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油豆角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北方油豆角常见的菜豆根腐病、菜豆角炭疽病、菜豆锈病、菜豆细菌性疫病等4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并制定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豆角;病害;發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北方
  中图分类号 S43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154-01
  油豆角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优质菜豆品种,它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此外油豆角还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由于栽培措施不合理、防治措施不及时或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油豆角的几种常见病害也时有发生。现结合生产实践,介绍油豆角常发生的几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分析致病原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1 菜豆根腐病
  菜豆根腐病是北方油豆角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常常会引起病株死亡,如有发生,会导致严重减产。
  1.1 发病症状
  菜豆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豆角的茎基部和根部,发病时首先在豆角的基部或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先发生在侧根,然后蔓延到主根,病部稍凹陷,有时开裂,造成烂根死亡,植株很容易拔除。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叶片上没有病斑。
  1.2 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菜豆根腐病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左右。病菌主要借土壤传播、有机肥、灌溉水、农机具等传播。连作、高温、高湿利于该病发生[1]。
  1.3 综防措施
  1.3.1 农业防治。一是合理轮作。与白菜、葱蒜类或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避开豆类作物茬口。二是科学施肥。注意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三是高垄栽培。采用高垄栽培,以减少灌溉水或雨水传播病菌。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趟培土,以利于生根。
  1.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0%敌克松1 000倍液,交替使用不同药剂灌根。最好每隔1周施药1次,视病情连续灌2~3次。
  2 菜豆炭疽病
  菜豆炭疽病是油豆角易发生的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危害茎、叶和豆荚,产量下降,同时也降低了油豆角的品质,影响经济效益。
  2.1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黑褐色病斑,后病斑形成开裂,造成叶片萎缩后枯死。豆荚发病初期有褐色小点,严重时扩大成近圆形的黑斑,稍有凹陷,并伴有红色晕圈,最终种子上也带有病斑[2-3]。
  2.2 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菜豆炭疽病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附着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病种种植后,菌丝发育危害子叶和幼茎,病残体上的病菌会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形成再侵染。
  2.3 综防措施
  2.3.1 农业防治。一是选择抗病的油豆角品种。二是种子消毒。播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2.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0 g/L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最好使用2次以下。
  3 菜豆锈病
  3.1 发病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豆荚。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褪绿或淡黄色小斑点,稍突起,发展后,扩大成红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褐色夏孢子粉末,后四周生紫黑色疱斑(冬孢子堆)。
  3.2 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菜豆单胞锈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萌发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锈子腔,产生锈孢子侵染油豆角,形成的夏孢子靠气流传播,再侵染。
  3.3 综防措施
  3.3.1 农业防治。避免连作,合理密植,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油豆角。及时摘除中心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做深埋处理。
  3.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 d喷施1次,最多防治2次。
  4 菜豆细菌性疫病
  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在北方油豆角发生十分普遍,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年份、雾大露重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病。
  4.1 发病症状
  细菌性疫病主要侵染油豆角的叶、茎蔓、豆荚和种子。病苗的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随后扩展到第1片真叶的基部或生小叶的节上,先是水浸状病斑,病斑绕茎1周,颜色变褐,折断枯死。成株受害,在叶尖和叶缘,初为暗绿色小斑,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叶片干枯变薄,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严重时病斑相连,全叶枯干,似火烧一样,病叶一般不脱落。茎部病斑与叶部相似,有凹陷,病斑绕茎1周使茎部叶片枯死。豆荚受害,皱缩凹陷[4]。
  4.2 发病原因
  细菌性疫病是菜豆细菌性兵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5-6]。播种带病菌的种子萌发出土后,病菌危害子叶和生长点,产生病斑,溢出菌脓,借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
  4.3 综防措施
  4.3.1 农业防治。一是与非感病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二是选择无病种子,主要在无病的豆荚采种。
  4.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3 00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每隔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5 参考文献
  [1] 才卓伟.油豆角的病害发生及防治措施[J].蔬菜,2013(7):60-61.
  [2] 曲红云.北方高寒地区露地旱黄瓜套种油豆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4(5):51-52.
  [3] 姚淑珍.菜豆(油豆角)优质高效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J].中国蔬菜,2011(11):50-51.
  [4] 辛大昊,顾新良.东北油豆角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21.
  [5] 潘淑霞.大棚油豆角春季提早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4):72.
  [6] 辛大昊,顾新良.东北油豆角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21.
  [7] 杨志森.油豆角根腐病症状及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77.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原州区枸杞产业现状进行分析,从统防统治队伍的建设、防治的地点及规模、防治技术、产生的效益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统防统治经营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枸杞病虫害;统防统治;经营模式;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5.6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11-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status
摘要 甜叶菊作为新兴的糖料作物,江苏沿海地区甜叶菊种植面积日益增加,总结了该地区甜叶菊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播种与覆盖、育苗期管理、整地、中耕除草、合理追肥、摘除顶心、病虫害防治、收割与储藏。  关键词 甜叶菊;栽培技术;江苏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6.9.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14-01  甜叶菊又称糖草、甜草、甜菊,属于菊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