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带来的实际效果,提出在实施本教学法时应关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问题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1 0095
一、问题教学法概述
问题教学法最早是由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即在课堂上,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由教师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向学生展示教师自己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并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1.明确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问题
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应该根据目标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及心理发展状况来进行设置。
例如,在进行“纯净物”的教学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了解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是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教师给出单质、化合物、纯净物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当学生给出否定答案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预设性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说明;当学生给出肯定答案时,教师应及时对这个形成性问题做出反应,通过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如举出石墨、金刚石、C60这三种物质虽然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属于三种不同的单质,单独存在时是纯净物,但彼此混合时,属于混合物。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从知识层面得到巩固提高,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积极引导与肯定,创设良好的问题解决环境
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注意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是否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外部因素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肯定。因此,化学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设和谐自由、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错误时不能妄加批评,要引导学生探寻正确的结论。
3.依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问题形式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还在于问题呈现的形式。按呈现形式,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预设性问题,这种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为达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充分准备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控制教学进程;另一种是形成性问题,它是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被激活的产物,是动态的,是教师和学生主动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问题形式。例如,在“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之前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是否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物是什么颜色的?使学生先明确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另外,根据实验现象再形成新的问题,如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中先产生黑色物质,随后该物质又变成灰白色物质,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黑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又变成灰白色?灰白色物质又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并形成结论,并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应用问题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当学生从内自发产生这种学习动机后,才会有研究学问的取向。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时,选取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浓硫酸性质”的教学中,引入“黑面包”实验,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产物会变黑?”“为什么产物会是面包的形象?”“反应过程中为什么有奇怪的味道?”等等,让学生通过现象来预测浓硫酸的性质,最后由教师补充答疑。通过这样一个既充满趣味性又包含教学重点内容的实验,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化学知识,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问题
新课标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自我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化学课堂,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立足于实际,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灵活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罗 艳)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问题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1 0095
一、问题教学法概述
问题教学法最早是由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即在课堂上,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由教师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向学生展示教师自己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并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1.明确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问题
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应该根据目标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及心理发展状况来进行设置。
例如,在进行“纯净物”的教学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了解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是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教师给出单质、化合物、纯净物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当学生给出否定答案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预设性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说明;当学生给出肯定答案时,教师应及时对这个形成性问题做出反应,通过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如举出石墨、金刚石、C60这三种物质虽然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属于三种不同的单质,单独存在时是纯净物,但彼此混合时,属于混合物。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从知识层面得到巩固提高,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积极引导与肯定,创设良好的问题解决环境
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注意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是否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外部因素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肯定。因此,化学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设和谐自由、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错误时不能妄加批评,要引导学生探寻正确的结论。
3.依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问题形式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还在于问题呈现的形式。按呈现形式,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预设性问题,这种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为达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充分准备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控制教学进程;另一种是形成性问题,它是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被激活的产物,是动态的,是教师和学生主动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问题形式。例如,在“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之前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是否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物是什么颜色的?使学生先明确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另外,根据实验现象再形成新的问题,如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中先产生黑色物质,随后该物质又变成灰白色物质,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黑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又变成灰白色?灰白色物质又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并形成结论,并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应用问题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当学生从内自发产生这种学习动机后,才会有研究学问的取向。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时,选取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浓硫酸性质”的教学中,引入“黑面包”实验,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产物会变黑?”“为什么产物会是面包的形象?”“反应过程中为什么有奇怪的味道?”等等,让学生通过现象来预测浓硫酸的性质,最后由教师补充答疑。通过这样一个既充满趣味性又包含教学重点内容的实验,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化学知识,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问题
新课标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自我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化学课堂,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立足于实际,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灵活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罗 艳)