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阅评》的编发路径和做法,并对《新闻阅评》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闻阅评 路径 实践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于2011年2月15日创办《新闻阅评》,由集团新闻研究室负责编发。截至2013年9月1日,共刊发131期,阅评范围涉及集团的纸媒《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和中国芜湖新闻网、芜湖手机报。我们在芜湖新闻网“芜湖微博”还开设了“我评家乡报纸和芜湖新闻网”,采用网民和我们互动的方式,共发阅评式微博1489条(2012年5月因为芜湖微博升级到新浪微博而停发),通过报业集团《采编之家》电子内刊编发“新闻阅评”340条,形成专业阅评与网络阅评、纸质阅评与电子阅评互动,学者、媒体人、大学生与网民互动的格局,走出了一条既当“警察”又当朋友的成功之路。
一、集团《新闻阅评》编发路径及主要做法
2010年9月,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室正式成立,集团领导一项指令性任务就是要办好集团自己的《新闻阅评》。2010年11月开始试刊,共试刊2期。2011年正式编发《新闻阅评》,全年出36期,以表扬为主。从2012年开始,集团对 《新闻阅评》的数量和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每年要求编发《新闻阅评》50期,其中批评阅评不少于20篇,截至2012年12月12日,全年共发《新闻阅评》60期,其中批评阅评20期。2013年1-9月,发《新闻阅评》33期。
1、阅评对象
阅评对象为集团公开注册和发行的媒体,如《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芜湖新闻网、芜湖手机报等。
2、阅评重点
报业集团《新闻阅评》与省市《新闻阅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重点研评各媒体新闻舆论导向是否正确、稿件采写是否可读、稿件编辑是否恰当、版面设计是否创新等。其目的就是搭建集团内新闻监督、采编切磋、业务交流的平台,使之成为媒体的“警察”,采编人员的参谋。
相同之处: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稿件、图片、版面和网页以及新闻采访、主题策划等方面,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导向,做到时刻提醒,防患于未然。要求注重新闻阅评的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服务性。
不同之处:一是鉴于集团媒体的不同种类,在总体把握舆论导向的同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阅评。《芜湖日报》作为地方党报,我们主要阅评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江晚报》作为都市类报纸,我们偏重它的服务性和可读性;《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作为女性周刊,我们关注它的针对性和时尚性。二是注重从业务探讨的角度,从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出发,善意、亲切、平等,而不是责难地提出不足和建议,使采编人员看后能感受到真心服务和贴心的温暖,使《新闻阅评》成为不握手的朋友。三是编发《新闻阅评》更及时,整改更有操作性。
3、阅评程序
报业集团制定《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阅评工作暂行办法》,对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阅评范围、机构设置及待遇、阅评员职责、新闻研究室职责、各媒体职责和新闻阅评结果运用作了明确的规定,成立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阅评组,使集团《新闻阅评》有了一个具体的操作规范,具体有三个方面:
(1)稿件来源:由集团新闻阅评小组的同志担任撰稿任务,具体成员由集团资深报人、特约阅评员(全国资深传媒人)和芜湖文化界和教育界人士及报业集团新闻研究室工作人员担任。
(2)编辑过程:由报业集团新闻研究室一名资深编辑专门负责《新闻阅评》的约稿和编辑工作;新闻研究室主任负责二审,分管编务的集团副总编辑负责终审和签发,集团印务公司负责印刷,新闻研究室负责发送。其主要发送省市委宣传部及新闻阅评组、集团领导、各媒体和集团编务部门。
(3)“抄告单”制度:对省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中涉及对集团媒体的批评阅评,由集团新闻研究室负责向责任媒体發送抄告单,限期答复,并由新闻研究室向省市委宣传部回复。
二、实行“三个结合”,实现“新闻阅评”的多样性
我们在编发《新闻阅评》时,提出“三个结合”,摸索出“新闻阅评”多样性的成功路子。具体如下:
1、纸质《新闻阅评》与网上“新闻阅评”相结合,丰富“新闻阅评”的形式
我们在办好纸质《新闻阅评》的同时,在芜湖新闻网芜湖微博上开设了“我评家乡报纸和芜湖新闻网”话题,由集团新闻研究室的同志负责每天在“芜湖微博”上评报、评刊、评网,并由专人对阅评内容进行收录、整理、造册;我们还在集团新闻研究室创办的《采编之家》电子内刊上开设的《芜湖微博“评报、评刊、评网”选登》,有选择性地刊发“一周新闻阅评”,使“新闻阅评”扩大到网络和电子内刊,使所有的采编人员都能看到关于版面、稿件甚至是对媒体的阅评。截至2012年7月,共在网上发阅评1489条。
2、专家阅评、大学生阅评、市民阅评和报人阅评相结合,提高《新闻阅评》的多样性和质量
2011年以来,《新闻阅评》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撰写了《简洁 新颖 靓丽——简评〈大江晚报〉的头版》; 特邀全国资深传媒人、中国微博评报第一人王志勇撰写了《头版主图处理是考验编辑功力的试金石——评改版后的〈大江晚报〉主图的处理》;特邀原芜湖日报副总编辑周祥鸿撰写了《晚报改版之我见》;组织了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大学生的“新闻阅评”,并在《采编之家》编发了两组专辑。市民“新闻阅评”主要通过芜湖新闻网的芜湖微博和中江论坛进行,仅“我评家乡报纸和芜湖新闻网”就占网络阅评的三分之一。
3、上级阅评与基层阅评相结合,形成立体的“新闻阅评”
我们在做好集团《新闻阅评》和网上评报的同时,十分注重省市《新闻阅评》的处理工作。对于上级《新闻阅评》中的批评内容,我们均通过“抄告单”的形式,反馈到责任媒体,并责成媒体提出整改意见,向有关《新闻阅评》汇报,对上级的批评做到件件有整改有回复。
【关键词】新闻阅评 路径 实践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于2011年2月15日创办《新闻阅评》,由集团新闻研究室负责编发。截至2013年9月1日,共刊发131期,阅评范围涉及集团的纸媒《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和中国芜湖新闻网、芜湖手机报。我们在芜湖新闻网“芜湖微博”还开设了“我评家乡报纸和芜湖新闻网”,采用网民和我们互动的方式,共发阅评式微博1489条(2012年5月因为芜湖微博升级到新浪微博而停发),通过报业集团《采编之家》电子内刊编发“新闻阅评”340条,形成专业阅评与网络阅评、纸质阅评与电子阅评互动,学者、媒体人、大学生与网民互动的格局,走出了一条既当“警察”又当朋友的成功之路。
一、集团《新闻阅评》编发路径及主要做法
2010年9月,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室正式成立,集团领导一项指令性任务就是要办好集团自己的《新闻阅评》。2010年11月开始试刊,共试刊2期。2011年正式编发《新闻阅评》,全年出36期,以表扬为主。从2012年开始,集团对 《新闻阅评》的数量和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每年要求编发《新闻阅评》50期,其中批评阅评不少于20篇,截至2012年12月12日,全年共发《新闻阅评》60期,其中批评阅评20期。2013年1-9月,发《新闻阅评》33期。
1、阅评对象
阅评对象为集团公开注册和发行的媒体,如《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芜湖新闻网、芜湖手机报等。
2、阅评重点
报业集团《新闻阅评》与省市《新闻阅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重点研评各媒体新闻舆论导向是否正确、稿件采写是否可读、稿件编辑是否恰当、版面设计是否创新等。其目的就是搭建集团内新闻监督、采编切磋、业务交流的平台,使之成为媒体的“警察”,采编人员的参谋。
相同之处: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稿件、图片、版面和网页以及新闻采访、主题策划等方面,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导向,做到时刻提醒,防患于未然。要求注重新闻阅评的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服务性。
不同之处:一是鉴于集团媒体的不同种类,在总体把握舆论导向的同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阅评。《芜湖日报》作为地方党报,我们主要阅评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江晚报》作为都市类报纸,我们偏重它的服务性和可读性;《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作为女性周刊,我们关注它的针对性和时尚性。二是注重从业务探讨的角度,从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出发,善意、亲切、平等,而不是责难地提出不足和建议,使采编人员看后能感受到真心服务和贴心的温暖,使《新闻阅评》成为不握手的朋友。三是编发《新闻阅评》更及时,整改更有操作性。
3、阅评程序
报业集团制定《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阅评工作暂行办法》,对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阅评范围、机构设置及待遇、阅评员职责、新闻研究室职责、各媒体职责和新闻阅评结果运用作了明确的规定,成立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阅评组,使集团《新闻阅评》有了一个具体的操作规范,具体有三个方面:
(1)稿件来源:由集团新闻阅评小组的同志担任撰稿任务,具体成员由集团资深报人、特约阅评员(全国资深传媒人)和芜湖文化界和教育界人士及报业集团新闻研究室工作人员担任。
(2)编辑过程:由报业集团新闻研究室一名资深编辑专门负责《新闻阅评》的约稿和编辑工作;新闻研究室主任负责二审,分管编务的集团副总编辑负责终审和签发,集团印务公司负责印刷,新闻研究室负责发送。其主要发送省市委宣传部及新闻阅评组、集团领导、各媒体和集团编务部门。
(3)“抄告单”制度:对省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中涉及对集团媒体的批评阅评,由集团新闻研究室负责向责任媒体發送抄告单,限期答复,并由新闻研究室向省市委宣传部回复。
二、实行“三个结合”,实现“新闻阅评”的多样性
我们在编发《新闻阅评》时,提出“三个结合”,摸索出“新闻阅评”多样性的成功路子。具体如下:
1、纸质《新闻阅评》与网上“新闻阅评”相结合,丰富“新闻阅评”的形式
我们在办好纸质《新闻阅评》的同时,在芜湖新闻网芜湖微博上开设了“我评家乡报纸和芜湖新闻网”话题,由集团新闻研究室的同志负责每天在“芜湖微博”上评报、评刊、评网,并由专人对阅评内容进行收录、整理、造册;我们还在集团新闻研究室创办的《采编之家》电子内刊上开设的《芜湖微博“评报、评刊、评网”选登》,有选择性地刊发“一周新闻阅评”,使“新闻阅评”扩大到网络和电子内刊,使所有的采编人员都能看到关于版面、稿件甚至是对媒体的阅评。截至2012年7月,共在网上发阅评1489条。
2、专家阅评、大学生阅评、市民阅评和报人阅评相结合,提高《新闻阅评》的多样性和质量
2011年以来,《新闻阅评》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撰写了《简洁 新颖 靓丽——简评〈大江晚报〉的头版》; 特邀全国资深传媒人、中国微博评报第一人王志勇撰写了《头版主图处理是考验编辑功力的试金石——评改版后的〈大江晚报〉主图的处理》;特邀原芜湖日报副总编辑周祥鸿撰写了《晚报改版之我见》;组织了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大学生的“新闻阅评”,并在《采编之家》编发了两组专辑。市民“新闻阅评”主要通过芜湖新闻网的芜湖微博和中江论坛进行,仅“我评家乡报纸和芜湖新闻网”就占网络阅评的三分之一。
3、上级阅评与基层阅评相结合,形成立体的“新闻阅评”
我们在做好集团《新闻阅评》和网上评报的同时,十分注重省市《新闻阅评》的处理工作。对于上级《新闻阅评》中的批评内容,我们均通过“抄告单”的形式,反馈到责任媒体,并责成媒体提出整改意见,向有关《新闻阅评》汇报,对上级的批评做到件件有整改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