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事之春
前不久娃哈哈公司董事长宗庆后爆料:达能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娃哈哈集团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原因是11年前的一份合作协议中一个当初未曾重视的细节,而今成了达能公司要价的依据。随后消息显示:由于双方谈判未见成效,很可能对簿公堂。结果将会如何,目前尚难以判断。
紧接着,4月初传出美国强生公司收购大宝的新闻。尽管该消息尚未得到双方的确认,但已有消息灵通人士声称:其实这桩交易在3月27日就已经完成。此次大宝转让的形式为股权整体转让,转让标的包括北京三露厂持有的83.42%的国有股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持有的16.58%的股份,底价23亿元,交易细节尚未可知。
至4月11日晚间,苏泊尔发布的公告显示,去年曾引发商务部反垄断调查的法国SEB并购苏泊尔事宜,日前已正式获得国家商务部的批准。消息传出的第二天,苏泊尔股票价格接近涨停,涨幅高达10.01%。此前并购受阻,原因是当时官方认为这桩并购案可能导致中国炊具市场的垄断,而业内更多担心的是该知名本土品牌的“流失”。
谈成败,论得失
以上的这几个案例,有尚未确认发生的,有正在发生的,亦有已经出现问题的,非常值得深思。而几年前发生的两桩并购案例,在今天看来,亦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一桩是同为法国达能公司导演的收购乐百氏一案,现在已被公认的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市场上而今已经很难见到乐百氏的踪影,达能也未从中捞得多少好处。此案例经常被引以为“前车之鉴”。
另一桩是南孚电池的案例。南孚电池从1999年9月引入战略投资后,股权在资本市场几经转让,最终在2003年为美国吉列公司控制,而在中国内地市场,吉列公司下属品牌金霸王和南孚一直是竞争对手。至2005年1月28日,宝洁收购吉列,成为南孚的新东家。
与乐百氏的案例相反,尽管南孚为吉列所控制,但该品牌电池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却不俗,远远胜过金霸王,目前后者市场份额只占到前者的1/10。
以上所谈及的主要是外国公司并购本土著名品牌的案例。本土企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也同样是一路坎坷。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曾一度让国人士气大涨,但目前依然处在艰难的整合阶段。而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部门、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均以失败告终,至今尚未摆脱困境。
本土企业的五点反思
为什么本土企业在与外资企业“联姻”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有五个方面值得反思:
第一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上述几起不幸的“婚姻”,多半是起于对合同条文的疏忽和对海外法律的不熟悉。娃哈哈认为达能这场“强行收购”的“阴谋”是始于10年前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也就是合作协议上的那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漏洞。而明基公司面对西门子手机业务部门高额的人力成本,却不敢轻易裁员,因为受该国法律保护的裁员成本高得吓人!
第二是合作动机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本土品牌都需要寻求与国际品牌的“联姻”才是走上国际市场的惟一途径,国际品牌也并不是本土品牌的救世主。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既需要检验本公司的合作动机,也需要充分预期合作对象的合作动机,警惕可能发生的意外。
第三是战略与策略的问题。对于一桩预期前景可观的合作,需要充分把握“守”与“让”的分寸:本品牌的去留、老员工的安置、股份结构重新确定,以及公司的经营决策权的分配等等,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
第四是整合的问题。要充分预计公司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两个不同的公司,在企业文化、经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同,这在跨国并购案例中尤为突出。两家战略互补性非常强的公司,很有可能因为文化整合、人员整合和管理整合出现问题,而难见成效,甚至以失败告终。
最后一个是心态的问题。既然参与了国际市场的游戏,就应该遵守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所谓“愿赌服输”,而不应等出了问题就祭出“民族大义”的旗帜,数落外资公司千般不是。所以,本土企业的管理人士可能需要认真去学习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了。不懂规则怎么去和人游戏?
责任编辑:田 耘
前不久娃哈哈公司董事长宗庆后爆料:达能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娃哈哈集团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原因是11年前的一份合作协议中一个当初未曾重视的细节,而今成了达能公司要价的依据。随后消息显示:由于双方谈判未见成效,很可能对簿公堂。结果将会如何,目前尚难以判断。
紧接着,4月初传出美国强生公司收购大宝的新闻。尽管该消息尚未得到双方的确认,但已有消息灵通人士声称:其实这桩交易在3月27日就已经完成。此次大宝转让的形式为股权整体转让,转让标的包括北京三露厂持有的83.42%的国有股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持有的16.58%的股份,底价23亿元,交易细节尚未可知。
至4月11日晚间,苏泊尔发布的公告显示,去年曾引发商务部反垄断调查的法国SEB并购苏泊尔事宜,日前已正式获得国家商务部的批准。消息传出的第二天,苏泊尔股票价格接近涨停,涨幅高达10.01%。此前并购受阻,原因是当时官方认为这桩并购案可能导致中国炊具市场的垄断,而业内更多担心的是该知名本土品牌的“流失”。
谈成败,论得失
以上的这几个案例,有尚未确认发生的,有正在发生的,亦有已经出现问题的,非常值得深思。而几年前发生的两桩并购案例,在今天看来,亦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一桩是同为法国达能公司导演的收购乐百氏一案,现在已被公认的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市场上而今已经很难见到乐百氏的踪影,达能也未从中捞得多少好处。此案例经常被引以为“前车之鉴”。
另一桩是南孚电池的案例。南孚电池从1999年9月引入战略投资后,股权在资本市场几经转让,最终在2003年为美国吉列公司控制,而在中国内地市场,吉列公司下属品牌金霸王和南孚一直是竞争对手。至2005年1月28日,宝洁收购吉列,成为南孚的新东家。
与乐百氏的案例相反,尽管南孚为吉列所控制,但该品牌电池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却不俗,远远胜过金霸王,目前后者市场份额只占到前者的1/10。
以上所谈及的主要是外国公司并购本土著名品牌的案例。本土企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也同样是一路坎坷。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曾一度让国人士气大涨,但目前依然处在艰难的整合阶段。而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部门、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均以失败告终,至今尚未摆脱困境。
本土企业的五点反思
为什么本土企业在与外资企业“联姻”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有五个方面值得反思:
第一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上述几起不幸的“婚姻”,多半是起于对合同条文的疏忽和对海外法律的不熟悉。娃哈哈认为达能这场“强行收购”的“阴谋”是始于10年前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也就是合作协议上的那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漏洞。而明基公司面对西门子手机业务部门高额的人力成本,却不敢轻易裁员,因为受该国法律保护的裁员成本高得吓人!
第二是合作动机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本土品牌都需要寻求与国际品牌的“联姻”才是走上国际市场的惟一途径,国际品牌也并不是本土品牌的救世主。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既需要检验本公司的合作动机,也需要充分预期合作对象的合作动机,警惕可能发生的意外。
第三是战略与策略的问题。对于一桩预期前景可观的合作,需要充分把握“守”与“让”的分寸:本品牌的去留、老员工的安置、股份结构重新确定,以及公司的经营决策权的分配等等,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
第四是整合的问题。要充分预计公司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两个不同的公司,在企业文化、经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同,这在跨国并购案例中尤为突出。两家战略互补性非常强的公司,很有可能因为文化整合、人员整合和管理整合出现问题,而难见成效,甚至以失败告终。
最后一个是心态的问题。既然参与了国际市场的游戏,就应该遵守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所谓“愿赌服输”,而不应等出了问题就祭出“民族大义”的旗帜,数落外资公司千般不是。所以,本土企业的管理人士可能需要认真去学习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了。不懂规则怎么去和人游戏?
责任编辑:田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