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有效当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hu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即有效性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问题是师生互动的桥梁,更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催化剂,那么怎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更有效,让问题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呢?笔者以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该从整篇课文的角度来谋划,应设计递进式、有层次、有节奏感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还应符合本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切合本班学生实际。
  《种子的梦》是一首写于“文革”时期的诗。诗人柯岩借种子自喻,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读全诗,不难发现“种子的梦”是希望在明年的春天里能开花结果。种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藏进土地、接受水分滋润、努力冲破土层压力、一点一滴积攒力气。而种子的梦就是诗人自己的梦,种子的理想,种子的信念,种子的奋发向上、勇敢坚强,就是诗人真实的写照。鉴于对全诗的理解,我提炼出了能贯穿全文的问题: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诗歌语言精练、内容含蓄、表达隐晦,五年级学生很难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阶梯式地推进此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从读中去发现,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感悟。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中心问题,我设计了五级台阶,层层深入,最终引领学生进入到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灵魂殿堂。
  第一级台阶:学生初读诗歌,对种子有了初步感知。
  第二级台阶: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句,作批注,加深对种子的理解。
  第三级台阶:当学生读到“为了冲破那土层的压力,我一点一滴地积攒力气”时,引导想象,种子受到哪些压力,又是怎样冲破压力的,并指导学生读出“冲破、积攒”的力量来,让学生感悟到种子的坚强、不畏艰难。此时时机成熟,应该立即抛出问题“你觉得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学生这时的回答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级台阶:当学生读到“我思念那明媚的阳光,我思念那辽阔的大地”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在辽阔的原野上,累累果实正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另一组是在冰冷的冬季,种子被埋在黑漆漆的地下,可是它一直在努力向上生長。学生看完图片,进行对比。这时再抛出问题“这又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学生心中必定有了渴望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种子的模样。
  第五级台阶: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十年动乱”时期,作者以及许许多多的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忍受的精神、肉体上的折磨。此时第三次抛出问题“作者自喻为一粒种子,这又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呢”,学生自然能将种子、诗人以及那个时代联系起来,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刻画出一个坚强、坚定、坚毅的灵魂。
  五级台阶,由低向高,逐步推进。从初读的铺垫,再读的理解,到问题的呈现;从通过画面的想象,有感情的朗读,图片的对比、背景的介绍,到问题的解决,如此一咏三叹,千锤百炼,让“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摒弃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等策略及技巧,以期达到课堂提问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安徽怀宁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科普文语言生动,逻辑性强,结构严密,说明方法丰富,与其他文体的课文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科普文教学应做到既关注语言魅力,了解科普知识,又要研究说明方法,学习表达方式,做到语言与表达“双翼”齐飞。  一、品读语言,凸显语文特点  不同的科普文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有的简明平实,有的生动形象。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而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  1.细嚼慢咽,感受语言的精确  科普
为了更好地锻炼身体,森林里的自行车爱好者们成立了一个骑行队。骑行队的成员个个都有自行车,兔小弟骑的是山地自行车,鹿小姐骑的是女式自行车……  骑行队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骑行活动,今天到这里踏青,明天到那里采风,吸引了很多动物加入。这不,大象也来了。他找到骑行队猴队长,申请加入骑行队。  “欢迎!欢迎!”猴队长热情地说,“只要有自行车的都可以加入骑行队。”  “好好好!我这就去买自行车。”大象告别猴队
《妈妈的账单》一文以“账单”切入,角度新颖,将母爱的无声、无私与无价体现得极其动人。从课文叙述的内容来看,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课文切入的视角来看,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则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笔者引领学生将目光聚焦于“两份账单”,在渐次深入的对比阅读、讨论与交流中,不断激活、丰盈学生的情感体验。妈妈的账单饱含着的那份浓情蜜意,便如汩汩温泉自然流淌于课堂。
茉莉有一根看上去很不一样的棉花糖。  “呼——”一阵风吹来,棉花糖飞了起来。  “噢!别跑,棉花糖!”  在街角,茉莉找到了闪闪发光的棉花糖棒。“哇,好漂亮!”  “嘀嘀——”一辆汽车飞快地冲过来,茉莉赶紧躲开,棉花糖棒不小心碰到了汽车。“哧——”汽车立刻变得软软的,就像和好的面团。  茉莉用棉花糖棒点点立交桥,立交桥变得软软的,“哧溜哧溜”桥上的面团车一个一个顺着滑了下去。  哈哈!茉莉发现了一
快樂的五一
期刊
影子
期刊
7天使說她要变一个好玩的魔术于是用绒布将大地遮住过了许久她把绒布掀开又将万物一下子变出她总是乐此不疲于是我们看到了黑夜和白天——周而往复
冬天即将到来,可怜的小鼹鼠还没有找到一床可以抵御寒冷的被子。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想来帮助他。  大象拿着他的被子对小鼹鼠说:“亲爱的小鼹鼠,我的被子是用柔软的青草做成的,青草的味道好闻极了,盖上我的青草被子,一定能让你过一个香香的、暖暖的冬天。”  小鼹鼠看着大象的被子,对大象说:“谢谢你象大哥,你的青草被子很好,可是我的洞穴太小了,放不下这么大的青草被子。”  小蚂蚁拿着他的被子对小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生活是习作的基础,离开了生活,习作就变成了枯燥乏味且没有意义的文字。教师应将习作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能力、思考能力,才能让习作教学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让他们乐于动笔,愿意表达,写出真正富有童趣、童真的习作。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从字词到结构有很多知识点,也可以延伸出很多教学内容。因此,教学除了要结合相应的年段与学期目标外,还应结合相应的文体进行。笔者以《唯一的听众》一课教学片段为例,浅析依据文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重点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现在你们认真思考一下,这篇课文除了故事内容外,在构思上有什么技巧呢?  (生仔细阅读课文)  生:老师,这个故事的结尾有点出乎意料,最后点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