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抗体治疗严重银屑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oizot等提出CD4单克隆抗体与肽T治疗顽固性银屑病有效。作者对全身性严重银屑病患者应用CD4单克隆抗体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治疗,现将治疗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皮损及对吸入性变应原产生的湿疹样反应中,真皮的浸润细胞主要是活化的TH细胞和郎格罕细胞(LC),故认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AD皮损的发生.最近发现,AD患者表皮LC结合IgE分子,并认为对AD提供了特异的诊断依据.由此可见,AD可能是IgE介导和细胞介导的混合反应.
期刊
由于在少菌型(PB)麻风中有一较广疾病谱,且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病人对WHO-MDT有不同反应,因此有必要将BT病人分成MB-MDT及PB-MDT两类.
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铁蛋白(TF)是两种可溶性分子。EGF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多肽,存在于大多数体液中,能促进人体内上皮和非上皮组织及培养基中的多种类型细胞的增生与分化。EGF还可见于胎儿的组织和羊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也是一种肽类,与EGF结构相似,TGF-α首先在转化的细胞中鉴定出,随后在胚胎组织中以及在几种正常成人的细胞(包括角朊细胞)中检出。TF是一种血清糖蛋白,它能将铁传
异位性皮炎(AD)的基本病因仍有待阐明。在AD中可观察到许多系统的异常,以及一些部位表现出炎症和病理生理学自体蔓延的恶性循环。
期刊
本文就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免疫组化表型、抗原受体基因重组以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改变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讨论了这些变化对于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细胞起源、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同时对某些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病毒病因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人类T细胞淋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EB病毒可能与蕈样肉芽肿或Szary综合征的发病有关。最后,作者认为聚合酶链式反应将会对皮肤病理学的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Barker等提出环孢菌素(CS)治疗银屑病部分是通过诸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之类的表皮粘附分子的表达而起作用。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因为病损内注射CS可见ICAM-1表达减少与斑块消退相平行。如果口服CS对银屑病有效,则经2周治疗可减少内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斑秃患者口服CS,则终毛再生长与毛囊上皮ICAM-1表达减少相关,但长期口服CS对慢性斑块型银屑病中角朊细胞ICAM-1
作者研究SLE病人的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状况,共检查30例(男1,女29)SLE患者,年龄18~42岁,SLE的活动性:活动Ⅰ度4例,Ⅱ度13例,Ⅲ度13例。
期刊
蒽林被广泛地用来治疗银屑病,但因可引起未受累皮肤的炎症而受到限制。组胺释放可能参与这一炎症过程。本实验进一步研究了特非那丁(一种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对蒽林引起的炎症的影响。
期刊
坏死溶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NME)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但病变早期则难以识别或易误诊为持续性亚急性海绵样皮炎(湿疹).本文报告1例57岁女性患者,出现皮炎6年,最后演变为NME.开始于左小腿出现红斑瘙痒性丘疹,进行性累及躯干、四肢及枕部.患者伴有忧郁和消瘦.
本文首次报告发生于甲板的先天性念珠菌病.母亲28岁,白人,于妊娠37周早产,顺产一男婴.婴儿出生体重为2.94kg,体检无异常,未见皮肤念珠菌病的表现,甲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