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古文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如何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合作,是新课标下要寻求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古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感知,去疏通理解文意,在熟读掌握主旨的情况下、感悟欣赏评析、深化积累迁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探究,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古文教学;有效策略;合作探究;创新教育
据初步统计,现行的初中国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大约占教材总量的三分之一。古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古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古文的教学是进入课改后最为困惑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对古文语法掌握,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把它当作工具书来教学;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古文到底该如何实施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有效合作,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据此,在古文教学中,通过初步朗读感知来疏通理解文意,在熟读掌握主旨的基础上感悟欣赏评析、深化积累迁移”。这种课堂学习指导模式为学生的古文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朗读为前提,在情境中感知
导言激趣,朗读感知。教学课文时,先由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名句导入,然后配乐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接力读,指名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问题予以了纠正。
例如:“其岸势犬牙参互”,学生容易读成“其岸/势犬牙参互”,这里断句出现了偏差,理解就产生了歧义,我们可以着重讲解,这样熟读成诵后,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章法等就有了一个全面的、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翻译、理解扫清了障碍。
二、构建互动平台,疏通理解文意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老师读一句,指名学生翻译一句,有的死记硬背,有的生搬硬套。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以学生自学为主,可以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运用新课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译,遇到不懂的字词由学习小组合作互译。最后小组解决不了的难字难句如“凄神寒骨”等,就由师生来共同解决。
三、强化自主阅读,深化整体赏析
新课标指出“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采用“整体赏析”的导读法。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觉得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怎么样?”学生认为小石潭很美,水清,石奇,境幽。教师追问:“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很快得出是“石奇”,再让学生在文中找根据说理由。然后我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小结: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确实是个“石潭”。“如鸣配环”形容声音清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树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姿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写景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整体性阅读的方式,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性阅读效果。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理解文章内涵,鉴赏感悟评析
《小石潭记》一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这一环节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文意,含英咀华,培养审美情趣。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体会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理解了文中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描述自己亲眼见过的一泓碧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言。有的说:“我曾在我的家乡看过这么清的水,水深达几米,可水底鹅卵石的纹路、颜色历历在目。”有的说:“我曾在我外婆家的门前见过这样的溪水,清澈、透明,美丽的小鱼在水中嬉戏。”还有的兴奋地说:“我们村子中央的那口井水也是清澈见底,里面的水草看得一清二楚,夏天喝上一口,如同喝冰水一样爽。”说者兴致勃勃,听者津津有味,清悠悠的潭水在同学们的眼前、心中荡漾开去……
在古文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越来越多的语言材料,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有助于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古文教学;有效策略;合作探究;创新教育
据初步统计,现行的初中国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大约占教材总量的三分之一。古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古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古文的教学是进入课改后最为困惑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对古文语法掌握,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把它当作工具书来教学;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古文到底该如何实施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有效合作,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据此,在古文教学中,通过初步朗读感知来疏通理解文意,在熟读掌握主旨的基础上感悟欣赏评析、深化积累迁移”。这种课堂学习指导模式为学生的古文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朗读为前提,在情境中感知
导言激趣,朗读感知。教学课文时,先由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名句导入,然后配乐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接力读,指名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问题予以了纠正。
例如:“其岸势犬牙参互”,学生容易读成“其岸/势犬牙参互”,这里断句出现了偏差,理解就产生了歧义,我们可以着重讲解,这样熟读成诵后,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章法等就有了一个全面的、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翻译、理解扫清了障碍。
二、构建互动平台,疏通理解文意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老师读一句,指名学生翻译一句,有的死记硬背,有的生搬硬套。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以学生自学为主,可以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运用新课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译,遇到不懂的字词由学习小组合作互译。最后小组解决不了的难字难句如“凄神寒骨”等,就由师生来共同解决。
三、强化自主阅读,深化整体赏析
新课标指出“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采用“整体赏析”的导读法。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觉得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怎么样?”学生认为小石潭很美,水清,石奇,境幽。教师追问:“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很快得出是“石奇”,再让学生在文中找根据说理由。然后我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小结: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确实是个“石潭”。“如鸣配环”形容声音清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树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姿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写景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整体性阅读的方式,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性阅读效果。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咀嚼、体味,从整体上去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理解文章内涵,鉴赏感悟评析
《小石潭记》一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这一环节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文意,含英咀华,培养审美情趣。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体会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理解了文中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描述自己亲眼见过的一泓碧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言。有的说:“我曾在我的家乡看过这么清的水,水深达几米,可水底鹅卵石的纹路、颜色历历在目。”有的说:“我曾在我外婆家的门前见过这样的溪水,清澈、透明,美丽的小鱼在水中嬉戏。”还有的兴奋地说:“我们村子中央的那口井水也是清澈见底,里面的水草看得一清二楚,夏天喝上一口,如同喝冰水一样爽。”说者兴致勃勃,听者津津有味,清悠悠的潭水在同学们的眼前、心中荡漾开去……
在古文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越来越多的语言材料,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有助于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