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常用于分析政治演讲中隐含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有效方法。以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为理论基础,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就卡扎菲之死的发言为文本,对该语篇中使用的词汇及修辞方面进行了批评话语分析,揭示了奥巴马在演讲中通过使用适当的人称代词、体贴的话语、非正式话语等,以话语的力量将其意愿和观点传达给听众,从而控制听众的意识形态,获得更多支持,进而巩固国家权力,实现其政治目标。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权力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5-0103-03
一、前言
语言是构成话语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直接参与社会关系的建构。话语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表达,例如词语和句子,都可以潜在地反映说话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作为多角度的话语分析框架,它通过对话语形式的分析来研究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揭示话语中未公开的意识形态含义,例如人们话语中经常会存在的习惯性歧视、偏见和对事实的歪曲。
有些时候,听众通常捕捉不到话语背后暗藏的信息,这体现在公众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含义捕捉的敏感度不够。因此,分析话语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进行解析,可以帮助公众提升语言敏感度,以及对语言的整体欣赏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本文将CDA中关于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有关奥巴马对穆阿迈尔·卡扎菲(以下简称卡扎菲)之死的回应发言,解释奥马巴如何通过选择有助于他实现政治目标的语言来掩盖其权力的不平衡,以阐明话语、意识形态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选择语言来传递政治权力,进而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改变人们的认知。
二、理论框架
(一)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与产生语言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构成话语的组成部分,包括不同层次的词汇和句子,都可能反映出说话者的信念、思想和价值观。其中,话语权与参与方的不对称性有关,参与方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话语的产生、传播和接受具有不同的控制权[1]。当前,批评话语分析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大众文本以揭示话语中包含的意识形态,即思想如何通过权力关系进行传播,从而实现说话人的目的。
(二)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
语言既不是交流的媒介,也不是社会结构的反映,但它传播了一系列的现实,并且是社会过程的一部分[2]。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重构人们思想观念的有效工具。它通常用于表达说话者的一些特定目的,例如动机、说服、命令和要求。因此,语言的结构可以应用于控制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此外,可以根据社会地位、阶级区别和划分社会中的这些人和事件,以证明该系统中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尤其是个人的权力。话语是反映说话人意识形态、权力和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实践,在一定的语境下,容易受到社會结构和地位的影响。因此,话语作为一种语言使用形式,无论是否与人的素养有关,都将受到语言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权力这个词被广泛用于分析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正如辛斌教授所解释的那样,“权力”由“权力”和“权力之上”两部分组成[3]。前者是指追求自身的目的和利益的能力,后者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对他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例如,如果A占主导地位,而B从属,则意味着A的权力在B之上。因此,权力的两方相似地介入到社会中,并相互进行控制。事实上,语言的真正力量产生于社会中的话语和权力关系。Fairclough和Wodak认为话语与权力是交织在一起的,话语可以通过说话者的语言使用来建立、维持或改变权力关系[4]。通常,说话者的话语支配能力不尽相同,因为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话语权。因此,通过在话语中使用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可以产生感染力,增强说话人影响他人的能力。
意识形态则属于哲学范畴,是一种植根于文化、认知和情感系统中的信仰和态度。它通常是隐性的,往往以归化和常识的形式隐藏在语言表达中。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是通过话语来传达的,意识形态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它不仅是结构的一个属性,而且更是话语事件的一个属性。换言之,语言在传递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包含权力的话语,意识形态与话语和权力密不可分,而话语又是权力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话语可以操作、执行、维持或颠覆权力。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充分表明权力可以通过话语实现其功能。
意识形态与社会权力的关系是双向的建构关系。一方面,意识形态话语力求使人们接受和承认一定的权力关系;另一方面,它通过影响和控制话语产生来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同的阶级或群体总是用话语权来捍卫自己的地位或权力。现代社会中,权力阶层经常用语言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进而重塑人们的意识形态,维护自己的权力。在政治演讲中,演讲者通过影响和控制自己的意识形态来说服公众,树立自己和政党的良好形象,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政府和国家的利益,这正是演讲者在政治演讲中的意识形态力量。因此,本研究将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来揭示政治演讲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
三、文本分析
(一)使用适当的人称代词
在演讲中,政客将会使用各种策略来掩盖权力的不平衡,人称代词的选择就是其中之一。政治家们非常善于使用人称代词来提高其语言的吸引力,调节与听众的距离[5]。如在奥巴马这个仅有789个词的演讲中,人称代词we/us/our总共出现了29次,排名第一。这一语言的使用策略具有深远的目的。
奥巴马多次使用人称代词“we”来让自己与广大听众融为一体。他认为自己是美国人民和盟军的发言人,希望在战争中充分获得本国人民及盟军的支持;他同时又把自己当作利比亚人民的发言人,而“us”这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则凸显出奥巴马真正的目的:他将美国的利益与利比亚的利益紧密结合,争取拉近美国与利比亚人民的关系,似乎两者是利益的共同体,同时强调国际社会一直站在维护利比亚人民自由的角度采取行动,希望他们相信只有美国才能拯救自己于危难,帮助其重获自由新生。 此外,奥巴马还用“Qadda. regim”“dark shadow of tyranny”这样的词语来清楚地将自己与敌人卡扎菲政府区分开。卡扎菲政府被形容为邪恶的,并被人民强烈谴责为暴力政权。与之相比,美国政府一直为反对卡扎菲的残暴统治而努力着,致力于维护利比亚的安定与世界和平。然而,奥马巴用词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凸显出自己及美国政府充满正义、崇高伟大的国际形象。通过语言策略,他成功地使公众忽略了反对美国的声音和国际社会的反战抗议,而任意歪曲了卡扎菲政权的表现。
(二)使用体贴的话语
当奥巴马庆祝卡扎菲政权的倒台时,他也向为美国牺牲的士兵表达了哀悼,并向美国前线士兵表达了敬意。
奥巴马在讲话中故意使用“Americans that we lost at the hands of Qadda.’s terror”,这一表述把美军付出的牺牲和代价归结为卡扎菲的恐怖统治,淡化了美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时奥巴马运用“close the wound of their loss”这样的描述,特意从军人家庭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为未能弥补他们的巨大损失而感到遗憾,企图减轻这些家庭对失去亲人的伤心。对于利比亚人民,奥巴马也对他们表示关注和鼓励。他用“partners”之类的词来彰显他与利比亚人民的友谊,并企图把美国当作他们的伙伴。利用“we stand together as a nation by their side”更是展现出美国对利比亚战争牺牲者深深的同情,并对他们作出了庄严的承诺,保证美国政府将一直长期站在利比亚人民的身后,为他们提供尊严、自由和机会。通过类似这样体贴的话语,奥巴马试图美化美国在战争中的角色,让利比亚人民相信美国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
(三)使用非正式话语
Fairclough认为非正式性是话语民主化的策略之一,说话者可以通过用平和的语气相互称呼来拉近自己与听者之间的距离[1]。
奥巴马在发言中将利比亚的公众描述为“courageous Libyan people”和“our Libyan friends”,而不是“Libyans”。尽管这表明他对利比亚人很友好,但紧接着运用“broke the back of the regime”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强调利比亚人为了正义要求推翻卡扎菲的统治。奥巴马以他的溢美之词为借口来掩盖真相,逃避美国对利比亚发动战争的责任和非理性的行为。
从“protect the Libyan people”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奥巴马将美国士兵的未来与利比亚的未来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用“determine their own destiny”这样充满鼓励意味的话语让参战士兵充分意识到身上肩负的巨大责任。他用这种看似受到赞扬的语气来安抚前线的美国士兵,鼓励他们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而战。
同时奥巴马运用了“bright smiles”“extraordinary lives”这样的描述来淡化牺牲的悲惨现实,并提高士兵的精神境界,他还声称他会“stand together by their side”,以缩小他和牺牲的士兵之间的距离,同时鼓励士兵们为正义事业继续斗争。
(四)使用平行与重复
在演讲中,演讲者往往通过排比、重复、比较等方式表达个人意识,在增强语言气势的同时使听众更能理解自己的观点,成功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进而使说话人更容易传递的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在此次发言中,奥巴马利用“detained,beaten and killed”这样的平行措辭向公众描绘了卡扎菲政权的黑暗和残酷,这使公众很容易认为推翻卡扎菲政权是整个世界的诉求,是众望所归。这几个词“描绘”了在卡扎菲执政期间的利比亚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中,奥巴马意图表达推翻这一残暴政权的无疑是大势所趋,也成功地迎合了历史潮流。
奥巴马以这样的平行词“inclusive and tolerant and
democratic Libya”以及“dignity,freedom and opportunities”描绘了一个充满尊严、宽容和机会的利比亚新蓝图,而这则需要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同时他也谴责了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似乎在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民众难以获得更多民主和自由。这两套对比鲜明的话语,很容易让公众相信他的表面意图,即美国参与利比亚战争完全是为了利比亚的光明前途和自由民主,以及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此外,奥巴马还使用诸如“country’s liberation” “quick formation”“stable transition”“fair election”之类流畅的描述性词语来构成平行句子。从表面上看,他强调了美国一直对利比亚的未来表示深切关注,并期待利比亚迅速得到解放。这一系列话语表现出美国致力于帮助利比亚建立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利比亚与国际社会真诚合作,为共建一个崭新的国家付诸行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本意却是通过支持利比亚新政府,以从这个战略基地获得最大的利益。
四、结论
一般而言,由于意识形态使用话语是一种表达形式,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可以用作分析政治演讲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假设(例如权力关系)的有效方法。奥巴马运用多种语言手段,通过政治话语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然后在演讲中掩饰权力的不平衡,以实现他未来的政治目标。奥巴马通过成功地利用自己的声音力量来操纵各种听众,使听众下意识地放弃抵抗并愿意接受他的观点,这从侧面也证实了这一点,即语言不仅反映了权力的不平等,而且是加强它的工具[6]。在现代社会中,统治阶级通常几乎不使用武力或胁迫手段来操纵权力来实现社会控制,而是更倾向于依靠话语的力量,暗中影响和重塑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说服公众,赢得他们的支持,并为所属的政党树立正面的形象。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New York: Longman,1995.
[2]Fowler R.Language in the News: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M].London:Routledge,1991.
[3]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5).
[4]Fairclough N,Wodak R.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SAGE,1997.
[5]Maitland K,Wilson J.Pronominal sele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ict[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7(11).
[6]Hodge B,Kress G,Trew T.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 Routledge,1979.
作者简介:娄巍(1992—),女,汉族,吉林榆树人,单位为广州工商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语言学。
(责任编辑:马双)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权力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5-0103-03
一、前言
语言是构成话语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直接参与社会关系的建构。话语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表达,例如词语和句子,都可以潜在地反映说话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作为多角度的话语分析框架,它通过对话语形式的分析来研究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揭示话语中未公开的意识形态含义,例如人们话语中经常会存在的习惯性歧视、偏见和对事实的歪曲。
有些时候,听众通常捕捉不到话语背后暗藏的信息,这体现在公众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含义捕捉的敏感度不够。因此,分析话语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进行解析,可以帮助公众提升语言敏感度,以及对语言的整体欣赏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本文将CDA中关于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有关奥巴马对穆阿迈尔·卡扎菲(以下简称卡扎菲)之死的回应发言,解释奥马巴如何通过选择有助于他实现政治目标的语言来掩盖其权力的不平衡,以阐明话语、意识形态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选择语言来传递政治权力,进而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改变人们的认知。
二、理论框架
(一)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与产生语言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构成话语的组成部分,包括不同层次的词汇和句子,都可能反映出说话者的信念、思想和价值观。其中,话语权与参与方的不对称性有关,参与方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话语的产生、传播和接受具有不同的控制权[1]。当前,批评话语分析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大众文本以揭示话语中包含的意识形态,即思想如何通过权力关系进行传播,从而实现说话人的目的。
(二)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
语言既不是交流的媒介,也不是社会结构的反映,但它传播了一系列的现实,并且是社会过程的一部分[2]。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重构人们思想观念的有效工具。它通常用于表达说话者的一些特定目的,例如动机、说服、命令和要求。因此,语言的结构可以应用于控制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此外,可以根据社会地位、阶级区别和划分社会中的这些人和事件,以证明该系统中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尤其是个人的权力。话语是反映说话人意识形态、权力和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实践,在一定的语境下,容易受到社會结构和地位的影响。因此,话语作为一种语言使用形式,无论是否与人的素养有关,都将受到语言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权力这个词被广泛用于分析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正如辛斌教授所解释的那样,“权力”由“权力”和“权力之上”两部分组成[3]。前者是指追求自身的目的和利益的能力,后者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对他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例如,如果A占主导地位,而B从属,则意味着A的权力在B之上。因此,权力的两方相似地介入到社会中,并相互进行控制。事实上,语言的真正力量产生于社会中的话语和权力关系。Fairclough和Wodak认为话语与权力是交织在一起的,话语可以通过说话者的语言使用来建立、维持或改变权力关系[4]。通常,说话者的话语支配能力不尽相同,因为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话语权。因此,通过在话语中使用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可以产生感染力,增强说话人影响他人的能力。
意识形态则属于哲学范畴,是一种植根于文化、认知和情感系统中的信仰和态度。它通常是隐性的,往往以归化和常识的形式隐藏在语言表达中。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是通过话语来传达的,意识形态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它不仅是结构的一个属性,而且更是话语事件的一个属性。换言之,语言在传递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包含权力的话语,意识形态与话语和权力密不可分,而话语又是权力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话语可以操作、执行、维持或颠覆权力。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充分表明权力可以通过话语实现其功能。
意识形态与社会权力的关系是双向的建构关系。一方面,意识形态话语力求使人们接受和承认一定的权力关系;另一方面,它通过影响和控制话语产生来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同的阶级或群体总是用话语权来捍卫自己的地位或权力。现代社会中,权力阶层经常用语言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进而重塑人们的意识形态,维护自己的权力。在政治演讲中,演讲者通过影响和控制自己的意识形态来说服公众,树立自己和政党的良好形象,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政府和国家的利益,这正是演讲者在政治演讲中的意识形态力量。因此,本研究将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来揭示政治演讲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
三、文本分析
(一)使用适当的人称代词
在演讲中,政客将会使用各种策略来掩盖权力的不平衡,人称代词的选择就是其中之一。政治家们非常善于使用人称代词来提高其语言的吸引力,调节与听众的距离[5]。如在奥巴马这个仅有789个词的演讲中,人称代词we/us/our总共出现了29次,排名第一。这一语言的使用策略具有深远的目的。
奥巴马多次使用人称代词“we”来让自己与广大听众融为一体。他认为自己是美国人民和盟军的发言人,希望在战争中充分获得本国人民及盟军的支持;他同时又把自己当作利比亚人民的发言人,而“us”这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则凸显出奥巴马真正的目的:他将美国的利益与利比亚的利益紧密结合,争取拉近美国与利比亚人民的关系,似乎两者是利益的共同体,同时强调国际社会一直站在维护利比亚人民自由的角度采取行动,希望他们相信只有美国才能拯救自己于危难,帮助其重获自由新生。 此外,奥巴马还用“Qadda. regim”“dark shadow of tyranny”这样的词语来清楚地将自己与敌人卡扎菲政府区分开。卡扎菲政府被形容为邪恶的,并被人民强烈谴责为暴力政权。与之相比,美国政府一直为反对卡扎菲的残暴统治而努力着,致力于维护利比亚的安定与世界和平。然而,奥马巴用词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凸显出自己及美国政府充满正义、崇高伟大的国际形象。通过语言策略,他成功地使公众忽略了反对美国的声音和国际社会的反战抗议,而任意歪曲了卡扎菲政权的表现。
(二)使用体贴的话语
当奥巴马庆祝卡扎菲政权的倒台时,他也向为美国牺牲的士兵表达了哀悼,并向美国前线士兵表达了敬意。
奥巴马在讲话中故意使用“Americans that we lost at the hands of Qadda.’s terror”,这一表述把美军付出的牺牲和代价归结为卡扎菲的恐怖统治,淡化了美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时奥巴马运用“close the wound of their loss”这样的描述,特意从军人家庭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为未能弥补他们的巨大损失而感到遗憾,企图减轻这些家庭对失去亲人的伤心。对于利比亚人民,奥巴马也对他们表示关注和鼓励。他用“partners”之类的词来彰显他与利比亚人民的友谊,并企图把美国当作他们的伙伴。利用“we stand together as a nation by their side”更是展现出美国对利比亚战争牺牲者深深的同情,并对他们作出了庄严的承诺,保证美国政府将一直长期站在利比亚人民的身后,为他们提供尊严、自由和机会。通过类似这样体贴的话语,奥巴马试图美化美国在战争中的角色,让利比亚人民相信美国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
(三)使用非正式话语
Fairclough认为非正式性是话语民主化的策略之一,说话者可以通过用平和的语气相互称呼来拉近自己与听者之间的距离[1]。
奥巴马在发言中将利比亚的公众描述为“courageous Libyan people”和“our Libyan friends”,而不是“Libyans”。尽管这表明他对利比亚人很友好,但紧接着运用“broke the back of the regime”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强调利比亚人为了正义要求推翻卡扎菲的统治。奥巴马以他的溢美之词为借口来掩盖真相,逃避美国对利比亚发动战争的责任和非理性的行为。
从“protect the Libyan people”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奥巴马将美国士兵的未来与利比亚的未来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用“determine their own destiny”这样充满鼓励意味的话语让参战士兵充分意识到身上肩负的巨大责任。他用这种看似受到赞扬的语气来安抚前线的美国士兵,鼓励他们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而战。
同时奥巴马运用了“bright smiles”“extraordinary lives”这样的描述来淡化牺牲的悲惨现实,并提高士兵的精神境界,他还声称他会“stand together by their side”,以缩小他和牺牲的士兵之间的距离,同时鼓励士兵们为正义事业继续斗争。
(四)使用平行与重复
在演讲中,演讲者往往通过排比、重复、比较等方式表达个人意识,在增强语言气势的同时使听众更能理解自己的观点,成功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进而使说话人更容易传递的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在此次发言中,奥巴马利用“detained,beaten and killed”这样的平行措辭向公众描绘了卡扎菲政权的黑暗和残酷,这使公众很容易认为推翻卡扎菲政权是整个世界的诉求,是众望所归。这几个词“描绘”了在卡扎菲执政期间的利比亚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中,奥巴马意图表达推翻这一残暴政权的无疑是大势所趋,也成功地迎合了历史潮流。
奥巴马以这样的平行词“inclusive and tolerant and
democratic Libya”以及“dignity,freedom and opportunities”描绘了一个充满尊严、宽容和机会的利比亚新蓝图,而这则需要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同时他也谴责了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似乎在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民众难以获得更多民主和自由。这两套对比鲜明的话语,很容易让公众相信他的表面意图,即美国参与利比亚战争完全是为了利比亚的光明前途和自由民主,以及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此外,奥巴马还使用诸如“country’s liberation” “quick formation”“stable transition”“fair election”之类流畅的描述性词语来构成平行句子。从表面上看,他强调了美国一直对利比亚的未来表示深切关注,并期待利比亚迅速得到解放。这一系列话语表现出美国致力于帮助利比亚建立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利比亚与国际社会真诚合作,为共建一个崭新的国家付诸行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本意却是通过支持利比亚新政府,以从这个战略基地获得最大的利益。
四、结论
一般而言,由于意识形态使用话语是一种表达形式,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可以用作分析政治演讲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假设(例如权力关系)的有效方法。奥巴马运用多种语言手段,通过政治话语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然后在演讲中掩饰权力的不平衡,以实现他未来的政治目标。奥巴马通过成功地利用自己的声音力量来操纵各种听众,使听众下意识地放弃抵抗并愿意接受他的观点,这从侧面也证实了这一点,即语言不仅反映了权力的不平等,而且是加强它的工具[6]。在现代社会中,统治阶级通常几乎不使用武力或胁迫手段来操纵权力来实现社会控制,而是更倾向于依靠话语的力量,暗中影响和重塑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说服公众,赢得他们的支持,并为所属的政党树立正面的形象。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New York: Longman,1995.
[2]Fowler R.Language in the News: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M].London:Routledge,1991.
[3]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5).
[4]Fairclough N,Wodak R.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SAGE,1997.
[5]Maitland K,Wilson J.Pronominal sele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ict[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7(11).
[6]Hodge B,Kress G,Trew T.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 Routledge,1979.
作者简介:娄巍(1992—),女,汉族,吉林榆树人,单位为广州工商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语言学。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