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载体。归纳了勤工助学工作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阐明了当前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加强勤工助学工作,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尹吴(1983-),男,安徽安庆人,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01-02
勤工助学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通过自己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参加各类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以用来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条件的一类实践活动。勤工助学不仅可以使经济困难学习通过参加劳动取得回报,支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如今,勤工助学这项工作已经开展的日渐成熟,各大高校都成立了相关的部门和组织,对勤工助学工作进行细致的指导,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求学和自我锻炼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有效地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然而,当前勤工助学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
勤工助学可以锻炼和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我、认知自我,努力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意识。
2.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勤工助学工作有利于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通过勤工助学的锻炼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增强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力,有助于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特征。
3.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工作,可以扩大人际交往面,体验不同角色,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面对困境,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4.积累自主创业的经验
勤工助学有利于锤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锐意进取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为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不断激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积累经验。
5.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和有效协调工作与学习关系的能力;锻炼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
6.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前,很多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无法完全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关部门只能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各岗位的学生,这让他们在大学就体会到就业竞争的压力,从而增强和培育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7.有效激发学习热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勤工助学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1]
二、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的重大意义与影响
1.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资助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高校资助体系的作用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依然没有着落。勤工助学工作能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解决平时日常所需的开销,使其经济自立,并顺利完成学业。
2.勤工助学工作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就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勤工助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对就业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式。
3.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从事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报酬,可以使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进一步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2]
4.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实施
勤工助学工作有利于大学生及早融入并适应社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实施。通过增强大学生劳动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的态度,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3]
三、加强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有效的认知
目前,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更多的是简单的看做以资助为主的活动,而对于每位学生在岗位上的锻炼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也没有重视自己在勤工助学活动过程中的收获,缺乏对自身其他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的意识和认知。勤工助学工作的意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学生的课余时间分散且较少
由于高校上课时间多,可用于勤工助学的时间少而碎,学生仅有的课余时间大多集中在周末和晚上,而很多用人单位对时间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造成了学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脱节,使得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小。
3.勤工助学岗位较少,稳定性较差
多数高校提供的岗位较少,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且多数岗位是打扫卫生等简单的机械劳动,学生积极性不高,加上学生课余时间较少,容易与勤工岗位工作时间冲突。有的勤工助学岗位不固定,有的甚至是一次性或者临时性的工作。这些都对勤工助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4.管理不善,观念偏差
有的高校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工作缺少连续性,导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部分高校相关人员把勤工助学视为一种单纯的体力劳动,违背了勤工助学的良好初衷。还有一些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负责任、急功近利。这些都制约着勤工助学工作的发展。
5.多数勤工助学岗位难以与学校所学专业较好的结合
当前,勤工助学岗位中校内的多为打扫卫生、假期值班、报亭管理等,校外的有分发传单、促销员、服务员等,大部分工作不能与所学的专业很好的结合,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四、大力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努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健全勤工助学机构
当前,很多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都是由学工处、辅导员、班主任兼管,缺乏专业机构设置,导致勤工助学工作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各大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勤工助学中心管理机构,强化制度建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立和资金使用。
2.健全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体系
勤工助学的管理体系在众多高校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但仍旧存在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各大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岗位监督,强化对薪酬的管理,规范程序,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的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真正使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完善勤工助学激励措施
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勤工助学工作,为学生做出合适的指导,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表彰和奖励;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奖惩机制,对考核为优秀和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应奖励和激励机制相结合。
4.进一步规范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制度
勤工助学岗位应采取全校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面试,通过召开勤工助学双选会等形式,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录用学生。一方面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校园内就感受到就业竞争的压力,以便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5.筹集经费, 确保资金,促进勤工助学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应从扶贫基金和教育经费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勤工助学工作中,加大对他们的帮扶力度。各大高校可以将各类助学金、部分奖学金经费纳入勤工助学基金,并积极通过与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联系,鼓励他们捐款,在高校设立专项基金,以促进勤工助学健康发展。
6.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摒弃单一的物质资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参加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去增强劳动观念,克服困难、珍惜勤工助学机会,培养他们热爱劳动良好品质,增强其面对挫折的承受力。
7.多渠道积极拓宽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在校内为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机会的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岗位,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并积极与各类单位企业联系接洽,开拓更多的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全面推动勤工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8.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勤工助学工作需要进行面试选拔等环节,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就业压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并及早进行就业准备、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就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既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就业创业理念和信心,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9.打造勤工助学的精品社团
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通过社团来更好地开展有特色的勤工助学活动。要鼓励勤工助学社团的建立,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社团的日常管理等工作提升综合素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积极组织社团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等,营造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0.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大力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学识,锻炼能力,创新思维,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发展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勤工助学工作不仅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培养人才的载体。只有进一步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承媛,张国华,张永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9,(2).
[2]石军,王庆华.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J].高等教育,2007,(6).
[3]余家友.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
[4]周文静,彭希林.论勤工助学对贫困生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28).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尹吴(1983-),男,安徽安庆人,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01-02
勤工助学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通过自己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参加各类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以用来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条件的一类实践活动。勤工助学不仅可以使经济困难学习通过参加劳动取得回报,支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如今,勤工助学这项工作已经开展的日渐成熟,各大高校都成立了相关的部门和组织,对勤工助学工作进行细致的指导,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求学和自我锻炼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有效地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然而,当前勤工助学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
勤工助学可以锻炼和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我、认知自我,努力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意识。
2.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勤工助学工作有利于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通过勤工助学的锻炼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增强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力,有助于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特征。
3.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工作,可以扩大人际交往面,体验不同角色,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面对困境,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4.积累自主创业的经验
勤工助学有利于锤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锐意进取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为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不断激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积累经验。
5.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和有效协调工作与学习关系的能力;锻炼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
6.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前,很多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无法完全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关部门只能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各岗位的学生,这让他们在大学就体会到就业竞争的压力,从而增强和培育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7.有效激发学习热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勤工助学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1]
二、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的重大意义与影响
1.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资助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高校资助体系的作用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依然没有着落。勤工助学工作能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解决平时日常所需的开销,使其经济自立,并顺利完成学业。
2.勤工助学工作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就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勤工助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对就业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式。
3.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从事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报酬,可以使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进一步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2]
4.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实施
勤工助学工作有利于大学生及早融入并适应社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实施。通过增强大学生劳动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的态度,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3]
三、加强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有效的认知
目前,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更多的是简单的看做以资助为主的活动,而对于每位学生在岗位上的锻炼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也没有重视自己在勤工助学活动过程中的收获,缺乏对自身其他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的意识和认知。勤工助学工作的意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学生的课余时间分散且较少
由于高校上课时间多,可用于勤工助学的时间少而碎,学生仅有的课余时间大多集中在周末和晚上,而很多用人单位对时间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造成了学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脱节,使得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小。
3.勤工助学岗位较少,稳定性较差
多数高校提供的岗位较少,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且多数岗位是打扫卫生等简单的机械劳动,学生积极性不高,加上学生课余时间较少,容易与勤工岗位工作时间冲突。有的勤工助学岗位不固定,有的甚至是一次性或者临时性的工作。这些都对勤工助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4.管理不善,观念偏差
有的高校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工作缺少连续性,导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部分高校相关人员把勤工助学视为一种单纯的体力劳动,违背了勤工助学的良好初衷。还有一些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负责任、急功近利。这些都制约着勤工助学工作的发展。
5.多数勤工助学岗位难以与学校所学专业较好的结合
当前,勤工助学岗位中校内的多为打扫卫生、假期值班、报亭管理等,校外的有分发传单、促销员、服务员等,大部分工作不能与所学的专业很好的结合,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四、大力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努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健全勤工助学机构
当前,很多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都是由学工处、辅导员、班主任兼管,缺乏专业机构设置,导致勤工助学工作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各大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勤工助学中心管理机构,强化制度建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立和资金使用。
2.健全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体系
勤工助学的管理体系在众多高校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但仍旧存在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各大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岗位监督,强化对薪酬的管理,规范程序,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的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真正使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完善勤工助学激励措施
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勤工助学工作,为学生做出合适的指导,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表彰和奖励;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奖惩机制,对考核为优秀和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应奖励和激励机制相结合。
4.进一步规范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制度
勤工助学岗位应采取全校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面试,通过召开勤工助学双选会等形式,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录用学生。一方面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校园内就感受到就业竞争的压力,以便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5.筹集经费, 确保资金,促进勤工助学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应从扶贫基金和教育经费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勤工助学工作中,加大对他们的帮扶力度。各大高校可以将各类助学金、部分奖学金经费纳入勤工助学基金,并积极通过与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联系,鼓励他们捐款,在高校设立专项基金,以促进勤工助学健康发展。
6.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摒弃单一的物质资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参加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去增强劳动观念,克服困难、珍惜勤工助学机会,培养他们热爱劳动良好品质,增强其面对挫折的承受力。
7.多渠道积极拓宽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在校内为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机会的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岗位,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并积极与各类单位企业联系接洽,开拓更多的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全面推动勤工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8.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勤工助学工作需要进行面试选拔等环节,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就业压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并及早进行就业准备、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就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既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就业创业理念和信心,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9.打造勤工助学的精品社团
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通过社团来更好地开展有特色的勤工助学活动。要鼓励勤工助学社团的建立,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社团的日常管理等工作提升综合素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积极组织社团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等,营造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0.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大力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学识,锻炼能力,创新思维,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发展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勤工助学工作不仅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培养人才的载体。只有进一步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承媛,张国华,张永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9,(2).
[2]石军,王庆华.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J].高等教育,2007,(6).
[3]余家友.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
[4]周文静,彭希林.论勤工助学对贫困生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28).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