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再生水饮用回用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xx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全球水资源的持续紧张,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再生水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再生水饮用回用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其具有无需在城市内单独新建配水管网,同时又能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等优点。目前,再生水饮用回用在水资源长期短缺的国家已有实际应用,但其尚未在我国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也无应用案例。在简要回顾全球再生水饮用回用概况的基础上,分别选取国外间接饮用回用和直接饮用回用的典型案例,对其主要工艺与出水水质、风险管控措施、成本与能耗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再生水饮用回用提出思考与启示,以期对再生水饮用回用在我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海绵城市系统设施设计方法单一、集水排水性能评价方法缺失的问题,依托上海市虹口区市政道路配套大修工程项目,基于BIM技术平台,设计优化了海绵城市系统设施三维模型,构建了三维族库;运用编程语言对BIM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建立的改良道路三维模型进行降雨模拟,评估改良道路设施的集水排水能力;并提出了基于BIM平台开发的海绵城市应急调控系统,对上海虹口区城市易涝程度进行了模拟评价。研究表明:BIM平
采用O_3/H_2O_2—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进行中试,分析该组合工艺控制溴酸盐生成的能力,同时考察组合工艺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UV_(254)、COD_(Mn)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O_3/H_2O_2—BAC组合工艺控制和去除溴酸盐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O_3—BAC联用工艺。在相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投加少量的H_2O_2即可明显控制及去除溴酸盐。在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方面,与仅投加O_
为解决复杂空间内"设计冲突",提高综合管廊设计工作协同效率,提出以交互设计为理念的创新设计思路及理论方法,系统论述管廊交互设计流程与协同管理体系,并结合BIM技术构建设计与协同管理平台,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协同设计新模式。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该理论方法和流程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IM技术对综合管廊项目进行交互设计可将设计工作提前并行,有效集成综合管网信息,避免因专业间信息割裂而产生"错
管网水质安全是供水行业长期关注的重点,管网水质模型通过跟踪、评价、预测管网水质变化,在保障管网水质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管网内部环境复杂,管网水质微观机理模型的研究难度较大;但随着数据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经验统计模型在管网水质模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简介了经验统计模型的原理、常用变量及建模方法,并对比了几种典型算法的优缺点;其次,分别介绍了各类经验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
随着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处理中心的陆续建设和投产运行,在实践中多聚焦于污泥热水解预处理效果评估和厌氧消化脱水滤液处理,而对于污泥处理中心的其他种类的废水排放关注较少。全面分析了北京高安屯污泥处理中心项目典型废水的水质情况,重点进行了可生化性、碳源分析,并进行典型废水集中处理的可行性探讨。针对运行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在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中,能充分考虑这些典型废水的水质特性,合理选择处理工艺。
在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氮组分解析的基础上,研究将深床滤池改造为深床(反硝化)滤池后的脱氮效果、反硝化启动及脱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4~25℃、碳源投加量为20~35 mg/L的条件下,历时10 d反硝化功能启动完成,与深床滤池相比,对NO~-_3-N的去除率提高了23.1%,对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脱氮过程起到了有效补充作用。深床(反硝化)滤池去除单位质量NO~-_3-N消耗的COD
针对传统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停留时间较长、能耗较高的缺点,采用低速搅拌带动玻璃珠相互挤压、碰撞的方法对剩余污泥进行物理破解,考察了玻璃珠粒径、破解时间、转速、泥珠体积比等对碳源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SCOD的溶出率随破解时间与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但破解时间或转速增加到一定值后,SCOD溶出率增加非常缓慢。当玻璃珠粒径为1~1.5 mm、泥珠体积比为1∶2时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最佳,在搅拌器边缘线速度仅为1
苏州高新区现有5座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28×10~4 m~3/d,污泥产量约180 t/d,但已建成的污泥处置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污泥处理要求,需进行技术改造。2020年初,对地磅、接收车间、接收仓、外接电、给排水系统等进行改造,增加了深度脱水带式机。改造后项目处理规模为100 t/d,通过药剂调理和机械压榨,将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60%。污泥深度脱水后,热值显著提升,性质更加稳定,最后运至
水质稳定性是影响饮用水管道输送和日常使用的重要因素,部分水厂原水由于总硬度、总碱度含量较高而呈现较明显的结垢倾向,需要进行处理。以LC水厂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诱晶软化技术对原水结垢倾向的控制效果,并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厂原水结垢倾向严重,且有加剧趋势,结垢成分以CaCO_3为主,并掺杂有少量硅、镁等成分;诱晶软化技术可有效降低原水结垢倾向。当软化药剂投加量为10 mg/L时,原水的结垢倾向基
为研究芽孢杆菌投加到黑臭水体中不同位置对河道水体的修复效果,以某黑臭河道底泥和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芽孢杆菌生物降解技术,分别将芽孢杆菌投加至底泥、泥水分界面、上覆水体3个不同位置,并测定相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投加至不同位置对黑臭水体均有修复效果,其中将芽孢杆菌投加至泥水分界面时对黑臭底泥和水体的修复效果最佳,此时对水体中氨氮、总氮、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3.65%、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