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别于现有关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相关的纯理论研究,本文基于调研获取的数据,运用MLS模型对二者融合下的协同式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数理分析。基于数理统计这一全新的分析视角,本文的实证结果与现有的理论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研究结果认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的实施,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三方面的表现获得了更高的评价。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MLS模型
一、引言
当前,中国的高职院校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知行合一”的技术性人才,不仅积极试点“现代学徒制”,而且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实践。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的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现代学徒制已然成为了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模式,正在试点的高职院校名单也正在不断增加。课程思政改革则是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引导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正在被各大高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快速推广。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对基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改革”的协同式育人机制进行了探索。
二、协同式育人机制实施的重要性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上岗实操。相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环境将涉及到“学校”和“企业”两个层面,学生不仅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同时要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操工作。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将进入新的更为复杂学习环境,接触老师和学生之外更为“社会”的人群,并且将接收更为广泛而复杂的信息,这势必将对其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为了把思想品德培养渗透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持续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分高校开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引入了思政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协同式育人机制。
那么,协同式育人机制的执行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能否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对现有的研究进行验证呢?为了获得明确的答案,而非理论上的可能,课题组基于研究的可操作性,对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两所高职院校①的“准财务经理班”进行了调研,并且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数理分析。本文将首先运用匹配法,分别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和协同式教学模式下的两类学生进行抽样匹配,并分别基于“学生”、“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不同角度,对抽样对象进行评价,进而运用数理统计软件stata15.1对统计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多维度评价结果。
三、数据来源及效果评估
为了从数量统计角度对基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式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而非仅仅在理论上进行推测,课题组成员以绍兴地区两所高职院校的“准财务经理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相应数据。同时,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科学性,课题组随机挑选了同专业的平行班学生作为对照组。本文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三个方面对协同式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而每个一级指标继续细分为三个小指标(具体见下表1),以期对“准财务经理班”学生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评价。基于数据时效性、可获得性以及全面性的考虑,设定两所高职院校2018届毕业生获得的评价作为被解释变量。在剔除不能获取所需信息的学生数量后,总共获得有效样本404个,其中实验组134个,对照组270个。实验组学生所在的“准财务经理班”实行了基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改革”相融合的协同式育人机制,这也是与对照组学生的主要区别,样本匹配下的统计分析充分保障了本文实证结果的科学性。本文涉及的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表1所示:
由于存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软件stata15.1,同時选取经济学领域的MLS模型对获得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软件运行结果见下表2所示:
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的270位学生,实验组的134位学生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师傅评价三方面的大部分指标均通过了不同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在学生评价方面,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评价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学生,也即周围学生们明显感觉到处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组学生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分别比对照组学生高出1.34和2.33的系数。在教师评价方面,同样只有生活状态未表现出比对照组学生更好的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多是在课堂环节,对其生活状态了解不多。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受到了教师的较好评价,其中的工作状态更是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两者分别对对照组学生高出2.09和3.3的系数。在企业师傅评价方面,三个二级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也即相对于对照组学生而言,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指导下,实验组学生的表现均较为优秀。其中,生活状态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学习状态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工作状态更是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三个二级指标的系数分别高于对照组学生1.88、3.07和4.91。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将直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操,而企业师傅将全天候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工作和生活上与学生进行长期接触。因此,相较于同学和老师,企业师傅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
四、结论和启示
现有关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化”的研究,多为纯理论化的分析,无法验证“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化”实施的效果。对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研究对象的非数字化信息进行量化,进而运用数理统计软件STATA1 5.1和数理统计模型MLS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试图从实证数据方面对协同式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根据上表2显示的统计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学生而言,实验组学生获得了身边同学、老師和企业师傅的一致好评。其中,教师评价和企业师傅评价中的工作状态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也即教师和师傅较为强烈地感觉到实验组学生在工作上的优异性,而同学、教师和师傅在学习状态方面也给予了实验组学生更高的评价。大多数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的实证结果,说明同学、教师和企业师傅均给予了实验组学生较高的评价。由此可见,无论是基于目前关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化”的理论性研究,亦或是本文基于数据支撑的实证分析,均表明了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化”的有效性,且两者之间变现出了一定的相互验证性。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高职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使其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需要继续深入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引导高职学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则需要继续深入实施课程思政化改革。而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行合一”的毕业生,高职学校就需要积极地将“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形成具有较高实效性的协同式育人机制。当然,目前正在探索的协同式育人机制尚存在完善的余地,例如本文的部分二级指标“生活状态”尚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无疑成为了今后进行完善协同式育人机制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 (01):43-46.
注释:
①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
王钢,男,1986年11月,浙江绍兴,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科发展研究、课程改革。
平静,女,1984年1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潘玉琪,男,浙江绍兴,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科发展研究、课程改革。
本文为2019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现代学徒制视阀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研究”(2019N08)、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分会立项课题“基于高职现代学徒制的‘三课堂’协同式思政育人机制研究”(GZYYB2018092)、2018年浙江省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现代学徒制视阈下“三位一体”协同式思政育人机制研究”(2018A14)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高层次教学建设培育项目“现代学徒制视阀下高职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以财经学院准财务经理班为例”(111009910721318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MLS模型
一、引言
当前,中国的高职院校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知行合一”的技术性人才,不仅积极试点“现代学徒制”,而且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实践。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的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现代学徒制已然成为了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模式,正在试点的高职院校名单也正在不断增加。课程思政改革则是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引导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正在被各大高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快速推广。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对基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改革”的协同式育人机制进行了探索。
二、协同式育人机制实施的重要性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上岗实操。相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环境将涉及到“学校”和“企业”两个层面,学生不仅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同时要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操工作。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将进入新的更为复杂学习环境,接触老师和学生之外更为“社会”的人群,并且将接收更为广泛而复杂的信息,这势必将对其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为了把思想品德培养渗透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持续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分高校开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引入了思政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协同式育人机制。
那么,协同式育人机制的执行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能否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对现有的研究进行验证呢?为了获得明确的答案,而非理论上的可能,课题组基于研究的可操作性,对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两所高职院校①的“准财务经理班”进行了调研,并且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数理分析。本文将首先运用匹配法,分别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和协同式教学模式下的两类学生进行抽样匹配,并分别基于“学生”、“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不同角度,对抽样对象进行评价,进而运用数理统计软件stata15.1对统计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多维度评价结果。
三、数据来源及效果评估
为了从数量统计角度对基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式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而非仅仅在理论上进行推测,课题组成员以绍兴地区两所高职院校的“准财务经理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相应数据。同时,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科学性,课题组随机挑选了同专业的平行班学生作为对照组。本文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三个方面对协同式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而每个一级指标继续细分为三个小指标(具体见下表1),以期对“准财务经理班”学生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评价。基于数据时效性、可获得性以及全面性的考虑,设定两所高职院校2018届毕业生获得的评价作为被解释变量。在剔除不能获取所需信息的学生数量后,总共获得有效样本404个,其中实验组134个,对照组270个。实验组学生所在的“准财务经理班”实行了基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改革”相融合的协同式育人机制,这也是与对照组学生的主要区别,样本匹配下的统计分析充分保障了本文实证结果的科学性。本文涉及的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表1所示:
由于存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软件stata15.1,同時选取经济学领域的MLS模型对获得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软件运行结果见下表2所示:
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的270位学生,实验组的134位学生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师傅评价三方面的大部分指标均通过了不同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在学生评价方面,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评价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学生,也即周围学生们明显感觉到处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组学生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分别比对照组学生高出1.34和2.33的系数。在教师评价方面,同样只有生活状态未表现出比对照组学生更好的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多是在课堂环节,对其生活状态了解不多。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受到了教师的较好评价,其中的工作状态更是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两者分别对对照组学生高出2.09和3.3的系数。在企业师傅评价方面,三个二级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也即相对于对照组学生而言,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指导下,实验组学生的表现均较为优秀。其中,生活状态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学习状态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工作状态更是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三个二级指标的系数分别高于对照组学生1.88、3.07和4.91。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将直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操,而企业师傅将全天候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工作和生活上与学生进行长期接触。因此,相较于同学和老师,企业师傅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
四、结论和启示
现有关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化”的研究,多为纯理论化的分析,无法验证“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化”实施的效果。对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研究对象的非数字化信息进行量化,进而运用数理统计软件STATA1 5.1和数理统计模型MLS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试图从实证数据方面对协同式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根据上表2显示的统计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学生而言,实验组学生获得了身边同学、老師和企业师傅的一致好评。其中,教师评价和企业师傅评价中的工作状态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也即教师和师傅较为强烈地感觉到实验组学生在工作上的优异性,而同学、教师和师傅在学习状态方面也给予了实验组学生更高的评价。大多数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的实证结果,说明同学、教师和企业师傅均给予了实验组学生较高的评价。由此可见,无论是基于目前关于“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化”的理论性研究,亦或是本文基于数据支撑的实证分析,均表明了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化”的有效性,且两者之间变现出了一定的相互验证性。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高职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使其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需要继续深入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引导高职学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则需要继续深入实施课程思政化改革。而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行合一”的毕业生,高职学校就需要积极地将“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形成具有较高实效性的协同式育人机制。当然,目前正在探索的协同式育人机制尚存在完善的余地,例如本文的部分二级指标“生活状态”尚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无疑成为了今后进行完善协同式育人机制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 (01):43-46.
注释:
①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
王钢,男,1986年11月,浙江绍兴,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科发展研究、课程改革。
平静,女,1984年1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潘玉琪,男,浙江绍兴,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科发展研究、课程改革。
本文为2019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现代学徒制视阀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研究”(2019N08)、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分会立项课题“基于高职现代学徒制的‘三课堂’协同式思政育人机制研究”(GZYYB2018092)、2018年浙江省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现代学徒制视阈下“三位一体”协同式思政育人机制研究”(2018A14)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高层次教学建设培育项目“现代学徒制视阀下高职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以财经学院准财务经理班为例”(111009910721318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