作用。
4.安全管理人员良莠不齐,缺乏对隐患的识别力 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业务素质、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等多方面的限制,对各生产环节中可能或已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判断,不仅缺乏对危险源的识别与推断能力,更难以意识到各生产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安全隐患及巨大危害。
5.现场标准化不健全,经常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造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其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等。
三、促进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在企业中自上而下地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完全融入到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已与国家、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密切相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而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对企业的领导层,更对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全体职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凸显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企业领导层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基层职工要以自身安全为重、以企业利益为重、以社会稳定为重,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管理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句空话,无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还是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单位,“以人为本”早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最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且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被管理學界广泛接受的基础定理。 由此出发,各电力企业更应以此理念,不断推进企业现代化进程,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充分运用。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领导层务必要以身作则,切实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坚持定期走基层、走现场,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精神与思想状态、诉求与不满,且不仅要及时处理职工反馈的关于生产环节与企业建设的意见,更要注意并帮助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常常处在生产一线,不仅工作重复、单调,而且所担负的责任巨大,任何操作都不能疏忽,且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危险,造成职工心理压力沉重,长期倒班工作,极易引发事故。其次,应对全体职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适时减轻职工心理负担,并尽力改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健康化、和谐化、安全化的工作氛围,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3.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 首先,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整体化管理,彻底革除生产过程相分离,管理互相推诿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生产各阶段、各过程连结起来。 其次,坚持行政、安全统一人制,将安全职责与行政职责相统一,以便在制定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时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且避免了事故后的相互推诿。 再次,将生产环节划分开来,并把安全责任逐级逐层细化,落实到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现安全生产逐级管理,层层约束。 最后,要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务必组织全体员工就各次事故认真学习,切实总结,以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4.加强监督力度 监督与奖惩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中,即便再完美的规章体制,再充分的教育与学习,也难以完全避免员工在实际操作与运行中出错或违规,也难以避免各项章程全部如实执行。这时,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奖惩机制,以一种强制又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实现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监督具体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静态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动态监督。 静态监督指的是对各项硬指标的监督,即各职工对规程的遵守情况、设备维护是否符合标准、安全工器具的维护与摆放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得以实行等。 动态监督主要是指对各项可变环节的监督,即职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各项准备与实行工作的监督、安全设备与措施的展开与实行、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的实现程度等。
5.开展多层次、全面化安全培训工作 各大电力企业在职工上岗前都会对其进行各项安全培训,但培训的方式与内容往往老旧、枯燥且难于理解,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探索和改善安全培训机制,切实寻找到一条可行性强且教育力度大的培训方式。建议企业在开展安全培训时,除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还要不断加入贴合实际、易于理解、教育性强的内容,如历次事故分析与规程制定过程等,并分批次、分阶段定期进行常规性安全培训,更要注意在培训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培训。
四、总结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产业也步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大量先进设备与先进理念的涌入,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国家对能源产业的大量投入,使得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进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然而,作为电力产业的一员,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们所担负的巨大职责,这对电力安全生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更应以开放的思想,兼容并包的心胸,坚定的信念与严谨的态度,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革除弊病,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切实实现生产安全、职工安全、企业稳定与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力生产现状及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随着电力产业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各大电力集团已逐渐转型,且已基本具备现代化企业的诸项标准与特征。然而,电力产业的转型也带来诸多现实问题与尚不明显的隐患,其中电力安全生产的实现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益,更涉及到广大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下将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现状。
1.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 在各大电力企业中,对安全生产管理并不陌生,但是切实建立一套全过程、全方面、多层次、动静态相结合、监督奖惩相配套、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实现。 具体而言,就是没有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与沟通,而各级管理人员又多各自为政,缺乏整合、监督与配套机制。 应该看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不仅只是宏观层面的,其对企业内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企业想要在竞争中保持生命力,就不得不作出应有的改变,而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便是在竞争的浪潮中提炼出的一剂良方,它不仅适用于生产管理,更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应用到安全管理之中。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重心不明,观念陈旧 安全生产的实现,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繁杂,它不仅只停留在动员大会、岗前培训、分级管理与奖惩制度上,更涉及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局观系统观、与生产计划的协同等等。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更对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期更早发现及预防事故,而不是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剖析原因。 同时,也更应该注意到,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生产计划、不同生产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与侧重点也应适时调整。在一些企业中,安全管理经常处于被动、滞后状态,墨守成规,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的关注度,这显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可靠性都危害巨大。
二、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基于以上讨论及以往现场经验,发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经常出现以下几种较为常见且并未引起过多重视的问题。
1.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也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行。然而伴随着市场化的转变,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日渐加强。由此,电力企业大多走向节省成本、减员高效的现代化进程,这也必然导致对安全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削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同比高速增长,这使得电网的输配电设备以及各发电企业的机组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各职能系统难以保证定期定时的保养与检修,自然导致电网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难以得到绝对保障。
2.安全职责不明确 首先,各电力企业固然都有自己的一套安全生产制度,但对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大多安全任务分配工作只做简要说明,或只象征性做一些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而分管生产的领导则常常忙于实现繁杂的生产任务、设备维护与技术升级等工作,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安全生产工作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自然也就更难制定与之相应的整改与完善措施。 其次,安全管理人员对生产各环节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尚不能独立进行彻底分析,难以找出各次事故的直接、间接与深层次原因,因而不能做到及时追究事故责任、吸取经验教训。 再次,一线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认识,对规程制度大多没有深层次理解,只停留在被动记忆的阶段。
3.管理方式老旧,缺乏现代化观念 企业中,从上到下常常只重视大规模、高要求生产的安全管理,而往往忽视了细小琐碎的管理。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企业领导仍然遵循计划经济下的旧式动员大会与运动化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大框架、大标题的管理,既难以从生产实际出发,也不易于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更难以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而更多的则是流于形式,很难发挥有效作用。
4.安全管理人员良莠不齐,缺乏对隐患的识别力 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业务素质、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等多方面的限制,对各生产环节中可能或已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判断,不仅缺乏对危险源的识别与推断能力,更难以意识到各生产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安全隐患及巨大危害。
5.现场标准化不健全,经常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造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其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等。
三、促进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在企业中自上而下地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完全融入到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已与国家、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密切相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而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对企业的领导层,更对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全体职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凸显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企业领导层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基层职工要以自身安全为重、以企业利益为重、以社会稳定为重,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管理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句空话,无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还是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单位,“以人为本”早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最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且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被管理學界广泛接受的基础定理。 由此出发,各电力企业更应以此理念,不断推进企业现代化进程,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充分运用。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领导层务必要以身作则,切实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坚持定期走基层、走现场,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精神与思想状态、诉求与不满,且不仅要及时处理职工反馈的关于生产环节与企业建设的意见,更要注意并帮助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常常处在生产一线,不仅工作重复、单调,而且所担负的责任巨大,任何操作都不能疏忽,且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危险,造成职工心理压力沉重,长期倒班工作,极易引发事故。其次,应对全体职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适时减轻职工心理负担,并尽力改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健康化、和谐化、安全化的工作氛围,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3.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 首先,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整体化管理,彻底革除生产过程相分离,管理互相推诿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生产各阶段、各过程连结起来。 其次,坚持行政、安全统一人制,将安全职责与行政职责相统一,以便在制定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时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且避免了事故后的相互推诿。 再次,将生产环节划分开来,并把安全责任逐级逐层细化,落实到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现安全生产逐级管理,层层约束。 最后,要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务必组织全体员工就各次事故认真学习,切实总结,以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4.加强监督力度 监督与奖惩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中,即便再完美的规章体制,再充分的教育与学习,也难以完全避免员工在实际操作与运行中出错或违规,也难以避免各项章程全部如实执行。这时,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奖惩机制,以一种强制又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实现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监督具体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静态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动态监督。 静态监督指的是对各项硬指标的监督,即各职工对规程的遵守情况、设备维护是否符合标准、安全工器具的维护与摆放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得以实行等。 动态监督主要是指对各项可变环节的监督,即职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各项准备与实行工作的监督、安全设备与措施的展开与实行、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的实现程度等。
5.开展多层次、全面化安全培训工作 各大电力企业在职工上岗前都会对其进行各项安全培训,但培训的方式与内容往往老旧、枯燥且难于理解,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探索和改善安全培训机制,切实寻找到一条可行性强且教育力度大的培训方式。建议企业在开展安全培训时,除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还要不断加入贴合实际、易于理解、教育性强的内容,如历次事故分析与规程制定过程等,并分批次、分阶段定期进行常规性安全培训,更要注意在培训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培训。
四、总结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产业也步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大量先进设备与先进理念的涌入,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国家对能源产业的大量投入,使得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进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然而,作为电力产业的一员,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们所担负的巨大职责,这对电力安全生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更应以开放的思想,兼容并包的心胸,坚定的信念与严谨的态度,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革除弊病,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切实实现生产安全、职工安全、企业稳定与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